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物聯網設備越來越多,如何應對未來設備的老化及報廢?

Scrapping Telecom Equipment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來源:视美泰


你知道嗎?物聯網裝置數量今年已首次超過全球人口數量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稱,2017年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會達到84億,這比2016年的64億足足成長了31%,而全球人口數量為75億。2020年物聯網裝置數量,將達到204億。
也許有人會納悶,已經有這麼多物聯網裝置了?我怎不知道
  
倘若你留意了,應該會發現社區的通道閘、訪客機、門禁都變成了可以刷臉的智慧化聯網裝置,電梯聯網了,停車更加智慧了,商場裡如影隨形的數位看板也成為物聯網終端,甚至街頭的自動售貨機,都升級成物聯網裝置了。
  
工作週期死亡&生命週期死亡
這些物聯網裝置投入使用,我們在享受便捷服務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它們同樣要面臨著老化報廢的問題。物聯網裝置有多種報廢方式,但通常發生「工作週期」或「生命週期」中,而「生命週期」其實相當於人類的晚年自然死亡。

「工作週期」中的報廢,其實就是人類選擇停止使用,也就是說在我們厭倦了某個產品的時候,會選擇拔掉插頭。


物聯網裝置越來越多,如何應對未來裝置的老化及報廢?
  

事實上,在產品的生命週期結束之前,其工作週期就可能會結束,硬體或軟體都可能出現故障導致裝置報廢。比如最近大熱的語音助理裝置,智慧音箱等,其故障就可能表現為語音緩慢或不清晰,不能正確地迴應或無法理解使用者指令。WiFi揚聲器可能在播放中,出現啪啪聲、爆音或嗡嗡聲等雜音。
  
物聯網裝置工作週期的終點,大多會以無功能的LED閃爍、開機時不同LED顏色閃爍、裝置物理變色,以及不穩定的網路連線等體現出來。裝置報廢的原因有很多,大抵上來說,主要包括聯網服務故障,從本地執行到裝置的軟體崩潰,或者裝置硬體的老化。
  
物理死亡&服務死亡
物聯網的目的在於物物互聯,旨在遠端驅動裝置,收集感測器資料,或者兩者兼具。究其死亡方式,主要分為硬體和服務兩方面。
  
1、物理死亡
最易預測但也最難管理的裝置報廢原因,是元件發生物理故障。物聯網裝置始終處於開啟狀態,等待接收命令或傳輸資料,非物聯網裝置可以進入休眠模式,但是物聯網裝置(如網路攝影機)始終處於開啟狀態並產生熱量,元件容易受熱損害。長時間工作可能會發生磨損、熱力因素或其他機械故障插頭和聯結器對電纜的插拔次數有限制,電池充放電次數也有限的,熱量也會導致器件過早老化。


物聯網裝置越來越多,如何應對未來裝置的老化及報廢?
  

2、服務死亡
隨著產品功能不斷迭代延伸,伺服器也需要不斷更新。物聯網裝置在需要更新的作業系統上,執行應用程式,則可能會遇到麻煩,尤其裝置操作依賴作業系統註冊的情況下,在某種程度上,應用服務可能被終止。

許多第一代智慧硬體公司,可能不考慮保持服務活力的成本和努力,並最終導致服務關閉。除此之外,安全協議的改變或安全漏洞修補,裝置製造商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確保裝置不被駭客利用。如果後台的運維支援服務出現問題、或者更改優先順序,那麼裝置服務,就可能要面臨報廢。
  

裝置製造商能做什麼
有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認為,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要為裝置的報廢做好預防措施。裝置廠商規劃好裝置生命週期的預期目標,然後設計人員依據目標,進行設計及選擇BOM(物料清單)。同時還需要做好應對措施:

1、為使用者提供修復或者是翻新服務
  
2、提前告知使用者該裝置的使用壽命年限
  
3、為使用者提供替代方案
  
4、升級到下一代裝置給與折扣
  
5、對裝置進行監控,報告所有裝置和系統的健康狀況
  
6、在使用者沒有意識到問題之前,提前傳送可能出現故障的提醒
  
沒有什麼裝置是不會老化,沒有裝置能保證100%不出問題,所有的裝置都會有面臨報廢的一天,但物聯網裝置已經成為家庭和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認為作為企業方,我們應該長遠規劃,讓裝置服務更穩定,服務時間更長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