First 3D Printed Supercar - A New Way To Build Cars
來源: 車雲網
隨著汽車時代的進步,人們手握方向盤的時間越來越多,自動駕駛的浪潮正在湧起。而與之同樣備受關注的3D列印技術,能否在未來改變整個汽車製造行業呢?
未來能否實現汽車的完全個性化訂製?一些設計師對此深信不疑。
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天用於駕駛汽車的時間為101分鐘。如果折算到平均壽命當中,人的一生要付出37935小時在駕駛汽車上,約4.3年。而且更加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數美國人已經習慣了不斷付出油費,卻使汽車的全部壽命只在其原始價值中度過。
根據上述統計數字,我們可以預示到自動駕駛技術,將給人們帶來的影響。試想一下,如果能夠省下坐在方向盤前的4.3年時光,人們能夠做些什麼?人們甚至可以每年多擠出兩個額外的假期,用來享受生活。
伴隨著經濟性與實用性的考量,自動駕駛的新時代正在逐步向我們走來,而不斷向前發展的新技術,又給我們帶來了另一個新的期待,這就是3D列印技術引領的汽車個性化新趨勢。
在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當今社會,人們對個性化的事物更感興趣。人們會不遺餘力的表現自己,對事物外在形式的感受,展示自己良好的品味,還會為此付出強大的購買力。
人們會按照自我喜好,聘請設計師進行房屋裝修的個性化設計,也會將自己的辦公區域裝扮的獨具匠心,甚至還可以在網上訂製自己的專屬休閒鞋。
然而在人生中要花費數萬小時在汽車上,人們能有什麼個性化的選擇呢?會像人們在其他方面所追求的個性那樣嗎?人們有可能像裝修設計那樣,走進一家汽車經銷商,和設計師聊聊自己的想法,然後請設計師用CAD軟體製作出效果圖,最後用一個巨大的3D列印機將整個汽車製作出來嗎?
3D列印行業的設計者們相信,人們至少可以在某些方面,實現汽車個性化設計。事實上,有一些3D列印行業的企業,已經開始在當今和未來汽車設計領域,開展3D列印的嘗試,例如Local Motors公司,它們專注於用3D列印技術,盡可能替代現有汽車組件的設計製造。
要知道一輛現代汽車,擁有超過兩萬個互相獨立的組件協同工作,經過設計精密而高效的生產線組裝而成,這些生產線的每一個步驟功能單一,目的明確,輔之以人工對生產過程的監測與維護。要想通過3D列印技術取而代之,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去探索技術。
不同種類的車身零組件,往往由不同材料製成,有著各自的外形特徵和材料屬性,因此使用3D列印實現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更何況還有行車電腦和電氣系統、發動機、蓄電池等更加複雜的組件。
現實情況是,現代汽車裝配生產線一次可以組裝數百輛汽車,而3D列印技術在可預測的將來,尚不具備列印完整汽車的能力,所以那種點一下按鈕,就列印出一輛汽車的橋段,還只能停留在科幻故事裡。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缺少必要技術支撐與設計需求,以及安全法規的缺失,大規模實現汽車的完全個性化設計製造,在未來10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內,都不具有可實踐性。
不過對個性化設計的部分性嘗試,還是已經出現了,「如果只需要體現車身結構的汽車框架,那麼現有的3D列印技術即可實現,如果要實現更複雜的零件,例如車內空調、電控車窗亦或是特斯拉使用的遠端控制裝置,我認為到2025年可以實現。」一位名叫Alder Riley的業內專家表示。
重新定義汽車外觀設計
需要指出的是,汽車工業蘊含著九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規模,並且汽車工業多次發生變革,每一次都給市場帶來巨大的震動。而最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影響著行業的沈浮,也決定著企業的生存與繁榮,而當今的消費者們對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亨利·福特在汽車工業早期,丟掉市場佔有率就是因為他忽視了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Marco Perry,一位在紐約汽車圈內工作的研發設計工程師表示。「比起千篇一律的黑色,人們更喜歡多種多樣的顏色,最終通用汽車以自身在市場上的成功,向福特證明瞭消費者需要自己的選擇權。」
在福特T型車的時代之後,汽車設計用了很長時間,跟上了消費者選擇的腳步,而且可供選擇的,不再僅僅是車身顏色。
當然,Marco Perry也承認,過量的選擇餘地,和無限制的自主訂製,只會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法做出合適的決策。而且量產化訂製服務,與針對特殊需求市場的專有訂製服務相比,其生產成本,和各種不同零件的儲備成本,都成倍增長,這直接影響了量產車訂製服務的普及。
John Kawola,一家3D列印企業的負責人,也認同這個觀點。他表示:「問題在於生產規模,例如目前列印一個汽車保險桿,就需要使用大型3D列印機,成本非常高。」
不過隨著高新科技成指數級數的高速發展,這一願景的實現,並非無法想象,其成本降低到消費者可承擔的速度,會超過人們的期待。
一種想法是利用加法的思維模式,用戶可以選定一款標準車體,然後在其上添加各種個性訂製的車身組件。而廠商則需要開發一款CAD軟體,幫助用戶向選定的車體底盤上添加組件,但是出於安全考慮,已選定的標準車體部分不能減少或更改。
而且這種軟體應該可以進行仿真風洞試驗,用於測試訂製成品的風阻水準,並自動確保車身組件,如發動機蓋、車門、油箱蓋、車窗等能夠正常開合,同時輔助添加雨刮器、後視鏡、天窗等部件。
另外一些業內人士則認為,由於3D列印材料普遍輕於傳統材料,由此帶來的減法思維模式更有意義。但是John Kawola對此表示了擔憂,由於汽車產業歷來對安全高度重視,並且安全監管法規非常嚴格,通過3D列印材料雖然可以將車輛大幅減重,甚至能從5000磅降至1500磅,但隨之而來的嚴重安全隱憂,卻並未完全解決,他說:「如果給用戶完全放開汽車設計的自由度,那就有可能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
材料創新,是3D列印技術為汽車設計和製造領域,帶來的另一個改變。在對材料技術高度依賴的航天工業領域,這一改變已經開始。John Kawola注意到,航天工業對產品每個組成單元的體積和重量都要精細設計,所以利用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已經開始了。
他表示:「航天工業非常重視3D 列印技術帶來的價值,特別是它能夠幫助設計出更加輕質的組件。」反觀汽車領域,相對於每年產出的汽車數量,航天領域每年製造的飛行器數量要少很多,3D列印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利用率可見一斑。
「最近一兩年,用於列印汽車的新材料和新技術,成為了業界的關注焦點。業內普遍意識到利用3D列印技術,材料不僅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時材料本身的性能也會增強。」Adam Clark,一位專注於增量製造技術,和工程設計服務的專家表示。
「目前來看製作車身的材料主要是金屬和碳纖維,但是大家都相信終有一天用那種漿糊一樣的3D材料可以列印出完整的汽車。」
Alder Riley半開玩笑的說道,並補充說,「未來汽車設計中使用鋁合金框架,將越來越普遍,因為鋁合金具有高強度,低重量的特點。儘管目前受限於製造技術,鋁合金在汽車結構上的應用規模還比較小」。
另外,Adam Clark注意到主流OEM廠商,已經表態希望能在兩到三年內,將3D列印的零組件應用到常規生產當中,儘管他認為這與廠商是否願意,將外觀設計放權給客戶訂制無關。「目前看到的情形是,即便給用戶提供了選擇,但這些設計選項仍然必須是經過廠商核准的。」他說。
打破汽車設計常規
儘管有些看法認為,廠商控制下的訂製服務,限制了3D列印個性訂製的創造性和廣闊的市場機遇,但畢竟,按照多數設計行業人士的觀點,一般消費者很難真正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更不要提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否有能力為自己設計出達到功能要求,並符合安全標準的定制產品了。
「設計工作還是要讓專業設計師去完成」是普遍認同的底線。
「總體上說,人們並不關心技術上的具體細節,也不想被過多的選項所困擾,他們所關心的是自己的選擇是否真正可以實現。」Marco Perry解釋道。
從汽車技術出現至今,生產技術不斷代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這並不意味著安全和產品質的理念,在人們造車過程變得根深蒂固了。
「我感到將來會有許多現有設計原則被打破,但我認為應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分析工具,來建造一個安全架構應對,這種新的設計環境。」Adam Clark說道,但他也注意到新的軟體設計的產品形狀和質感,將會高度還原用戶輸入的想法。
更酷的是,一旦設備足夠高級,製造過程的問題也得到解決,汽車廠商僅需調整軟體設置,就可以用一台機器,既能列印跑車,又能列印廂型車。更不要說客戶加法訂制,已經在汽車周邊產品領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隨著3D列印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千種訂制零件的價格,將更有吸引力。
汽車維修的成本也會降低嗎?如果自動駕駛汽車真有廠商宣傳的那麼神乎其神的話,恐怕就沒有那麼多汽車需要維修了。不過針對此問題給出的回答是「可能會下降。」,試想一下人們到經銷商那裡去換個車燈,卻發現原來整個車身,都可以現場3D列印,從而不再需要倉庫來存放配件,自然降低了零配件的採購和儲運成本。
零配件供應商也可以按照需求,來生產產品。而傳統汽車製造商慢慢會意識到3D列印技術的好處,逐漸用3D列印材料,替代昂貴和珍惜的金屬材料。
那麼,未來購買汽車的場景會是什麼樣子呢?可能我們只需戴上VR裝備,然後在虛擬現實場景中,隨意選擇各種顏色樣式的零組件安裝到車體上,直到設計出自己滿意的車身為止。
這很有可能會實現。它也會引導汽車完全按照消費者的訂製生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大批量生產,出來等著消費者去挑選。這剛好類似於特斯拉先收訂金後,組織生產的模式。這種模式可持續性強,更加環保,成本效益更好。
汽車行業也可能會,從已大量應用3D列印技術的義肢製作行業,吸取經驗。例如在滿足醫療標準的基礎上,許多廠商會努力為用戶訂製完全依個體特點設計的義肢。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