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 2021 年全球供應鏈和物流趨勢

The Future of Supply Chain 

供應鏈的未來



HELLENINC SHIPPING NEWS



2020 年是現代歷史上最困難和最具挑戰性的年份之一。迄今為止,超過 220 萬人正式死於 COVID-19,並感染了超過 1 億。我們工作,生活和娛樂方式的變化是根本的變化,這導致某些地區在幾年後快速發展(例如我們的消費、購買和工作方式),而其他領域則退後一步(例如與全球貧困作鬥爭)。


在本文中,即使存在相關性,我也不會考慮全球總體趨勢。我將分享一些有關物流業未來趨勢的想法。由於存在眾多趨勢,因此我選擇了一些特別有趣且正在出現的趨勢。


趨勢 1:綠色物流

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的驅動趨勢已有一段時間了。同時,它在去年也出現了轉機,顯然已經從「可持續發展部」發展成為全公司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變得更環保,並為環境做出貢獻的同時,它還具有成本效益,提高了客戶忠誠度,促進了成長,同時也是人才簽約並希望加入公司的重要原因。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專注於可持續性的企業的成長速度,幾乎是不關注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的 6 倍。


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運輸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多年來,綠色物流已獲得了極大的關注。設計面向先進能源管理系統,電動和太陽能車輛的價值鏈,以降低其總體碳足跡將迅速出現。


供應鍊主管還將從專注於「實現」和「銷售成本」,發展到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可持續發展鏈官員的崛起。與此相結合,我看到行業內各方之間進行了更大的合作,以共同共享資訊和資產,以共同優化環境影響。


綠色物流中出現的另一個領域是循環供應鏈,它將開始取代線性供應鏈,那些採用循環供應鏈方法的企業,將從長期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中受益。採用這種方法的主要推動力,是在回收和廢物處置方面,制訂更嚴格的法規,這也是人們對其客戶越來越重要的原因,因為客戶越來越關注其生態系統足跡。


趨勢 2:彈性供應鏈

2020 年 COVID-19 大流行激發的一件事,是彈性供應鏈。從供應的角度,也從自治和國家安全的角度,有人質疑價值鏈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過去的十年中,人們一直在談論將區域化供應鏈,與生產更接近市場的趨勢,但是 COVID-19 在這裡是下一個發展方向。


在一個高度自動化的供應鏈世界中,以及從某種程度上,在一個「綠色供應鏈」世界中,從離岸和離岸採購到低勞動力成本市場,然後運往消費者市場的最初原因是很有意義的。隨著全自動製造水平的提高,勞動力成本變得次要,而能源成本,稅收,經商便利性,財政穩定性以及類似領域,已成為決策的核心。


3D 列印是一項將進一步增強彈性的技術。這樣一來,客戶對越來越短的交貨期的要求,就可以推動供應鏈上不斷變化的需求。我們看到的其他領域是「本國製造」,以及本地生產的情緒。物聯網、大數據、預測分析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實現了完全不同水準的速度、轉換和效率。這極大地提高了供應鏈的彈性,使供應鏈更具客戶適應性和個性化,並提高了成本效益,減少了廢品和供過於求。


趨勢 3:冷藏商品的出貨量

不斷成長的世界人口,預計將從 2800 的 10 億增加到 2100 年的 110 億,平均收入提高,消費增加,對食品安全的需求增加,「福祉」疾病的水準增加,並增加 COVID-19 與我們在一起多年,需求圖景開始形成。


承運人、貨運代理和 OEM 必須做好準備,以滿足全球對冷藏產品(包括食品、飲料和藥品)的需求。研究顯示,冷藏運輸將在未來幾年快速成長。COVID-19 引起了製藥行業的重大變革,使其更快、更容易地試用藥物。生物製藥的整體需求正在成長,並且在歐洲和美國的主要製造中心之外,需求最為旺盛,因此,這些產品需要透過嚴格管制,和控制的貨運方式進行運輸。由於溫度要求,COVID-19 疫苗的全球分銷,以及其他藥物需求,將需要前所未有的物流規劃。


船運公司將需要擴大其卡車,運輸集裝箱以及氣候控制倉庫的船隊。為此,他們需要應用高級技術,例如物聯網應用、機器學習和預測分析。


趨勢 4:全通路服務和減少聯繫成為新常態

當今的客戶希望訂單靈活。那些可以提供全通路體驗的公司,將能夠最好地滿足其客戶的需求。無論客戶是在網路線上購物,還是在實際商店購物,他們都需要選擇送貨方式、店內或路邊取貨方式,或在其他地點取貨,這些都已成為開展業務的一部分。


全通路方法為客戶提供了個性化的體驗,這是市場行銷、銷售和物流的共同努力。物流和供應鏈負責,始終滿足來自任何通路的訂單。非接觸式交付是新的常態,它提供了各種下遞交付方式,這些交付方式是根據客戶希望,最大程度地減少實體接觸而產生的。正在進行重大開發,以使用機器人技術和基於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機器人交付推進到下一階段。最初,開發一直在 B2C 方面,但是我們看到了一些 B2B 出現。


趨勢 5:技術與 5G

技術是轉型的推動力。我在去年撰寫的有關 2020 年趨勢的文章中,強調了這一趨勢。從那時起,儘管出現了 COVID-19,但世界各地仍在圍繞 5G 進行大規模發展,5G 的佈署及其用例和貨幣非常廣泛。到本十年末,眾所皆知,5G 將改變業務格局。


物聯網(IoT)跟蹤庫存的全部潛力,最終將在 5G 下釋放出來。可以為貨物配備價格低廉的廉價感測器,並追蹤從工廠生產線,到整個運輸過程一直到倉庫,一直到貨架存放的貨物,從而創建了可靠的貨物運輸記錄。 5G 網路最具破壞性的用途之一,是無人駕駛運輸。5G 可能使這種可能性成為現實,這將對物流業產生巨大影響。


每個企業都依靠數據發揮作用,而物流公司處理的數據,甚至比大多數還要多。由於延遲要低得多,因此公司將能夠分配和交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得多的數據。他們可以將其更靠近源頭進行處理,而不是撥出到遠端伺服器。這意味著公司將有能力,建構精益的分佈式雲網路,以將其物流營運聯繫在一起。僅使用 5G 就能將多個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即時保持在同一頁面上的協作潛力,就足以改變遊戲規則。


總的來說,我們為一個高度變革,快速發展和令人興奮的未來而奮鬥。供應鏈領導者必須營造一種環境,以無限的思維吸引個人,在這裡學習,重新學習和再次學習是很自然的。員工需要對資訊的解釋、分析和概念化越來越精明,並圍繞資訊進行協作。這需要具有高度敏捷性和認知能力,並且具有好奇心的員工。此外,它對領導力的類型及其成熟度,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以充分利用和真正釋放人員和組織的力量。


詳細資訊歡迎點擊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21/03/idview-2021.html


按此
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揭秘成本:看看美國 VR 遊戲製作有多燒錢?

What is the Potential Market for the AR, VR Industry? AR、VR行業的潛在市場是什麼?



瑾年 Invader

在近期遊戲業有關於此的討論中,議題主要集中於諸如從 Oculus 這樣的公司收到的資金,以及因此產生的獨佔協議上。有許多人稱 VR 產品開發是如此昂貴,以及開發者對於資金的渴求。


開發 VR 遊戲:錢從哪裡來?又有花在哪了?

然而,沒有人真正的分析了製作 VR 遊戲花費的成本。很多人因為保密協議和法律的限制,不能透露這些資訊,或是擔心由此引發的軒然大波。幸運的是,筆者可以談談這些資金,以及做一個 VR 遊戲所需的成本,在此,本人將談及所處公司的第一款遊戲《燈光維修隊 4 Light Repair Team #4》所需要的成本。


這裡有幾件事是我們開始之前要說的。


在我們分析這些之前,我十分需要講一點點關於《燈光維修隊4》(之後均簡稱為:LRT4)的開發背景。首先,在 2016 年年初我已經花費了超過 14 個星期的時間完成了 LRT4 絕大部分(95%)。包括編程、圖像以及設計等工作。我得到了好朋友同時也是 Eerie Bear Games 聯合創始人的幫助,諾亞·羅加恩(Noah Rojahn)負責了很多棘手的編程工作,他同時也是我們新遊戲唯一的程式員,約翰·戴克和 Ed·哈里森為創造了一些音樂供我們的預告短片和遊戲背景音樂使用。


其次,這款遊戲是 htc vive 的首發遊戲,所以在不少新聞稿中有所提及,並被專欄推薦。除此之外,我們還多次被一些文章提及,但也僅僅是被提及。


這是一款完全依靠我自己的力量創造的遊戲。換句話說就是,這個遊戲的所有花費,和與這個遊戲有關的一切事務,都是我一手操辦的,依靠的是我自己的積蓄。這也就是說我在對我自己的時間負責,我為我自己的工作買單。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我只想說明理解並衡量,開發一個遊戲所需的成本,實在是太重要。因支付自己為不管你是為自己、工作,還是為別人工作,你都必須支付工資,或是接受別人的薪資。


如何覈算遊戲開發成本?

我將基於兩種方式,來分析遊戲的開發成本。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果我給自己支付時薪的情況。當然這不是你去計算遊戲預算的方式,因為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所以我必須學會。


其次,我將會使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分析遊戲開發的成本,就好像我正為了獲得融資向 Valve 或 Oculus 推銷著我的遊戲。根據我的理解,我覺得這是所有人應該會進行,或者接受的推廣方式。


1. 以小時為單位(這是一種值得一提的錯誤方式)

讓我們看看,如果我為我自己以及諾亞發極低的時工資,遊戲製作需要多少成本。


14 周開發時間 x 40 個小時/周x 40 美元/小時= 22400 美元(包括原型創建、設計、圖像)諾亞工作 5 個小時 x 40 美元/小時= 200 美元建立公司的成本 + 法律事務= 3500 美元伺服器成本 10 美元/月 x 3 個月(我們使用的是 Digital Ocean) = 30 美元兩首外包音樂的花銷≈ 3 萬美元


總成本:29130 美元

用一個不合適的方法推算,要花費 2 萬 9 千美金開發一個只有 70 分鐘內容的遊戲。正如我告知你們的一樣,不要用這種方式計算你的遊戲成本。這種方式很難管理,並且遊戲開發很難以小時為單位進行預測,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去做一件事,但是我們計算我們這個一個月花了多少個小時呢?這很難說,所以你不應該這樣去計算你的遊戲成本。


這裡還有其他情況要考慮,即使是一個合同工一個小時 40 美元,但他們實際得到的最多 30 美元,因為在美國自由職業者需要繳納收入的 25% 的稅。所以作為遊戲開發者,絕對不要這樣計算你的遊戲成本。


2. 一個可接受的預算方法(正確的開始方式)

讓我看看人們實際上會怎麼做,多說一句,我們採取這樣假設是因為一些爭論。假設提供了 5 個小時的免費勞動。


約 4 個月 x 每個開發者 1 萬美元/月 = 4 萬美元建立公司的成本 + 法律事務 = 3500 美元伺服器成本 10 美元/月 x 3 個月) = 30 美元兩首外包音樂的花銷≈ 3 萬美元


總成本:46530美元


這更接近真實的遊戲預算,它幾乎涵蓋了所有必要的東西(包括稅收、保險)同時也留有一定的餘地。


等等,我好想忘了一些大事!就是建立辦公室及其維護費用,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在家裡工作。(這些都是粗略估計):


有著工作室的 VR 遊戲開發的平均成本 = 1500 美元,Vive 或 Rift 的成本(如果你沒有開發包) = 600 - 800美元,辦公室租金(很大程度取決於位置) = 500 至 5000 美元/月,(良好的)網路成本 = 110 至 180 美元/月,每個開發人員的桌椅 = 1000 美元一般的辦公室用品 150 美元/月,其他辦公設備 ≈ 250 美元/月


這還沒包括像 Unity Pro、Maya 等軟體的授權費用。如果我和諾亞並不在家工作,那麼從頭開始建造一個辦公室的總成本為,假設我們已經擁有了免費的開發包:


2 台電腦 = 3000 美元,1 年的辦公室租賃費 = 6000 - 60000 美元,1 年的網路成本 = 1320 至 2160 美元,辦公室傢具 = 2000 美元,辦公用品 = 150 美元(最低值)其它能夠使用 3 個月的設備≈750美元左右


總成本:13220 - 68060 美元


所以,我們要賣出多少遊戲才能回本呢?減去稅費以及 Unreal Engine 的使用費和 Valve 的抽成,我們的收益為營收總額的 60%。所以每賣出一份價值 7.99 美元的遊戲,我們能夠獲利 5.2 美元。基於「錯誤」的預算,我們要賣出 5602 份,而基於「正確」的預算,我們則要賣出 8949 份。因為我們在 Steam 和所有平台上,我們的遊戲都在促銷,所以這個數字可能會更高一些。同時這也會受到我們是否在家裡辦公,是否使用自己的電腦的影響。


事實

說到底,《LRT4》到底為我們掙了多少錢呢?


《LRT4》大概賣出了 2300 份,為公司帶來了約 14000 美元的收益(不包括稅收和其他我們需要繳納的費用。)即便是你用最廉價的方式來進行計算(這種方式你永遠不要用),它仍然是不掙錢的。另外,自從遊戲在 Vive 上發行以後,在之後的幾個月裡我們還進行了更新,這裡又有更多的開銷,但是我沒有計算進去。


當然這只是我們遊戲的計算方式,別的遊戲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和預算,但是我敢肯定他們也一定沒有回本。儘管 Survios 聲稱,他們幾個月就掙到了 100 多萬美金,但我仍然很好奇,他們是否真的掙回來了。


我在冒險,事實上,每一個 VR 開發者都在冒險。對於我們來說,遊戲並沒有回本,對於別的開發者來說,我很肯定他們也沒有回本。從一個商人的角度來說,VR 開發者是固執的、愚蠢的、魯莽的。但是 VR 真的太美好了,你需要百分之百的投入。如果開發者並不是不顧後果的前進,如果像 Oculus 或英特爾等公司不再給開發者提供資金,VR 將不能長久維持。


下一次,當你看到一個開發者將獨佔某平台,或他們從一個公司獲得融資使得要在遊戲裡推廣他們的商品,以及其他事情。記住這一點:他們不想傷害消費者,他們只想在使自己在 VR 世界裡變得更重要。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有什麼區別?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有什麼區別?



來源 企業網


當人們被要求評估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的潛力,以解決其組織的問題時,最好瞭解兩者之間的區別。

如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經常變得混雜在一起,人們很容易將這兩者誤認為是同義詞。這並不準確:雖然肯定是密切相關的,但實際上不能互換。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密切相關,所以這些術語的使用是鬆散且可互換的,這一點並不奇怪。」Very 公司工程副總裁 Bill Brock 說。

如果組織還沒有使用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那麼很快就會需要評估其對組織的潛力。

Red Hat 公司首席技術官辦公室,人工智慧高級總監 Daniel Riek 表示,「作為工作負載的人工智慧,將成為 IT 策略的主要驅動力。人工智慧代表著 IT 行業的轉型發展:所有垂直行業的客戶,越來越關注智慧應用,以便透過人工智慧為業務提供幫助。這適用於在軟體中實施的任何工作流程,這不僅適用於企業的傳統業務,還適用於研究、生產流程以及產品本身。透過人工智慧實現的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將迅速成為企業競爭力建設的關鍵因素,並將使人工智慧成為一種策略性技術。」

自然語言處理和其他支持人工智慧的功能,將幫助組織重新考慮客戶服務和分析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這將實現更多的預測分析,提高效率,並增強決策能力。

那麼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有什麼區別?先從定義術語開始。

人工智慧意味著什麼 
Brock 說,「簡單地說,人工智慧是機器能夠執行,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務。這涉及讓電腦訪問大量數據,並讓他們自己學習。」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具體應用或學科,但不是唯一的一個。Brock 解釋說,「算法被輸入數據,並被要求在沒有特定編程的情況下進行處理。與人類一樣,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提高性能。」 

作為區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起點,將人工智慧視為,包含多個特定技術,或學科的更高層次,或傘形類比是很有幫助的,機器學習就是其中之一。

Amplify.ai 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Mahi de Silva 說。「人工智慧包括各種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語音/音訊辨識、電腦視覺/圖像辨識、搜索、路由、自主機器人、自主運輸等學科。」

談到機器學習,SigOpt 公司研究工程師 Michael McCourt,提出了一個比喻:「機器學習就像是,人工智慧這把雨傘上的一個輻條,有著更具體的定義。」

可以回顧一下:McCourt 注意到人工智慧的定義,是非常廣泛的,它就像一把雨傘,以至於如果要求一組 10 個人給出他們的定義,可能會得到 10 個不同的答案。「人工智慧是一個沒有具體定義的總稱,因為它包含了所有模擬人類能力的機械、機器人和汽車任務。」McCourt 說。  

此外,人工智慧的定義已經發生變化,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McCourt 指出,「二十年前,像拼寫檢查這樣的工具,被認為是一種人工智慧。而在十年前,人工智慧意味著能夠對圖像進行分類。」

機器學習意味著什麼 
雖然機器學習技術和用途可能會發展,但其核心定義更加具體和細化。 

「機器學習模型,根據儲存的數據集和查詢生成結果,以學習特定模式,」McCourt 說。如果之前沒有儲存答案,機器學習會分析環境,給出正確答案的最佳猜測。

Indico 數據解決方案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Tom Wilde 指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被同時使用和混淆的原因非常普遍。

「混淆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機器學習可以被認為是當前人工智慧的最先進技術。」Wilde 說。除此之外,他還補充說,機器學習是最古老和最成熟的人工智慧學科之一。在企業用例方面,它也是最新的成果。

理解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之間的區別,不僅僅是澄清術語的區別,或減少那些不懂的非技術人員的煩惱。相反,它是人工智慧項目成功的關鍵。

Brock 說,「區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很重要,因為這對於成功地設計、構建、開發和維護應用或平台非常重要。」

這對組織的內部知識和人工智慧技能的發展是正確的;對評估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也是如此。

人們還記得每種產品突然在其名稱中添加了「雲」這個詞的情景嗎?那麼以後也可能在各種產品中看到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當心人工智慧清洗產品
 「雖然許多公司自稱使用人工智慧,但實際上許多公司很少使用機器學習,而且大多使用基於規則的系統。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之間的混淆產生了一些重大問題。」

SigOpt 公司的 McCourt 說,「首先,它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成功的實際情況,創造了一個不斷變化的目標。其次,這種模糊性為企業,聲稱他們正在使用機器學習技術,提供了空間,而不用擔心他們會受到挑戰。」

這是一個巨大的缺陷,特別是考慮到如此多的組織,才剛剛開始(如果有的話)辨識他們潛在的人工智慧機會。加上大量的宣傳炒作,缺乏對關鍵術語的理解,使得很難正確評估選項。

Amplify.ai 公司首席執行官 de Silva 指出,這並不是說人們應該忽視不同術語,和技術之間的重疊和聯繫;相反,只是不應該將這些重疊和聯繫視為是相同的事情。人工智慧所包含的各種學科,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視覺,在正確地結合使用時,可以產生放大效應。

他說:「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在這些研究和實施領域,存在大量的交叉整合的機會,在這些領域,這些技術疊加起來,將提供更多的實用性。」 

只需確保組織清楚地看到不同的界限,以確保在當前和未來的人工智慧項目中,取得最大的成功幾率。目前,瞭解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之間的區別,是一個很好的基礎。 

Brock 說,「對於首席資訊官和 IT 決策者來說,熟悉概念,並與對概念及其應用有全面瞭解的團隊(包括內部員工以及第三方供應商和顧問)合作是很重要的。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隨著許多機器學習項目進入生產階段,我們將看到機器學習項目的爆炸式成長,因此擁有適當的專業知識水準,以確保這些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

什麼是監督與無監督機器學習?
人們還要區分兩種類型的機器學習。「在用例方面,監督機器學習在這一點上,是更常見的。這種類型的機器學習,透過提供有關所需類別參數的資訊,來訓練機器,並讓算法決定如何對它們進行分類。」Brock 解釋道。

Brock 指出,另一方面,無監督機器學習不使用訓練數據。因此它更複雜,在這一點上已經用於更少的應用程序。但是如果聽到有人以可互換的方式地,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那麼他們可能會考慮無人監督的機器學習,因為它不需要像監督機器學習一樣需要更多的(如果有的話)人類輸入和訓練。

Brock 說,「無監督的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未來的促進因素。無人監督的機器學習已經被用於(或正在開發中)圖像辨識、癌症檢測、音樂合成、機器人導航、自動駕駛和許多其他創新等應用。」

.區塊鏈 + 物聯網 = 無限可能?

蝦毀?三分鐘瞭解AI.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文字探勘|羅達的數據聊天室



來源:链圈动态

除卻金融行業以外,可以說在未來,物聯網將是與區塊鏈擦出最多火花的領域。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IoT)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訊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路。這有兩層意思:

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路,是在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

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路」。


区块链+物联网=无限可能?
  
網路技術將全世界的電腦連接在一起,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遠端資訊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而物聯網技術透過智慧感知、辨識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路的融合中,將現實世界中的各種設備連接在一起,必然會幫助人類邁向更加智慧能和便捷的未來社會。

物聯網正掀起世界資訊產業革命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物聯網技術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有可能成為物聯網在未來發展和應用的巨大障礙,而區塊鏈技術給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能性。

區塊鏈增強物聯網續航力
雖然物聯網正蓬勃興起,但隨著垂直細分化領域不斷深化,其不可避免地遭遇「中心化」、信任度低等發展問題,而區塊鏈所特有的去中心化、去信用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徵,無疑能夠有效破解物聯網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增強物聯網續航力。

1、降低物聯網的營運成本
由於中心化雲端伺服器、大型伺服器和網路設備的基礎設施,及其安裝和維護成本非常高,因此物聯網解決方案成本較為高昂。

記錄和儲存物聯網的資訊會匯總到中央伺服器,而目前數以億計的節點,將產生大量的數據,且未來這些資訊將越來越多,這將導致中心不堪重負,難以進行計算和有效儲存,營運成本極高。

另外,智慧設備的消費頻次太低,一般來講,物聯網設備如同門鎖、LED 燈泡、智慧插板(延長線)等可能要數年才換一次,這對設備製造商來說是個難題。大量物聯網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將會給營運商和服務商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

區塊鏈技術可以為物聯網,提供點對點直接互聯的方式來傳輸數據,而不是透過中央處理器,這樣分布式的計算就可以處理數以億計的交易了。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數以億計閒置設備的計算力、儲存容量和頻寬,用於交易處理,大幅度降低計算和儲存的成本。

另外,區塊鏈技術疊加智慧合約,可將每個智慧設備,變成可以自我維護調節的獨立的網路節點,這些節點可在事先規定或植入的規則基礎上,執行與其他節點交換資訊,或覈實身份等功能。這樣無論設備生命週期有多長,物聯網產品都不會過時,節省了大量的設備維護成本。

2、解決安全隱憂、保護隱私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對於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物聯網領域,目前的中心化服務構架將所有的監測數據和控制信號,都由中央伺服器儲存和轉發。

這些中央伺服器收集著,所有的攝影機傳輸過來的影像信號,麥克風錄製的通話記錄,甚至使用者的奔跑節奏、心跳和血壓的資訊,都匯總到中央伺服器,並且透過中央伺服器轉發的信號,還可以控制家庭中門窗、電燈和空調等設備的開啓,直接地影響著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雖然物聯網營運商一直宣稱,他們能夠有效保護使用者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但是一系列的安全漏洞和隱私洩露事件的發生,讓使用者無法真正信任,營運服務提供商能夠實現他們的承諾。

事實上,政府安全部門可以透過未經授權的方式,對儲存在中央服務器中的數據內容進行審查,而營運商也很有可能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將使用者的隱私數據出售給廣告公司,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實現針對使用者行為和喜好的個性化推薦,這些行為已經危害到物聯網設備使用者的基本權利,從而是很大一部分使用者拒絕接受連入網路的智慧設備。

區塊鏈特有的「去中心化」特點,毋庸置疑能夠破解物聯網「中心化」發展困境,即取締中心化的設備和管理機構,建構一個多點化端到端網路,實現所有區塊鏈註冊參與者,透過數位貨幣驗證 ——「數位簽名」,均可以記錄交易,創建交易分布式數字賬本而非集中儲存化的中央服務器。

區域鏈交易分布式數位賬本,由於涉及所有參與交易個體,形成網路化難以阻截的多線程通信,徹底消除易受到攻擊的單線程通信風險,加上「數位簽名」,既能提高物聯網中涉及隱私及安全的保密等級,又能提高自身價值,實現去中心化可信任點對點資訊傳遞,進一步降低電子欺騙和盜竊風險。

3、夯實信任基石,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物品陸續加入物聯網,物聯網成為消費經濟體系重要分水嶺之一,架構出全過程物品供給資訊,實現物物相息,但其面臨人為「共謀串通」篡改資訊記錄風險,易形成消費者「資訊孤島」,即消費者難以全面瞭解物品真實資訊,最終會影響物聯網的發展。

區塊鏈以其特有的交易分布式數位賬本,能夠將數據資訊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並透過不對稱加密和數學算法等先進科技,使其具備不可篡改和時間戳特性,形成不可變更公共賬本,從根本上消除人為干擾因素,創建基於共識進行安全資訊交互,破解物聯網資訊鏈人為「共謀串通」發展困境。

物聯網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追溯系統,能夠將所有與物品相關的資訊有效標識並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構建覆蓋全供應鏈、全流程的資訊記錄,形成物品交易網路化多線程通信,推動個體之間實現完全安全可靠聯繫。

區塊鏈能夠構建去中心化信用底基,超越時間與空間,將數據資訊永久性、去中心化記錄,避免時間延誤及人為錯誤等問題,在全球物聯網打造出高效率價值鏈。

未來物聯網一定是大有可為的,將顛覆現有行業的基本架構,讓這個世界上幾千億部設備可以自動協作。而區塊鏈和物聯網的通力合作,將從更本上解決物聯網的難題,給物聯網帶來更多可能。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