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2015 年全球競爭力排名:瑞士蟬聯榜首,台灣再退步一名至第 15 位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來源:第一財經網

《全球競爭力報告》競爭力排名主要是基於世界經濟論壇在2004年推出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CI)。該指數將競爭力定義為制度、政策,及決定一國生產力水準的各種要素的綜合,並根據各國在下列十二項指標上的表現進行評分:制度建設、基礎設施、總體經濟環境、衛生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水準、技術就緒度、市場規模、商業成熟度以及創新水準。這十二項指標是決定一國競爭力的主要依據,它們共同反映了一國競爭力的全貌。
  

2015930——世界經濟論壇今日發佈《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推行長遠的結構性改革,提高生產力,釋放人才潛力是當前各國應採取的重要舉措,以此為提振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增強日後風險抵禦能力提供充足保障。

  
此份年度報告對全球140個經濟體在促進生產力發展與社會繁榮方面的全球競爭力指數進行考量與排名。最新出爐的年度十強經濟體是:瑞士連續第七年排名榜首,在全部12項指標上均取得優異得分,表現出強大的風險抵禦能力,這也幫助該國成功渡過本次經濟危機的衝擊。新加坡和美國排在第2和第3位。德國上升一位至第4;荷蘭經歷三年下滑後重回第5位。日本和中國香港表現穩定,分列第6和第7位。芬蘭下降至第8位,是該國歷年最差排名。緊隨其後的瑞典和英國排在第9和第10位。
  
報告發現,極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在面對全球性經濟危機時表現出超凡的抵禦和復蘇能力,而其他一些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在危機之後狀態乏力,這一現象令人擔憂,它們或在下一次全球性經濟動盪中陷入更深重、長期的困境。
  
報告在分析中還發現,一個經濟體培養、吸引、利用和支持人才發展的能力與其競爭力高度正相關。排名領先的經濟體在這方面均表現良好,但在許多其他經濟體中,人們獲得高品質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很少,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也存在明顯不足。
  
在亞洲排名上,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和顯著區域內差異,亞洲經濟體的競爭力整體向好。新加坡、日本、香港排名未變,穩定在全球十強行列。台灣則比去年退步下降一名,中國排在第28位,與去年持平,繼續領跑金磚國家,仍是全球主要新興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報告建議,中國要想在全球排名中繼續向上攀登,需進一步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轉型。
  
印度停止了連續五年的下滑勢頭,上升16個位次,排名第55位。東盟最大五國都躋身全球榜單的前半部分,排名依次為:馬來西亞(18位,上升兩位)、泰國(32位,下降一位)、印尼(37位,下降三位)、菲律賓(47位,上升五位)和越南(56位,上升十二位)。而南亞國家和蒙古國(104)的排名較為靠後。
  
歐洲方面,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和法國的競爭力獲得大幅提升。由於實施了一攬子改革計畫,不斷完善市場功能,西班牙和義大利分別攀升了兩個和六個位次。法國(22)和葡萄牙(38)在商品和勞動力市場取得了類似的進步,但在其他領域的表現則有所退步,影響了它們的整體排名。根據今年6月救市計畫之前的資料,希臘今年仍排在第81位。融資管道依然是本地區所有經濟體共同面臨的一大威脅,也是釋放投資的最大障礙。
  

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的終結嚴重影響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並且也已經波及了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若要提高風險抵禦力、應對未來經濟衝擊,該地區需進一步推行改革,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技能和創新的投資力度。智利(35位元)仍然是該地區排名最高的國家,緊隨其後的是巴拿馬(50)和哥斯大黎加(52)。作為本地區兩個大型經濟體,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排名分別上升至第61位和第57位。由於在總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制度建設方面表現退步,巴西的排名跌落至第75位。
  
中東和北非地區經濟體的表現可謂喜憂參半。卡達(14)超越阿聯(17),領跑本地區,但與鄰國相比,卡達的經濟多元化程度低,遭受能源持續低價的威脅更大。相比之下,北非各國的表現要遜色很多,排名最高的是摩洛哥(72),而黎凡特地區(Levant)經濟體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排名最前的是約旦(64)。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和恐怖主義所造成的更大損失,本區域經濟體需加大力度改革營商環境,積極促進私營部門的發展。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繼續保持近5%的經濟增速,但其競爭力和生產力水準仍然較低。尤其是在面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國際投資者審查更加嚴格以及人口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本地區經濟體應注重提高競爭力和生產力。模里西斯(46)仍然是該地區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隨後是南非(49位,上升七位,)和盧旺達(58)。象牙海岸(91)和衣索比亞(109)成為整個地區進步幅度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加速催生全新的行業與經濟模式,與此同時,這也導致一些現有行業和模式的快速衰落。要在新的經濟環境中保持競爭力,人們在此時需要特別重視促進生產力增長的關鍵要素,比如人才與創新。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XavierSala-i-Martin表示:生產力增長放緩已成為新常態,這是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威脅,並將深刻影響世界各經濟體應對關鍵挑戰的能力,如失業或收入不平的問題。對於各國領導者而言,最好的對策則是優先推行改革,重點加大對創新和勞動力市場等領域的投資力度,這將有助於釋放創業人才的力量,讓人力資本充分發揮作用。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