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

SMART: Using Social Media Data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來源數據觀

大数据223

隨著網路、社交媒體和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普及,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是應急管理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現階段,理論研究尚無法完全預知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的具體應用。但基於對應急管理基本原理的掌握,結合對大數據本質屬性的理解,和對政府應急管理制度情境的瞭解,我們可以初步釐清大數據在情境中應用於應急管理的總體框架、關鍵功能和政策路徑。



發展大數據分析應對新興風險

在理論上,關於應急管理基本原理的探索,已經觸及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思想。CAS 是複雜性理論的一個分支,代表了複雜性理論的最新發展。它強調資訊在發展適應性中的作用,在本質上是一種方法論,因而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應急管理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康佛教授,將 CAS 的思想引入應急管理研究,將應急管理定義為一個複雜適應系統,即大規模、異質性的行動主體,對資訊的蒐集、交換和共享。它既適應環境的變化,也相互適應,達成協同行動,實現社會系統從「混沌」向有序的回歸。


這一理論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涵蓋了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應急管理研究幾乎全部的理論進展,也是繼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併發展的綜合應急管理(Comprehensive Emergency Management,CEM)理論之後的最具統攝的理論框架。



這一理論不僅在美國、歐洲、日本的情境中得到了應用,「921 地震」等案例的連續研究顯示,應急管理在總體上,也需要定義為複雜適應系統。這一系統透過資訊技術的應用,既增強行動主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提升行動主體之間的相互適應能力,最終提高應急管理的協同水準和集體績效。


將應急管理視為複雜適應系統,發展更具適應能力的應急管理體系,這也是應急管理發展演化的內在要求。這一體系統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與準備、預警與監測、救援與處置、善後與恢復。


應急管理的職能邊界,收縮至自然災害與事故災難的全過程管理,這實際上是對綜合應急管理的修正。


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成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按照這一要求,應急管理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成長的安全需要。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導致應急管理遭遇「失敗」的突發事件並非常規突發事件,而是新興風險、極端災害和跨界危機。


因此,發展大數據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要站在上述理論高度,以提升應急管理適應能力為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大數據與應急管理提升,適應能力的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存在內在的契合。大數據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更高的資訊能力,其核心是大數據分析,從體量大、多樣化、價值密度低和動態性的數據集提取有價值的資訊,辨識社會現象之間的關聯機制。


大數據應用於應急管理的總體框架是:站在複雜適應系統的理論高度,透過發展大數據分析,增進應急管理的資訊能力,進而提高應急管理的適應能力,以應對新興風險、極端災害和跨界危機的挑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成長的安全需求。



提高減緩或預防的效果

在上述總體框架之下,大數據在應用於應急管理的邏輯主線,是提升應急管理的適應能力。


應急管理部成立之後,應急管理的重心,必然從全災害管理走向全過程管理。根據應急管理部的職能定位,結合應急管理全過程管理的一般原理,應急管理的全過程管理,主要涵蓋以下功能:減緩——防災減災,主要針對自然災害等不可預防的突發事件,盡量降低脆弱性,以減輕自然災害發生後造成的損失預防——安全監管,主要針對安全生產事故等可預防的突發事件,透過努力可以避免其發生準備——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安全生產事故,都需要進行應急準備響應——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安全生產事故,都需要盡快控制事態恢復——回歸常態,並從災難中學習,以利於改進或提升。


這五項功能可分為四個階段,形成一個動態的循環,其中減緩和預防屬於同一階段。根據從全災害管理轉向全過程管理的要求,發展大數據以提升適應能力,也應該貫穿於應急管理的全過程。


發展大數據分析,提高減緩或預防的效果。自然災害的減緩關鍵是要降低脆弱性,既包括物理脆弱性,也包括社會脆弱性。降低物理脆弱性主要依賴於工程性措施,降低社會脆弱性則主要依賴於非工程性措施。


大數據分析在這兩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例如,透過對極端災害條件下,大規模人群行為規律的大數據分析,既可以優化應急避難場所的設置,也可以優化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營運,還可以改進公眾自救互救的效率。


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關鍵,是要加強危險源的管理。在這方面,大數據分析也可以發揮作用。例如,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物聯網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精確標識和動態監控;透過對重大危險源監測大數據,與自然災害監測大數據的關聯分析,辨識兩者之間的耦合規律,以優化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與運輸。


發展大數據分析以改進應急準備的針對性。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要求,應急準備主要包括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應急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建設、應急演練和培訓等。大數據分析可以優化應急物資儲備,提升應急演練和培訓。


例如,對自然災害或安全生產事故條件下,應急物資需求的關聯分析,優化應急物資儲備的數量配置和儲存位置也可以透過對自然災害或安全生產事故條件下,大規模人群行為規律的大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改進應急演練和培訓。


運用大數據分析提升應急響應的效率。在實踐中,應急響應通常包括十餘項子功能。其中,指揮與協調、資訊發佈、損失評估、救災物資發放監督與審計等,對資訊高度敏感,都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來加以改進。


例如,透過對物資儲備大數據和資源需求,大數據的關聯分析,提升指揮與協調的精度;透過對預警資訊擴散機制的大數據分析,提升資訊發佈的效率;透過對網路輿情的大數據分析,改進指揮與協調、資訊發佈,對救災物資發放進行監督等。


運用大數據分析促進恢復。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安全生產事故,恢復的核心都是從中學習。在這方面,網路輿情大數據的作用非常重要。例如,透過網路輿情大數據的情感分析、「詞雲」分析,可以有效挖掘公眾對應急管理的態度傾向,和議題焦點,為改進應急管理提供精準支持。



建立應急管理大數據整合平台

從政策規劃的角度來看,透過大數據分析,來提升應急管理的適應能力,至少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數據來源與構成。應急管理的大數據從何而來如果將應急管理視為複雜適應系統,凡是能促進應急管理行動主體適應能力的資訊,都屬於應急管理大數據的範圍。


應急管理的行動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


一是政府部門。這些部門掌握的數據,都屬於應急管理大數據的範圍。此外,交通運輸、自然資源、氣象局、能源局也都負有一定的應急管理職責,它們的數據也都屬於應急管理大數據的範圍。


二是公共事業,主要指掌握了通信保障、電力供應、供水供氣等與應急管理相關的關鍵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專業裝備數據的單位,例如,電信、電網等。


三是事業單位,主要指掌握了醫療、教育、科研等與應急管理相關的專業人力資源數據的單位,例如醫院、大學和科研院所等。


四是私營企業,主要指掌握了網路和社交媒體數據的單位。


五是社會組織,主要指掌握了志願者數據的單位,例如紅十字會、扶貧基金會、基金等。


數據分類與採集。與應急管理適應能力相關的數據,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環境類數據,包括人口特徵、地理空間、氣象條件等對象類數據,包括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危險源分布等資源類數據,包括人員隊伍、物資、設施、裝備等行為大數據,包括疏散軌跡、資訊蒐集記錄等評價類數據,包括情緒、態度、觀點等。


不同類型的數據,採集的方式也不同。例如,資源類數據需要人工登記,行為類數據則需要用資訊技術手段來進行監測,評價類數據則需要依託熱線電話、社交媒體等平台才能進行採集。


數據匯聚與擴散。上述行動主體的五大類數據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了應急管理大數據。這就需要建立應急管理大數據整合平台,以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匯聚。在這一過程中,數據之間的相互關聯以湧現的方式呈現。


依託應急管理大數據平台開展大數據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後,還需要將這些信息擴散出去。如此,才能使不同的行動主體及時適應環境的變化並相互適應。


數據的開發與利用。應急管理大數據,還可以進行深度的開發和利用,以發揮市場的力量和社會的智慧。這就需要探索數據開放機制,發展外包服務機制,激發創新的力量。


數據的維護與管理。應急管理大數據的品質,取決於分類數據的質量,因此,需要對數據的品質進行維護和管理。此外,數據安全也需要引起重視。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新型智慧城市什麼樣? 四大改變讓生活便捷安全

Smart City: How do you live in a Smart City? - Future Smart City Projects - Surveillance or Utopia?



來源:英特尔物联网

隨著物聯網、網際網路、雲端運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廣泛普及應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變得蓬勃發展。

什麼叫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運用資訊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台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響應。他並是不僅僅基於每一種技術,而是包括雲,人工智慧等等技術的綜合應用解決方案,目的在幫助城市更好運轉,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那我們每天都要經歷的上班通勤舉例。城市交通繁忙,改善日常通勤已經迫在眉睫,而佈署了智慧行動技術的應用的城市可以將平均通勤時間減少 15% 到 20%,同步的智慧交通信號能將公車平均通勤時間減少 5% 以上,即時的導航可以讓自駕上班的司機們選擇最快的路線上班。

是什麼讓一個城市變得更加智慧
作為一種配合解決方案,需要在城市中有能夠配合的載體,就英特爾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為例,其載體是路上常見的路燈。以智慧燈桿或升級改造的常規燈桿為載體,加裝各種感測器、控制器及通信和智慧化設備形成資訊載體,再透過智慧控制平台加以控制,將城市中的路燈串聯起來,成為城市大數據收集工具。


智慧路燈可以融入到資訊交互系統,和城市網路化管理的監控體系之中,透過整合 WIFI 基地台、攝影機、紅外線感測器、雷達、電子顯示幕、充電樁等,進而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實現數據監控、環保監測、車輛監控、安全監控、燈桿螢幕、地下管網監控、城市洪澇災害預警、區域噪聲監測、市民應急報警等目的。

透過智慧感測器收集到的數據,可以對包括民生、環境、公共安全等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化響應和智慧化決策支持,讓原本分立建設的智慧城市各子系統,實現了有機整合,大大降低了智慧城市投資和建設難度。


智慧城市到底可以幹什麼
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可以讓城市路燈「一燈多用」,為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便利。

1、出行更省時高效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上下班都會深刻感受到城市交通的繁忙,塞車已經習以為常,改善日常通勤迫在眉睫,而佈署了智能行,動技術的應用的城市,可以利用即時的道路資訊收集監控,加以合理調配,將平均通勤時間減少 15% 到 20%,同步的智能交通信號,能將公車平均通勤時間減少 5% 以上,即時的導航,可以讓自駕上班的司機們,選擇最快的路線上班。

同時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在未來這些道路資訊的收集可以直接通過聯網高精地圖,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準確的道路資訊。

2、檢測天氣及污染情況,即時提醒
利用不同感測器,智慧燈柱可以幫助進行即時的空氣檢測。早先英特爾和博世共同推出的空氣品質微氣候監測系統(MCMS),相比較老技術百萬分之一濃度級別的測量精度,它可以測量到十億分之一濃度級別的污染。可以實現對城市的每一條街區,進行懸浮顆粒物(PM)、花粉、化學污染和其他有毒物質的監測。

得益於設備體積小,透過搭載在城市路燈燈柱上的感測器,可以做到全面性的監控檢測,透過遠端的遙控監控感測器,也節約了人力和後期營運成本。

3、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智慧路燈也同時可以為每一個居民提供方便。比如路燈可化身為新能源充電樁,為電動車或者電腦等設備充電現代城市居民對於行動網路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在馬上就要到來的 5G 時代。但在城市密集人口地區修建基地台越來越麻煩,基地台的建立如何保證全覆蓋無死角呢

智慧路燈配備 WIFI 信號發射功能,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透過路燈搭配 WIFI 發射器,輸出高速免費網路,讓路燈成為一個「隱藏式」的基地台。

另外,透過停車場中路燈配置的攝影機,居民可以簡單方便地提前定位車輛,找車位等在停車等情境下,還能夠在固定車位旁,協助指揮泊車。

4、監控安全情況,保證居民安全
如果有智慧路燈,它可以提醒你所在街區的安全情況,並且記錄可疑資訊。如果將路燈與槍聲收集設備相結合,可以有效地精准定位犯罪地點,提高警察出警速度,並對犯罪分子起到威懾作用,降低犯罪率。

透過新的聲學感測,和環境噪音監測傳感器,可探測車輛碰撞的聲音,直接向市通訊調度系統提供即時資訊,幫助警察、消防和急救部門縮短響應時間,及早救助患者。


未來的新型智慧城市將會怎樣
如果路燈不僅僅是一盞燈,它其實是一個城市的「大腦」。通過更「智慧」的城市,我們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減少環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安全。
雖然現在我們還未完全達成智慧城市的願景,但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當下,依靠雲數據、物聯網及感測器的智慧城市概念,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幻想。


.使用智慧設備進行消防安全時,要考慮的 6 件事

Designing Next-Gen Fire Safety Devices 

for Smart Homes 



SecuritySales&Integration



消防和生命安全專家 Shane Clary 分享了一些注意事項,以確保安裝了智慧煙霧警報器和攝影機,以達到預期目的。


本文的主題,來自我們一個訂閱者的住所發生的事件,以及他決定阻止以後進行複制的手段。 (沒有提供位置和時間,我在本文中表達的觀點僅屬於我個人。)


根據代碼,在不需要具備自動火災警報系統的物業時,會發生火災。該結構也沒有水基滅火系統。但是,該建築物確實具有入侵檢測系統,並且從該系統接收到信號,以及房屋內人員的影像。


當地警察部門被召喚,當時沒有跡象顯示發生了火災,但似乎有入侵者在場。後來透露,建築物內確實發生了大火,一個路過的人聽到了煙霧報警器的響聲,並以某種方式進入滅火。


最後,大樓因大火和前門破裂而受到了輕微的破壞。該企業的所有者要求報價,以安裝火災報警系統,並提供給他。



系統意圖激起了人們的懷疑

在隨後對提案進行檢查時,所有者表示,與其安裝自動火災警報器,不如安裝多個「智慧煙霧警報器」,以及多個基於網路的攝影機。這兩種產品均可在任何大型零售商,或家用電子產品商店中購買。


「系統」的設計是,智慧煙霧警報器將向其智慧手機和/或平板電腦發送指示警報的警報。然後,他可以在該區域拿起攝影機,查看是否有煙或火焰,如果有,請透過 911 與消防部門聯繫。讓其浸泡一兩分鐘。


這種煙霧報警器,主要用於居住而不是商業場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們感覺到燃燒的產物,它們會啟動,並將信號傳輸到指定的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


但是,他們的目的是提醒住所中的人們下車,或者至少調查警報的原因。我不認為此目的是為了讓非現場智慧手機,使用該信號來啟動房屋內的遠端攝影機,以進行煙霧和火災調查。


這是現在可以在網上,或在實體位置購買的新技術的問題。大多數消費者從未聽說過 NPFA 72,即「國家火災報警和信號規則」,也沒有意識到所在地區,所採用的火災代碼內的要求。我不知道在任何這些文件中,都描述了這種「系統」。


現在,這些文檔確實需要解決技術,物聯網和世界連接新方式方面的進步。但是,我們還需要研究所有這些新現實,如何協同工作,並且仍然可以實現可靠的系統。



要考慮的相關資訊

對於我給出的示例,應考慮以下內容:


1. 房屋內的無線路由器,是否可以將警報信號發送出去?


2. 是否將為他們提供至少 24 小時的備用電源?


3. 房屋內的相同無線路由器,是否可以發送影像圖像?


4. 攝影機是否處於正確的位置,以查看煙霧或火焰,然後在其遠端設備上辨識出來?


5. 系統用戶是否可以接收正在發生的資訊,或者他們是否處於脫機狀態?


6. 他們會在某個區域內,以便在撥打 911 時,與本地 PSAP 通話,還是在發生事件時在全國甚至在另一個國家/地區通話?


我可以繼續進行下去,但是我的觀點是,如果不按原計劃使用,使用今天或明天可用的所有技術,可能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有一個原因是,在許多版本的 NFPA 72 中,都規定了備用電源的可靠性,以及將信號從受保護場所發送到監視站(無論是監視站,還是市政調度設施)的規定。我根本不認為我們要說出本文所述的「系統」符合 NFPA 72 的意圖。


基本原理,受保護的建築物火災報警系統,監督站報警系統,和家庭火災報警系統技術委員會,需要審查當前的要求並進行必要的更改,以使這些新技術能夠可靠地實施。


.人工智慧 + 物聯網已成趨勢 智慧家庭為何落地難?

Predictions: Intelligent homes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CF Ageing Society, AI, Clean Growth)



來源:ZNDS智能电视网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新家全套配備了海爾智慧家居,讓羅子君的媽媽大開眼界。進門有智慧指紋鎖開門,然後自動跟主人打招呼窗簾自動感應有人進來,緩緩拉開冰箱上搭載了顯示螢幕,可以透過冰箱直接購買各種新鮮食材,省去了打開手機等不必要的步驟……

  《我的前半生》劇照
  
除了對岸中國海爾智慧家居、長虹智慧家庭等這樣的整套操作系統,智慧電視、智慧音箱等智慧硬體,也可以當做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和樞紐,例如亞馬遜 Echo、谷歌 Home、蘋果 HomePod等,對岸中國的暴風大耳朵、阿里巴巴天貓精靈等都有此發展趨勢。「人工智慧+物聯網」將掀起改變生活方式的狂潮。

據智研咨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36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所使用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增長至208億個。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在全球發展的物聯網大潮下,為緊跟國際步伐,在物聯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統計分析機構 Venture Scanner 研究顯示,截止到 2017 年 1 月,物聯網新創公司共計 1544 家,遍布 47 個國家,融資總規模達到了 270 億美元。其中,家庭、軟體平台、健康等 3 個領域居於前3名。

  圖片來源:Venture Scanner
  
物聯網市場規模龐大,需求旺盛,物聯網晶片市場也相應繁榮,據 IC Insights 預測,2017 年,物聯網晶片市場將成長到 213 億美元,到 2020 年,將突破 311 億美元。

  圖片來源:IC Insights
  
英特爾、思科、IBM、亞馬遜、谷歌、微軟等世界 IT 巨頭也都紛紛佈局了物聯網行業,涉足了晶片製造、平台服務、操作系統等行業環節。在咨詢公司 LexInnova 公佈的《2016 年物聯網相關專利數量持有公司排名》中,高通、英特爾、中興、諾基亞、LG 等 5 家公司位於榜單 TOP 5,其中高通和英特爾的專利持有數量遠超位列第三的中興。當然,此榜單未來也會跟隨行業發展和公司戰略呈現相應變化。

  圖片來源:LexInnova

雖然「人工智慧+物聯網」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許多國際科技巨頭也已投身於此,想搶先佔領市場,但綜合來看,智慧家庭的普及仍尚需時日。

  
首先是用戶對智慧家庭的需求程度。根據《智慧家庭用戶需求數據大調查》顯示,用戶對家庭安全的功能需求最高,達到 28% 的比例22% 的用戶對燈光與控制設備,一鍵場景控制最感興趣還有 22% 的用戶希望可以實現影音設備集中控制,與家庭背景音樂控制21% 的用戶認為中央空調新風地暖設備智慧控制很有必要。

因此智慧安控是現階段下,用戶最渴求實現的智慧功能,尤其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時間增加,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如果能透過智慧設備掌握家中的安控情況,可以說結了大多數普通用戶的一個心結。

其次是智慧家庭的操作門檻。誠然,如果家中配備一套全方位、立體化的智慧家庭系統,從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來看,確有許多好處,但是智慧家庭系統並不像手機、電腦等一般智慧設備那樣操作簡單、容易理解,尤其是對於老人和不太熟悉電子設備的用戶來說,想要流暢自如地管理智慧家庭系統,甚至解決一些諸如斷網之類的小困難,恐怕還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因此概念灌輸、簡化操作、優化交互成為智慧家庭系統想要普及的第一步。

在智慧交互方面,感測器、遙控器、語音控制、開關面板、APP 等交互方式,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幾種方式,但根據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來看,語音控制將會成為最流行的交互方式。

購買預算,也是用戶考慮智慧家庭系統的重要因素。大多數用戶依舊是普通人群,安裝智慧家庭系統,依然算得上是家裡比較龐大的開支。根據《智慧家庭用戶需求數據大調查》顯示,大多數用戶對於整套智慧家庭系統的預算在 15 萬元以內,對於單個智慧家庭產品的預算在 2500 元以內。
前不久中國阿里巴巴發佈的天貓精靈X1眾籌價為人民幣 499 元,京東叮咚 A1 的售價為人民幣 598 元,比較準確地捕捉到了用戶的心理預期。

  京東叮咚 A1

此外,智慧家庭的安全問題,也是普及之路的一大障礙。提到網路安全問題,想必許多用戶都沒有忘記,之前在美國爆發的網路駭客攻擊,包括推特、臉書、亞馬遜等在內的著名網站,一夜之間都被攻陷,更令業界想不到的是,如此規模巨大的網路攻擊,突破口竟然是物聯網和智慧設備還有去年五月爆發的大規模勒索病毒,幾乎讓全世界的網路用戶都深陷恐懼。

有些網路安全專家認為,對於整個網路生態來說,目前最危險的不是電腦,也不是手機,而是正在悄然崛起的物聯網設備。在經歷過幾十年發展,和遭遇過數次大規模駭客攻擊後,電腦和手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病毒防攻擊意識,尤其是在防毒軟體的安裝和操作系統的升級方面。但是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意識和系統升級意識還不夠成熟,這必將會導致許多漏洞裸露在外,從而給害客以可乘之機。

至於智慧家庭系統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法,行業安全專家普遍表示,目前除了及時更新系統、打補丁、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安裝防毒軟體之外,也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如果一定要在現有條件下將安全危機降低到最小,那麼指定某個設備作為智慧家庭系統的核心也是一個臨時解決方案。

例如將家中的智慧音箱作為智慧家庭系統的核心,只有智慧音箱能夠接入外網,其餘互聯設備均與該智慧音箱進行連接,並且不能接入外網,用戶只需定期維護更新智慧音箱的操作系統和防毒軟體即可。

總而言之,人工智慧也好,物聯網也罷,凡是新技術、新產品的普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用戶、企業、行業等都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並完善自身,相信萬物互聯的人工智慧時代終將到來。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