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會帶領世界走出 Covid 的危機嗎?

How might COVID-19 spur 

the rise of smart cities?




INVESTMENTMONITOR


為了提高效率和節省成本,城市正在採用「智慧」技術,但是 Covid-19 爆發會阻礙其進展嗎?


英格蘭北部的赫爾市採用了智慧技術來協助市政服務,以及其他用途。 (照片由 Lindsey Parnaby /法新社通過 Getty Images 拍攝)


在某些國家中,城市化(即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已經有多個世紀的歷史了,相對而言,這是一種較新的現象。 隨著這一運動的到來,城市需要提高自身效率,並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以更好地滿足公民的需求,並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Covid-19 疫情已經強調了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它會減緩城市化趨勢,還是智慧城市成為不一定只適用於大城市的概念?


不管哪種方式,是什麼讓城市變得聰明?



物聯網的影響

根據歐洲委員會,智慧城市是一個地方,透過使用數位和電信技術,使傳統網路和服務更有效率,從而造福居民和企業。


思科更明確地說,在智慧城市中,物聯網(IoT)感測器、攝影機、社交媒體,和其他用於監視活動的工具充當神經系統,為城市營運商和市民提供持續的回饋,以便他們做出明智的決策。


在其最終版本中,(智慧)城市是一台電腦,街道是介面,市民是滑鼠的游標,而智慧手機是輸入設備。然而,這種自上而下的系統基礎的版本模式,是目前頗為普遍的,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將技術應用於各種功能性上。


在實際的場域中,智慧城市的實踐,可帶來能源與效率的交通、照明和供熱網路;升級的供水和廢物管理設施;電子政務,或者更互動、反應更快的城市管理;和更安全的公共場所。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智慧城市從物聯網感測器和攝影機收集數據並分析,以便城市營運商採取行動。例如,智慧城市中的公共垃圾箱,可以在快要裝滿時,向相關部門發送信號,而不必等待例行的倒垃圾模式。



技術可以應用於各種城市功能,包括:

‧ 運輸:可以使用一系列解決方案,包括道路閉路監視系統,透過交通管理來減少塞車和污染;衛星無線電導航;電動公共車輛;智慧路燈;智慧車道;智慧數據傳輸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汽車。


‧ 數位城市地圖:可用於瞭解人們的流動位置和時間。這些見解可透過利用,諸如整個城市的互動和總體城市數位化等工具,用於城市規劃;數位綜合特別計劃;數位城市規劃; 3D 城市地圖;以及增強實境的城市地圖。


‧ 廢棄物管理:連接廢棄物垃圾桶後,市政工作者可以根據需要,而不是在指定時間收集廢棄物,此功能可以節省時間和資源。


‧ 水資源管理:智慧系統可以確保安全、有效率的水流量,這對於任何城市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資源。


‧ 污染控制:監測空氣污染水準的能力,意味著相關營運商可以採取行動減少污染排放。


‧ 旅遊業和城市化:智慧技術可以透過文化和活動 apps 與市民和遊客建立聯繫;提供城市增強實境體驗;提供數位雙胞胎節目;給遊客一個互動資訊中心;並在公園和公共場所提供城市 Wi-Fi 區域。


‧ 照明:城市將擁有可以降低能耗、削減成本,並簡化維護的照明選擇。


‧ 停車:按需停車區的使用,將減少市民的搜索時間。


‧ 社會基礎設施:這將透過電子學校平台覆蓋,諸如教育、衛生和社會正義等部門;數位圖書館網路;電子保健;應急車輛 apps;殘障人士電子平台;跟蹤和預防犯罪、恐怖主義和暴動的系統。



智慧城市平台

GlobalData 在 2019 年對智慧城市的研究估計,到 2030 年,該市場的價值將達到 8330 億美元,高於 2018 年的 4410 億美元。


報告說:「到 2050 年,人類面臨的挑戰將在城市中丟失或贏得。屆時,全球將有近 70%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現在這一比例為 50%。日益加劇的城市化進程已經引起城市的基礎設施頭痛,這種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世界正在城市化。城市僅佔地球表面的 2%,但佔人口的 50%,能源消耗的 75% 和碳排放的 80%。商業房地產消耗了全球 53% 的電力消耗,到 2040 年將增長到 80% 以上。」


為了滿足此類需求,城市已經開始使用平台,來推出其智慧計劃。這些平台提供了一個總體結構或框架,該系統結合了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的項目:建築物、運輸、基礎設施和電網


「城市將需要變得更加聰明,如何使用現有技術和新技術,例如物聯網、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對智慧城市數據的有效分析,為自動化基礎設施提供了前景,使城市可以利用其數據使人民受益。」 GlobalData 的研究說。


「例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有助於找到更有效的能源分配方式,提高水管、污水和公用事業的效率,並對其進行監控以預測和減少維護需求。此類技術還將應用於運輸和人員流動,並用於提供計劃控制和運輸路線,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大肆宣傳,5G 通信將在智慧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智慧城市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支柱。」


此概念的示例包括智慧建築控制、運輸定價和付款,城市中的犯罪和事件回應,以及環境​​監控。


由於 Covid-19 大流行的結果,官方的城市人口成長預測沒有改變,但是房地產中介機構和城市登記辦公室報告說,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考慮搬遷到農村地區,因為他們希望將來更多地以家庭為基地。


最重要的是,城市預算正被擴大以控制城市層面的危機,這意味著它們可能無法負擔,在不久的將來轉變為智慧城市的成本。



領先的例子

近年來,在各大洲都出現了開發智慧城市的平台方法。根據 GlobalData 的數據,該領域的一些領導者是巴塞隆納、杜拜、多倫多、新加坡、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和英國的赫爾。


巴塞隆納開發了一個城市範圍的平台 City-OS 的構想,該平台目的在創建結構化的政策來診斷問題,交叉參考行業,與所有城市居民合作,並解釋整個城市安裝的感測器的數據。


杜拜擁有智慧杜拜平台,可為所有個人以及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實體提供訪問城市服務和數據的權限。


2019 年 10 月,英國赫爾市宣佈,它將使用 Connexin 的 CityOS 平台,透過一個儀表板整合、查看、管理和回應,來自一系列市政服務,感測器和系統的資訊。來自當前和未來數據生產佈署的資訊(例如智慧照明、停車、交通和廢物管理)將被整合到思科 Kinetic for Cities 解決方案的平台中。


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採用了一個收集交通數據的平台,以應對該市與出行相關的挑戰。該開發項目獲得了美國哥倫布市(Columbus)4000 萬美元的聯邦撥款,該項目是美國交通部智慧城市挑戰賽的獲勝者。


智慧城市平台包括任何操作系統中,通常包含的三個傳統層:演示,業務和基礎架構。但是,每個平台都將配置用於不同的目的。


巴塞隆納的納瓦拉大學商學院,編制了 IESE 行動城市指數,涵蓋 174 個城市。在其 2019 年一期中,倫敦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城市,其次是紐約、阿姆斯特丹、巴黎、雷克雅未克、東京、新加坡、哥本哈根、柏林和維也納,這些城市位居全球前十名。


來自管理發展研究所,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另一項調查,評估了市民對其城市的明智努力的看法。前十名包括新加坡、蘇黎世、奧斯陸、日內瓦、哥本哈根、奧克蘭、台北、赫爾辛基、畢爾巴鄂和杜塞爾多夫。


GlobalData 預計,兩項調查的未來版本,可能會在中國城市中顯示出更大的知名度,並且斯德哥爾摩的排名可能會上升,斯德哥爾摩的排名可能會在 2019 年 11 月的智慧城市博覽會上被評為「2019智慧城市」。


未來的挑戰

與所有雄心勃勃的創新項目一樣,智慧城市的發展在過去也面臨著挑戰​​,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後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


公民對數據的信任和網路安全威脅,是與智慧城市的成功緊密相關的兩個因素。


公眾對 Google 的不信任使 Sidewalk Labs 試圖將多倫多海濱的一塊土地,變成展示智慧城市項目的提議,是這種挫折的一個例子。在多倫多居民表達了對讓 Google 使用人行道進行實驗的擔憂之後,人們擔心其他智慧城市的居民也會效仿。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巴塞隆納制訂了一條規則,即數據屬於其公民,並使其積極參與成為其智慧城市發展計劃的支柱。其實現此目標的主要平台稱為 Decidim,即「我們決定」的加泰羅尼亞語。它是一個開放的網路平台,可讓市議會、市民和協會提出項目,支持或反對項目,對項目進行投票,並控制其實施。


網路攻擊,是對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另一主要威脅。 2019 年,有 40 多個美國城市成為網路攻擊的受害者。2018 年對亞特蘭大的襲擊使納稅人損失了 1700 萬美元。


GlobalData 分析說:「持續的攻擊對智慧城市的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因為物聯網系統相互連接,意味著訪問一個城市系統,可能意味著駭客可以訪問許多城市。」


Covid-19 對市政預算造成的財務壓力,可能還會影響某些發展的可能性。例如,人行道實驗室(Sidewalk Labs)在 5 月 7 日宣佈,它將取消其計劃,以重新開發長期被忽視的多倫多內港區。


Sidewalk Labs 首席執行官 Dan Doctoroff 聲明表示:「由於全球和多倫多房地產市場,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不確定性,要在不犧牲計劃核心部分的情況下,使 12 英畝的項目在財務上可行變得太困難了。」。


在英國,倫敦市長首席數位官西奧·布萊克威爾(Theo Blackwell)承認,在 Covid-19 之後,需要重新評估公共部門的預算。


他說:「項目將需要繼續進行鑄鐵業務。」 「另一方面,人們對公共衛生以及智慧項目,可以幫助收集數據方式的關注也越來越重要;但是如何獲得資金還有待觀察。」


同時,這一大流行病凸顯了加速數位城市規劃,以及在可能長時間在家工作的環境中,與公民進行更多交流的需求。


溫哥華副首席資訊官萊奧·德·索薩(Leo de Sousa)說,這場危機迫使那裡的城市官員,加快了一項智慧城市項目,在數位化議程中,遠端工作最為重要。


他補充說:「我們的地理資訊系統轉換,以及企業數據和分析的程序,被利用來提供關鍵支持。」


de Sousa 表示,溫哥華的四年技術計劃(包括重大投資計劃)將繼續著眼於小型創新飛行員。他認為,在 Covid-19 後的經濟衰退期間,這些投資將節省大量成本,其中包括智慧城市 LED 照明系統,以及向遠端辦公的轉變,de Sousa 表示這有可能在租賃的辦公空間中,節省大量資金。


在 Covid 之前的世界中,智慧城市是必不可少的。時間將證明他們在大流行後的環境中,是否仍將是優先事項,以及這場危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其適用性。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不用電的加濕器,你能想到什麼?

GS칼텍스 LOVE POT 나눔캠페인 ver. 2 GS Caltex Love Pot Nanum Campaign ver. 2




leiphone 作者:徐玖150901

有沒有不用電的加濕器?


有啊, 家裡放一盆水。


不用电的加湿器,你能想到什么?

韓國企業 I2M 經過嚴謹思考和技術研究,推出了一款不用電的小型加濕器 Nanum Love Pot。該企業一直致力於設計受顧客喜愛的優質產品。許多創意靈感,都融合入具有實用價值的產品當中。目前,I2M 公司主要生產空氣加濕器、LED 燈具等創意家居產品,其中撲克版香薰加濕器,靠可愛的外形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盆栽造型 撲克牌四種花色


不用电的加湿器,你能想到什么?

Nanum Love Pot 撲克版香薰加濕器外形,是一個盆栽的造型,盆栽裡面種植的「花」的靈感,來自於撲克牌的四種花色,黑桃、紅心、方塊、梅花,並將其用立體紙藝的方式,融入到空氣加濕器當中。


不用電的加濕器是如何工作的?


不用电的加湿器,你能想到什么?

那麼,不用電的加濕器是如何增加空氣濕度?該加濕器的上半部分,採用了特製的 felt 材料,可以將盆中的清水迅速吸收,在借助特殊材料,以及蜂窩狀結構的幫助下,盡可能快速而有效率地蒸發到空氣中,保持室內環境的濕度。


不通電 環保又安全


不用电的加湿器,你能想到什么?

市場上常見的加濕器都使用電力將水霧化,以起到對空氣加濕的效果,但是其中的水霧很可能含有細菌,如被吸入體內,將對人體有害。該加濕器採用了創新的自然蒸發設計,使用時完全不需要借助任何電力,其蒸發過程中,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霧氣,讓使用者既放心又安全的加濕室內空氣。而且還是具有擺設裝飾作用的實用家居物品。


芳香 Spa 清新怡人


不用电的加湿器,你能想到什么?

在裝滿清水中的盆中滴入香薰,還能享受芳香 Spa。該撲克版香薰加濕器斬獲了不少獎,其中包括紅點設計獎、IF 獎、GoodDesign 獎(日本)以及 IDEA 獎。


不用电的加湿器,你能想到什么?

Nanum Love Pot 撲克版香薰加濕器的售價約 新台幣大鈔一張。除了有撲克版本的,I2M 公司還推出了一系列各式各樣的加濕器供消費者選擇。


靠自體蒸發的加濕效果,肯定是無法和電加濕器相比較的,但估計要比在家裡放一盆水的效果要好不少。



.2021 年的智慧建築,設備和物聯網趨勢

The 5 Biggest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rends In 2021 Everyone Must Get




J2INNOVATIONS




Covid-19 的影響令人難以忽視。從 2020 年到 2021 年及以後,它將會蒙上一個長長的陰影。各個行業都受到影響,必須對其運作方式進行一些更改。在建築物控制中,趨勢是朝著遠端工作和管理,數位過程以及資訊技術發展。這裡是來自 J2 Innovations 的一些團隊成員對智慧建築、智慧設備和物聯網的預測。


遠端工作與管理

我們如何使用建築物,並與建築物互動。許多人開始熟悉遠端工作,更多人意識到他們需要將遠端工作,擴展到工作場所和整個行業中的更多人。為了滿足居住者和建築物所有者的需求,我們需要具有在總體級別遠端管理建築物,以及透過微觀或個人級別的應用管理建築物的能力。去年早些時候,我們探討了乘員舒適度的重要性,以及智慧建築物應如何在 COVID 環境中進行適應。


「 COVID 危機正在加速建築投資組合營運商,意識到他們需要能夠更有效地遠端管理其建築物,因此,對更簡便、更安全的連接技術的需求將會增加,而氣候危機正在加速向綠色技術的轉移,兩者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還更加關注透過優化控制方式,來減少現有建築物的碳排放。


因此,提供優化服務的公司將會蓬勃發展。在許多建築物中,需要提高換氣率,以降低 COVID 傳播的風險,這暫時將其置於能源效率之上,但是過去一旦迫在眉睫的危機,HVAC 行業將透過開發更先進的方式,來保持室內空氣品質做出回應,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因此,空氣電離和機械熱回收解決方案,可能會越來越受歡迎。」 - J2 Innovations 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銷售副總裁 Chris Irwin 如此表示。


隨著我們繼續關注建築物管理和人員安全,重要的是要超越大型建築物,並著眼於小型建築物,可以從智慧技術中受益的方法。


我們看到像 FIN microBMS 這樣的技術,在中小型建築市場中變得越來越普遍。FIN microBMS 透過即插即用解決方案,支援小型場域,以有效地遠端管理建築物。



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我們在2020年看到的遠端工作熱潮,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而且改變了我們對工作的看法。西門子最近的公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表示了企業文化,如何透過採用一種更靈活的工作方法,來改善員工的信任和力量,從而使企業文化不斷改善。


「這種前瞻性工作模式的基礎,是我們企業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這些變化也將與另一種領導風格有關,這種領導風格側重於結果,而不是在辦公室花費的時間。我們信任我們的員工,並賦予他們自己塑造自己的工作的能力,以便他們能夠取得最佳的結果。透過這種新的工作方式,我們在激勵員工的同時,還提高了公司的績效能力,並增強了西門子作為靈活和有吸引力的雇主的形象。」 - 西門子首席執行官 Roland Busch。



靈活的空間

建築物的所有者,特別是那些建築物中,有零售業經營的所有者,將需要使他們的建築物,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 - 勝利和利潤將變得靈活。


「我預計對倉庫的需求將會增加,因為許多企業將從實體商店轉移到網路,而其中大部分仍將保留。」 - J2 Innovations北部和 CEE 銷售經理Michal Lom。


儘管對在網路購物的需求不斷成長,但仍需要實體空間,來滿足無法在網路滿足的市場需求。咖啡廳、健身房、美髮師、在網路接送和退貨、郵政櫃檯或送貨櫃檯、服裝更改等。這些市場需求無法傳遞到你家門口,因此需要安全智慧的空間。零售商和飯店公司需要適應這些變化,並重新考慮其空間,以考慮全通路體驗。面對面的購物並沒有消失,只是有所不同。



數位流程

如果去年尚未進行轉換,那麼 2021 年將有越來越多的流程變為數位化。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考慮,這對我們自己的業務意味著什麼,以及我們如何迅速適應、採用和應用,以保持在市場和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對於建築物的營運,空間必須適應,建築物必須提供舒適、安全、健康和安全的服務。這些數位流程,例如人工智慧,數據管理和解釋,雲端和邊緣運算,以及物聯網,將在智慧建築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將永遠改變的是更好地瞭解數位化,對整個社會和行業的好處;包括線上支付、線上工作、線上服務。如今,許多數位解決方案可提供巨大的收益,而無需支付大量的前期成本 - COVID 危機,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這些解決方案的認識。」 - J2 Innovations 首席營運官 Alex Rohweder。


https://fluchsfriction.medium.com/why-ot-has-different-needs-than-it-18ba9baa36e7 

IT 與 OT 的融合

業界將繼續協同努力,將來自營運技術(OT)的大量寶貴數據,整合並利用到企業的資訊技術(IT)方面。


「大多數成熟的 IT 基礎架構,已經擁有並維護現有的運算資源。該基礎結構,能支援傳統的關鍵任務 IT 企業應用。利用現有 IT 基礎架構資產,和相關的企業應用層,可以更無縫地使用 OT 數據。這將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並優化現有和未來企業資產。」 - J2 Innovations 策略合作關係高級總監 Steve Glymph。



一種新型的互操作性

多年來,我們看到了設備之間互操作性的巨大進步,以及應用如何使用數據的進步。未來將重點放在解決應用,與物聯網平台之間更大的互操作性挑戰上。


「有很多舉措,可以解決我們在建築自動化行業中,存在的互連性問題。我看到多個組織,在不同協議和框架之間的互連性領域,投入了資金。物聯網(WoT)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西門子率先提出的開源標準。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倡議。」 - J2 Innovations 工程副總裁 Hisham Ennarah。


隨著我們繼續調整與建築物、IoT 設備和技術的交互,和使用方式,我們將看到朝著自動化,遠端管理和簡化數位流程不斷發展的動力。雖然虛擬世界可能會限制我們作為社交動物的需求,但這種流行病無疑已使我們所有人,都朝著創新的方向前進。


.未來在哪裡:底特律,如何重回巔峰?

Detroit's Sacrifice For Economic Recovery




ifanr



作者:Tony Fadell 翻譯:ONES Piece 任寧
譯者按:製造業企業遭到衝擊,許多行業產能過剩…… 這樣的情況,在美國和很多國家都在發生,只是在傳統的汽車城底特律,這個現象特別嚴重,而且過程也尤其戲劇化。Tony Fadell 是前蘋果公司高管,是 iPod iPhone 的創造者之一,也聯合創辦了被谷歌收購的 Nest。讓我們來看看作為資深科技行業專家的他,到底給底特律開出了什麼藥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國之藥,說不定也能治好病呢。

開發出突破性技術的大公司,一般都具備兩個共同的特徵。


首先,他們非常專注著眼於自家消費者的日常習慣,希望能透過幫助消費者過上想要的生活,來實現商業機會。第二,他們能創造新的企業文化,或者透過標新立異的、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原則,來打造突破性的產品,從而改變舊的傳統架構,來迎合新的市場實現。


為了避免落後,底特律的汽車工業也必須要做到上述這兩點。



對我們中大多數人而言,汽車最好能像瑞士軍刀那樣百變,可以被用來服務不同的目的 —— 從自己通勤到送孩子上學,再到假期去自駕遊。


只有有錢人才能負擔得起,為不同的特定目的購置多輛汽車。而且就算買了,這些車其實也只是偶爾會被用到。


所以絕大多數的個人和家庭,在把大價錢投入一兩次的汽車購置時,其實在幾乎所有其他方面都做了妥協,就為了某一個使用場景的最大化 —— 典型的,就是各種通勤場景。但是這個情況也已經在發生變化了,因為新浮出水面的新創公司,以不同的角度進行創新,讓我們可以用負擔得起的方式,減少不得不要妥協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行動網路、無人駕駛汽車、按需提供交通服務,這些事情都預示著傳統汽車行業的黃昏來臨。很顯然,要是不想出局,底特律必須要有所創新。



新創公司們已經觀察過我們的生活方式 —— 為什麼我們買(或不買)車,我們為什麼會開車,並且早已開始向我們提供,比自己買一輛車更好的出行解決方案了。所以底特律必須開始設計製造那些,比這些解決方案更能融入我們生活的汽車,否則長期來看,它將必定消亡。


但是不得不說,其實底特律早就在探索這條路了,它在世界各地的汽車設計實驗室,曾經開發出了不少特殊車輛。然而這些創新性的概念經常會在走向市場之前,就胎死腹中 —— 因為它們太「小眾」了。這個舊觀念一定要變 —— 透過共享經濟,「小眾」將會變成「大眾」。



重新想像汽車

當然,我們已經反覆看到美國汽車巨頭,投資到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的消息登上新聞頭條了。關於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與矽谷聯姻,來加強他們的研發能力的故事,我們也已讀了不知多少。通用汽車向 Lyft 投入 5 億美元,飛雅特克萊斯勒在無人駕駛麵包車上與谷歌合作,這些都是重要的開始,但是底特律還需要做更多。


底特律必須要做的,是重新想像汽車能為人們做些什麼,要如何使其運轉起來,然後重新進行工程研發,使得產品符合新的設計。人們一天天、一週週、一個季節一個季節,都是怎麼過的?他們生活的不同部分有著什麼樣的需求,底特律的汽車產品又能如何更好地滿足這些需求?底特律可能會覺得這是矽谷式的思路而忽視它,但這肯定是個錯誤的做法。有過多少顯赫一時的大公司也是這麼想的,現在連生存都是問題(如果它們還活著的話)?


底特律對於「創新」的認知,本身也必須改變,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考慮著下一年要出什麼型號、打什麼品牌,以及如何做優化了。這個認知概念太狹窄,也已經成為一個大公司,是怎樣被自己的僵化流程,拖入危險境地的經典例子。


汽車製造商們必須以寬得多的角度來思考。目前他們的創新,必須集中在行動性(mobility),以及如何使設計為那個目的服務上。他們必須要砍掉一些型號和品牌。事實上,在市場形式變得更明朗之前,他們應該維持現有的型號產品線。


許多消費者將不再會想買任何車。作為替代,他們會希望在對的時刻,要有對的車出現在門口。這個商業模式肯定是跟使用便利度相關,因為這會是消費者最關注的方面。透過 UberX、UberPool、UberVan 和 UberBlack 等等,這個情況今天已然在發生了。



那底特律能拿這個怎麼辦呢?

他們可以從創建,有利於培養跨部門合作的企業文化開始,打造團隊,來研究軟體(車載的以及手持行動端上的)和硬體可以怎樣協同工作,增進駕駛體驗。 在加州灣區設立創新實驗室、建立合作關係只是一部分,底特律還是需要有能力、有動力的內部團隊,消除隔閡,讓他們能夠通力合作。


重新思考優先級

底特律也應該重新思考一下,它的優先級排序。幾十年來,他們都專注於生產汽車,而把許多高端電子配件,和軟體工程外包給頂級的供應商。當我看底特律的時候,我感覺基本上每家汽車製造商都沒什麼差異化,都在互相重複。


舉例來說,底特律對於汽車引擎的做法,放在科技行業,基本上就像是每家計算設備公司,都要為自家產品研發英特爾的晶片 —— 克服許多困難,花了許多心血,做的差異化卻很有限。要是在矽谷,我們會覺得這麼做生意實在太荒唐可笑了。


底特律要向前進步,可以透過專注製造軟體和感應器系統,來為「未來汽車」添磚加瓦,與此同時砍掉那些重複、無益於差異化、他們已不再需要,並且應該在數年前就放下的,所謂的「技術」。


關於汽車生產,底特律在模組化設計方面水準領先,但現在更好的方向,是朝著更加模組化的架構發展。以後的汽車,需要可以被按照設計進行修改裝配。比如說,一輛轎車可以被「變形」成為一輛貨車,反之亦然 —— 不只是在購置的時候,而是在這輛車的生命週期裡,任何時間都可以。這跟目前卡車和大巴的裝配很像,而且它可以針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喜好,進行更快速的調整和改裝。


以史為鑒,汽車製造商們可以看看之前,那些消費電子產品巨頭。索尼、飛利浦和諾基亞都是因為內部矛盾,而最終走下神壇。索尼的「視」和「聽」系列,當初在幾乎每一個消費類別裡,都是市場領導者,而且他們為每個類別都各自創造了產品。但是,這番好景背後,存在一個重要的認知缺失 —— 他們沒看到這二者需要被緊密結合起來,以便在上世紀 90 年代,類比信號轉向數位信號的大潮來臨時,發明一個可以處理任何媒體類型的熱門產品。(這情形跟 20 年前,台灣的監視產業情形類似。而今更需痛定思痛,進行產業的調整!)


作為對比,蘋果公司從開始就意識到「視」和「聽」,最後會在 iPod 裡走到一起,後來 iPod 又催生出了 iPad 和 iPhone。而索尼的文化是不利於這種創新,並且最終會將之阻塞的。


底特律具有重新設想出行行業的資源,以及研發出能更好地滿足我們需求的、具有想像力的產品的能力。但它到底能不能做到,還有待時間考驗。


就像蘋果當初,重新設想了我們人與人溝通的方式,現在全世界各地肯定有什麼人在辦公室或者車庫裡,針對「出行」做著同樣的事情。汽車製造商們,你們最好希望這些人是正在為你們工作。


本文原載於 Automotive News,作者 Tony Fadell,由 ONES Piece 翻譯計劃 任寧 翻譯。ONES Piece 是一個由 ONES Ventures 發起的非營利翻譯計劃,聚焦科技、創投和商業。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