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 汽車的未來

 

Bosch: With modern E/E architectures the car is evolving into an IoT device on wheels

博世:借助現代 E/E 架構,汽車正在演變成帶輪子的物聯網設備



biz Intellia



運輸中的物聯網:了解物聯網 (IoT) 解決方案,如何標誌著其在汽車領域的存在

汽車行業年產量超過 7000 萬輛,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之一。據國際估計,2017年全球汽車行業營業額達到驚人的3萬億美元,佔全球 GDP 總量的 3.65%。

然而,自 2016 年以來,汽車的年銷量總和有些固定。過去四年,汽車年銷量一直在 75 至 8000 萬輛之間搖擺不定。汽車行業年產銷量未能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是車輛缺乏創新功能。現在的買家在汽車中尋找超過 4 個輪胎和一個方向盤。他們尋求一種可以連接和互動的未來派交通工具。物聯網就是這樣一種顛覆性技術,它正在幫助汽車行業打造一批下一代汽車。

汽車行業物聯網的出現,為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和買家開闢了新的途徑。隨著工業和商業層面的使用,汽車領域的物聯網已成為各種多用途應用的突出熱點。從聯網汽車到自動運輸系統,物聯網的應用已經在全球汽車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物聯網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指數十億個複雜設備的連接,如電子設備、感測器、Gateway、執行器和平台集線器。這些有形設備透過無線網路相互連接和交互。連接的對象(或事物)彼此共享數據,並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運行。

物聯網的潛力可以從 Gartner 的一項研究中估計出來,該研究預測到 2020 年底,將有超過 200 億個物聯網設備連接。製造企業首先見證了物聯網的大規模實施,以執行自治並降低生產成本。後來它的應用轉向了更多的商業和一般用途。

儘管如此,物聯網為汽車行業帶來的可能性確實是巨大的。已經出現了不同的汽車物聯網用例,它們正在徹底改變人們與車輛交互的方式。讓我們一一來探討:

汽車行業 5 個驚人的物聯網用例:

1. 車隊管理:

車隊的管理

物聯網在汽車領域的實施為車隊管理領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現在的卡車集成了重量測量、位置跟踪和其他幾個傳感器。

從大型卡車車隊收集的大量感官數據,儲在雲應用中。然後通過不同的分析功能處理這些數據,並將其概念化為可視化格式。車隊營商可以輕鬆瀏覽此資訊,以監控與其車隊相關的不同參數。注入物聯網的車隊管理系統為車隊經理提供的一些好處是:

• 車隊的即時位置監控

• 追踪車隊運載貨物的重量/體積

• 卡車的性能統計數據,如燃料和里程

• 追踪道路交通狀況

• 路線管理

• 時間和司機管理

免責聲明: Biz4Intellia 產品 Intellia IoT 為車隊管理營運,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它包含管理車隊所需的所有上述功能。單擊此處,了解有關 Intellia 車隊監控解決方案的更多資訊。

2. 聯網汽車:

聯網汽車

聯網汽車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根據 Gartner 的估計,到 2020 年底,全球將有超過 2.5 億輛聯網汽車。智慧交通系統相互配合。

聯網汽車透過增強的車輛通信,促進數據的快速傳輸,並增加駕駛員的響應時間。根據車輛與不同物體的連接,CV2X 細分為四類:

  1. 車對車 (V2V): V2V 連接允許近距離範圍內的車輛相互共享數據。數據主要構成與位置、速度和動態相關的資訊。V2V 連接有助於防止事故發生,並使救護車和消防車等緊急車輛輕鬆通過交通。

  2. 車輛到基礎設施 (V2I): V2I 連接是指車輛和道路基礎設施的網路。V2I 中的基礎設施,通常包括交通燈、車道標記和收費站。V2I 通常有利於交通順暢,避免在收費站或加油站排長隊。

  3. 車輛對行人(V2P):透過使用行動應用 app,行人也可以連接到 CV2X 網路。行人可以使用此應用 app來定位附近的計程車,並監控過境的預計到達時間。他們還可以與步行系統連接,並改變交通號誌以過馬路。

  4. 車輛到網路(V2N): 智慧交通系統(ITM)和天氣預報部門也可以與網路連接,以提醒駕駛員有關天氣條件的變化或道路上的事故。此外,車輛可以與智慧手機連接。通過這種方式,駕駛員可以在駕駛時使用語音命令,來操作汽車的音樂系統和 GPS。

3.汽車維修系統:

汽車維修系統

預測分析是物聯網汽車最令人吃驚的功能之一。嵌入在汽車不同組件中的感測器收集數據,並將其共享到平台。然後,該數據由算法處理,該算法可以根據組件的性能分析組件的未來結果。

物聯網汽車維修系統,還可以幫助人們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其汽車零件突然故障。就像車輛的儀表板指示器一樣,該系統會提醒駕駛員可能出現的故障。但是,警報會在問題發生之前,發送到駕駛員的手機。這有助於駕駛員採取具有成本效益,且節省時間的步驟,以避免在駕駛時出現組件故障。

預測性維護的功能可以應用於單個車輛和車隊。對於在到達目的地之前行駛數天的載重車輛來說,這真的很有幫助。通過使用汽車維修系統,人們可以確認汽車的性能並在汽車零件損壞之前對其進行維修。

4. 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是汽車製造商的熱門話題。各種汽車製造商都在嘗試開發,一種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該汽車將承擔駕駛員的所有駕駛功能。儘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但仍有待開發完全獨立的車輛。

然而,已經製造出部分輔助駕駛員進行駕駛、制動、停車和變道活動的半自動車輛。融入物聯網的半自動駕駛汽車在現場做出決策,同時部分控制車輛操作,以避免事故並減輕駕駛員的負擔。除了不同的接近感測器和攝影機,汽車還與物聯網系統整合,以減少人為錯誤並使駕駛更加舒適和安全。

立即聯繫我們並與我們的內部物聯網專家聯繫!
保持聯繫

5. 車載資訊娛樂和遠端資訊處理:

車載信息娛樂和遠程信息處理

由 4G LTE 連接提供支持的車載 Wi-Fi 功能為基於物聯網的汽車啟用了遠端資訊處理功能。遠端資訊處理是指電腦化數據的長距離傳輸。通過使用車載遠程信息處理,車主即使在偏遠的地方,也可以保持對車輛的鷹眼視野。

透過支持智慧手機的儀表板,車主可以隨時確保其安全、監控和安全。外部感測器和攝影像會追踪車輛狀況,並將數據發送到行動應用。如果有人試圖在沒有適當權限的情況下強行進入車輛,遠端資訊處理系統和即時警報系統,會在車主的智慧手機中發出警報。配備物聯網的智慧,汽車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立即呼叫救護車或消防員等有關當局。

Wi-Fi 功能還催生了智慧資訊娛樂系統,以及其他智慧汽車功能。車主可以將車內的音樂系統、GPS等不同設備與智慧手機連接起來,進行遠端操作。目前,人們可以使用各種內置和第三方應用,將其車輛與行動設備連接起來。

這些應用中的語音命令,可訪問性允許人們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流式傳輸影像或接聽電話,甚至無需抬起手指。資訊娛樂系統中的 GPS 和 GNSS 系統,還提供有關附近加油站、餐館和其他興趣點的車載導航和綜合資訊。

結論

物聯網以及其他顛覆性技術,正在徹底改變整個汽車行業。這一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汽車在聯網和自動駕駛方面的開拓性發展。它的使用改進了汽車檢查和維護能力,並提供了新的娛樂媒體。此外,車輛遠端資訊處理,允許遠端數據傳輸,這有助於物聯網驅動的車隊管理系統的出現。

汽車行業的物聯網應用日益增多。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更精細的汽車用例將會出現,這將徹底改變我們與車輛交互的方式。



.AI 與自動駕駛推動座艙電子迎來第三次智慧化升級

Pixel-Perfect Perception: How AI Helps Autonomous Vehicles See Outside the Box




來源 華強電子網



汽車電子是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和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總稱。其中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發動機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子 ECU);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座艙電子系統、駕駛輔助系統等。

根據產品形態的差異,座艙電子系統可分為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車載顯示幕(中控)、儀錶板與 HUD(Head Up Display,抬頭顯示)等。

座艙電子迎來第三次升級週期
全球市場空間大
根據 IHS Automotive 統計,2016 年全球座艙電子市場為 287 億美元,預計到 2021 年將達到 443 億美元,CAGR 為 9.1%。其中,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佔比較大,達到 55%。儀錶板、車載顯示幕(中控)和 HUD 分別佔到 25%、9% 和 2%。

座艙電子迎來第三次升級週期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傳統的車載娛樂資訊系統,也遵循這樣的發展演變路線。在過去近百年經歷了從聽覺到視覺,從娛樂到資訊的兩次重要的升級換代後,座艙電子系統正處在第三次重要升級週期的開始階段。

在這次從傳統到智慧的升級中,主要包括:1)娛樂系統從傳統視頻音頻播放,向在線上影像、前後座影音系統等發展;2)資訊系統從導航、車載地圖,向倒車影像、360 ° 環視等 ADAS 產品發展,以及胎壓監測、駕駛員資訊等更多車內資訊的顯示。

行業競爭格局分散,中國廠商市佔率提升
行業競爭格局分散,國際巨頭市場占有率領先
座艙電子全球競爭格局較為分散,行業競爭激烈。從地域來看,基本都圍繞世界汽車工業強國德國、日本、美國分布:

歐洲(德國):博世、大陸等。

亞洲(日本):電裝、松下、先鋒、歌樂、愛信AW、JVC 建伍等。

美洲(美國):偉世通、德爾福、哈曼等。

無論是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車載顯示幕(中控)、儀錶板還是 HUD,傳統國際巨頭的市場佔有率都處於領先地位。

https://www.zeolearn.com/magazine/artificial-intelligence-advances-automated-and-autonomous-driving


中國汽車電子廠商市佔率逐步提升
準汽車電子廠商和國際巨頭相比,由於起步較晚,而且缺乏前期的大規模研發投入,在收入規模和全球市佔率方面都處於下風。中國車機廠商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透過併購直接獲得外企技術:透過對外資公司的併購,或者對外資股份的收購,使公司的研發和管理水準處於較高水準,再積極拓展準客戶。典型企業有均勝、德賽西威等。

透過後裝逐漸進入前裝市場:由於後裝產品創新速度快,能夠及時融合最新技術,而且很快打入市場,因此後裝市場成為大部分中國車機廠商的主要突破口。透過逐步擴大後裝市場,自己的產品逐漸受到車企認可,從而逐步進入前裝市場。典型企業有華陽、路暢、索菱等。

中國廠商除了德賽西威、均勝等少數擁有外資和合資車企客戶的廠商,絕大部分都主要給自主車企供貨。由於自主品牌車企市佔率不斷提升,以及中國汽車電子廠商對客戶需求的響應要快於國際巨頭,因此中國汽車電子廠商收入規模增速,快於國際巨頭,市佔率也在不斷提升。除了收入規模和國際巨頭還有較大差距,在毛利率、淨利潤率尤其是複合成長率方面都有優勢。其中德賽西威 3 年 CAGR 達到 31.6%,在中國的國內外都處於遙遙領先。

自動駕駛加速落地,智慧駕駛艙成為入口
中國的國家政策推動自動駕駛加速落地
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將自動駕駛分為 5 級(L0-L4),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SAE)將自動駕駛分為 6 級(L0-L5)。幾種等級劃分方法差別不大,都是依據汽車的智慧化程度,和人在駕駛過程中的參與度進行分類。

從 2016 年中國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 2025》,提出到 2020 年要掌握智慧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到同年該國工信部發佈「智慧網聯汽車技術發展路線圖」,到 2017 年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的政策相應出台,再到 2018 年各地紛紛推出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規範和牌照發放,自動駕駛在政策推動下加速發展。

智慧駕駛艙產品成為自動駕駛的入口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車用資訊的交互需求逐漸提升。中控顯示幕可以整合傳統的車載資訊娛樂功能,和車載導航功能,並且能夠實現更加豐富與便捷的人機交互,而傳統的機械儀錶板,已經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電量顯示、續航里程等功能,而因此,以中控大螢幕和液晶儀錶板為代表的智慧駕駛艙產品,有望率先實現爆發式增長。


AI与自动驾驶推动座舱电子迎来第三次智能化升级
图: 2017 年销量前10 车型座舱配备情况

銷量排名車型 2017 銷量價格區間車載中控

車載顯示(中控):大螢幕中控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車載顯示幕可以簡單分為 TFT-LCD  顯示幕和非 TFT 顯示屏。TFT-LCD 顯示幕通常顯示圖像,非 TFT 顯示幕通常顯示字符,一般多是 TN/CSTN-LCD/VFD/PMOLED 材質。

中控螢幕部分有兩種設計:一種是單一的大螢幕,以特斯拉新派汽車廠家的 17 寸顯示幕最為典型,涵蓋了大部分要顯示的內容,通常都採用竪螢幕設計。另一種是分開兩塊螢幕設計,一塊顯示娛樂資訊和導航,另一塊用來顯示空調等其他資訊,傳統高端汽車廠家如奧迪、賓士、寶馬雷克薩斯等,都採用此種設計多采用這種設計,通常將娛樂資訊螢幕放在中控台最上部,採用橫螢幕設計。低端車對空調資訊之類的不用顯示幕。

根據 IHS Automotive 數據,車載顯示(中控)全球市場規模,2016 年為 25 億美元,預計到 2021 年將達到 42 億美元,CAGR為 11%。全球市場中,偉世通市場佔有率最大,佔 24%,大陸 15% 位居次席。


‧ 詳解碳纖維在 3D 列印中的作用

Making a Composite Mould for a Carbon Fibre Part from a 3D Printed Pattern

從 3D 列印圖案製作碳纖維零件的複合模具



來源: 南極熊3D列印網

3D 列印碳纖維可能是繼金屬之後第二個最受追捧的增材製造技術。 有賴於增材製造領域的最新發展,人們終於實現能夠使用各種難以捉摸的材料進行列印的現實。 然而,並非所有碳纖維 3D 印表機都是相同的 —— 一些機器使用微觀短切纖維,來增強傳統的熱塑性塑膠,而另一些機器使用鋪設在熱塑性基體(通常填充有短切纖維)內部的連續纖維來在零件內部創建「骨架」。



详解碳纤维在3D打印中的作用

碳纖維由對齊的碳原子鏈組成,具有極高的拉伸強度。 單獨使用它們並不是特別有用 - 它們的薄而脆的特性使它們在任何實際應用中都很容易斷裂。 然而,當使用粘接劑將纖維分組並粘合在一起時,纖維會平滑地分佈負載,並形成一種強度極高、重量輕的複合材料。 這些碳纖維複合材料以片材,管材或客製化的成型特徵的形式出現,並用於航空航太和汽車等行業,強度與重量比占主導地位。 通常,熱固性樹脂用作粘合劑。目前碳纖維 3D 印表機,已被微信小程式「全球 3D 列印產品庫」收錄,可以進去搜「碳纖維」,找到全球的碳纖維 3D 印表機。

 

3D 列印技術的最新發展,使公司能夠使用碳纖維進行列印,儘管使用的粘合材料與標準碳纖維工藝不同。樹脂不會熔化,因此不能透過噴嘴擠出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3D 印表機用易於印刷的熱塑性塑膠替代樹脂。雖然這些組件不像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那樣耐熱,但它們確實受益於纖維的強度。

 

目前有兩種碳纖維列印方法:短切碳纖維填充熱塑性塑膠和連續碳纖維增強材料。 短切碳纖維填充熱塑性塑膠是通過標準 FFFFDM)印表機進行列印,由熱塑性塑膠(PLA、ABS 或尼龍)組成,這種熱塑性塑膠由微小的短切原絲進行增強,即碳纖維。 另一方面,連續碳纖維製造是一種獨特的列印工藝,其將連續的碳纖維束鋪設到標準 FFFFDM)熱塑性基材中。

 

短切碳纖維填充塑膠和連續纖維製造,雖然同樣使用碳纖維,但它們之間的差異十分巨大。瞭解每種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理想的應用,將有助於你做出明智的決策,確定在增材製造工作中應採取哪些措施。


详解碳纤维在3D打印中的作用
採用短切碳纖維填充熱塑性塑膠製成的 3D 列印碳纖維。 來源:Markforged

短切碳纖維基本上是標準熱塑性塑膠的增強材料。它允許公司以更高的強度列印,一般來說性能較弱的材料。然後將該材料與熱塑性塑膠混合,並將所得混合物擠壓成用於熔融長絲製造(FFF)技術的線軸。對於使用 FFF 方法的複合材料,材料由短切纖維(通常是碳纖維)與傳統熱塑性塑膠(如尼龍、ABS 或聚乳酸)混合而成。儘管 FFF 工藝保持不變,但短切纖維增加了模型的強度、剛度,並改善了尺寸穩定性,表面光潔度和精度。

 

這種方法並非始終沒有缺陷。 一些短切纖維增強細絲透過用纖維對材料,調節過飽和度來強調強度。 這會對工件的整體品質產生不利影響,從而降低表面品質和零件精度。原型和最終使用的組件,可以使用短切碳纖維製造,因為它提供了內部測試,或面向客戶的組件所需的強度和外觀。


详解碳纤维在3D打印中的作用
碳纖維 3D 列印使用連續纖維進行增強。來源:markforged

連續碳纖維是真正的優勢所在。 這是一種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用 3D 列印複合材料組件,替代傳統的金屬組件,因為它僅使用重量的一小部分,就能實現類似的強度。 它可以使用連續長絲製造(CFF)技術把材料鑲嵌在熱塑性塑膠中。 使用這種方法的印表機在列印時,透過 FFF 擠出的熱塑性塑膠內的第二個印刷噴嘴,鋪設連續的高強度纖維(例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Kevlar)。 增強纖維構成印刷部件的「主幹」,產生堅硬、堅固和耐用的效果。

 

連續碳纖維不僅增加了強度,而且還提供給使用者在需要更高耐久性的領域中,有選擇性地進行加固。 由於核心流程的 FFF 性質,你可以選擇逐層基礎來強化。 在每層中,有兩種增強方法:同心軸加固和各向同性加固。 同心填充加強了每層(內部和外部)的外邊界,並透過用戶定義的迴圈數延伸到零件中。 各向同性填充在每層上形成單向複合增強,並且可以透過改變層上的增強方向來模擬碳纖維編織。 這些強化策略使航空航太,汽車和製造等行業,能夠以新的方式將複合材料,整合到其工作流程中。列印零件可以作為工具和夾具(這些都要求連續的碳纖維,可以有效地類比金屬性能。),如手臂末端的工具,軟顎,和 CMM 固定物。

 

當今,增材製造領域已經呈爆發式成長,一些印表機提供了碳纖維列印的能力。但是,你最好注意一下你所購買的複合材料,以及每一種纖維已經開放的應用。除非它指明它是連續的碳纖維,否則這種材料幾乎肯定是由切碎的碳纖維,增強長絲組成的。雖然兩者都提供獨立的價值,但能夠同時列印兩者是滿足你所有應用需求的最佳方式。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