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用 NDAA 摧毀中國紅色供應鏈?

全球防堵中共5G竊密 

網通安控商機台灣成要角



3S MARKET 施正偉

日前我才跟業界朋友說,美國好像只針對華為,一直不對海思有所動作,結果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就劍指海思,甚至繼去年列了海康威視、大華、商湯、曠視、科大訊飛……等 28 家公司黑名單後,再次把東方網力、烽火……等 33 家掛上黑五類的標籤。


NDAA 能否斷海思經脈廢武?
從商務部的說明,讓人不免直接臆測,美國是針對海思滿門抄斬,只要用上海思的晶片,通通都槍斃?而東方網力等這些 AI 平台,雖然外銷比例很小,但用了很多如 intel 的資源,似乎一方面也警告美國這些巨頭,別想再跟中國來往?

上週特別也向一位朋友詢問,海康威視美國公司的情形,這位朋友認識一些海康威視的人,說海康威視美國公司大多用的是來自台灣、中國、香港的華人,去年 NDAA 還沒發酵之前,經常出差到各州趴趴走,他推測海康威視的業務人員,現在恐怕很多都跳槽或離職了……

這位朋友還推測,與川普槓上的中國公司,都在準備打包了。不過他也提到,聯邦政府很確定,是不會用這些列入黑名單或被點名的產品或設備,但是地方政府或因價格因素,距連根拔起,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美中貿易戰,對台商有什麼利弊得失的影響?
從台積電赴美設五奈米封裝廠,各方解釋都有。但是從商業的現實面看,很多台商在中國設廠,最終的目的市場在美國,早已不是 13 億的中國市場。加上川普一些禁令,台商還有多少利益空間留在中國?

再從安控業看,台廠的 DVR 與 IP Surveillance 據了解,超過九成都是採用海思的晶片,從美國商務部所發佈的說明,其中把通信設備、監視設備、人工智慧都羅列了,從風險與成本角度評估,台廠如何擺脫海思,必須認真評估!


台廠與美國用海思上癮的經過
十年前台廠 DVR 與 IP Surveillance 所用的晶片,主要有國產的 Faraday、韓系、TI、NXP、安霸、睿緻……等。但海思在富爸爸華為的支援優勢下,逐漸變成監視產品在全球中低階市場的武林盟主。

2018 年初,川普開始放話時,一些高敏感度國際品牌廠商,藉由海康威視、大華等中國安防廠商代工者,開始轉移,此時美國廠商也頻頻來台韓詢問,尋找 IP Cam 及 NVR 相對應的軟硬體。但大部分美國業者只是想找台韓的代用軟體,因為硬體至今,在取得成本價格上,沒有人可與紅色供應鏈抗衡。

具幾家台灣晶片業者表示,海思從底層、韌體到上層應用軟體,越做越讓開發者不用再投入太多額外資源,就可輕鬆應用。特別是中國也出了幾大的模組銷售商,透過網購,一支 5M IP Cam,模組加上 SDK 只要 RMB 150 就可完成原型機。

我多次向這些晶片業者請教,說有些台廠都表示,除海思之外,很多晶片的軟體開發都不友善、不方便,詢問這些晶片業者的看法。他們都有類似的回答:倚賴計算機久了,自然要手動加減乘除就卡了。這些來自晶片業者的回應,直指了台灣安控業者所面臨的窘境與困境。

這些晶片業者說,要投入一個晶片方案的門票,至少是台幣三千萬,且「絕對不保證」可以順利成功。一年燒一億燒個幾年,恐怕是家常便飯,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晶片業者也都告訴我,他們直接面對市場上的前兩大、前六大的監視廠商的原因所在。當然,大家都清楚,這些前二、前六,都不在台灣。


台灣的 NDAA 何時端出?
去年很多民意代表爆料,台灣四處都使用對岸的監視設備,也引起一些賣中國監視產品業者的不平衡,質疑監視產品真正的 MIT 在哪裡?甚至今年很多用來檢測發燒的紅外線熱像儀,根本就是兩岸一家親?

這些現實問題,事實上大家都不願放上在檯面上,公開來探討,但是這些遮遮掩掩,只會讓台灣這個產業,更加沒有競爭力。這些台灣安控業者不斷說這是國安問題,但是中小企業的規模,不要說去比海康威視、大華這樣有對岸國家支持的規模,連台灣監視一哥晶睿,也難與一些中國二線廠抗衡。

台灣的政府主管機關,必須正視這個問題。雖然安控產業是一個很小的產業,卻關聯到資通訊、晶片、人工智慧的直接應用。而台灣安控業者大多數,都是很典型中小企業的規模,難以啟齒表達出自身面臨的困境,這是另一個產業自信的問題。政府該如何協助這個小產業?


智慧安控應用是台灣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利基型產業
這幾年台灣也大力扶助生技產業,是一個具體例證。智慧安控應用絕對是很典型的利基型產業,特別在智慧化應用的世界潮流發展趨勢下,政府沒有理由忽視這個產業的發展。

當美國政府都敢端出 NDAA,甚至也暴露了美國產業的問題,台灣的政府與這個安控產業的廠商,又有什麼好顧忌,不去看這個產業的發展?

過去的二十多年,很幸運曾有機會,與一些國際知名廠商、中國一線業者的總字輩人物,有多次深入對談的經驗。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業者前輩朋友的請益、學習,更不在話下。我一直認為,台灣安控業的國際發展空間,絕對寬廣。


Technology is unlimited 科技是永無止盡,市場機會也是
過去十年,中國安防業者嘴上掛的一句話,都是做大做強,這是不是台灣安控業者要走的路?

我要以一個小故事來分享做結論:
2000 年我去巴西參加 ExpoSec,巧遇 Ericsson 的國際事業副總裁。當時我手拿的是犀牛機,所以他與我擦身接觸時,跟我說這是他們公司很驕傲的產品。

我原先以為他是巴西當地的分公司,或代理商之類的人。然後他主動拿出名片,我一看他是來自瑞典總部。我很好奇地問,這是安全展,你是做手機的,為什麼從地球的最北端,大老遠來到地球的南端?手機跟安控有關係嗎?


我說我在台灣辦了很多相關安控的活動, Ericsson 也幾乎會參加,為什麼?他解釋了一堆,但礙於語言、腔調與技術,我並沒有全然理解。

但是他說這一句,我印象深刻:Technology is unlimited,same as market opportunity !

這句話分享給安控業所有的台灣國家隊!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冷鏈物流追溯監控技術分析

Pharma Cold Chain Monitoring at an Item Level with BeeBeacons



來源:冷链产业圈 作者:中农批冷链 

冷鏈物流泛指在一些特殊需求商品(如部分醫藥和食品)的生產和消費環節中,為了保證這些商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其品質的一項系統工程。

為了保證實現這項系統工程,實現在物流中的溫濕度監控、數據傳輸等功能,應用了很多技術,主要包括:

全球定位系統(GPS)

  
全球定位系統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即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GPS 作為行動感知技術,是物聯網應用到冷鏈物流中重要技術。

GPS 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使得測定地球表面三維座標的方法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數據後處理發展到即時的定位與導航,極大地擴展了它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對冷鏈物流運輸車輛與物品的位置即時查詢和定位。

智慧溫控及冷鏈流通技術

  

智慧溫控等技術,在運輸過程中,讓貨物處於休眠保質狀態,做到全程封閉溫控管理。依託全程產品冷鏈流通技術,透過商品放置在冷藏箱或冷櫃,並透過全程監控,保證貨櫃運輸全程保持在合規低溫狀態,直到抵達目的地開櫃。

射頻辨識技術(RFID)


  

目前 RFID 是物聯網技術,在冷鏈物流中,運用的基礎和關鍵技術。在冷鏈倉儲中心,RFID 技術可實現商品的自動化登記,貨物的基本資訊,如產地、品類、溫度等等,也可由標籤獲得,並可直接在庫門處檢查,減少核對和開箱檢驗的環節,節省作業時間。

RFID 標籤中儲存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資訊,透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資訊系統,實現商品的辨識,進而透過開放性的電腦網路,實現資訊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提高冷鏈物流倉儲管理水平,庫存過程中隨時收集貨物溫度資訊,出現異常時系統能夠發出報警,降低貨損率。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推進整個倉庫實現可視化,最大程度提高保管品質、實現倉儲安全,並能實現倉儲條件的自動調節,提高倉儲作業管理效率,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全程可視化監控和資訊回饋系統

  
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同時,向所有參與者即時數據傳送,減少資訊失真現象,與更多客戶分享物流各環節的作業狀態,實現全程的可視化、冷鏈物流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使冷鏈上的企業能更即時、準確預測需求變化,推動大幅度降低庫存水準。

即時溫控系統

  
透過物聯網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從商品的最初操作環節開始,就對其進行電子標記編碼建立數據庫,利用可回收的溫度傳感器,即時記錄貨物資訊,將溫度資訊與位置資訊相匹配,實現綜合資訊上鏈。

如果在貨物流通時因為溫度變化導致變質,很容易找到負責的承運商,同時也可以與智慧合約相結合,在出現溫度長時間異常時,自動向貨主與承運人預警。

終端溫控查詢體系

  
終端查詢體系將客戶端與冷庫溫度監控預警子系統、GPS溫度監控跟蹤子系統整合在一起,使客戶透過網站、手機客戶端能夠隨時查詢商品狀態,從而建立了完善的溫度記錄,及追蹤體系。
  
儘管目前的冷鏈物流監控和追溯體系,看起來已經很完備,但是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

比如,全產業鏈體系的冷鏈監控體系還未形成。尤其是對於整體行業監控管理,相對寬鬆的生鮮食品領域,目前的冷鏈監控體系,主要還是集中於對冷藏運輸車及冷庫的監控,這固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冷鏈實際上是一個從生產者的倉庫,到消費者手中,一系列環節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品質。

即便是在複雜的物流運輸過程中,尤其是在跨國冷鏈運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更換承運商的情況。因此,即時的溫度記錄與追蹤,在貨物出現問題時,明確承運商責任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 工業物聯網、智慧交通、農業物聯網等,物聯網已滲透到各行各業!

IoT Applications: Gas Leak Monitor



來源:春晓互联网

有人說:物聯網即將成為下一代網際網路。會如同網際網路一般得席捲整個世界,在波瀾壯闊的物聯網世界之中,我們的生活即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麼究竟什麼是物聯網呢?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路,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通常人們將物聯網技術架構分為三層: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物聯網系統的感知層是指由感測器、條碼/RFID、定位技術等組成的資料採集端,主要起到對於實體世界透徹感知的作用,以獲取大量的資料。

網路層指的是由 NB-iot、LoRa、eMTC 和 SigFox 為主的低功耗廣域網路,3/4/5G 以及網際網路等為基礎組成的資料傳輸網路,主要是對採集到的資料,進行可靠的傳輸;應用層則主要是對於大量資料的儲存和分析,然後將系統處理的結果,以控制指令的形式經由網路層反饋到感知層,具體的應用場景有智慧家庭、工業物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

我們可以展望,在未來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會逐漸擴大,甚至會覆蓋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聯網在工業中的應用


在工業方面以裝備製造智慧化為核心,重點在傳統產業的智慧化裝備、生產過程控制、節能減排、生產安全、電子商務等領域推廣應用,帶動生產過程與管理控制的智慧化,深化物聯網技術在汽車、船舶、機械裝置、消費品等傳統產業上的滲透融合,提高生產精確度、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加快傳統產業在虛擬製造、網路製造等方面開發建設,實現生產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比如在廠房內佈置適當比例的感測器節點,這些節點組織成網路實時採集裝置及環境資訊,如溫度、壓力等,並將資訊反饋到監控中心,可以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應用



RFID 技術不需要人工干預便可以識別目標並獲取資料資訊,操作快捷便利。利用 RFID 等技術可以實現物流資訊共享,保證資訊傳遞準確、便捷,提高運輸、包裝等物流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實現物流與資金、資訊、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產到消費的整體效益,促進物流業跨越式發展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物流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蹤、目錄管理、自動接收、自動裝運、電子產品碼等方面。

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



農業方面以農業和農田遠端管理為切入點,推廣 3S 技術(地理資訊系統 GIS、全球定位系統 GPS、遙感技術RS)和電腦自動控制等技術,開展感知農業應用示範,逐步實現精準選種、精確播種、精準灌溉、精準施肥、標準田間管理,和收穫等農業生產過程的資訊化。

把微型感測器節點佈置在農田中,採集農田的溫度、光照度、土壤酸鹼度等環境指標,並將資訊通過無線網路傳到監控中心,作為採取相應措施的依據。

從以上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來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即將帶領下一個高新技術世界的到來。其實,現在很多的企業和行業都趨向於物聯網,而選擇一個可靠完善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春曉網際網路多年來專注於物聯網的解決方案,為眾多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藉助物聯網、感測網,涉及到智慧樓宇、智慧家居、網路監控、舒適度、人員定位等諸多領域,充分發揮網路資訊產業、RFID 相關技術領先、電信業務及資訊化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透過建設網路基礎設施、認證、安全等平台和示範工程,加快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於海量資訊和智慧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城市形態。783171117


.智慧標籤技術的多重天賦!

What is an RFID tag

來源:活性智能包装行业咨询 作者:AIPIA  

在《RFID》雜誌和其他地方的幾篇報導,展示了標籤技術的多重天賦,這顯然確保了他們的市場,正在以相同的速度,甚至比他們的功能,更大的速度在向市場擴張
  
1、Reynolds:可重複使用的塑料板條箱
Reynolds 餐飲公司,是英國一家主要的生鮮食品經銷商,該公司決定停止使用一次性紙板箱向餐廳、咖啡館和醫院的顧客送貨。它推出了一種更耐用、可重複使用、價值更高的塑膠板條箱。


智能标签技术的多重天赋!
  

該公司當時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管理這些塑膠板條箱,並確保它們被退回,因為該公司每年向全國運送近 100 萬箱食品。其IT團隊使用 RFID技術,創建了一個解決方案,開發與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集成的軟體。

它從 Impinjand 獲得了固定的 RFID 閱讀器,並與 Avery Dennison 合作來辨識最耐用、最有效的標籤。

最終系統實現了能自動辨識每個板條箱何時包裝,以及何時裝運返回的功能。該公司現在可以確定板條箱,在哪裡被延誤或丟失。「自從系統在一年前被一些客戶所使用,該公司已經節省了約 197000 美元成本。」Reynolds 的董事 Richard Calder說。
  
2、ST:供應鏈即時追蹤
主要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tronics),發佈了一款 5 型近場通信(NFC)標籤晶片,據該公司介紹,這種晶片的讀取範圍比其他 NFC 標籤晶片要長,而且具有 NFC 5 型標籤操作規範和防篡改的低功耗。


智能标签技术的多重天赋!
  
ST 公司聲稱,這種晶片結合了遠端檢測,和篡改檢測的特性,使其成為一種很好的產品,消費者可以透過使用 NFC 和 RFID 來參與追蹤產品,包括在購買了產品之後。

ISO 15693 傳輸提供了更長的讀取距離,可以用於供應鏈追蹤,也可以容納更小的天線用於 NFC 讀取,從而提供與其他 NFC 類型相同的更大的天線。

3、iTag:RFID技術控制生產
巴西 iTag RFID 智慧標籤公司,宣佈與台灣  Printronix 合作,提供射頻辨識標籤,將由在巴西銷售的品牌,縫製到亞洲製造的服裝上。該協議將允許服裝,從中國和越南等國的生產地點開始追蹤。

智能标签技术的多重天赋!
  
貨物透過亞洲港口的整個過程,直到抵達巴西,現在都可以追蹤到。此外,可以優化物品到達時的清點,利用RFID技術控制生產,降低成本。

iTag 的目標是促進智慧標籤,在亞洲的分銷和印刷。它得到全球工業印刷公司 Printronix 的支持,透過 Maxhill Co. 公司,將在台灣建立一個 RFID印刷局。157181217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無人駕駛不聽指揮,交警該怎麼辦?

Google's self-driving cars 
to automatically pull over for police


來源:36氪
特斯拉依然火熱,但無人駕駛遇到的問題也未減少。當無人駕駛汽車觸犯交規,交警該如何攔截無人駕駛汽車,並迫使其停車?彭博社這篇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文章將會解答你的疑惑。文章原題為 「Someday Your Self-Driving Car Will Pull Over for Police」,由 36 氪編譯,希望能夠為你帶來啓發。

11 月的一個週五早上,天還沒亮。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和帕洛阿爾托(Palo Alto)之間的 101 號公路上,加州公路的一名巡警,開始跟蹤一輛特斯拉 Model S。

這輛灰色特斯拉,以每小時 70 英里的速度向前行駛著,不停地變換著轉向燈,駛出了多個路口。

巡警將車開到特斯拉車主的同一側,發現司機一直低著頭。巡警用燈光和警報器,試圖引起司機的注意,但是始終沒有成功。於是,巡警懷疑,這個司機啓動了特斯拉的所謂自動駕駛功能。

特斯拉的每一輛車,都配備了自動駕駛硬體,特斯拉公司表示,從一個停車位,到另一個停車位的旅程,它們的技術可以做到完全自動駕駛,而不需要駕駛者的任何操控。

目前,特斯拉將它們的自動駕駛功能,限定在高速公路內,從匝道中進去之後,可以使用自動駕駛功能,直到駛出匝道。這個自動駕駛的功能系統,看上去十分智慧,就算是沒有拿到駕駛證的人也能控制,雖然還沒有智慧到聽到鳴笛後可以自動靠邊停車的地步。

儀錶盤顯示該特斯拉汽車正處於自動駕駛狀態
這是執法部門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開闊的馬路上,攔截自動駕駛汽車。警方沒有辦法透過操控自動駕駛軟體,讓特斯拉停下來,所以他們臨時想出來了,一種讓特斯拉停車的方案。

一輛高速公路的巡邏車,跟在了特斯拉後面,防止其他車輛超車發生意外,然後另一位巡警,將車開到特斯拉汽車前面,透過減速迫使特斯拉同時減速,直到兩輛車同時停止為止。

這起事故引起了人們對自動駕駛的擔憂,同時也讓部分人對自動駕駛寄予厚望。據警方事後的說法,那位特斯拉司機,是一位來自洛思阿圖斯 (Los Altos) 的 45 歲男子。在停車後,警察對該男子進行了酒精測試,然後證實了該男子為酒駕。對該男子的酒駕審判,將在 5 月份進行。

在這起案件中,這輛特斯拉在夜間行駛了將近 10 英里(約 16 公里),且完全沒有人工控制。雖然,這可能幫助了一個醉酒司機免於車禍,避免傷害自己及他人。但是,無論是特斯拉公司,還是警察都不希望,人們因此而依賴自動駕駛技術。

特斯拉公司的免責聲明表示,司機在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應該把持清醒和警惕,時刻為意外做好準備。比如,在警察靠近時,就應該手動控制汽車,然後停車。如果汽車感應不到司機的手放在方向盤上,特斯拉汽車就應該自動減速停車,同時亮起安全警報燈。

事故發生兩天後,特斯拉公司 CEO 埃隆·馬斯克在 twitter 發帖稱,他正在調查瞭解這件事的前後始末。同時該公司的 PR 之後,還提到了馬斯克的推文,但是拒絕透露,公司從這輛車的行駛數據中,瞭解到的任何資訊。

馬斯克在《為了你的創新》(For Your Innovation)節目中說,「司機可以在睡著的時候,進行自動駕駛,然後到目的地了,再醒過來,可能還要等到明年年底,人們才會真的相信,這一行為是安全的。」

那天晚上攔截特斯拉的警察,之前從未攔截過特斯拉汽車,也沒有相關的經驗,他們的工作培訓,不會包含這方面的內容。幸運的是,這些警察對特斯拉有一定的瞭解,可以即時作出應急反應。

山城警察局的中尉索爾·耶格(Saul Jaeger)反映說,這是一次很好的應急反應。畢竟常年駐紮在矽谷的中心地帶,經常遊蕩在 Facebook 和谷歌等公司附近,警察們對特斯拉等先進技術的熟悉,也是意料之中的。但依靠執法部門的臨時應急反應,並不是解決自動駕駛問題的長久之計。

在汽車廠商、工程師、立法者,和警察等相關人員,解決一系列棘手問題之前,無人駕駛汽車將無法取代人工駕駛。警察如何才能,讓一輛正在駕駛著的無人駕駛汽車靠邊停車?無人駕駛汽車發生碰撞了之後,該怎麼辦?如何設置汽車程序服從人類控制?這些都是問題。

五年前,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專家約翰·倫納德 (John Leonard) 就已經開始在波士頓附近的道路上,拍攝無人駕駛車的影片,他在尋找那些無人駕駛車,難以判別駕駛方向的案例。某一天晚上,在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他發現有警察攔下行進中的汽車,而讓行人闖紅燈過馬路。類似這種案例,約翰·倫納德都將它們記錄在冊。

約翰·倫納德說,上述的那種案例,是所有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最讓人畏懼的案例,也是無人駕駛汽車,真正投入大範圍商用的時間,比業內很多人預測的,要來得更晚的原因。約翰·倫納德在 2016 年離開了麻省理工學院,選擇加入了豐田研究院,領導該公司的無人駕駛項目。

Waymo 是谷歌母公司發起的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目前已經在鳳凰城為乘客提供服務。

Waymo 就遇到了約翰·倫納德擔心的,所有幾乎完全相同的情況。今年 1 月,一輛裝有 Wayno 無人駕駛技術感測器的 Chrysler Pacifica 小型貨車,就在亞利桑那州坦佩 (Tempe) 的一個昏暗紅綠燈路口停下。

因為停電,紅綠燈停止工作,一名警察就站在路上指揮交通。就 Waymo 高速攝影機中提供的拍攝畫面,可以看到 Chrysler Pacifica 小型貨車停在十字路口,位於交叉路口的車輛,以及左轉彎車輛完全通過之後,小貨車才在交警的手勢指揮下繼續行駛。

Waymo 的女發言人亞歷克西絲·喬治森 (Alexis Georgeson) 說,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技術,能夠做到區分道路上站著的是平民,還是警察,並且能夠根據警察的手勢,判斷是否能夠通行。「它們會在確定對方是警察的基礎上進行回應」,女發言人說「我們的車在建築區域內的導航,以及對身穿制服的警察的反應都十分靈敏」。

Waymo 正在對自動駕駛汽車,採取一種地域性的做法,專注於開發有限區域內,充當出租車的車隊,並且已經停止了那些完全的、可去任何地方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這一自動駕駛標準在業內被稱為「5 級自動化」標準,目前還未達到。在有限的地域性空間中,既可以建立詳細的地圖,也更容易與地方政府和執法部門進行協調。

Waymo 沒有嘗試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開展業務,而是選擇了錢德勒 (Chandler) 作為其首個生活實驗室。錢德勒位於鳳凰城的郊區,街道寬闊、天氣晴朗,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都是否開放。Waymo 的競爭對手們,也大多采取了類似的做法,專注於某個區域內的車隊研發。

福特汽車公司正在邁阿密和華盛頓特區進行測試。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 Cruise、Zoox 品牌,以及豐田汽車等數十家公司的無人駕駛車輛都在加州的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

2017 年的夏天,大約在錢德勒推出,首次叫車服務的一年半前,Waymo 公司邀請了當地的警察、消防隊員以及救護車人員一起,參加了一整天的無人駕駛測試。

在測試中,卡車以及巡邏車,會時不時發出警報器鳴響、閃爍警報燈,在封閉的道路上,從各個角度靠近無人駕駛貨車,然後觀察無人駕駛車輛的反應。錢德勒小鎮的發言人馬特·伯迪克 (Matt Burdick) 表示,「我們與 Waymo 的工作人員,在無人駕駛技術研發方面進行了大量互動」。

去年,Waymo 成為第一家發佈執法互動協議的無人駕駛製造商。該文件稱,如果其中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發現深厚有一輛閃爍警燈的巡邏車,那它就會馬上尋找安全地點停車。

錢德勒小鎮的消防隊營長傑夫·韋斯特 (Jeff West) 說,他在路上發現 Waymo 汽車,能比很多其他人工駕駛的汽車,更快地避讓。「一旦它發現是我們,就會立刻停在路邊,而不是像某些司機一樣,繼續開著空調、聽著收音機」。

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 Waymo 出租車的駕駛員位置,還是會配備一名安全駕駛員,防止汽車在發生事故時沒法接管汽車。錢德勒小鎮的發言人馬特·伯迪克說,到目前為止,當地警方和無人駕駛汽車,還沒有發生過衝突。

Waymo 現場安全負責人馬修·施沃爾 (Matthew Schwall) 表示,如果警察和無人駕駛汽車真的發生了衝突, 警察可以撥打 24 小時熱線電話,或者按下汽車第二排座位上方的幫助按鈕,與 Waymo 的支持團隊取得聯繫獲得幫助。

當時,Waymo 的工作人員還無法遠端直接控制車輛,但他們可以改變車輛的行使路線。比如,如果警察希望車輛在發生碰撞後移動到路邊,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遠端操控。

2018 年 12 月 20 日,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一輛 Waymo 自動駕駛汽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

去年夏天,密西根州警察肯·門羅(Ken Monroe)和福特的工程師們一起騎車兜風。福特工程師對肯·門羅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觀點很是好奇。

他們最好奇的是,如果肯·門羅駕駛汽車,跟在其他司機後面,並閃爍車燈的時候,他希望司機做出怎麼樣的反應。他有可能是希望司機停車, 也可能只是想超車,這種時候司機是如何判斷他的意圖,並且做出不同反應的。

肯·門羅又反問福特的工程師們,「如果我有緊急的情況,需要無人駕駛車停車處理,而我的巡邏車又在靠近無人駕駛汽車的前提下,無人駕駛汽車該如何停車?」

於是工程師們向肯·門羅詳細地介紹了,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辨識並處理停車的情況。就警車只是超車,還是需要司機停車的意圖判斷方面,門羅稱:「我們得到的最大線索就是,警車跟在無人駕駛汽車後面的時間長短。」

除了在邁阿密和華盛頓進行測試外,福特還與密西根州警方進行了近 2 年的合作,為 2021 年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和送貨汽車服務做準備。兩年前,在密西根州的迪爾伯恩(Dearborn)市,幾十名警察來到福特的辦公室,瞭解福特的無人駕駛計劃,並表達了他們的擔憂。

福特汽車公司無人駕駛工程負責人科爾姆·博蘭 (Colm Boran) 表示,「我們強調,這些車不會為私人所有」。這個回覆立即緩解了警察們的擔憂。

除了在邁阿密和華盛頓進行測試外,福特還與密西根州警方合作了近兩年,為 2021 年推出自動叫車和送貨汽車做準備。兩年前,幾十名密西根州警察,來到位於迪爾伯恩的辦公室,談論他們的計劃。福特自動汽車系統工程主管科爾姆·博蘭 (Colm Boran) 表示:「我們強調,這些車不會是私人所有的。」「這立即緩解了他們的一些擔憂。」

教無人駕駛汽車向右行駛,是一項相對簡單的任務。畢竟,燈光和警笛的作用,是要在很遠的地方就被注意到。弗吉尼亞理工運輸學院高級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扎加里·多爾扎夫(Zachary Doerzaph)說:「如果警燈和警笛對人類司機來說很重要,那麼它們對機器可能也很重要。」

當警察和其他急救人員站在車外時,更大的挑戰就來了。多爾扎夫的團隊,正在為一些汽車製造商研究這樣的場景,但他還不能談論他們的發現。

多爾扎夫說,在這些非典型的時刻,人們經常使用的術語是「邊緣情況」,但這個術語掩蓋了挑戰的嚴峻程度。在任何時候,全國各地都有數以千計的建築工地、墜機地點和站在十字路口的警察。

人類用來辨識它們的線索,是微妙而多樣的。人類還能辨識基本的手勢,但或許對警察來說最重要的是,透過眼神交流或點頭來確認指令。

隨著無人駕駛研究人員試圖複製這些微妙的互動,在汽車和警察之間創造新的交流模式,這可能是非常必要的。理論上講,當門羅在密西根州的高速公路上停車後,從巡邏車里出來時,只要在手持設備上輕敲幾下,他就可以指示該地區所有的無人駕駛汽車進行避讓。

這些解決方案,雖然在技術上很有吸引力,但在邏輯上和法律上都存在許多障礙。

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的新創公司 Inrix ,專門研究數位交通和停車資訊。該公司已經開始向城市提供軟體,讓城市工作人員,能夠在無人駕駛汽車開發商,使用的高清地圖中,輸入交通規則和道路標誌。

市政官員可以標記停車標誌、人行橫道、自行車道等的位置,當無人駕駛汽車透過導航軟體,來繪製路線時,它將獲得此次旅程相關規則和限制資訊。

目前,波士頓、拉斯維加斯、奧斯汀和其他四個城市,都在使用這項名為 AV Road Rules 的服務。

2018 年 5 月 11 日,一輛特斯拉 Model S 和一輛消防隊的卡車在猶他州南約旦的一個紅綠燈前相撞。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獲得的一份警方報告顯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墜毀,並在撞上消防車前幾秒鐘加速。

地圖可以不斷更新。如果道路施工阻斷了一條車道,城市地圖就可以對此做出標記。Inrix 正在努力讓警察能夠在他們的汽車上,即時更新地圖。Inrix 自動駕駛部門主管埃弗里·阿什 (Avery Ash) 表示:「我們聽說人們對此很感興趣,我們正在探索如何將這種設想的功能,轉變成一種真正的工具。」

一旦無人駕駛汽車行業,解決了日常的交通堵塞、事故現場和道路施工等問題,等待它的將是一長串真正嚴峻的「邊緣情況」案例。

山景城的警察傑格(Jaeger)問到,「如果是恐怖分子,使用了無人駕駛服務怎麼辦?如果恐怖分子叫了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把背包丟進車中並設置目的地,到了目的地之後爆炸怎麼辦?」自從谷歌開始孵化 Wayno 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以來,傑格就一直和 Waymo 的工程師們合作。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無人駕駛帶來的好消息是:城市、警察和汽車製造商都在積極努力的尋找解決方案,因為它們都認為現狀是不可忍受的。

每年約有 3.7 萬人死於車禍,而造成車禍的大多數原因是人為失誤。警察是車禍的主要目擊者,有時候甚至是受害者。能夠在幾公里之外,就接受警報的資訊,然後可靠地遵循交通規則的汽車,是警察們所歡迎的

警察門羅說:「人類的司機的駕駛是不可預測的,無人駕駛的發展很難」。

Waymo 的施沃爾說,當他與警察一起培訓,向警察講解公司車隊的工作原理時,他會讓他們進入車內,然後他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什麼時候能有一輛自動駕駛的警車。319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