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年來,人們對未來工廠(Factory of the Future)的定義在不斷變化;甚至,對未來工廠的稱呼也是多種多樣。例如:「智能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工業4.0」(Industry 4.0)或者「數位企業」(Digital Enterprise)。
但一件事是明確的:未來工廠是快速變化的、如旋風般迅猛衝擊製造業的顛覆性技術的產物。
資訊技術(IT)和營運技術的融合之地
資訊技術和營運技術領域創新顯著,這兩股力量的融合催生了模式的轉變。製造業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
正如分析人士預測「後經濟危機時代發展的停滯和緩慢復甦,將逐漸演變為製造商的一個擴張期。儘管利潤空間仍可能被擠壓,但借助能夠實現成本節省,和能力提升的工具,製造商可以更加輕鬆地實現利潤和成長目標。這些技術的影響以及未來工廠都在不斷成長。」
來自於 IndustryWeek 的統計資訊顯示:40% 的製造商相信,智慧製造及其基礎技術「物聯網(IoT)」觸手可及,並且投資正當其時。
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Post)的分析也指出:那些至少部分實施了智慧製造舉措的,現代化解決方案的早期採用者,都取得了有據可查的顯著成效:82% 實現了效率的提高;49% 減少了產品缺陷;45% 增強了客戶滿意度。
顯然,隨著製造商及其供應商,在其整個製造領域(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物流)部署技術,這種影響會日益成長,甚至更加顯著。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價值、更多的創新、更能滿足客戶的緊迫需求,將成為新的規範。
製造業現代化的五大 IT 推動力
而未來工廠的加速構建中,正是新的 IT 技術變革所帶來的衝擊,IT 解決方案是未來工廠的基礎所在。
今天,我們看到製造行業,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從雲端運算到物聯網,正在改變製造商的業務營運方式,從車間到後台乃至整個價值鏈。為了從實現製造業轉型的,下一代技術中充分獲益,製造企業也應當考慮,盡可能多地利用新的 IT 技術優勢。接下來,筆者就來總結將今天的 IT 技術總結為五大優勢。並逐一為讀者進行分析:
首先,價值鏈的可見性,為了實現涵蓋其價值鏈的更大可見性,製造商必須消除「數據孤島」,使不同的系統能夠彼此互通。畢竟,如果僅僅被存放於一個個「孤島」中並且缺乏對環境和結果的全維度分析,數據將毫無意義。他們需要確保即時存取數據,以輕鬆監控整個製造營運的詳細狀況 — 不僅局限於在其製造設施之內。
互操作性是一個關鍵要素,它比簡單的整合更進一步。數據必須能夠在環境中被充分利用,要被用於事件觸發和相關操作。高度靈活的 ERP 系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起點。
其次,行動和社交連接顯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對通訊的認知。於是,人們不再被束縛在辦公室中、辦公桌旁或者 PC 面前。製造企業的管理者也一樣,他們可能會出現在現場、在營運的核心等任何地方進行決策。他們甚至需要從遠端位置全,天候訪問存取重要數據和系統。
從維修設備時,檢查備件庫存的維護技術人員,到使用平板設備確定堆高車和人員位置的倉庫經理 — 行動需求無處不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擁有超過 72 億個在用 SIM 卡的星球 — 行動設備的數量,已經超越了人口總量。
在社交應用方面,製造商需要充分利用整合工具來採集對話,並使用這些資訊來建構知識庫,並對與產品設計和客戶訂單相關的重要決策,進行記錄。根據一項最新調查,61% 的 CEO 表示,支持社交技術的業務流程,對於企業相當重要。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GlobalInstitute)測算,透過全面實施社交技術,企業有機會將其互動工作人員(技能嫻熟的知識型工作人員)—經理和專業人員—的生產率提升 20% 至 25%。
當然,所有的 IT 變革,都不開今天火熱的話題 —— 雲端,雲端所帶來的敏捷性,也刺激著今天的製造業,製造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跟上快速變化的全球趨勢。新的市場、新的客戶需求、全通路銷售、來自創業企業日益增強的競爭,都迫使製造商必須更加敏捷。
加快推出產品,以及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高配置的產品,和更多增值服務,是製造商努力保持市場地位、維持,或贏得市場佔有率的有效舉措中的一部分。由於雲端解決方案能夠提供更快的部署和實施,因此,它們能夠支持製造商來完成這些舉措。
雲解決方案使製造商,能夠輕鬆添加分支機構、拓展新的製造設施,並且設置新的分銷中樞,而無需投資於硬體和伺服器。實施只需數周而非數月,即可完成;能夠極其簡便地,使新的設施準備就緒,並投入使用。
分析人士表示,雲端解決方案的採用,呈現日益成長的態勢。根據 IDC 2015 年所進行的,針對 602 家美國製造商的垂直 IT 與通信調查,雲端服務是製造商 IT 計劃中的頭等要務,超過 43% 的製造商在使用公共雲,56% 被調查的製造商,在對私有雲進行試用、概念證明或者實施。
從全球來看,情況與美國類似。根據參與 IDC 2014 年 CloudView 調查的受訪企業的反饋,實際上,全球大部分製造商目前將公共雲(66%)或私有雲(68%),用於至少兩種應用。
第四,數據獨創性。上個世紀,齒輪、潤滑油和蒸汽「驅動」著製造工廠的運轉,如今,數據是讓現代製造業,實現成本效益的動力。源自數據分析的洞察可幫助製造商,更加關注市場、購買趨勢、客戶屬性、原材料成本、時間、勞動力、營運成本,以及有關市場中在用產品和消費者選擇的資訊。
隨著物聯網技術度過起步期,大數據的作用將日益凸顯。因此,挑戰不在於採集盡可能多的數據,而在於制定數據策略。製造商需要有關如何將其數據,轉變為有意義的操作的清晰路線圖。數據「麻痹」是必須規避的真正威脅。
最後,以客戶為核心。未來工廠的第五大要素也許是非常關重要的。當今的市場經濟,已經進入到以客戶為核心的模式,注重交付速度、產品價值和出色的客戶體驗。消費者 — 在幾乎每個行業 — 都具有更高的話語權、更加多變,如果感到不滿意,也更易於另覓他處。
任何製造商都難以避免要和易怒的客戶打交道,這些客戶一般都會通過社交媒體,將其對產品或服務的抱怨與數以百計的「好友」分享。
現代客戶關係管理(CRM)解決方案、協作工具、在線門戶,以及產品配置能力,都有助於為客戶提供出色體驗。保修管理以及售後服務能力,也有助於在產品銷售之後增強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