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 11 週年會員大會
3S MARKET 施正偉
此次活動籌備主委
如果以一般的定義來形容,鎖、五金是很「標準傳統」的產業。似乎「科技」、「新貴」從來不會沾上鎖、五金這種傳統產業的邊。當然,這是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很多媒體報導過傳統產業,甚至也曾有商業人文媒體,形容這些傳統產業,稱之為「隱形冠軍」。他們一向不像電子科技資訊產業那麼光鮮亮麗。不過近十年來,也有人這樣說:科技產業越來越傳統,傳統產業卻越來越先進……
11/28 應「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一德金屬工業總經理沈木林先生之邀,參加了這協會的會員大會。對我來說,這是個很「驚艷」的經驗。
這幾年,我一直在推動「產業鏈聯合的產業生態」。因為,我親眼看到「紅色供應鏈」的形成,讓中國崛起,同時打壓了台灣安控的空間。這個中國的崛起,讓很多產業變成了慘業,其中台灣這三十年來最光鮮亮麗的電子科技資訊業,應該算是最慘的產業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電子科技業是否似乎越來越「沒步」?
從四、五年前開始,我開始接觸一些傳統產業。漸漸發現這些傳統產業,在談 5G、IoT、AI、Big Data、Cloud\Edge Computing ……,不是只在談概念,他們已經把相關這些新科技,建置或建制在他們的產品設備之中。
台灣立晟企業集團協理陳慶鴻分享智慧家居未來展望
這十年來,我參加過很多類似 5G、IoT、AI、Big Data、Cloud\Edge Computing 的類似技術論壇,還有科技與新創業者所發表的如智慧家庭、智慧工廠、智慧校園、智慧建築、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各種玲瑯滿目的解決方案。
但幾年來我接觸幾家傳統產業的製造業者,他們在談這些新科技應用,不是從科技發展的角度或趨勢,也不會像電子科技業者那般,非常著重在參數規格。而是,特別聚焦在實際使用上的實用性,與應用的合理性。
傳統產業事實上一點都不傳統
去年底,我就曾經專程到南部拜訪「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理事長沈木林,那是很難忘的拜訪經驗。和電子資訊業的業者對談,對我來說駕輕就熟,Tone 調可以很相近一致。但對於沈理事長所經營的一德金屬工業,在他的展示廳他告訴我,他在做智慧門禁 ……
維夫拉克董事長連智民(左)對該協會推動相關標準鎖類標準貢獻豐厚,獲得創會理事長何義輝(右)的表揚。
可是我拜訪過的門禁業者,我可以看到的是一堆各式各樣的讀卡機;當時在我眼前的,卻是各種硬梆梆的金屬門、各式鎖具,當然也有模擬情境很有質感的各種出入口裝置。當時,我與沈理事長的對話重點就在臉部辨識,如何透過手機、雲端\邊緣運算,啟動出入口的進出。而這裡有兩個關鍵的介面,就是智慧手機和門鎖。
坦白說,我有過很多次與臉部辨識相關業者的對談經驗,但就如同剛剛所描述的,大部分的對話經驗,都在臉部辨識本身,或者是相關到監控攝影機、影像伺服器、管理平台軟體等相關的系統配備。
我當時問沈理事長,為什麼他的人臉辨識門禁,不是像北部一些業者所訴求的系統架構,或是一些裝置邏輯?當時沈理事長只是淺淺的微笑說:「我就是把臉部辨識結合到智慧手機和門鎖 ……」。
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理事長沈木林,敘述今明未來協會業務推動的計畫
直到 11/28 上週六,很榮幸應沈理事長之邀,參加了「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的會員大會,聽到了台灣立晟企業集團協理陳慶鴻對於智慧家居未來展望的內容,更能理解到這群台灣鎖業業者的角色立場,還有他們是如何把這些科技元素,與他們的產品相結合。
事實上,從產品應用的角度,鎖是與使用者最密切接觸的終端產品。所以八十多歲的創會理事長致詞時問:「今天在座來賓身上沒有任何一把鎖匙的請舉手……」,當然在場沒有人舉手。是的,無論在住的建築或是我們開的車,都會用到鎖匙。何創會理事長說,鎖匙永遠都會存在,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它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的差異而已。何創會理事長這句話,相當的有哲理!
騰力門控新加入會員(圖為騰力門控總經理石正杰)
這次「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的會員大會,沈理事長在會務的報告中,也描述了他們在推動標準的建立,以及未來這個協會在教育訓練上的發展方向。沈理事長一再提到,包括東隆五金協理林宗烈、立晟金屬總裁陳連成、維夫拉克董事長連智民等,對於推動標準建立的投入,不遺餘力很熱情的奉獻。
在整個會議的過程,產業生態、產業鏈,以及反映出來的台灣競爭力,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對應過去經常參加的那些技術論壇的業者,還有這些鎖業與五金相關業者,他們都在台灣,但卻分屬不同的產業。
傳統產業談新科技,居然比科技業更到位
但是現在都在談 5G、IoT、AI、Big Data、Cloud\Edge Computing,也都在往智慧家庭、智慧工廠、智慧校園、智慧建築、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各種玲瑯滿目的智慧解決方案發展,台灣該有的都有,下一步產業如何發展,才會更有競爭力?
在交流茶會的時段,我與幾位鎖業與五金業者前輩,分別有些請益與交流,也聊到了這些上述新技術與產業生態發展的話題。我也邀請了監視設備業者,參加此次的活動。
坦白說,在推動產業生態的聯合與結合,我一直在這方面持續進行。會有這樣的想法,最主要我親身耳濡目染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而且是身歷其境。
從一直以來電子、資通訊、安控的業者接觸,到這十年來我重新學習了解 Local 生態,結識體驗到銷售通路、系統整合與規劃、安裝工程與維護服務,以及系統\解決方案加值經銷業者的各個角色扮演。
跨產業聯合、結合、整合,才是台灣競爭力的王道
如何 Mesh 這些產業族群元素,我相信是台灣未來智慧解決方案,這樣一個未來式產業景觀,所要發展的方向。這條路不得不走,也不能不走。因為,賣 Device 的競爭優勢,我們台灣已經不若中國與東協這些業者。
從場域應用開始,結合現有的資源, Mesh 台灣與國際不同的產業鏈生態資源,重塑主從供應鏈系統,相信這絕對是 COVID-19 後時期,我們的國家與全球各產業專家,在探討的「重整產業供應鏈」相關的戰略政策發展中,要去形成的產業合作模式,以及各自企業的商業營運模式。
感謝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沈理事長的邀請,能認識一群傑出的鎖業及五金業者,也透過我的觀察與理解,分享這個協會的活動,以及觸動的觀察,給相關的產業朋友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