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定位技術:失而復得不是夢?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來源:知識產權報 作者:馮飛

繼“時間去哪兒”成為今年熱門詞彙之後,近段時間,人們都在問MH370去哪兒了?

3
8日淩晨2:40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一架MH370航班從馬來西亞軍方雷達螢幕中消失,與地面失去聯繫。儘管25個國家在海、陸、空展開拉網式搜索,但MH370猶如人間蒸發,毫無蹤跡。在智慧手機、汽車都可以即時定位的今天,為何失聯飛機無法靠定位裝置確定最終位置?一時間,定位技術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
  
www.mstar.com.my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各國企業和研究機構已經研發出多種定位技術,目前,該技術主要應用在交通運輸、智慧城市管理、災害救援、測量測繪、物流領域、農業領域等。有專家表示,由於歐美企業在定位技術方面研發起步較早,不僅掌握了該領域的核心技術,且技術品質較高。

大陸企業雖然也掌握了多種定位技術,但與歐美企業相比,其在定位裝置的定位精度、信號處理能力、抗干擾能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專家建議,大陸企業應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儘快提高定位裝置核心晶片的處理能力、降低成本,以及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

應用 ─ 定位技術多樣 市場需求旺盛   
定位技術最早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軍事領域,以提供精確制導、戰場監控和單兵作戰系統保障,後來逐漸被廣泛應用於商業和科學研究。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定位技術有衛星定位、蜂窩網定位、WiFi定位、慣性定位、射頻辨識定位、藍牙定位、PPD定位等。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教授楊東凱一直致力於定位技術的研究工作,他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www.eettaiwan.com
衛星定位是利用定位裝置向衛星發射無線電信號,當地面接收機收到衛星發回的信號後,提取有價值的信號並進行調解分析,從而確定目標的位置,目前,能夠覆蓋全球的衛星定位系統包括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GLONA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中國的北斗二代衛星導航系統,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蜂窩網定位是利用行動通信系統的基站對手機用戶進行定位,相對于衛星定位,其定位精度較低,若能將其和衛星定位技術融合,將能夠為使用者提供高性能的定位服務。

WiFi定位是利用無線資料傳輸網路WiFi的信號,在室內能夠提供精度可達3米至5米的定位服務。

慣性定位是利用慣性感測器實現相對定位,通過測量用戶的移動距離和移動方向來確定用戶的位置;射頻辨識定位技術是利用移動標籤,確定使用者通過某個區域的位置。”

“目前,全球市場對定位技術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衛星定位已經成為國家重大的資訊化基礎設施。由於衛星定位技術具有廣泛的產業關聯度,並與通信產業相互融合,它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有望成為繼行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後的全球第三個發展得最快的電子資訊產業。”

大陸中共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光電技術發明審查部副主任趙景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定位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航空航太、軍事、海洋、氣象、災害救援、測量測繪、電信、水利、農業、漁業、勘探及智慧城市管理等諸多領域。

國際─   掌握核心技術 專利佈局周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對定位技術的研發起步較早,掌握了該領域的核心技術,並在全球開展了專利佈局。趙景煥經過全球專利文獻檢索發現,在定位技術方面,美國共提交了2247件專利申請,德國共提交了323件專利申請。

“在定位技術方面,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不僅專利申請數量占優,專利品質更高,且掌握了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比如國外一家企業首先研發出了窄相關技術,它是各類導航系統接收機設備的關鍵技術,可以提高接收機的跟蹤精度。

該企業還研究通過使用DGPS技術、衛星分佈品質圖等技術來消除誤差,估計整周模糊度,不斷提高定位精度。”趙景煥表示,該企業不僅持續加強技術研發,還針對關鍵技術提交了多件專利申請,比如窄相關、雙頻GPS、整周模糊度解算、雙模接收機、卡爾曼濾波和網路RTK等。
www.gps4educators.com

歐美企業不僅定位水準較高,且技術含金量較高。“國外研發的定位裝置在以下3個方面都佔有一定優勢:一是精度高,可以實現1米以內的精確定位;二是抗干擾能力強,其在工作中受到電子設備的影響較小;三是信號處理能力強,信號接收機收到衛星等發回的信號效果好,可以快速提取有用的資訊。”

趙景煥介紹,國外衛星的傳感技術和探測技術水準較高,這能保證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能夠探測和發送更多有價值的資訊。此外,定位技術是一個產業關聯度較強的產業,它還需要相關配套設備的支援,比如相關電子設備、設備需要的材料等,國外很多企業在這些方面都具備一定的優勢。

中國─ 研發能力不足 核心技術較少
中國企業在定位技術方面的研發起步較晚,大陸研發的定位技術與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未掌握高水準的定位方法,且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較少。趙景煥經過全球專利文獻檢索發現,在定位技術方面,中國申請人共提交了387件專利申請。

廣州中海達定位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海達)是一家依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機械和機車行業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和導航監控服務的企業。“目前,中海達研發的定位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交通、安全監測、機械控制等多個領域,並針對相關技術提交了5件專利申請。”

中海達公司總經理羅樹江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在交通方面,中海達研發的定位技術及定位裝置,已經被應用於鞍鋼集團的貨運鐵路機車,車站調度人員可以即時監控火車在哪條軌道運行,以及運行的時間、位置等詳細資訊;在安全監測方面,中海達將自主研發的定位終端放置在容易出現自然災害的地方,如果該地區出現險情,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發生自然災害的具體地點;在機械控制方面,鞍鋼集團露天礦機械控制系統採用兩台接收機引導牙輪鑽鑽孔,實現了對鑽孔進行5釐米內的定位。

“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掌握了高水準的定位方法,並針對關鍵技術進行了專利佈局,大陸企業差距較為明顯。”楊東凱介紹,很多大陸企業定位技術的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接收機成本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陸企業在定位裝置晶片的研發方面水準較低,這是限制定位技術廣泛應用的瓶頸之一。


“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核心技術、設備方面均已實現陸產化,與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相比,其在硬體方面也不落下風,子產業鏈也受到了各企業的青睞。”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建議,大陸企業應儘快提高核心晶片的處理能力,提高定位裝置的便捷性、降低成本、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才能不斷提高大陸企業定位技術的應用化水準。

業內專家同時強調,即使定位技術在很多時候能夠以“失而復得”來結束人們的“虛驚一場”,但不管多先進的定位技術,如果定位裝置關閉或者損壞,其定位功能將很難實現。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