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 2018\09\26\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超越谷歌!起底亞馬遜站上全球科技公司老二的背後

Jeff Bezos Talks Amazon, Blue Origin, Family, And Wealth




leiphone 作者:韩旭er


超越谷歌!起底亚马逊站上全球科技公司老二的背后


「從短期看,股市是投票機器,但從長遠看,股市是稱重機。」
            ——————本傑明·格雷厄姆

美國東部時間今年 3 月 20 日,亞馬遜股價上漲 2.69%,報收 1586.51 美元,市值達到市值 7680.409 億美元。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收跌 0.39%,總市值降至 7626.2 億美元。亞馬遜市值超越 Alphabet,成為全美市值「老二」。

巨人之戰從未間斷,路透社曝出,谷歌正在與塔吉特(Target)、沃爾瑪、家得寶(Home Depot)、好市多(Costco)和 Ulta 等零售商聯手,試圖組建一個新的大型零售品牌群,並且重磅打出搜索廣告項目——Shopping Actions,外界評論稱這是谷歌聯合眾多零售平台,目標直指亞馬遜的「合縱連衡」之戰術。

然而就在「好戲將要」上演之際,不巧的是,Facebook 數據洩露染指政治選舉一事持續發酵,讓 2016 年競選期間就身陷「Googlelobby(谷歌政體)」之說的谷歌也受到影響,其母公司 Alphabet有所跌落。

投資者也許見風使舵,對已經越來越貼近其生活各個領域的亞馬遜更加青睞。一跌一漲之間,這一回合,亞馬遜略勝一籌。

「從短期看,股市是投票機器,但從長遠看,股市是稱重機。」過去 12 個月,亞馬遜股價上漲 85%,僅僅在 2018 年年初就實現了 35% 的漲幅。盡快此次亞馬遜市值首超谷歌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可能是短期投票的結果,但是仔細衡量亞馬遜近年來在各領域發展,表現出的潛力不難發現,這次排名躍進也是必然。

佈局:總是快人一步


超越谷歌!起底亚马逊站上全球科技公司老二的背后
圖片來自投资界

2014 年,貝索斯曾在《致股東們的一封信》中,提及了亞馬遜的三大支柱業務:亞馬遜市場(Amazon Marketplace),亞馬遜雲服務(AWS),以及亞馬遜會員服務(Amazon Prime),並且表示亞馬遜仍在努力尋找第四大支柱業務。

2017 年 4 月,《致股東們的一封信》中貝索斯表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是公司新一階段發力的重點。這將有助於亞馬遜保持當前地位,維持對競爭對手的優勢。

語音、虛擬助手,以及自然語言處理將是重點。這或許就是「第四條支柱業務」?有媒體曾發表過一篇《連線》雜誌的萬字長文解讀亞馬遜用 AI 「重塑金身」的過程

似乎在互聯網變革的每個階段,亞馬遜總是「快半拍」,例如 2014 年亞馬遜的 Alexa 正式發佈,兩年後,諸多巨頭開始佈局智慧音箱時,亞馬遜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 90% 左右。

二十年,亞馬遜從最初的在線圖書銷售商開始,將觸角不斷伸向新市場,如零售、倉儲、物流、雲計算、電子出版、AI等等,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全產業鏈條的巨人。

「亞馬遜市場」,是一個遠比想像中更龐大的市場。不僅包括亞馬遜幾乎已經壟斷的電子書產業,也包括對音樂、視訊、影視和娛樂等數據內容的深度滲透;不僅囊括 kindle 閱讀器、Kindle fire、Fire TV、智慧手機 Fire phone(儘管最這是一次昂貴的代價)、智慧音箱 Echo 等硬體,並且這些硬體與自家技術、內容、服務高度關聯。


超越谷歌!起底亚马逊站上全球科技公司老二的背后


在 AI 領域,儘管谷歌、微軟早已有所動作,但在產品落地上亞馬遜卻先人一步。而亞馬遜「人工智慧即服務」的思路,讓人工智慧作為基本工具,提供給雲計算和開發者社區。

一個典型的場景,就發生在今年一月份,在西雅圖開張大吉的第一家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當一位消費者進入 Amazon Go 時,需要對他手機上的 Amazon Go 應用進行掃描,然後這位消費者,就會變成為系統內的 3D 目標。

Amazon Go 店內的攝影機也會盯準貨架,確保與商品之間的互動,顧客 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之後,直接用「Amazon Go」的 APP 支付即可。

可見所謂的亞馬遜市場,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電商和零售業務,而更多的是消費級 AI、雲計算方面的潛力市場。

爆點:AWS及若干隱形成長
貝佐斯曾表示,理想商業模式的四個特點:顧客喜歡、可以成長到非常大的規模、擁有強大的資本回報、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在這一模式中,亞馬遜最核心的一個策略優勢,在於對 AWS 數據雲服務的遠見性投資。

亞馬遜財報顯示,2017 年第三季,亞馬遜AWS雲服務淨銷售額 45.84 億美元,同比增加 42%,在雲業務市場遙遙領先微軟和谷歌,成為了亞馬遜業務成長的核心。AWS 已然是當前亞馬遜生態系統中,核心價值的產品形態。

不僅如此,亞馬遜對於新市場的敏銳,也讓這家公司的隱形爆點頗為值得期待。

例如據 eMarketer 的一份報告顯示,亞馬遜 2017 年的廣告收入將首次突破 20 億美元,在數位廣告方面,已經實力初現。研究公司 Cowen 分析師在數月前的研報中就預測,亞馬遜股價將會繼續上漲,分析師認為,他們相信亞馬遜將以雲計算為重要驅動力,在尚未成為其核心業務的領域內,重要市場奪取市佔率。

不斷創新的「技術流」,讓亞馬遜在汲取傳統巨頭,累積下的經驗基礎上不斷更新,實現了企業發展的「飛輪效應」。儘管在亞馬遜資本回報率或是盈利能力上,亞馬遜似乎還沒有展現出像 Alphabet 一樣,但彭博指出,亞馬遜市值超越谷歌顯示,投資者對亞馬遜充滿信心。

很明顯,投資人當前考慮的,並不是該公司的利潤,而是其在創新市場和技術上的樂觀前景。在一些投資人眼中,亞馬遜正在成為一個集合了各種業務的重要顛覆者。

華爾街日報在形容亞馬遜時,甚至用上了一個相當大膽的詞彙——「最終的帝國」。

聲譽:全美企業聲譽排行三連冠
在民調機構 Harris Poll 發佈的 ,2018 年度企業聲譽排名中,亞馬遜則連續三年高居榜首,這份年度民調是為了調查美國民眾對全美 100 家最知名企業的感受,此次參與調查的美國民眾達到 2.58 萬人。

調查顯示,「Americans prefer brands that offer respite from chaos and that embody hearth-and-home values. 」即美國民眾更喜歡那些能夠在嘈雜中,提供舒適服務的品牌,以及具備家園價值觀的企業,這樣的口碑,無疑也為此次亞馬遜股價上漲,打好了「群眾基礎」。

2017年,調研機構 CIRP 的調研結果顯示,亞馬遜的會員用戶預計已達 8500 萬人,同期成長 35%,亞馬遜的電商平台單月瀏覽者超過 1.96 億人, 路透社也通過一項內部文件獲悉,亞馬遜流媒體視訊用戶已達 2600 萬,截止 2017 年亞馬遜的視訊業務,已經吸引了 500 萬新增會員。

市場的全面佈局,不僅覆蓋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同時數位娛樂版圖的擴大,使得消費者接受並享受的亞馬遜提供的內容,及增值服務,數據顯示,在美國,2017 年消費者每花費1美元,就有42美分流向了亞馬遜,對消費市場的深入,也勢必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

錦上添花的是,LinkedIn 近期公佈的 2018 年美國最佳工作公司榜單中,亞馬遜也高居榜首。加上去年收編的全食超市 8.7 萬員工,亞馬遜已成為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美第二大「財富 500 強」雇主。

據外媒報導道,在亞馬遜每周工作超過 20 小時的員工,有資格享受與亞馬遜正式員工相同的福利待遇,包括醫療保險、退休儲蓄和帶薪休假。員工的認同感對於亞馬遜品牌影響力的擴大,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品牌聲譽不僅來自消費者和員工,還來自亞馬遜的合作夥伴。基於貝佐斯對亞馬遜「共生性生態系統」的佈局,第三方不僅能夠獲得平台、倉儲的支撐,還能夠同步享受到亞馬遜推陳出新的物流服務帶來的利好。強勢的「共贏能力」,也為亞馬遜獲得了更多的合作夥伴。

熱度:網紅貝佐斯和他的「狗」


超越谷歌!起底亚马逊站上全球科技公司老二的背后


除了以上三點硬貨,或許亞馬遜的股價,也一定程度的,蹭了貝佐斯在今年 MARS 大會上「遛狗」的熱度。

值得一提的是,波士頓動力曾於 2013 年 12 月被谷歌收購,隨後又在 2016 年被售出。如今波士頓動力的產品 SpotMini ,成為了貝佐斯在 MARS 大會上的新寵,大會隔夜,亞馬遜的市值超越谷歌當上老二。

這個饒有趣味的線索,是純屬巧合呢?還是投資者們從 MARS 大會上挖掘出了亞馬遜在未來的一些新商機?不得而知。

隨著各家公司技術的爭相革新,趨於成熟。如何實現標準化、通用化、應用化,或許會成為接下來重要的戰場之一。

亞馬遜的「二哥」能當多久?是會被暫居其後的谷歌、微軟快速追趕?還是會奔著蘋果迎頭挑戰?拭目以待。

.全球 10 個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案例

The City of Stockholm - The Sustainable City




來源: 千家网


決戰百里侯/六都登記參選完整名單!25人搶6位| 政治| 三立新聞網SETN.COM



當前,全球範圍內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隨著互聯網和資訊化的發展,在雲平台、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持下,率先在美國「智慧星球」概念下誕生的「智慧城市」,逐漸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和選擇。來一起看看全球這些指標都市怎麼利用大數據,而兩個月之後台灣百里侯的新首長,能不能讓台灣的22縣市,成為全球智慧都市指標……
1迪比克
迪比克市是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個智慧城市,它的特點是重視智慧化建設。為了保持迪比克市宜居的優勢,並且在商業上有更大發展,市政府與IBM合作,計劃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城市的所有資源數位化並連接起來,含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進而透過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智慧化地響應市民的需求,並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

該市率先完成了水電資源的數據建設,給全市住戶和商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不僅記錄資源使用量,還利用低流量傳感器技術預防資源洩漏。儀器記錄的數據會即時反映在綜合監測平台上,以便進行分析、整合和公開展示。

2. 紐約
通過數據挖掘,有效預防了火災。據統計,紐約大約有100萬棟建築物,平均每年約有3000棟會發生嚴重的火災。紐約消防部門將可能導致房屋起火的因素細分為60個,諸如是否是貧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屋建築年代是否久遠,建築物是否有電梯等。


除去危害性較小的小型獨棟別墅或聯排別墅,分析人員透過特定算法,對城市中33萬棟需要檢驗的建築物,單獨進行打分,計算火災危險指數,劃分出重點監測和檢查對象。

目前數據監測項目擴大到2400餘項,諸如學校、圖書館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場所也涵蓋了。儘管公眾對數據分析和防範措施的有效性之間的關係心存疑慮,但是火災數量確實下降了。

3. 芝加哥
透過「路燈桿裝上傳感器」,進行城市數據挖掘。在人們的生活里,無處不在的傳感器被應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邊燈柱上。透過「燈柱傳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資訊,檢測環境數據,如空氣品質、光照強度、噪音水平、溫度、風速。

City of Chicago Contracts with Ameresco to Modernize and Connect ...

芝加哥城市資訊技術委員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燈柱傳感器」不會侵犯個人隱私,它只偵測信號,不記錄行動設備的MAC和藍牙地址。

在今後幾年「燈柱傳感器」將分批安裝,全面佔領芝加哥市的大小街區,每台傳感器設備初次採購和安裝調試成本在215~425美元之間,運行後的年平均用電成本約為15美元。該項目得到了思科、英特爾、高通、斑馬技術(Zebra Technologies)、摩托羅拉以,及施耐德等公司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4. 西雅圖
利用數據節省電力能源。該市與微軟和埃森哲(Accenture)合作了一個試驗項目,以減少該地區的能源使用。

Microsoft Takes a Step Toward Programming the City of the Future ...

該項目收集並分析,從市區建築物管理系統中,得來的眾多數據集,透過預測分析,找出哪裡可以減少能源使用,或者根本不需要使用能源。項目的目標是將該地區的電力消耗減少25%。

5. 倫敦
利用數據管理交通。在2012年奧運會期間,負責運行倫敦公共交通網路的公共機構「倫敦運輸(Transport for London)」,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況下,使用收集自閉路電視攝影機、地鐵卡、行動電話和社交網路的即時資訊,確保火車和公車路線只有限地中斷,從而保證交通順暢。

6. 格洛斯特
也是充分利用了傳感器,建立了「智慧屋」試點。傳感器安裝在房子周圍,傳回的資訊使中央電腦,能夠控制各種家庭設備。智慧屋裝有以電腦終端為核心的監測、通訊網路,使用紅外線和感應式坐墊,可以自動監測老年人在屋內的走動。

屋中配有醫療設備,可以為老年人測心率和血壓等,並將測量結果自動傳輸給相關醫生。

7. 阿姆斯特丹
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之一,同時是歐洲智慧城市建設的典範。作為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共有40多萬戶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


為了改善環境問題,該市啓動了WestOrange和Geuzenveld兩個項目,透過節能智慧化技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

為了節省能源,啓動了智慧大廈項目,在未給大廈的辦公和住宿功能,帶來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將能源消耗減小到最低程度,同時在大樓能源使用的具體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使電力系統更有效地運行。

為建設可持續公共空間,啓動了氣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項目,舒解烏特勒支大街的擁堵。

8. 斯德哥爾摩
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瑞典國家公路管理局和斯德哥爾摩市政廳,透過智慧交通的建設,既舒解了城市交通堵塞,又減少了空氣污染問題,現在智慧交通系統已經成為斯德哥爾摩的標籤。
該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了18個路邊監視器,利用射頻辨識、雷射掃描和自動拍照等技術,實現了對一切車輛的自動辨識。

借助這些設備,該市在週一至週五6時30分至18時30分之間,對進出市中心的車輛收取塞車稅,從而使交通堵塞水準降低了25%,同時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40%。

9. 哥本哈根
素有「自行車之城」稱號,在綠色交通方面成績斐然。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軌道交通,該市透過統籌規劃,力保市民在家門口1公里之內,就能使用到軌道交通。對1公里路內的交通,推廣使用一種智慧型自行車。

這種自行車的車輪,裝有可以能量的電池,並在車把手上安裝了RFID辨識技術,或是全球定位系統(GPS),可匯聚成「自行車流」,透過信號系統保障出行暢通。

與此同時,市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設施建設,如建立服務站點、提供簡便修理工具等,為自行車出行提供便利。


10. 里昂
該市與IBM的研究人員聯手建立了一個,可以幫助減少道路交通堵塞的系統,使用即時交通路況報告,來檢測和預測交通堵塞。如果營運商看到可能會發生交通堵塞,就可以相應地調整交通信號,以保持平穩的車流。

該系統在緊急情況下,尤其有用,比如在救護車前往醫院的途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系統中的算法,將從最成功的建議中「學習」,並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將來的預測當中。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預測:2030 年將達 1.25 億輛

How does an Electric Car work ? | Tesla Model S



來源: 199IT



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報告顯示,20多年後全球各地的電動車,幾乎都夠讓日本人人均一輛,而日本則是一個擁有1.27億人口的大國。
IEA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1.25億台。是不是覺得這個數字不夠驚人?那是因為你不瞭解,現在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從數據來看,截止到2017年年底,在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只有300萬輛而已,就這還是比2016年成長了54%呢。

當然,電動汽車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傳統內燃機車的覆滅。據IEA預計,2035-2040年這個時間段,全球汽車保有量仍有20億台,只有1.25億台的電動車,依然是「非主流」


同時IEA還指出,1.25億台這個數字,只是保守估計,如果各國採用更為激進的方式,來防止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電動汽車保有量可能會達到2.2億台。

除了電池價格不斷下降這一原因外,IEA認為政府政策,也是電動汽車提高吸引力的一大關鍵因素,畢竟賠錢的買賣哪家廠商也不願意幹。

「電動汽車的風口背後,還是得有個良好的政策環境。」IEA在報告中寫道。「縱觀全球十大電動汽車消費國,你就會發現政府都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來扶持電動汽車的成長。」

從政策角度解讀,IEA認為歐洲和中國,會成為電動汽車最好的發展沃土。
在中國,優惠和補貼政策,會讓電動汽車在2030年,佔到汽車保有量的四分之一,而歐洲愈發收緊的排放標準和高燃油稅,也會讓消費者倒向電動汽車,2030年其保有量,將佔到汽車總量的23%。同時,歐洲和中國都已經制訂了,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內燃機時代恐怕是大勢已去。

至於美國,IEA則認為電動汽車的普及,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在加州,電動汽車市場滲透力已經相當強悍,有些州也在推行自己的零排放規劃。

不過,美國較低的燃油稅和特朗普政府,在車輛排放標準上「開歷史倒車」的態度,可能會影響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發展。

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巨頭。2017年中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達58萬台,增速高達72%,中國的電動汽車保有量,更是順勢突破100萬台。在電動巴士和兩輪電動車的發展上,中國更是無人可比,保有量佔到全球的99%。

不過,成長最為迅速的,還要數德國和日本,2017年它們的電動汽車銷量均同比翻番。


當然,不同的地區在購買電動汽車時,也有不同的習慣。舉例來說,中國、法國和荷蘭用戶,更偏向於出純電車型,而日本、瑞典和英國的消費者,則更喜歡購買插電混動車型。

在電動汽車佔有率上,挪威依然遙遙領先。去年,電動汽車佔到了挪威全年新車銷量的39%,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更是佔到挪威汽車保有量的6.4%。在這兩個指標上,這個北歐國家都排在了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