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物聯網各種物聯網通訊技術的定位 vs. 客戶滿意度

物聯網 —— 什麼是物聯網? IoT- What is Internet of Things?




來源:公用設施及智慧城市物聯專網  作者:Alexliye

在物聯網(IOT)A to Z之前的章節中,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了物聯網佈署的如下關鍵:

1.「客戶滿意度」應該處於物聯網佈署各利益相關方的中心位置,是 Priority 1;然而在過去幾年物聯網發展中各種技術的定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2.物聯網市場是一個非常「差異化」的市場:萬物互聯中萬種數據終端或客戶對數據隱私、數據所有權、對通訊的控制力、是否有專業性的客製化要求、通訊服務反應速度、投入產出的考慮等等方面有完全不同的訴求,這種差異化的需求需要不同定位(商業模式,技術)的方案去滿足;
  
3.物聯網通訊技術把萬物的海量數據提取和傳輸出來,在物聯網目前的發展階段,處於核心地位:事實上目前海量數據尚未形成,小而美的物聯網通訊技術的佈署來滿足用戶端差異化的需求亟待解決;
  
4.「基於授權頻譜的物聯專網」是「對數據所有權」、「對快速響應」、「需要專業的客製化服務」、「數據終端體量非常巨大」、「有城市級組網需求」有最高等級要求的高端客戶的首選;電網和全球大 B 客戶的專網佈署實踐為此做了很好的背書;
  
5.授權頻譜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對通訊有法律保障,沒有替代物。這些特點使得對通訊技術的頻譜使用效率有極高的要求;另外,由於很多人甚至從業者並不知道「燃氣公司」和「水務公司」都可以申請授權頻譜,珍貴的頻譜資源處於浪費的狀態,算是暴殄天物。好在已有很多行業精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已經捷足先登了。國家級電網就是如此。
  
但是以上觀點在過去幾年的物聯網部署中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客戶痛點沒有真正的被關注和解決所導致的。最終市場的慘淡表明,客戶用自己的「票子」進行了表決!筆者認為這是物聯網在過去幾年出現「落地難」的根本所在。
  
結論就是:做減法,本質就是準確定位;要做小而美,不做大而全。
  
Gartner 非常用名的技術炒作曲線,闡述了一個類似的哲理:過度的炒作和過分宣傳(A點)都會在落地階段被打回原形(B點)。

從時間上來看,過去的 5 年裡 LPWAN 技術一直處於被市場宣傳的階段,並沒有進入海量佈署階段,面臨「落地難」的問題。我們看看業界宣傳力度很大的技術,存在著「定位不清晰」,「大而全」的宣傳定位。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通訊廠商,炒作者,方案創業者、投資人、客戶等等,很顯然、投資人和客戶,實際處於被動接受資訊的狀態,尤其是本應處於核心位置的客戶需求和痛點,事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無疑損失是最大的。

Connect All Things. 大草原上的奶牛,和密集城市的地下管網,都要接入同樣的網路和使用同樣的通訊技術,想想就挺滑稽的。試想:大草原上的奶牛和密集城市地下管網路,一個燃氣洩漏點物聯終端在客戶數據安全等級的差異、通訊可控性、通訊故障需要的反應速度,和由此產生的後果等,要求上是不是在一個等級上?其他細節的通訊速率、數據包的大小、時延的要求、功耗的要求等技術細節要求是否一樣?答案顯而易見:完全不同。
  
因此,「想做」和「能否做好」之間的距離只有一個:客戶的滿意度是否在考慮範圍之內。
  
事實是,真正聰明的務實的投資人或創業者可以從 All Things 中選擇一個應用場景,把這個場景做到無人能及,其實很容易斬獲千億級的市場。相反不從每個客戶滿意度入手,貪圖大市場,極有可能滿盤兼輸。這從燃氣行業客戶近兩年來不斷測試不同技術,卻找不到可用方案可以看出端倪。
  
筆者有近 20 年全球 500 強,和超過十年 500 強高管的職業經歷,非常清楚「定位精準」對於商業成功的決定性作用。但是,物聯網通訊技術來自外企或通訊大廠,難道沒有人懂「定位」這麼精粹的商業常識?這是不應該的。
  
筆者認為,如下兩點本質是各種通訊技術捨棄「定位」的商業常識,和甘冒風險的原因:
  
1.物聯網通訊營收遠低於行動互聯,並且物聯終端硬體價格必須極低;這使得必須追求最大可能的接人數量,即便如此在物聯網通訊上的營收,都不足以自洽其商業計劃;

從如下圖表就知道物聯網接入數量巨大,但 ARPU 值極低;物聯網通訊收入在營運商整體收入的佔比極低,全世界都是是如此。試想:一個手機終端一個月的話費至少需要500元左右,而物聯網終端 10 年的通訊費可能連 250 元都不到,也就是說行動終端的 ARPU 值,至少是物聯網終端 ARPU 值的 200 倍以上。(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

image.png
  
2.通訊接入服務的營收太低,使得數據成為物聯網公認的「金礦」。因此客戶數據必然成為從業者的終極追求:通訊接入的營收對運營商和大廠價值不值一提;基於私有通訊技術的國內方案商,在通訊核心技術上依賴於他人,連接的收入本質上付給了私有通訊技術擁有者;其唯一的價值實現路徑演變成了數據。一些方案在終端上的補貼行為更加加劇了第一個本質的不斷異化,從而使客戶的數據安全危如累卵。當然不同客戶對數據隱私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大量用戶短期內對自己數據隱私還沒有感覺;而有些客戶在很前期就已經把數據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比如國家電網。
  
有一個商業原則:「免費的是最貴的!」採用 ISM 頻段(頻段免費)的私有技術和大力度補貼通訊終端,都會使客戶未來為免費和低價付出代價。
  
這兩個本質,導致如下兩個結果:
1.客戶的數據安全失去了基本的邏輯基礎:無論是晶片的 OS 系統,還是物聯網連接管理平台,都使得「保護客戶數據隱私」成為了一個「道德約束」;我們都知道道德約束力遠低於法律的約束力。
  
有思想家說:「如果有 20% 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 50% 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 100% 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 300% 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資本論》
  
2.重要客戶成為了長尾需求失去了其優先權,很容易湮沒在不重要的數據海洋之中。更何談服務質量和快速響應?
  
這個結果使得哪個用戶未經三思,越早佈署物聯網,誰的損失就越大,誰的數據就會有風險。這也是智庫發出「都 2022 年了物聯網還不落地,大公司們急不急」呼聲的原因。
  
但不需要悲觀,物聯網的部署的趨勢已經形成了、技術儲備已經充分。接下來唯一需要的就是如下兩點,物聯網一定會成為第N次工業革命:
  
1.各種技術和方案商一定要精準定位自己,為自己的目標客戶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因為定位不準、總是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對自身的品牌效應很不好,並且客戶也會受損。另外,一定會有聰明的技術去「精準定位」自己,做出小而美的方案,最大化客戶滿意度,從而獲取商業成功;
  
2.客戶需要釐清自己的核心訴求,在方案決定階段切勿隨大流,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因為只有客戶自己最清楚自己的需求,也只有自己最關注的自己的投入和產出。說到底,風險是由佈署者也就是客戶自己承擔的。
  
只要做到如上兩點,整個產業就可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進入一個多方共贏的健康格局!
  
在本文中,我們分析了物聯網市場的差異化特點,技術或方案供應商,並沒有很好的關注不同客戶的差異化,各自的定位並沒有圍繞目標客戶的滿意度展開,使得物聯網佈署進入一個」落地很難的狀態。我們將在物聯網(IOT) A to Z - H章節中基於不同用戶的痛點,結合不同技術的特點和性能,分析各種物聯網通訊技術包括 Weightless最精準的定位和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