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和通訊技術(ICT)的最新進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些進步推動了許多智慧城市倡議。隨後,為制訂智慧城市評估指標和框架做出了各種努力。一般來說,智慧城市有望提高生活品質,並提供應對社會挑戰的解決方案。
一個主要的社會挑戰是災難和不利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因此,智慧城市有望為提高抗災能力做出貢獻。將復原力思維納入智慧城市指標和評估框架,可能會促進對智慧城市復原力貢獻的更多關注。在此背景下,透過審查文獻,我首先介紹了評估城市智慧的全面指標清單。
列出了與智慧城市的經濟、人員、治理、環境、流動性、生活和資料維度相關的多個指標。接下來,我探索這些指標是否與四種復原能力保持一致:計劃、吸收、恢復和適應。結果顯示,智慧城市指標與規劃和吸收能力特別相關。因此,需要更多地關注恢復和適應能力。
關鍵字
評估工具 · 災難復原力 · 災害 · 指數 · 指標 · 智慧城市 · 城市
亮點
- 智慧城市越來越無處不在。
- 智慧城市應該有助於提高社群的復原力。
- 介紹了智慧城市評估的綜合指標清單
- 彈性思維沒有完全整合到智慧城市指標中。
- 提出了將彈性思維納入智慧城市評估的框架
1. 介紹
我們現在生活在數位革命的時代,數位技術幾乎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城市歷來一直是創新中心,它們現在處於開發和實施數位技術的前沿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全球許多城市越來越依賴資訊和通訊技術(ICT)的數位技術來克服社會挑戰,提高生活品質,並提高城市營運的效率和效力。信通技術推動的努力和活動,通常被稱為智慧城市運動。
智慧城市概念出現在 21 世紀初,並在過去二十年中逐漸演變。在此期間,許多智慧城市專案和倡議已經發展,預計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十年中繼續下去。鑑於智慧城市的多種公用事業,人們對智慧城市日益增長的興趣並不令人驚訝。例如,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聰明對在一個日益緊密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優勢非常重要。與此相關,更聰明的城市可能更有能力吸引有才華和創造力的公民,能夠透過推廣創新和高效的方法為當地經濟和成長做出貢獻。此外,支援信通技術的智慧解決方案預計將有助於提高城市生活品質,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並幫助克服與城市不平等、老齡化社會,以及安全和保全有關的一些長期挑戰。
與本文的重點相關,智慧城市預計也將為應對重大社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災難性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這些包括與氣候變化有關的事件,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和核事件等人為事件。這是因為,從過去幾十年的損失事件分析中,可以觀察到氣候引起的、自然和人為災害的年度頻率呈上升趨勢。例如,作為全球變暖的明顯跡象,過去六年是自 1850 年以來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去年是最溫暖的。極端高溫和其他多起不良事件累積,導致城市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些城市往往因人力和資源的高度集中而更加脆弱。
根據一些估計,每年,城市災害損失約 3000 億美元,除非城市發揮復原力,否則到 2030 年,城市災害的經濟損失可能會超過 4000 億美元。鑑於這些威脅和挑戰,很明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技術和專案的一個主要貢獻應該是提高抗災能力。在這裡,復原力是指「計劃和準備、吸收、從中恢復並更成功地適應不良事件的能力」。彈性還具有多種屬性,如穩健性、穩定性、多樣性、冗餘性、足智多謀、創造力、敏捷性、靈活性、效率、自我組織性、包容性和遠見能力。
在規劃和決策界,評估被廣泛認為是提高專案績效的有效方法,政策和智慧城市專案和政策也不例外。事實上,評估可以為市政當局、智慧城市開發商和投資者以及公眾提供有用的見解。例如,它可以促進定期績效監測,突出優勢和劣勢,追蹤目標和目標的進展,確定技術要求和經濟可行性問題,展示最佳實踐案例,透過基準制定鼓勵建設性競爭,提高治理透明度,提高普遍意識,並提供參與動機。鑑於這些評估框架的多種實用性,必須確保它們設計精良,並能夠應對應對社會挑戰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提供一份用於智慧城市評估的指標清單,並探索它們對四種復原能力的潛在貢獻,即規劃/準備、吸收、恢復和適應。換句話說,它目的在檢查智慧城市指標,是否與復原力能力保持一致。規劃是指在衝擊發生前採取準備措施的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可能的災難。吸收顯示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功能損失,和相關的社會經濟損害。恢復是指及時恢復到衝擊前狀態的能力。最後,適應顯示有能力從不良事件中學習,不僅能反彈,還能向前彈。論文的結構如下。 下一節將介紹這些方法。 第 3 節提供了指標清單,並討論了如何將彈性思維整合到智慧城市指標中。最後,第 4 節透過總結結果和提供建議來結束研究。
2. 方法
智慧城市文獻的內容分析是制定智慧城市指標綜合清單並將其分為幾類的主要方法。 首先,我使用與智慧城市和評估相關的術語組合,在科學網中搜尋相關檔案。 為此,使用了以下廣泛的搜尋字串:
TS=((“證書*” NEAR/1 (“工具*或“工具套件*”或“系統*”或“指標*”或“框架*”或“框架*或“索引”或“記分卡*”或“計劃*))或(“評估*” NEAR/1(“工具*”或“工具*”或“工具*”或“指標*”或“指標*”或“框架*”或“索引”或“記分卡*”或“計劃*”))或(“評估* NEAR/1 (“工具*”或“工具包*”或“系統*”或“框架*”或“索引”或“索引”或“記分卡*”或“計劃*”)))或(“測量*”或(“工具*”或“工具包*”或“系統*”或“指標*”或“索引*”或“索引”或“索引” 最終分析。此外,我在谷歌上進行了搜尋,以找到可用於提取指標的潛在相關灰色文獻。下載檔案後,使用歸證內容分析方法提取指標列表。 歸電性內容分析資料收集和分析同時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這意味著在審查第一份檔案時,相關指標被新增到列表中。在閱讀下一份檔案時,檢查了上述指標是否屬於之前列出的指標,還是應作為新指標新增。所有檔案都繼續進行這一過程,並根據結果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指標清單,將在下一節中介紹。在進行內容分析時,我還注意到了文獻中提到的主要智慧維度。 這些是經濟、人、治理、環境、流動性、生活和資料。最後,提取的指標被分配給了智慧維度。這是根據作者的酌處權進行的,因此涉及某種形式的主觀判斷。為了探索指標和復原力之間的聯絡,檢查了每個指標與不同復原能力的相關性,並制定了綜合表。更具體地說,根據文獻和作者的意見,確定了每個指標是否有助於四種復原能力(規劃、吸收、恢復和適應)。這是根據是/否問題確定的。對於每個主題,根據與每個復原能力相關的指標百分比,確定其與復原能力的一致性程度。
3. 結果和討論
在本節中,我首先介紹了與經濟、人員、治理、環境、流動性、生活和資料相關的指標清單。接下來,我將討論將彈性思維納入智慧城市評估的方法。
3.1 智慧城市指標
在以下每個小節中,將介紹與七個主要智慧城市維度相關的指標。
3.1.1 經濟
確定了許多與經濟相關的指標,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如前所述,智慧城市倡議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加強城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這些指標分為主要主題:創新、知識經濟、創業、金融、旅遊、就業、地方和全球相互聯絡、生產力、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影響(表1)。
表1。 經濟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Kawakubo和Milovidova,2020年)。
3.1.2 人
人們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技術的主要使用者。此外,作為主要利益相關者,他們可以為加強智慧城市的設計和發展做出貢獻。與人及其能力相關的指標與教育、信通技術技能和開放性有關(表2)。
表2。 人物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等人,2020年)。
3.1.3 治理
綜合治理機制,對於確保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技術的功效和效率非常重要。如表 3 所示,治理指標與願景和主管力、法律框架、參與、透明度、公共服務和綜合管理等主題有關。
表3。 治理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等人,2020年)。
3.1.4 環境
智慧城市可以提供解決方案來促進環保城市。然而,採取措施儘量減少他們自己的環境足跡也非常重要。這個維度側重於環境監測、基礎設施、建築環境、材料、能源、水、廢棄物和環境品質等問題(表4)。
表4。 環境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等人,2020年)。
3.1.5 生活
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高公民的生活品質。這個維度側重於社會凝聚力、正義、文化、住房品質、醫療保健、安全和保全,以及主觀福祉等問題(表5)。
表5。 活體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等人,2020年)。
3.1.6 流動性和通訊
移動和通訊是採用智慧技術的主要部門。用於評估流動性智慧性的指標與交通基礎設施和管理、信通技術基礎設施和管理以及信通技術可訪問性有關(表6)。
表6。 移動性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等人,2020年)。
3.1.7 資料
資料是智慧城市專案的基石。屬於這一維度的指標涵蓋資料開放、資料收集、資料分析、資料使用和學習等問題(表7)。
表7。 資料指標。 改編自(Sharifi,2019年;Sharifi,2020年;Sharifi等人,2020年)。
3.2 指標與抗災能力之間的聯絡
如前所述,在本研究中,復原力被定義為計劃和準備、吸收、恢復和適應不良事件的能力(四種能力)。為了確定智慧城市指標是否有助於復原力,研究了它們對四項能力中的每項能力都有潛力。 綜合結果如表 8 所示。更詳細地闡述每個主題,如何與復原能力聯絡起來超出了本研究的範圍。本表顯示了,與每個主題相關的指標與復原能力的相關程度(以 % 為單位)。 可以看出,與復原能力的最大聯絡是計劃和吸收,分別為63%和58%。
相比之下,只有 34% 和 25% 分別與適應和恢復有關。總歸來說,這些結果表明,智慧評估指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用於評估城市和專案的復原能力。對恢復和適應能力的關注顯然有限。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更好地瞭解為什麼這些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一個可能的原因可能是,智慧城市和復原力城市的概念相對較新,而且往往是孤立地進行的。針對他們的更綜合的方法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表8。 主題和復原力能力之間的聯絡。
4. 結論
在過去的幾年裡,由信通技術推動的智慧城市倡議已經變得無處不在。透過發展智慧城市,規劃者和決策者希望提高生活品質,提高城市管理的功效和效率,並為複雜的社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如災害頻率和強度的增加。評估被認為是將智慧城市原則納入決策和決策過程,並確保實現智慧城市目標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提供一份可用於智慧城市評估的綜合指標清單,並檢查它們與四種復原能力的潛在聯絡:規劃/準備、吸收、恢復和適應。結果顯示,智慧是一個多維的概念,不僅僅是技術發展。引入了多個指標,分為七個主要維度:經濟、人、治理、環境、生活、流動性和資料。顯然,實現聰明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雄心壯志,需要跨多個部門和維度的共同努力。至於實施引入的評估框架,應該指出,由於資源限制,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大量指標清單是不現實的。因此,建議感興趣的利益相關者將建議的清單視為指標池,並選擇相關和特定於背景的指標。一些統計方法,如主成分分析,也可用於建立更簡潔和可管理的指標列表。
至於與復原力的聯絡,人們發現智慧城市指標與復原能力有關,特別是計劃/準備和吸收衝擊的能力。這並不令人驚訝,例如,即時監控和大數據分析,促進的早期預警能力,可以使城市更好地應對衝擊。然而,結果顯示,恢復和適應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通常孤立的智慧和復原力方法。需要採用更綜合的方法,以便在智慧指標和復原力能力之間更好地保持一致。
需要進一步的特定維度研究,以更好地瞭解智慧城市指標可以透過哪些具體機制,為面向復原力的城市規劃和管理提供資訊。由於復原力還具有多種屬性,如穩健性、穩定性、多樣性、冗餘性、足智多謀、創造力、敏捷性、靈活性、效率、自我組織性、包容性和前瞻性能力,未來研究還應探索智慧城市指標與這些屬性的潛在聯絡。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