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電信工程公會 資通安防展6.15-16@台中世貿中心
撰文:施正偉
十年前,市場上有人大喊 IP 將取代類比,IP才是王道。當時有很多呼喝者就引經據典斷言,再沒幾年,類比監控將全部絕跡,但這事始終沒有發生……
如果大家把2008-2012這段時間,媒體與市調公司所發佈的數據,在今天看來,不僅是笑話,更是荒謬。那幾年躺著、坐著、站著,就只聽到IP、IP、IP……,當時的類比廠商噤若寒蟬。
可是同軸類比高清興起之後,雖然類比監控搶回了寶座,類比監控廠商卻再也笑不起來,因為過低的售價,讓所有監控業,連想抓狂,也都無力。
售價過低的這些前端監控設備,還產生了至少一個很高的成本,沒有被計算進來,那就是網路環境的建置,這才是今天監控產業,所面臨的真正問題:設備商沒賺到完整的硬體營收,卻還一直抱怨價格的滑落!
我進入監控業媒體領域之前,也曾在資通訊領域的媒體工作,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那十年,歷經286、386、486的三次洗牌,看過IT業毛利保一保二的窘狀,但台灣IT業始終屹立著。
一晃眼,進入監控業媒體領域已超過二十幾年,這之間也曾有五年的時間,分別在攝影機與數位儲存相關領域工作過。這二十幾年,從國際市場到中國大陸市場,再到台灣市場,看到這三塊市場很多階段的變化。
這些變化,包括技術的變化、產品的變化、市場的變化,以及產業的變化。這些變化都在相互的牽動,也互相的糾結。
近日,有國際在台的監控業者,還有一群工程業者,都大嘆市場冷颼颼,價格卻也更是一路探底。很多人提到台灣監控業,總是說前途渺茫……
台灣監控業真的像很多人說的,這麼悲觀嗎?不管是或不是,台灣監控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來做一個對照比較。二十年前,我在媒體上提出了監控產業,將會朝「數位化、網路化、系統整合化」發展,結果我當時成了類比監控的全民公敵;然而對岸卻力捧數字化、網絡化與集成化。
而在進入這「模擬\數字混合時代」之前,中國安防市場從1997-2002,經歷過一段黑暗期,接政府專案的,陷入很嚴重的三角債;從事民用市場的,則「炒貨」現象嚴重,結果讓廠商全無利潤。
當時,沒有一家中國的安防廠商會認為,從事安防是個有前途的行業,就像今天台灣監控產業的情形一模ㄧ樣;然而自2003-2012十年的時間,中國的安防市場卻創造了一個榮景。
開始進入數位時代之時,大陸的影像監控業大舉在探討,如何從「模擬(類比)過渡到數字」時,對岸一群廠商,提出了影像編解碼的重要性,紛紛發展影像伺服器這類的產品,但在台灣卻被媒體權威專家,斥為胡說八道,説影像伺服器只是過渡性產品,沒有探討的必要。
2010年後,當一群沒有IP實際經驗的專家,在大談IP才是王道時,3S Market不斷呼籲要解決網路頻寬、重視壓縮演算法與儲存……等,才是發展IP的根本之道,結果一砸眼又過了八年,IP的發展,至今碰到的問題,還是跟八年前同樣的問題。
網路管理的軟硬體設備、壓縮演算法、傳輸格式,這些專業的擅長業者,都在IT領域,或者是那些網通SI與VAR的 Know-how與經驗上。任何專案的部署上,這些業者都是核心要角。之前那群IP倡導者,卻從來沒提過。
上月底,一家網路設備業者,在電信工程公會台中的展覽論壇上,提出相關的網路的概念時,一位電信公會的主任委員,就大方且大氣地表示:「總A,您講得很精彩;但是我坦白講,通通都聽不懂!……」
台灣監控業的春天,不是只有從大陸進口設備,來俗俗阿賣,而是應該與台灣這些網通設備業者、儲存設備業者,與網通SI和VAR,更加深度的聯合與合作,朝著更多應用領域去部署,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在今年三月底的智慧城市展上,我拜訪許多展會上的非監控業者。他們一聽我的背景,都很有興趣地詢問,有沒有安控相關的設備商、SI或工程商可以合作。
我請教他們想怎樣合作,他們的回答,歸納有兩個主要方向。其一是想把影像大數據化的應用,納入他們的解決方案中。在我接觸的對象為農業與養殖業的參展商,他們都告訴我,在他們領域裡的SI,沒有找到有人懂影像這塊……
其二是很多方案提供商,經常有些案場,會需要弱電、網通或機電的配合項目,除了接電佈線,也需要這些監控業各不同的階層合作。
這不是我第一次碰到這樣的詢問,而在今年智慧城市展上,更加驗證了我的觀察:大多數台灣監控業,都僅死守在弱電產業領域。
監控本質上就是一個應用行業,事實上我看了智慧城市展五年,每年我都挖掘到一些新商機,我想請問各位監控業朋友,大家不是說要開發新市場嗎?
但說實在,這樣的一個以解決方案為訴求的展覽,我沒看到太多的監控行業,不管是哪一個階層,有確實去很仔細來看這其中蘊藏的商機。
我在大陸工作期間,不管是在媒體,或是在產品設備領域,經常都有機會,碰到這些中國一線大廠,或國際品牌旗下的SI,及網通、機電、弱電工程商,說穿了大家也都知道,這就是中國式的一條龍經營模式。
相較台灣大多數監控業,不管IP或是類比監控的各階層,似乎很高的比例都堅持著——給我弱電,其餘免談!
我認識一群網通的SI的朋友,也經常向他們請教,也建議他們要與弱電工程商合作。有些網通界的SI就直言,我也想和弱電業合作啊,但他們的世界,好像只存在弱電,所以我不是不想合作,而是懶得合作……。
弱電朋友請不要介意,我沒有刻意站在那一邊,但回頭看看海大流刺網式的一條龍,這是至今為止,兩岸監控業所呈現的產業性格,最大的差異!
這兩年,AI、物聯網、雲端邊緣運算興起,大家都想趁此再大顯身手。對岸中國因這幾年,藉紅色供應鏈橫掃全球,正也在如法炮製,要用產業鏈的模式,想再一次要顛覆全球,他們能做得到嗎?
個人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幅員廣大,自然有些其先天的優勢不容低估。
然而,過去紅色供應鏈大多是成熟的產業,再加上低人工成本紅利,在每一個產業市場,都被他們的低價所摧枯拉朽。
不過AI、物聯網、雲端\邊緣運算是新興領域,特別是在智慧解決方案上,必須靠產業深度結合與聯合,而且還必須把完整的服務制度整合進來,這不是中國大陸,這種崇尚一步到位的產業性格與民族性,在短期間可做得來的。
台灣雖然沒有像中國這樣,有明顯規模的聚落產業鏈。但是台灣的小,讓產業間的聯合,在距離上變成一種優勢,不像中國這些聚落分散在各片區,加大了聯合在溝通上的障礙。
再則,台灣的中小企業,每個都像林子偉ㄧ樣,能擔任兩種產品類別以上的製造研發功能,這樣的產業特性,在支援智慧解決方案的效率與深度,明顯優於對岸。
另外,海康、大華雖然這十年來,快速成長膨脹,但是聯手打趴其他的中國一線廠商,還有讓華南深圳一些小廠難以存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紅色供應鏈正在崩解。
事實上一些有研發實力的大陸小公司,相當期待能與台灣的公司合作。可惜的是,台灣安控業很多人只停留在向對岸拉貨。
那台灣安控業的發展還缺了什麼?
用產業生態鏈發展解決方案,事實上已成為全球各個產業的共識,就像德國提出Industry 4.0,就是希望用數據,來整合各應用領域的產業鏈。
而台灣目前就是缺乏形成生態鏈,而這不但是台灣安控業所需,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台灣安控業脫胎換骨的契機。
就如同我在本篇分享所題的標題——
台灣安控業要從跨業聯合重生,不是降價求生!
1 comments:
施兄真知灼見,JP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