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中的「BB-8」機器人,被三星做出來了

[CES 2020] A waltz for Ballie | Samsung



ifanr

科幻電影(太空家庭倫理劇)《星球大戰》的設定中,高科技和高人工智慧,是兩個不可忽視的元素。不管是威力巨大的終極武器「死星」,還是「殲星艦」或者千年隼的超光速飛行,都證明了科技的發達。

但經常被人忽視的是,裡面諸如球形的 BB-8 還有人形的 C-3PO 都可以說是強人工智慧機器人。


相比於超光速飛行飛船,或者一炮幹掉一個行星的武器,那麼還是聰明的機器人,比較好做出來一些。在發佈了數款顯示設備之後,三星繼續著新品發佈之旅,這次帶來的重磅產品名為:Ballie,一個球形人工智慧機器人。

在看它發佈的時候,我第一聯想到的就是《星球大戰》裡的 BB-8,當然,Ballie 要小得多。BB-8 在電影裡有半人高,而 Ballie 則比網球大一點兒,不過體形差距並不妨礙它們的相似。


在行進方式上,它們都是用滾動的方式,由於特殊的構造,Ballie 機身中間有包括攝影機在內的感測器,這部分在行進過程中,是不會接觸到地面的。

不要以為有了攝影機,Ballie 就是一個會動的家庭監控,實際上,三星是指望有人工智慧加持的它,成為智慧生活中心。在影片演示中,Ballie 做了不少的事情。

比如到起床的點兒打開電動窗簾,用光線叫醒主人;監控主人做瑜伽的動作是否標準;給狗狗打開電視看「狗片」,防止狗狗無聊;把家中的情況用影片發送給主人;在狗狗打翻零食後自動啓動掃地機器人做清潔;在狗狗休息的時候關上窗簾…

可以這麼理解,Ballie 是一個愛人更愛狗的智慧機器人,擁有比較靈敏的電腦視覺,以及光線感測器,還能理解自然語義,擁有很強的自主決策能力。


本場發佈會上,除了這個代表著「個人化 AI 服務」的 Ballie 機器人之外,三星還發佈了一個名為 GEMS(Gait Enhancing and Motivating System,步態增強和激勵系統)的技術,目的在利用 AR 眼鏡給使用者,創建虛擬的健身指導教練,幫助用戶健身。

其實在昨日的電視發佈會上,三星也講到了跟著電視健身的功能,然後 Ballie 也有類似的功能,再加上這個 GEMS,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三星對於用戶的健康和健身非常關心。在這一塊兒,硬體很重要,軟體算法更為重要。


在這場硬體並不多的發表會上,三星提到最多的,不是他們的供應鏈如何強大,硬體水準有多高,硬體種類有多廣,相反,AI 成了一個提得最多的詞。

當以硬體見長的三星,頻頻提到軟體和人工智慧,原因也只有一個,後者對於使用者體驗的決定性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製造企業如何實現工業 4.0?三個基本特徵以及要求和挑戰

What is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 CNBC Explains


來源:工业技术研究

製造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是在全球化競爭中賴以生存的資本和保障。規模雄厚、結構優化、技術創新、品質優異、產業鏈國際主導地位突出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繁榮以及國家安全的基礎。
工業 4.0 的三個基本特徵
— 垂直整合:各機器及生產線的自控系統、工廠的製造執行系統(MES)、以及 ERP 等系統的整合打破資訊化系統與自動化系統之間的歷史鴻溝使工廠與企業的生產製造能力,得以優化。

— 水平整合:企業內部及跨企業邊界的,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整合使得資訊的共享、業務功能的組合,可以跨越組織的邊界使價值鏈的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

— 端到端價值鏈的數位化整合 :這是實現「智慧製造雲」的願景使用者只要提交需求就可以獲得所需的產品而雲端相關價值鏈,各企業的製造與業務能力,都以 API 的方式釋出使得快速柔性組合,與安全排程執行成為可能最大化發揮生態系統的設計、製造、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複雜命題 工業 4.0 是一個複雜的命題從關鍵的使用者需求—工業 4.0 產品的角度切入有助於理解其要義與精髓。

工業產品經歷了從傳統產品(包括機械與電氣部分〕到智慧產品(增加了電控、感測、軟體與使用者互動介面部分〕再到當下個性化、軟體定義、智慧互聯的產品(增加了網路連線,並得到後端產品平台強大計算分析能力的支撐〕的演變。

特斯拉就是工業 4.0 產品的一個典型代表其精緻的工業設計、 創新的電池動力系統、以及強大豐富的車載軟體系統為使用者提供極致的個性化(大多通過軟體體現〕使用體驗。

而其後端所連線的強大軟體平台,則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服務、分析、應用等支援是特斯拉汽車產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特斯拉的成功可,以看出工業 4.0 產品是工業化與資訊化深度融合的結晶。
全系統變革
工業 4.0 意味著產品全生命週期,乃至全價值鏈、全生態系統的變革。

工業 4.0 產品,推動了設計、生產、銷售與服務等,各個環節以及相關價值鏈、 生態系統的變革與重塑。
在生產的環節需要透過物聯網的實施,及從生產系統到 ERP 系統的垂直整合以及與 CRM、SCM等系統的水平整合實現生產的自動化、柔性化、智慧化。

使得整個生產的體系(包括上游材料與部件供應商〕能夠針對「多批微量」的訂單,靈活組合各種材料、組件、能力與流程高效、大規模地完成個性化生產的任務並聯動下游的客戶服務及上游的研發使得客戶得到最佳的產品體驗與服務並基於即時收集的客戶回饋與使用資料實現產品的快速演進與創新不斷提升競爭優勢。

我們認為工業 4.0 轉型不是 3.0 時代MES、ERP、SCM、PLM、CRM等,系統的簡單整合或更新換代;而是藉助新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在多個維度,對企業及價值鏈的革命性整合、重塑與創新。

工廠不再是「黑盒子」而是清晰透明的服務提供方。不只是工廠整個產業鏈的參與者(研發、供貨、銷售、服務等〕的各種能力都用 API 的方式來發布、被呼叫、接受監管形成一個 「Manufacturing as a Service」的開放、靈活、自主、優化的合作體系,這將使企業及其價值鏈具備核心競爭優勢。

「工業4.0」的挑戰和要求 在工業4.0的趨勢之下現有工廠將面臨四大業務挑戰和五大管理要求。



四大業務挑戰 
1. 品質成本壓力
2. 產量及獲利的不可預見性
3. 生產裝置的管理與維護費用壓力
4. 生產流程與裝置的自動化需求

五大管理要求 
1. 工廠資訊:必須完整且即時可視,以支援智慧製造的多階段分析需求
2. 裝置自動化:具備接受控制指令修改裝置屬效能力
3. 裝置維護:由 3.0 時代的定期維護進化成 4.0 所要求的主動性維護
4. 工廠耗能:實現智慧管理,增加對環境的綠色責任
5. 互聯供應鏈:必須支援端到端的全面物聯網相聯。而支撐以上挑戰與要求的手段,除了完善互聯機器自動化(Connected Machine Automation),及製造執行系統(MES)之外還需配合大數據分析、雲端計算、行動裝置和資訊保安體系,以實現諸如生產線優化排程、產品品質早期預警、生產裝置預測性維護等競爭優勢。
全方位改變 當工業 4.0 的平台充分執行的時候,其影響如草地自動灑水機一般,全方位地改變了周遭領域。例如:
——社交媒體 :由社交媒體接觸客戶、感知客戶並由電子商務的方式活化行銷手段、價格優化管理再由具備 360° 客戶畫像的呼叫中心,支撐售後服務提升客戶體驗。 這些影響提升了銷售服務
——客戶分析 :依賴大數據的手段深入瞭解客戶,並預測進一步的產品需求使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方式以市場為導向開發下一系列產品。這些影響提升了產品的研發設計。    
——透過產品分析早期發現並解決品質問題 。一方面可以降低保修成本,同時提升客戶對產品、品牌的體驗;透過診斷維修分析,避免不必要的維護停機,並提高首次響應完成的比例。這些影響優化生產營運的效率。這些提升、優化將直接影響業務層,不但增加產品的銷售,也增加了質保與服務合同的延伸,甚至相關其他產品的銷售。
變革策略 常見的工業 4.0 轉型變革測略實施路線圖,包括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M2M(廠內與企業內廠際互聯):工廠內系統、裝置與機器間,在物聯網的基礎上互聯互通。逐步達到全企業內所有工廠間營運、監控和管理決策的完整聯絡。由此激發主要生產力的提升,並增強運營決策靈活性。
第二階段 B2B(價值鏈上所有企業互聯):實現企業全方位供應鏈的互聯互通。包含上游所有各級供應商的相關系統 (系統內包含相關裝置的物聯網資訊〕,以及下游各通路的系統終端或裝置。 以此增加生產力,提升效率與靈活性。
第三階段 C2M(消費者與相關工廠間互聯):此一階段又稱為「以軟體定義產品與製造」階段。在這階段中產品方面的需求、設計、測試、上市以及製造方面的工廠、製造、物流、服務,都在企業安全的架構體系之下,全面地在雲端互聯互通。從而產生新的商機、新的業務模式和新的盈利模型。
轉型的支撐力 工業 4.0 的轉型主要需要三大核心支柱的支撐—— 全面物聯網建設。透過感測器、RFID、閘道器等技術的配置與建設為全面自動化、智慧化打好基礎。


—— 工業 4.0 轉型途徑(Industry 4.0 Approaches)。工業4.0轉型途徑泛指公司管理文化的升級與改變。要以務實、嚴謹的管理態度科學及資料分析的方法決策精簡流程,快速反應。
—— 構建新的生態系統。全面 C2M 的環境建設新的生態系統的搭建為企業創新提供新的業務環境。此時企業憑藉新的能力、新的市場環境(包含產業市場、人力市場、資本市場等〕創造新的企業商業和服務模型。

業務價值與能力提升 工業 4.0 的轉型將為企業帶來全面的業務價值與能力提升主要集中在加速產品創新優化生產運營及交付全新服務三個方面。

具體而言
—— 企業具備生產製造的高靈活性和更能適應市場的生產流程。

—— 專業化聚焦能力。在完善全面產品生命週期管理企業生產價值鏈互聯互動之後企業已經具備針對特定使用者需求的專業化聚焦能力。

—— 提升以價值鏈為單位的整體競爭能力。歐美標竿產業通常由本身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線開始,穩定的掌握市場優勢。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國際能源署發佈《海上可再生能源 — 全球能源的崛起力量》

World's largest offshore wind farm generates electricity for the first time



源:ERR能研微讯


國際能源署發佈《海上可再生能源—全球能源的崛起力量》,在此本訂閱號小編,對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翻譯,在此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轉發擴散。


最大商用風機


图片标题

歷史和預測全球海上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根據歐洲最近拍賣的價格)

图片标题


預測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和光伏平準化度電成本

图片标题

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  按不同場景劃分

图片标题


年度平均的全球海上能源投資  按不同情景劃分

图片标题

1、海洋經濟中的海上可再生能源
海上可再生能源發電是一項不斷發展的海上活動,相對於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而言,目前海上可再生能源生產規模較小,但它是海洋經濟(是世界糧食、能源、礦產、健康、休閒和運輸的一個重要來源)中日益發展的一部分。

世界各國正在尋求海洋的巨大潛力,對海洋環境造成多重壓力進行調和,包括過度開採、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和氣候變化。許多國家正在朝著更一體化的,海洋管理政策框架方向邁進,將石油、天然氣、風能和海洋能源活動,納入更廣泛的未來對話(關於世界海洋)。
2、海上風電—街區新子
政策支持、創新和成熟的供應鏈,正在使海上風電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中,一種日益可行的選擇,海上風電正在駕馭更穩定和更高的風力速度。近年來,投資大幅回升,相比陸上風電對規模和高度的限制少,海上風機正在成為巨人。

商用風機的高度,從 2010 年的 100 米(m)3 兆瓦裝機發展,至 2016 年超過 200 米 8 兆瓦的裝機容量,並且目前研發的 12 兆瓦風機設計高度,達到 260 米之高。

裝機也從正在離海岸距離更遠的地方進發,以挖掘更好的品質的風資源,和推高容量系數。除了降低發電成本之外,這些性能的改善也減輕了,將海上發電納入電網的挑戰。

根據在海上油氣行業廣泛部署的理念,第一個使用浮動式風電機組的項目目前已實現投運。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浮動式技術,將大大拓寬海上發電的經濟來源基礎。然而,隨著潮汐、波浪或海洋熱能商業化的可能性,仍需要進行重大的研究和投資推動,將一些有希望的海上技術推向主流。
3、海上風力成本的一步變化即將到來
對歐洲北海海上風電成本競爭力的承諾,為清潔能源投資開闢了一個重要的新管道。

在 G7 經濟體發揮主導作用的情況下,歐洲最近的拍賣結果表明,計劃在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代初,投產的一些新項目的成本將大幅降低;其中包括一些不需要任何價格保證的投標,儘管在有利條件下,輸電系統營運商所採取的電網連接成本很高。

成本的大幅改善如果能夠實現,將縮小海上風電,與其他主要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之間的差距,從而為世界其他地方的政策支持,和投資提供強有力的刺激。在其他資源豐富的國家,包括亞洲和北美國家,已經出現了對海上技術,產生興趣的新浪潮,這可能導致投資的加速,和技術學習的良性循環。

對於海上風電而言,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改進部署,是實現超越新政策情景預測結果(到2040年,全球裝機從目前的 14 吉瓦(GW)提高至 160 吉瓦,裝機主要集中在歐洲)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清潔預測結果(裝機增至 350 吉瓦,裝機分布在許多其他區域和國家)至非常要的因素。

在後一種情況下,更迅速的終端能源使用的電氣化,和/或任何對陸上風電部署的限制,將進一步拓寬海上風電的發展。在新的政策情景中,海上風電將在 2040 年之前,為歐聯提供 10% 的發電量。
4、良好的政策設計和路徑整合是必不可少的
擴大海上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取決於有效的政策框架和支持,即使成本低的技術也是如此。所有 G7 經濟體都已採取行動,探索和發展它們在海上發電方面的潛力,歐洲部署的經驗,提供了一些獨特的政策要素指導,有助於鞏固該部門發展:

1. 透過研究、發展和示範活動,為未來的市場機會,提供更大的知名度和確定性,為海洋可再生部門,提供一個長期遠景,以支持有效供應鏈的出現。

2. 好選址的數據庫:關於風力、水環境和亞表面的綜合現場數據對於指導投資決策、促進優化設計、降低資本成本和更精確地前期估計非常重要。

3.監管過程的效率、一致性和清晰度,使海上開發商、金融家和電力購買者,能夠以合理和可預測的方式,管理法規和環境法規遵從性。

4. 競爭性投標或其他支持計劃;這些計劃正在演變,但所有海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都需要某種支持機制,以增加收入確定性,同時激勵成本降低和創新。

5. 電力輸送連接的確定性;透過及早規劃和即時實施新的輸電連接,將海洋可再生項目,和輸電網的協調發展成為必要。

6. 與其他海運業和海洋環境的關係,包括空間規劃,以調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與航運路線和捕魚區等,相互競爭的利益,並認真考慮對沿海社區,和海洋生物和生態。

7. 與其他海上能源活動和供應鏈的協同作用;透過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專門知識和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成本的降低,仍有很大的潛力;可再生能源發電還可以改善,石油和天然氣裝置的環境性能。
北海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氣盆地,具有蓬勃發展的可再生電力工業,已經發掘到各部門之間的重大交叉。

它很可能是測試海洋能源合作長期概念的技術,和商業有效性的實驗室。然而,潛在的協同作用不僅限於歐洲,而且對綜合境外思維的需要,遠遠超出能源部門,包括航運、港口基礎設施、其他海運業和海洋環境的所有方面。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捷豹路虎研發新型無人駕駛汽車,可與行人進行眼神交流

Jaguar Land Rover Virtual Eyes Intelligent Pod


来源: 镁客网


無人駕駛汽車的原理,主要是透過各種感測器,來確定周圍障礙物,進而執行行駛決策。但對於路人,無人駕駛汽車就危險了很多,因為缺乏交流,所以路人並不知道「司機」看到他了沒有。不過近日,據媒體報導,捷豹路虎的工程團隊與認知科學家合作,開發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在新型無人駕駛汽車的前臉裝上一雙大眼睛,來與行人進行眼神交流。



捷豹路虎研发新型无人驾驶汽车,可与行人进行眼神交流



據悉,這款無人駕駛汽車,是透過攝影機和 LiDAR 感測器的協助,其原理類似雷達,但是使用雷射而不是無線電波,來感應物體。

捷豹路虎表示:「虛擬眼睛在直視行人之前,它們會先尋找附近的行人,這是一種無聲的信號,表明車輛看到了他們,並計劃保持靜止,以便行人能夠優先通過。」


研發人員則表示:「行人走上馬路之前,他會看一眼汽車司機,這是第二天性。未來的世界更加依賴自動化技術,深入理解這種交流非常重要。將汽車的意圖告訴人類有什麼益處?讓行人知道意圖是否可以增強信心?這些都值得好好研究。」

最後有人透露,目前這項技術,正在英國考文垂的模擬街景中進行測試。捷豹路虎正在與心理學家合作,來進行這些實驗,試圖瞭解車輛的哪些行為能夠提高人們對新技術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