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Agriculture IoT System



來源:RFID 世界網


 
物聯網是世界資訊產業繼電腦、網路之後的第3次浪潮。近年來,隨著智慧傳感器、行動嵌入式系統、智慧精準農業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正在逐步拓寬,可以實現科學監測、科學種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什麼是物聯網
到目前為止,業界還沒有統一明確的定義,但可以認為它是指,在物體中安放具有感知能力的晶片,把採集到的數據,透過網路進行傳輸,最後由電腦機把這些信息進行集中處理的一個系統,從而實現物與物之間、物與人之間的互聯。

物聯網結構是一個由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共同構成的綜合系統,底層是感知層,通過傳感器、智慧卡、RFID電子標籤、二維碼、辨識碼等來採集資訊;第二層是網路層,通過網路進行數據的傳遞;最上層是應用層,完成資訊的分析處理,以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辨識與感知,發揮智慧作用。 

  
二、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
1. 產業鏈全程資訊追蹤與溯源體系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這些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之所以問題頻發,主要是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缺乏監管,消費者的知情權較少。

如果加大對農副產品,從生產到流通整個流程的監管,則可以將食品問題概率降至最低,而物聯網技術則可在這方面,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建立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的,監控和追蹤系統,確保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應用實例。比如,在對岸中國的成都、青島等地區,已經展開豬肉安全工程,給農貿市場的豬肉安裝電子晶片,用來跟蹤豬肉的生產、加工、批發,以及零售等各個環節。

履歷豬肉安心可靠宣導短片

具體的做法是將電子溯源,秤配備給農貿市場的豬肉經營店,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的收銀條上,附帶有食品安全追溯碼,憑借收銀條上的追溯碼,就能查詢生豬來源、屠宰場、質量檢疫等多方面資訊。

再比如,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更是啓用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透過RFID電子標籤、GPS等技術,將奧運場館就餐人員所消費的食品原材料資訊,與身份資訊與進行關聯,這樣可以從一個運動員的菜譜,就能追溯到農田;另外對供應企業從產品加工、物流配送、供貨等過程,進行持續監控,包括對奧運食品運輸車輛實行GPS定位,一旦溫濕度超過規定範圍,管理人員就收到報警。

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既為奧運會的食品供應提供了安全保障,更是奠定了物聯網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的基礎。

2.智慧化種植、養殖
眾所周知,溫室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土壤濕度、空氣溫濕度及光照等資訊,對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溫室中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採用不同的傳感器節點,來測量基質濕度、成分、溫度、pH 值,以及光照強度、空氣濕度、氣壓、二氧化碳濃度等,再通過數據處理,自動控制溫度環境和灌溉、施肥作業,從而給植物生長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

除了對溫室環境進行監控,也可實現資訊的分析與處理,將傳感器節點替換成無線傳感器,這樣能接收無線傳感器發出的數據,實現大面積數據的獲取、管理和分析處理,並將處理的結果彙報給用戶。


在水產養殖方面,養殖戶往往特別不願意碰到,又悶又濕的天氣,這樣的天氣裡魚塘水中的溶氧量會不夠,水中的pH值也可能發生大的變化,水中的氨氮含有量也可能有變化,這都會影響魚的正常生長。

在水產養殖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水質進行全天24小時監測,包括對水溫、pH值和溶氧量等各項基本參數,進行即時監測預警,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自動處理,或通過簡訊迅速通知養殖戶。

採用物聯網技術後,同樣也能解決投食的問題,什麼時候投,投多少會由傳感器監測或處理。

此外,養殖戶也能可以通過網路、手機終端,隨時隨地查詢魚塘溶氧量、溫度、水質等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降低了養殖戶的工作量,解除了養殖戶常年塘邊值守的痛苦。

應用物聯網技術,可達到改善養殖、種植的產品品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3.農業資訊推送
很多人認為農業資訊的推送,僅僅是指天氣預報的推送。但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因素,比如前面提到的養殖業使用物聯網,那麼農業主管部門可以匯總所有魚塘的數據,並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數據變化,然後透過簡訊平台,向所有水產養殖人員進行簡訊群發,通知到養殖戶做好天氣預警、疾病預警等情況,讓水產養殖戶提前採取應對措施降低損耗。

再比如目前對岸中國黑龍江部分地區,已經實現把施肥數據、測土配方通過手機發送給農戶,給農民的播種、施肥提供依據。


三、目前農業中使用物聯網的局限性
1.實現成本較高
雖然傳感器的成本,近年來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但其應用成本仍偏高,一個濕度傳感器要一千元上下,一個土壤水分傳感器要五千多元,一個溫室全部環境參數傳感器,要在五萬元左右,對於農民來說,仍然是筆很大的投入,所以目前農業物聯網應用,還主要集中在一些科研院所、農業企業及政府推動的項目中,要大規模推廣,還需要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2.技術問題
目前傳感器可能會由於安裝位置不當,而導致數據不準,或者傳感器穩定性不好,因時間而採集數據發生改變,也有部分無線傳感器傳輸信號距離有限、數據傳輸不穩定、維護成本較高。

再比如供電問題,也不太好解決,若採用太陽能供電,則功率不夠,若使用交流電則絕大部分溫室無電,而需重新佈放電源線,這些都限制了物聯網,在農業中大規模普及。

四、結語
雖然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不遠的將來智慧農業,會距離人們越來越近,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1 comments:

未來農業4.0 提到...

請問可以在網路轉貼本文嗎?我們會註明出處(CC授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