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疫情對台灣智慧監控產業的影響,會是危機?還是契機?

20200213行政院會後記者會



3S MARKET 施正偉

當大家還沈浸在農曆春節過年的歡愉氣氛中,中國武漢肺炎的疫情,至今卻變成全球的超級大風暴,刮向全球。從行政院在 2 月 13 日,召開啟動新台幣 600 億特別預算的大陣仗記者會,因應產業紓困所需,就可臆測出中國武漢肺炎的疫情,已經衝擊到台灣的經濟。

當然,監控產業不可能不會不受到相關的影響。安控產業在台灣不是一個大產業,但是絕對是一個很關鍵性的產業。因為這個產業所提供的產品設備,保障到生命、財產、場域的安全與秩序。所以,不能不關心與不注意,這個疫情的影響效應⋯⋯


我在臉書動態上,從  2 月 5 日開始,也分享了一些產業與市場的相關探討,以及分享國際一些權威媒體如 Forbes、CNN ⋯⋯ 等,對於影響產業供應鏈的一些觀點報導。

全球供應鏈資源搶奪戰,將接續登場
就算即日起中國疫情停止,開始全面復工,也還要視將會有多少勞工回崗,才能判斷還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回復穩定的供應狀態。如果跟往年一樣,勞工回崗率達八成,通常回復穩定生產供應狀態,也都還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而受武漢肺炎影響下,中國各片區的供應鏈,生產裝配勞工回崗率,是否能達到六成,仍是未知數。

供應鏈資源在這樣的氛圍下,業界大都預期會發生短缺,骨牌效應所及,將引起供應鏈資源的爭奪戰。台灣廠商必須開始思考,各種替代資源來源的可能性。因為目前監控產品所需的各種零組配件,很多目前都必須仰賴中國。

台商在「青呷就不夠,還想要曝干」的效應下,必須運用各種策略部署,優先克服這問題。與中國安防廠商合作,往醫療衛生監控等的解決方案發展,可能都是選項。當然,掌握資源的路不會只有一條,重點是如何洞悉,各有所需與互補的空間。

至於有些監控業者有提到,應提升自製率的議題。從我個人的觀察,這要興起很龐大金額,以及不算短時間的產業投資,目前的產業情勢,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容許時空。


台灣的國內市場,解決方案將是轉進全球的基地
在資源缺稀的情勢下,長期類比與網路監控的價與量不對等的情形下,至少在今年可見的時間,將會調整到一定的平衡。

近十年來,由於類比監控產品系統,擁有中國邊際的長尾效應,因為價格成本的優勢,相對抑制網路監控產品系統的市場空間。「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的市場怪象,可能很快就會停格凍結在一個時間點上。

這個時間點,有可能就會發生在今年的四月,當所有零組配件供應,開始浮現緊縮的時候。當然這前提是,如果在中國如果能在二月底或三月上旬,仍然無法預期何時能夠復工的條件下。復工期長、勞工回崗率低,都可能左右供應端的穩定性。

而從市場對整體解決方案的應用需求,開始浮現的情勢下,網路監控結合 IoT、AI、Cloud、Cybersecurity、5G 等產業的橫向聯合,將是台灣監控產業朝向智慧化發展,降低硬體束縛的契機。當然陣痛期在所難免,挑戰則會來自於上述所提及的這些技術,以及擁有這些技術背後的廠商,如何達成策略合作。

而這些策略合作的 Buffer 與 Interface,Installer、VAR、SI 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換句話說,解決方案應用市場,如果沒能透過策略合作,靠單一或少數廠商的結合,是難以符合使用端的要求。


從市場與行銷運作面向看
傳統類比監控市場在台灣,產業關係鏈已達一定的穩定狀態。唯一的變化,可能就如我前面所提,價格亂象應該會調整在一定的空間。

而解決方案市場,在 B2B 的橫向聯合,以及一條龍式的垂直結合,並與應用場域形成場域經濟圈,這樣的營運模式將可能更加明朗化。事實上已有一些公司,正往這樣的路線在發展。而政府為紓困疫情衝擊的影響,新台幣 600 億特別預算的專案,提供了產業的場域經濟發展,一個很有利的環境條件。(請參考本篇刊頭行政院記者會各部會的說明影片)

Coronavirus Expected to Put Damper on Global GDP Growth


至於產業行銷面,從巴賽隆納的全球行動大會停辦、很多國內外上半年度的展覽延至下半年,加上疫情搞亂了全球航班的商務與貨物運輸,廠商上半年如急欲在行銷場合中「硬賣」,不知能產生多少效益?只能說,大概要看的很準吧。

是危機?是契機?重點在於誰先把 B2B 的橫向聯合,以及一條龍式的垂直結合,這樣的內功,必須先佈建到一個完整程度,這才是監控產業的路!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零售商選擇 RFID 的「一億個」理由

Walk-through RFID Checkout Solution 
&Smart Cameras



源:SML科技 作者:Mark Roberti  

去年,RFID 週刊 (RFID Journal) 舉辦了一場名為「端到端 RFID 解決方案,如何為全球零售商降低風險,和加快投資回報」的線上研討會。SML 集團首席技術官及 RFID 解決方案高級副總裁 Dean Frew,在會上發表了演講。

零售商选择RFID的“一亿个”理由
  RFID掛牌標籤

Frew 先生在演講中提到,正在使用 SML 集團 Clarity™ 軟體的零售商們,每個星期都會在總共 2,300 家門市店中,盤點超過 1億件 單品,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而且店員並不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做到——多數情況下,每個門市店只需將 RFID 手持機,配給一到兩名員工,他們用一兩個小時便能完成。

奧本大學 RFID 研究室,在分析多家商店的經營時間,及方式之後發現,傳統商店的員工透過掃條碼的方式,每小時僅能夠盤點 650 個商品資訊,若用該速度來讀取 1 億條條碼數據,大概需要 15 萬 4 千個小時來完成。

如果一周的工作時間為 168 個小時,15 個員工( 3 班制,每班 5 人)將耗費 183 周的時間(接近四年),來完成這個工作量。並且該準確率要遠低於運用 RFID 技術,因為員工在循環同樣的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必定出現疲勞,和專注力不集中等情況,導致大量的漏掃或重複掃描,這樣得出的庫存準確率可想而知。

零售商选择RFID的“一亿个”理由
  傳統條碼盤點

RFID 技術為生產力,帶來了巨大的飛躍。但是對於零售商而言,RFID 的優勢,絕不僅限於降低庫存管理的成本。

大多數零售商,並不會每周去對門市店進行庫存盤點,用條碼做大規模盤點,成本太過高昂。

一般而言,零售商每年只會選擇兩個時間節點,去進行庫存盤點,例如年中和年末,這也導致大多數的門市店庫存準確率,只有不到 65%。而使用 RFID 技術,零售商們能夠將這一數值提高到 95%-98%,甚至更高。

零售商选择RFID的“一亿个”理由
  RFID盤點

真正的好處還包括,它能幫助零售商最即時最低成本地,獲得準確的數據,確保門市店在客人想買的時候,就有相應的存貨,同時也方便客戶進行線上下單,線下提貨(BOPIS),店內直接發貨(SFS)等一系列操作,除此之外,它還可以為銷售分析,以及未來的人工智慧系統等,提供數據支持。

Frew 先生提到,每周產生的 RFID 數據,大部分來自於歐洲的門市店。歐洲人已經發現了 RFID 技術帶來的巨大優勢,他們採取簡單的方式,用 RFID 手持機來獲得所需的數據,提高庫存準確率。

遺憾的是,相比之下美洲各大零售連鎖的 CEO 們,在發掘 RFID 技術價值上就緩慢得多,他們多因上線 RFID 項目,所面臨的龐大工作量而糾結不已。

同時在門市店銷售區、後倉、收銀台,以及前後之間的通道處,安裝 RFID 閱讀器,固然可以創建一個足夠牢靠的 RFID 解決方案,但或許歐洲零售商的方,式也會更適合美國 —— 先運用手持設備,來獲得最大的效益,隨後再考慮其他系統功能。CEO 們通常喜歡看到迅速的投資回報,而逐步將整套系統搭建起來的方式,將更加容易達到這一目的。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雲端安全:從入侵防禦系統中學到的經驗

IDS and IPS



来源: 企业网


人工智慧驅動的公有雲端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企業「默認保護」的遊戲。


我最近有機會向一位行業分析師,介紹人工智慧 AI 在解決公有雲安全方面的快速進步。分析人員和我都在探索,入侵防禦系統(IPS)的開始和商業化,並且多年來一直持懷疑態度,僅僅因為安全技術能夠防止威脅或主動攻擊,客戶不一定會處於保護模式。

即便在今天,我也估計 80% 的網站,IPS 是在僅檢測模式下運行的,而且雖然運行的很好,但基於主機 IP 下可能只在 60% 的企業環境中,部署為僅檢測和警報。

在我們的談話中,我們兩個人都出現了一個問題:客戶是否準備開啓保護?或者更具體的說,為什麼客戶現在可以啓用保護件?自從我與分析師進行初步討論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更完整的方式,來闡明為什麼我認為 IP S歷史,無法回答為什麼默認情況下,為雲端中營運的企業啓用保護的問題。


無論是否具有下一代或 NG 前綴,IPS 都應以獨立方式運行,有點像防火牆,獨立分析本地流量和數據流,辨識特定事件或攻擊技術,發出警報,以及(如果在預防模式下操作)阻止或終止該流。由於三個嚴重的異議,企業安全團隊通常不願意啓用 IPS 阻止。

1. 預防決策是在 IPS 設備級即時進行的,依賴於在網路中特定的時間,和實體位置檢查流媒體流量。因此,IPS 不是「情景感知」,如果不定期執行專家環境調整,則會導致高水準的誤報率。

2. 在當地針對所檢查的交通流,和數據流進行預防行動,雖然 IPS 可能最適合檢測,企業內該實體位置的特定威脅,但通常不是採取預防措施的最佳位置。

3. IPS 可用的預防方法相當粗糙,從防火牆級別的流量阻塞,到執行會話終止的 TCP 重置,需要粗粒度的響應參數(例如,IP地址、端口號、協議)

在企業安全和威脅可見性方面,公有雲和人工智慧的使用非常簡單,是遊戲改變者。


客戶的核心是為計算、儲存或流量計量和計費客戶,同時具有動態平衡工作負載,和按需彈性擴展的透明功能,提供不同於傳統企業網路,架構中的環境可見性和控制水準。

雖然大多數公有雲提供商的內置安全產品,與其企業網路同類產品具有相同的術語,但他們幾乎沒有相似之處,因為他們專門針對該提供商的雲端建構,並受益於獨特的環境可見性,共享日誌記錄和警報處理,跨產品分析,內置自動化和編排API,以及越來越先進的 AI 功能。

公有雲客戶可以立即看到改進中的局部部分,但是為什麼安全團隊會像 IPS 中一樣啓用,並允許雲端中的「保護」?我相信技術答案在於以下幾項的組合:

1. 保護決策自動應用於雲端環境中,最有效和最自然的位置,而不僅僅是主要檢測可能發生的位置。這樣可以在阻塞是提高精度。

2. 緩解步驟不必是嚴苛的全有或者全無控制,而是可以同時分布在多個安全產品,和雲端應用程序之間。這大大減少了可能產生的負面業務影響,和不良用戶體驗。例如,在處理從共享和受信任的遠端設備,發起的可以用戶時間時,結合了條件訪問控制和網路流量限制。

3. 跨產品的可見性和威脅遙相結合,允許智慧系統辨識新的威脅,並在較低的閾值,和如何在獨立的單源保護產品中,獲得更高的信心來做出決策。

4. 隨著傳統簽名和基於統計的方法,被高精度監督學習模型,和行為異常能力所取代,威脅監測精度,異常辨識和標記,以及整體檢測置信水準都有所提高。


雖然雲端安全產品的技術能力,增強了其對保護能力的信心,但我認為兩個更重要的動態,在於雲端中推動「默認保護」比內部部署更快。

首先,攻擊的數量,複雜性和快速性的升級,迫使組織比以往更快,更自動的響應威脅;之後更容易預訂啓用保護,並調整業務異常。

其次,也許最重要的是,大多數遷移到公有雲的企業,沒有內部資訊安全專業知識。簡而言之,安全警報是不可行的,並且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他們需要一個安全平台,來營運他們的業務,並希望雲端提供商,能夠全面保護他們。


.冠狀病毒對電子製造業造成沉重打擊

Coronavirus: Global economy teeters due to supply chain shortages from China




電子製造界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冠狀病毒對人類的影響是深遠的,有史無前例的隔離區,已有 5000 萬人被隔離,數千人死亡-商業影響即將到來


農曆新年停產時間的延長,在全球供應鏈中造成了積壓,積壓了數週之久(至少)無法修復,而且工廠何時真正重新啟動,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目前情況
截至撰寫本文時,武漢肺炎已確認近 31,500 例感染,造成 638 人死亡,主要在中國。中國是全球電子供應鏈的核心Supply Chain Resources Group 集團執行董事兼創始人 Ron Keith 表示, 全世界 54% 的電子產品(按價值計算),是在中國 280 萬家工廠生產的


作為史無前例的延長農曆新年的一部分,工廠已經關閉,原定於 1 月 30 日結束,現在最早延長至 2 月 9 日。製造商計劃開放,但不知道會有多少工人返回。在正常的一年中,工廠通常期望農曆新年後,只有 80-85% 的勞動力會回到工作崗位,因為實際上許多工人,來自該國的偏遠地區。

目前還不清楚冠狀病毒的長期關閉和複雜性,將如何影響工作人員的返回,但預計發病率將比正常情況差。

電子製造過程,主要是手工裝配的。智慧手機或筆記型電腦,需要數百雙人類的雙手,才能組裝起來,對於工廠工人來說,不想冒險接觸數百雙手的細菌是合理的。即使有可能招募新的裝配線操作員,他們也需要接受訓練,才能有效地工作,並且可能需要花費數週的時間來準備。


年度計劃正在轉變
這是「新產品開發」的季節,電子公司開始著手生產他們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聖誕節發貨的產品。儘管武漢地區以外的大多數工廠,目前都報告說,他們將在 2 月 10 日至 2 月 19 日之間的某個時間開放,但很可能會有更長的延後。

這將使原廠不得不選擇不怎麼令人情願的替代方案:
在供應鏈問題和旅行限制減少的情況下,將計劃延後數週,但是這種延遲意味著,產品的發佈也可能會延後,而且可能時間會更長。

要求製造商自行建構裝配工序–儘管工廠團隊的能力異常強大,但設計團隊會錯過一些內心的經驗,即裝配線操作員很難組裝您設計的產品,或零件實際無法裝配在一起。

尋找替代的製造地點-製造合作夥伴的選擇,過程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因此這也可能會導致延誤,除非公司能夠弄清楚,如何將其設計內部交付使用。

On Tap Consulting 的執行合夥人 Andre Neuman-Loreck 表示,那些計劃在農曆新年後,立即進行原型製作的電子公司必需發揮創意。他擁有多家公司的第一手產品設計資料,他們決定透過在美國本地採購印刷電路板,並試圖使用本地供應商的 3D 列印零件,而不是中國的工具零件來推進其製造。

一家公司甚至在考慮,拆除早期的原型機來或許零件,以進行下一次原型製造,而不是等待來自中國的零件。

儘管過去 18 個月的關稅衝突,為電子公司提供了充分理由,尋找替代中國的產品,但中國仍是許多供應鏈的核心

在 SARS 流行期間,頂級電子製造商 Flex 的 Keith 描述了這種經歷,為何如此不同的原因:「與 2003 年相比,中國擁有上游供應鏈的數量要多得多。在 SARS 期間,飛機仍在飛行,工廠仍然開放,工作仍然完成。」


骨牌效應
貨物運輸 
在春季的幾個月裡,當美聯航從上海飛往舊金山時,腳下是未發佈的電話,下一代家用電子產品,也許還有下一個微型行動解決方案-所有這些都將返回舊金山灣區,及以後的開發辦公室。雖然從亞洲到美國的船運產品價格便宜得多,但可能要花費數週的時間。

空運,甚至是「隨身攜帶」,一直是供應鏈經理的工具箱中,用來彌補日程安排差距的工具。 

Neumann-Loreck 指出,鑑於許多商業航空公司已暫停飛往中國的航班,「航空貨運非常緊張,而且越來越緊。即使您在工廠生產內置產品;將它們運送到給在美國,正在等待測試和驗證的工程師,這將是一個問題。」

在本地製造上運行
由於許多電子公司,在舊金山灣區都有設計團隊,因此許多全球製造商也都擁有本地設施,可以支持小型原型設計。多個消息來源告訴我,進行最終組裝的本地製造商,現在已滿負荷生產,無法從流離失所的客戶那裡購買其他原型。


Neumann-Loreck 表示,沒有空缺的跡像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墨西哥的製造商告訴我,他們的電話正在搖搖欲墜。」我給灣區的幾家印刷電路板供應商打了個電話,發現他們的情況正在上升。儘管他們向我保證,他們仍可以按需要快速訂購的零件,在兩到三週內進行開模。

延誤
供應鏈非常複雜,經過數十年的精益生產,工廠不再需要儲存數週的零件庫存,來供應其裝配線。 Keith表示:「我們已經看到工廠重新開始延遲的後果,因為現代汽車最近宣佈,由於在中國缺乏工廠零組件,而使得韓國生產設施發生閒置。在未來 60 天內,由於現有組件庫存已耗盡,而且中國工廠的補貨能力被延遲⋯⋯」


Particle 的供應鏈營運主管 Jerry Miller 曾是 Apple 的全球供應經理,他解釋了為什麼建廠延誤是不可避免的。他說:「除非用於製造的零件,在農曆新年之前運抵送達,否則供應商在開工時,就沒有零件可以開始製造。」

鑑於農曆新年期間停工的情況有多嚴重,工廠、物流和海關部門(大多數跨中國運輸需要)將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恢復連線作業。基於數十年的經驗,Keith 和 Neumann-Loreck 均表示,建立已經「幹」了三個星期,甚至四個星期的生產線,是一項緩慢的工作。

新產品發布
Keith 預測今年聖誕節,可能會延後新產品上市的時間。當工廠上線時,他們「將非常努力地追趕,正在進行的麵包和黃油生產」,因為這是他們賺錢的地方。這意味著他們將優先考慮必要的開發版本,以便及時將產品生產出來,送到聖誕樹下。

未來因應
在製造業界等待著,希望最快在下週,我們在中國的隊友回歸之時,卻又出現許多的障礙。首先,公司專注於如何確保人們的安全和健康。據報導,中國政府要求工廠提供抗感染程序,然後才能在 2 月 10 日開放。


Keith 建議,電子公司在工廠上線時,應克制其對資訊的要求,著眼於他們需要的核心部分:哪些部分他們有什麼影響。  Miller 建議為當前在中國採購的零件(尤其是來自武漢地區的零件)尋找替代或第二種來源。 

Neumann-Loreck 警告說,在開始嘗試建立生產線之前,公司不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而且,發現這些問題越早,全球團隊就可以越早解決這些問題。

製造業是一個由問題解決者組成的行業–我毫不懷疑,在接下來的幾周中,全球團隊將齊心協力應對這些新挑戰,而且通常採用默默無聞,英勇的方式。

我們也是非常務實的人-因此,我相信領導者將利用這場持續的危機,來證明其供應鏈在遠離任何一個國家(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的情況下,持續多樣化的合理性。

Long-term economic impact of coronavirus will hit supply chains: Pro

分佈式供應鏈,在面對不可預見的地緣政治、醫療或自然危機時,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但在使所有人保持一致的過程中,卻產生了自己的挑戰。我有信心,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製造業將對此更好。

本文是由供應鏈資源集團執行董事兼創始人 Ron Keith,On Tap Consulting 的執行合夥人 Andre Neumann-Loreck和Particle 的供應鏈營運高級經理 Jerry Miller 做出的重要分享。

在 Twitter 或 LinkedIn 上關注 Anna-Katrina Shedletsky。查看 Anna-Katrina Shedletsky 的網站。

‧ 農業物聯網如何實現智慧感知、預測?未來發展路徑會怎樣?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SMART AGRICULTURE



來源:RFID世界网 作者:烽云物联  

作為整合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策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備受各界關注。農業是物聯網技術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也是物聯網技術應用需求最迫切、難度最大、整合性特徵最明顯的領域。

近幾年,物聯網技術已被應用到農業的諸多領域,包括農業環境監測、溫室大棚生產控制、節水灌溉、氣象監測、產品安全與溯源、設備智慧診斷管理等方方面面。

對於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基礎技術是感測器網路的完善。感測系統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農業物聯網技術的運行。

农业物联网如何实现智能感知、预测?未来发展路径会怎样?
  
農業物聯網由感知層、傳輸層和處理層構成。感知層的感測器技術、條碼技術、全球定位等技術採集的數據資訊,透過傳輸層的有線、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和行動通信技術,傳輸到處理層的農業預測、診斷、控制、決策,以及預警等智慧化模組。

一、關鍵技術
1、農業物聯網感知技術
感知層主要包括各類感測器及節點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和條碼技術等,實現對土壤水分、環境溫濕度、家禽水產健康狀況等資訊的採集功能,是農業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目前,光溫水氣熱等環境感測器應用相對成熟,土壤感測器是研究的熱點,透過電磁波反射或吸收能量水平的大小,可判斷土壤結構,根據離子選擇性膜電極,與被測離子溶液間的點位輸出,可測定土壤裡的特定離子。利用光學和電磁學原理,製成的動植物生命資訊感測器,也是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之一。

2、農業物聯網傳輸技術
當前,農業物聯網中的傳輸技術,主要為無線和有線感測網路技術,以及行動通信技術。其中,無線感測網路技術的應用最為普遍,國際上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已經到了實踐階段。

荷蘭的一個農業物聯網項目,將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應用到馬鈴薯生長環境的監測中,生產者可根據監測結果控制疫病,從而實現防患於未然。

農業物聯網的資訊傳輸技術處於試驗階段,有學者建構無線傳感網路監控系統,該系統可對種植環境進行即時監測,園區佈置的感測器節點,可採集土壤與空氣的溫濕度、CO2 的濃度以及光照強度等參數。

3、農業物聯網處理技術
農業物聯網處理層的技術,包括雲計算、雲服務和模組化決策,這個層面是將採集的數據資訊,轉化為實際的操作,利用控制模型和策略,對相關農業設施進行智慧控制,比如打開水龍頭、關閉燈光、自動施肥等。

智慧決策是預先把經驗,和專家知識輸入模組,透過推理模擬思維,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參考,比如對農田肥力、灌溉、病蟲防治、動物飼料配方和園藝設施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智慧預警是以數學模型為手段,對實際不正常狀態進行警示,給出危害提醒。

二、核心應用領域
按照監測對象的不同,物聯網系統可以分為農業生產環境監控物聯網、動植物生命資訊監控物聯網、農機作業監控物聯網、農產品品質檢測,與品質安全追溯物聯網等。

1、農業生產環境監控物聯網
農業生產監控物聯網,主要指利用傳感器技術採集,和獲取農業生產環境各要素資訊,如種植業中的光照、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等參數,水產養殖業中的酸鹼度、溶解氧、氨、氮、濁度和電導率,畜禽養殖業中的氨氣、二氧化硫、粉塵等有害物質濃度等參數,透過對採集資訊的分析決策,來指導農業生產環境的調控,實現種養殖業的高產高效。

农业物联网如何实现智能感知、预测?未来发展路径会怎样?
  感測器
  
農業生產環境複雜,需要在高溫、高濕、低溫、雨水等惡劣多變環境下,連續不間斷運行,且感測器節點佈置稀疏不規則,布線不方便;而無線傳感器網路組網簡單、無需布線,具有低成本、靈活的優勢,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環境監控系統主要應用方式。

2、動植物生命資訊監控物聯網
對植物資訊採集的研究,主要包括表觀可視資訊的獲取,和內在資訊的獲取,表觀資訊如作物苗情長勢、病蟲害、果實膨大狀況、生物量、莖乾直徑、葉面積等資訊。內在資訊包括葉綠素含量、作物氮素、光合速率、種子活力、葉片溫濕度等,主要監測手段,為光譜技術及圖像分析等

對動物生命資訊的監測,主要包括動物的體溫、體重、行為、運動量、取食量、疾病資訊等,透過相關監測,瞭解動物自身的生理狀況和營養狀況,以及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確保動物個體健康生長,主要監測手段包括動物本體監測感測器、影像分析等。

3、智慧農機物聯網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的進行,農機作業範圍不斷擴大,農機作業資訊滯後、時效性差、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機收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對資訊快捷、準確、詳細的要求,難以滿足等問題逐漸突顯。

农业物联网如何实现智能感知、预测?未来发展路径会怎样?
  
  
如何透過技術手段,有效地進行農機作業遠端監控與調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作業品質,尤其是保障農機夜間作業品質,和農機裝備的智慧化水平,是農機物聯網發展的迫切需求之一。

農機物聯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農機作業導航自動駕駛技術、農機具遠端監控與調度、農機作業品質監控等方面。

4、農產品質安全追溯物聯網
農產品資訊感知技術,主要包括農產品顏色、大小、形狀及缺陷損傷等外觀資訊,和農產品成熟度、糖度、酸度、硬度、農藥殘留等內在品質資訊。

農產品質安全與追溯,對農業物聯網的運用,集中在農產品倉儲及農產品物流配送等環節,透過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條碼技術和 RFID 電子標籤等技術,實現物品的自動辨識和出入庫,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對倉儲車間及物流配送車輛,進行即時監控,從而實現主要農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的目標。

在未來,隨著農業物聯網的發展不斷深入,從政府推動企業變革轉變為企業主動變革,這是未來農業物聯網化的終極趨勢。未來有部分企業,將會依靠大量農業數據的分析、共享,挖掘利用來賺錢,改變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291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