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當我們談智慧家居時,我們在談什麼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談之前先吐個槽,先最近這些年出現一個現象,網路的一些新興名詞被出來之後,就會迅速在傳統行業過度的傳唱,言必稱“xxx“ ,但是卻少人去真正思考和理解這些詞語背後的含義,只是一昧地跟著別人說,以免被別人發現自己落伍了。比如:網路思維, O2OC2B, 行動網路等等。特別是 O2O, 造成的結果是讓一群傳統企業的人,都看到了自己進軍網路的機會,結果進入後卻發現不得其法,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身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當我們無法直面自己的無知時,我們也就失去了認清事情最好的機會。而代價往往也很大。言歸正傳,當我們在談智慧家居時,我們在談什麼?
一,從需求和概念看行業發展階段
回到最初始的定義,什麼是智慧家居?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家居智慧化,那就涉及到兩部分的定義:
·         a.家居都包含哪些?
·         b.任何才能算智能?
傳統上的家居包含了四大部分內容: 建材,家居,家電,傢飾。 建材包含了衛浴,地板,牆體,天花板等類別, 家居包括沙發,床,餐桌,衣櫃等。 家電也就是常見的電視,風扇空調等。傢飾類主要為裝飾性質的餐布,抱枕,燈飾等產品。 而所謂的智慧,或者說理想狀態下我對智慧的定義是: 能通過自動辨識,接收外界各種訊息,並且可以處理和作出對應回饋的一種表現。 當上邊提到的所有的四大類都能智慧化的狀態時候,那麼就是實現了真正的智慧家居。
舉個例子, 門能夠在人走近的時候,感應到有人走近(接收訊息),自動開啟(處理和回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門已經實現智慧了。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樓梯間的聲控燈等。
而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市場上傳說的智慧電視,智慧空調,離真正的智慧還很遠。
事物的發展和普及都遵循著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共性到個性的過程,從這些維度出發,去看智慧家居的發展會經歷如下幾個階段:
單一產品的智慧化階段
前邊提到的門,聲控燈就是這樣的智慧,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如 Nest 恒溫器等。當前階段,主要集中在單一產品的智慧化,而且以家電類產品為主,因為對家電產品進行智慧化的成本,很難要比非家電產品低,智慧的首要條件是家居的電器化。而且對於非家電產品的智慧化意識,仍有待對市場去做啟發。主要的玩家是如中國美的、海爾這類的傳統家電廠商。
再來就是多產品的家電聯動智慧化
自動門和聲控燈,都還只是局限於單一產品。那麼什麼是多產品的聯動智慧? 舉個例子,一個人回到家的場景:當家裡的門打開的時候,燈會自動亮起來,同時鞋櫃直接推出一雙拖鞋,空調自動開啟。 這種場景可以理解為多產品的聯動智慧,對我們而言,這樣的方式,可以有非常多的想像空間。這樣的場景,也會優先在家電類家居的聯動之間產生。
非家電類產品的智慧化
在完成家電產品智慧化之後,再下一步要進行的就是非家電產品的智慧化,想像一下,當家裡的沙發具有了根據你的腰椎自動調整舒適度,餐桌會在你吃飯之後,自動清理乾淨桌子,垃圾桶在滿了後會自己倒垃圾等等,這些都一一實現了之後,就是我們真正的智慧家居到來的時候。此階段達成需要的條件,我們後續再說。
綜上所述,前邊兩個階段,也可以稱之為智慧家電階段,到第三個階段完成,我們才是真正地進入智慧家居時代。目前我們還處於智慧家電的初級階段。用坐標軸來粗略表達:
123
技術的發展並非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態勢增長。
當然,在上述的進化過程中,仍然會伴隨著一個特徵,貫穿整個過程,就是共性到個性定制的過程。原因很簡單,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性也是不同的,所以個性化定制是智慧家居的必然結果。
二,達到智慧家居所需具備的邏輯技術條件
技術層面的成熟是智慧家居的先決條件,那麼需要什麼樣的技術呢?回歸到智慧家居的定義來看,單個家居產品的智慧的過程,可以梳理如下:
1234
滿足上圖的整個過程,需要的幾個技術層解構如下:
輸入及感應層: 用於接收感應輸入對系統做出翻譯解釋層
輸入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最為自然的方式,就是以人們日常生活的感知和表達作為輸入。即四肢五官等相對應的輸入: 語音,手勢,氣味,光線,溫度,濕度,按壓,視覺化的圖形,甚至是腦電波等,都是一種輸入的方式。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對這些輸入的接收感應和翻譯: 體感,光感,溫控,聲控,壓力感應等,這些都已經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開來,而其他的語音辨識,圖片辨識,腦電波等,也正在突破,未來可期。
邏輯處理層: 對接收和感應到的內容,做出對應的邏輯處理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拿聲控燈舉例,感應到聲音的分貝後,接通電源。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處理。 而深入到更智慧的個性化智慧家居的領域,其中包含的邏輯將會非常複雜,比如恒溫器 Nest 的智慧演算法。
輸入/回饋層: 在邏輯處理後,將處理的結果予以回饋
與輸入層應對,輸出回饋層也有很多種,自然表達的輸出如: 語音,光/電形態如圖形、視訊等。若與3D 列印或電動機結合,則可以對現實世界進行更多樣全面的回饋和控制。可以創造和改造現實世界形態。
以上僅僅是對單一智慧產品所需的技術條件進行說明,但涉及到多產品聯動和個性化定制的時候,還有兩個層需要具備。
無線通訊層: 用於多產品之間的通信聯動。 有線的方式將會成為過去,因此不需要再提
有了這個層次,產品之間才能彼此進行交互,一個產品成為另一個產品的輸入或輸出方式。還是拿一個人回家的場景來做說明。一個人開門後,門開了後會發一個指令給電燈和鞋櫃,他們在接收到門的指令後會分別進行處理, 那麼這中間的發送和接收指令,需要通過無線通訊層來進行。
家庭智慧中央處理層: 處理各種場景下,產品事務之間的聯動邏輯
還是回家的場景。門與電燈和鞋櫃之間的聯動,看似簡單,但當有更多,5個或10個產品需要進行聯動處理時,那麼,彼此互為輸入輸出將會變得非常複雜和不可維護。如果用彼此之間的連接次數來表示這其中的複雜度, N 個產品的聯動,連接將達到 N2 (N的平方)的級別。 連接呈現網狀的結構(如下圖左所示)。 而當引入智慧中央處理層後,連接的複雜度將會極大的降低到 N 的級別,連接呈現放射狀(如下圖右所示)
121
從前邊的場景來看,智慧中央處理層,會是一個事物驅動型的平台,由家居產品提交對應場景的交易處理請求(一個場景由先後的多個交易處理組成),執行一系列的事務邏輯通信。用函數邏輯的方式表示,假設回家的場景為 Y ,那麼由 3 個交易處理組成,拆解分別是一個產品和一組動作,如門開,鞋櫃推出鞋,燈亮,空調開並調整到 26 度。前邊提到的產品分別用大寫英文 ABCD 表示,動作用小寫英文 abcd 表示,產品與動作的關聯用 “->” 表示,那麼整個場景在事務驅動上粗略的表達就是:
Y = f ( A -> a B -> b C -> c D -> d )
當然,這中間還有很多的如處理先後順序,同步非同步等細節,不做展開。那麼整個場景的描述就是: 中央處理器執行一個主人回家的場景,對門發起打開指令,門開成功之後,返回給中央處理器,然後對三個動作進行同步執行指令,鞋櫃推出鞋子,燈亮,空調打開並調整到 26 度。 整個場景至此執行完成。
除此之外 ,智慧中央處理器還可擔負起檢測智慧家居產品各種狀態的任務,且其本身也是一個智慧設備。 事務運行的整個過程,像極了一個 B/S 架構。
寫到這裡,我覺得我們可以感知到小米智慧路由器(兼任無線通訊層和智慧中央處理層)在整個智慧家居中的重要地位和佈局了。
三,普及的進程
技術的普及過程,取決於幾個要素:
1. 技術的成熟度(前邊已經提及)
2. 獲取成本
3. 是否具備實用性
技術的指數型增長,讓獲取成本會有一個從高到低的過程,因此造成了很多技術的普及,都是從政府,企業,工業領域先開始使用,然後才是繩頭到普通家庭領域。前面提到的智能家居的幾個場景,也是類似的。
而實用性是另一個影響的因素,實用性換一個詞語來說,就是痛點。 對於一個普通的用戶,如果實用性很高,當獲取成本非常高的時候,仍然會願意投入,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子。換到另外一個極端,如果這個東西非常不實用,即使獲取成本很低,用戶也不願意去消費。 所以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獲取成本和實用性是互相影響的。當前的智慧家居設備,仍不具備太多的實用性。 也就是常說的痛點不夠痛,在實用性的維度上,普及的過程,也是由痛到不痛的過程。
以上兩個因素,可以用下圖來更直觀的說明:
122
四,可能的機會有哪些
智慧家居大家都在看,那麼可能的機會有哪些呢? 其實在前文裡已經有提及的技術上需要而未滿足的東西,都是機會點。
傳感技術與設備
每個智慧家居的產品,都需要有一個感測器,能接受和感應,這是智慧的開始。當智慧家居真正到來時,需求的量將會非常大。就像網路時代的路由器,造就了思科一樣,感測器的製造,也將會造就一個新的巨頭(更別提還有物聯網了)。未來的感測器的功能會越趨向於高度集中,單一的感測器晶片即可完成幾乎所有的感應方式,如光感,聲感,濕度感應,移動感應等等。而且在軟體層面,甚至可能對晶片進行定期的升級維護。
智能家居中央處理器。包括硬體,作業系統以及事務驅動型平台層
硬體的製造和作業系統在現在看來,都有現成可用的。而事務驅動的智慧平台,則需要新的軟體平台,提供標準的事務輸入輸出介面,開放給各類智慧家居產品做接入。未來每件智慧家居產品出來的時候,都同時提供配對的接入該平台的操作介面。
如前文提到的,只需要定義產品的唯一 ID, 以及對應的各類動作或組合動作,即可完成與平台的對接。而整個過程,只需要傻瓜式的配置即可完成。由此達到真正的個性化定制。
過渡性的機會
智慧家居的完成過程,是與傳統家居的淘汰過程同步的,而對於家居類的產品,淘汰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過程。市場也不會一下子就能跨越到智慧家居的階段。因此,對現有普通家居產品(包括家電和非家電)進行智慧化是一個過渡性的方式。像現在的智慧插座就屬於這類。但過渡性的產品的剛性不強,缺少感測器的支援,智慧的程度始終有限,前景不看好。
五,行業裡邊的 player
包括兩大類:
傳統家電企業
如海爾、美的,都已經在進行自己的家電智慧化。進展披露較少,不做過多說明。僅就優劣勢和可能的路徑進行簡單分析。傳統企業的優勢,在於對家電產品的生產製造,因此,可能的切入的路徑,是通過先將自身產品進行智慧化,再由點到面,進行平台化(事務驅動型平台),以標準介面的方式,將自身的多產品進行打通或者提供給更多協力廠商家居製造商。
網路公司
以小米為代表,從一開始就進行整體的佈局(小米電視,路由器,手環,血壓測量儀,小米攝像頭等),以平台的姿態切入,待時機成熟,這頭豬就會順風而起。相對於傳統企業製造商來說,更具有全域意識和佈局的能力,以及對用戶心理的洞察,和場景的把握。 
同時也少了傳統企業的傳統負擔(傳統企業會因為彼此是競爭對手,而將競爭關係延伸到只能家居領域。 但對於一個協力廠商的網路平台,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這也是網路公司相對於傳統公司很大的一個優勢),機會更大。
六,物聯網及無線充電的未來
從對智慧家居的定義來看,本質上智慧家居只是物聯網的一個縮影而已,而且物聯網因其適用範圍更廣,很可能會優先於智慧家居實現。物聯網所需要的技術基礎與智慧家居同出一轍。
至於無線充電,在智慧家居的過程中,把非家電家居電器化,需要連接到,把所有的家居產品,都插上插座連接電源,從生活美學上來說,是一件很難以接受的事情。無線充電將會非常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當前實驗室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的情況下,在智慧家居來到時使用上無線充電,整個家庭看不到一條電線,卻能各自運作良好,隨便移動也不影響使用的場景,未來可期。
七,未來可期
智慧家居除了讓我們的家居生活變得更為簡便之餘,還賦予了我們讓生活變得更為個性化和想像力的能力。設想一下:
當我們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天花板上滿目星空自動顯示,同時耳邊響起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安撫我們一天的疲憊,更好入眠。
牆上的牆紙,會根據四季的轉換更換著我們喜愛的樣式和色調。讓春夏秋冬更貼近我們身邊。
在陰天裡,人工光能,能讓房子也是滿滿的陽光灑落。
當兩人坐下沙發,對面牆上會自動選出我們網上收藏的溫馨浪漫的電影,就算看到一半,走回房間,也能讓電影如影隨形跟隨在我們周圍。
小孩滿牆的塗鴉,會隨著我們大手一揮,而整面牆體變得異常乾淨,同時塗鴉的畫面還保存到了我們家庭的網路相片集中,分享給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每天早上隨著陽光照近房子,輕柔歡快的早安音樂自動響起,開啟能量滿滿的一天。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