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中美日貨幣戰爭影響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後,強勢主導大局,推出無限期寬鬆貨幣政策,日圓持續貶值,22日宣布政策後,日圓一度反彈,但一段期間內,看來還會繼續貶下去。
放在廣泛的架構中看,這即是所謂的安倍戰略或安倍主義的一部分。安倍主義包括了3個方面的內容:在軍事上,通過製造中日緊張,誘逼美國同意修改和平憲法,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外交上,以金錢及「價值觀」為工具,推動「遠交近攻」;經濟上,則以通膨救經濟,採取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通膨之外還可以導致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安倍之所以能夠如此,就是看準了美國的「重返亞太」、劍指中國的戰略,搭個順風車。
日本同美國沆瀣一氣,卯上中國大陸,說到底,就是「老二之爭」加上「老大之爭」。日美兩國在心態上都很難接受一個已然發生的事實,即是中國已取代日本成了全球(GDP)老二,中國也將遲早進一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老大。日本在亞洲作為霸主,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稱雄,至少都已有百年歷史,如今在僅僅數年之間翻轉,確實難以適應,於是,不約而同均以中國為目標。儘管如此,美日雙方卻各有打算,算計不完全相同。
日本的謀略,是藉由釣魚台矛盾,拖美國下水,製造中美摩擦甚至軍事衝突,日本坐收漁利;美國的算盤,是藉由釣魚台矛盾,引發中日甚至整個東亞地區緊張,美國在外交及軍售上多方逢源,但並不願真有戰爭爆發。由於美日之間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所以日本的戰略戰術作為,相當程度上不得不受到美國的制約,尤其是在軍事方面。
安倍戰略中的軍事部分既受美國制約,外交方面光憑金錢與價值觀是否就能凌越各個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利害關係,也很有疑問,真正比較「操之在我」的其實只有經濟。經濟之中尤以貨幣貶值對中國大陸會造成直接且巨大的影響。
當前貨幣戰的始作俑者是美國,世紀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從2009年到目前,美國已實施3次QE(量化寬鬆),大量美元流動性氾濫全球。「以鄰為壑」的結果是,還有點本事的「鄰」不得不跟進,先是英國,歐盟繼之,如今則是日本。這其中,歐、美、日分別是中國大陸出口的第1、第2、第4市場。從這個角度看,安倍戰略中的貨幣貶值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實際衝擊可能尤勝於釣魚台之爭。
對中國大陸而言,面臨這一輪的國際貨幣戰,並無跟進的本錢。首先,人民幣國際化還只是一個進行式,尚未完成;其次,與歐、英、美、日不同,這些QE國正愁沒有通膨,中國不然,不但通膨壓力揮之不去,且資產泡沫尚未消減,如果東施效顰,也來個量化寬鬆,後遺症當不下於過去4年的救市政策。
中國大陸面對此等艱難形勢的最好而且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由外轉內」,儘快地由外需導向轉變為內需導向,但此一擴大內需策略必須力求避免重蹈過往4年的覆轍。
200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救市政策,雖然擴大了內需,基本保8成功,但卻導致了產能過剩、投資過度、資產泡沫、地方債台高築等後果。要避免重蹈覆轍卻又同時要拉動內需,只能依賴更多的改革而非宏觀調控。可以預見,收入分配改革、城鎮化改革,乃至於國企改革等,均將成為大陸的優先政務。
台灣與其他東亞國家一樣,都將面對美、日、歐貨幣持續貶值的壓力,但如果中國大陸的內需改革正確且順利的推動,不僅將牽動東亞乃至全球政經板塊的移動,亦將給台灣提供一個新而開闊的貿易與投資空間,此一趨勢,值得台灣朝野政商關注。
全文網址: 全球老大與老二之爭 風起雲湧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57669.shtml#ixzz2IqMLDVIk
Power By udn.com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後,強勢主導大局,推出無限期寬鬆貨幣政策,日圓持續貶值,22日宣布政策後,日圓一度反彈,但一段期間內,看來還會繼續貶下去。
放在廣泛的架構中看,這即是所謂的安倍戰略或安倍主義的一部分。安倍主義包括了3個方面的內容:在軍事上,通過製造中日緊張,誘逼美國同意修改和平憲法,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外交上,以金錢及「價值觀」為工具,推動「遠交近攻」;經濟上,則以通膨救經濟,採取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通膨之外還可以導致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安倍之所以能夠如此,就是看準了美國的「重返亞太」、劍指中國的戰略,搭個順風車。
日本同美國沆瀣一氣,卯上中國大陸,說到底,就是「老二之爭」加上「老大之爭」。日美兩國在心態上都很難接受一個已然發生的事實,即是中國已取代日本成了全球(GDP)老二,中國也將遲早進一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老大。日本在亞洲作為霸主,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稱雄,至少都已有百年歷史,如今在僅僅數年之間翻轉,確實難以適應,於是,不約而同均以中國為目標。儘管如此,美日雙方卻各有打算,算計不完全相同。
日本的謀略,是藉由釣魚台矛盾,拖美國下水,製造中美摩擦甚至軍事衝突,日本坐收漁利;美國的算盤,是藉由釣魚台矛盾,引發中日甚至整個東亞地區緊張,美國在外交及軍售上多方逢源,但並不願真有戰爭爆發。由於美日之間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所以日本的戰略戰術作為,相當程度上不得不受到美國的制約,尤其是在軍事方面。
安倍戰略中的軍事部分既受美國制約,外交方面光憑金錢與價值觀是否就能凌越各個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利害關係,也很有疑問,真正比較「操之在我」的其實只有經濟。經濟之中尤以貨幣貶值對中國大陸會造成直接且巨大的影響。
當前貨幣戰的始作俑者是美國,世紀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從2009年到目前,美國已實施3次QE(量化寬鬆),大量美元流動性氾濫全球。「以鄰為壑」的結果是,還有點本事的「鄰」不得不跟進,先是英國,歐盟繼之,如今則是日本。這其中,歐、美、日分別是中國大陸出口的第1、第2、第4市場。從這個角度看,安倍戰略中的貨幣貶值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實際衝擊可能尤勝於釣魚台之爭。
對中國大陸而言,面臨這一輪的國際貨幣戰,並無跟進的本錢。首先,人民幣國際化還只是一個進行式,尚未完成;其次,與歐、英、美、日不同,這些QE國正愁沒有通膨,中國不然,不但通膨壓力揮之不去,且資產泡沫尚未消減,如果東施效顰,也來個量化寬鬆,後遺症當不下於過去4年的救市政策。
中國大陸面對此等艱難形勢的最好而且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由外轉內」,儘快地由外需導向轉變為內需導向,但此一擴大內需策略必須力求避免重蹈過往4年的覆轍。
2009年以來,中國大陸的救市政策,雖然擴大了內需,基本保8成功,但卻導致了產能過剩、投資過度、資產泡沫、地方債台高築等後果。要避免重蹈覆轍卻又同時要拉動內需,只能依賴更多的改革而非宏觀調控。可以預見,收入分配改革、城鎮化改革,乃至於國企改革等,均將成為大陸的優先政務。
台灣與其他東亞國家一樣,都將面對美、日、歐貨幣持續貶值的壓力,但如果中國大陸的內需改革正確且順利的推動,不僅將牽動東亞乃至全球政經板塊的移動,亦將給台灣提供一個新而開闊的貿易與投資空間,此一趨勢,值得台灣朝野政商關注。
全文網址: 全球老大與老二之爭 風起雲湧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57669.shtml#ixzz2IqMLDVIk
Power By udn.com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