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 2018\08\31\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What is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為何大力發展 BIM 與綠色建築?

BIM for green construction



來源:筑龙网

21世紀以來,為應對能源危機、人口成長等問題,綠色、低碳等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而以有效提高建築物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築對環境影響為目標的綠色建築,成為全世界的關注重點。

從綠色建築的定義可以看出:
綠色建築提倡將節能環保的理念,貫穿於建築的全生命週期;綠色建築主張在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的前提條件下,節約能源、降低排放,在較低的環境負荷下,提供較高的環境質量;綠色建築在技術與形式上,須體現環境保護的相關特點,即合理利用資訊化、自動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技術。


BIM簡介
BIM是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中文直譯為「建築資訊模型」,但是BIM概念所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止於此。從本質上來講,BIM是一個將數據轉化成資訊,讓人們在建築工程全壽命週期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隨時獲取已有的、與建築工程相關的資訊知識,使我們的下一步工作更加明智、合理。

BIM並非許多人誤會的某一個軟體,或某一類軟體,它是指工程人員收集、儲存、使用各種有用資訊,並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管理,支持工程人員在立項、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維護及建築項目,最終完成使命拆除的過程中,更加智慧、合理地對過程,進行計算分析和管理的手段。

現階段BIM的應用
就現階段而言,BIM技術主要應用於施工階段。BIM在施工階段可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對建造中所使用各種材料進行精細統計,可以在項目尚未開始時,就準確發現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品質風險、安全風險和成本風險控制的關鍵,從而在建造過程中對其進行重點管理,最終實現對項目的品質、安全和成本的準確控制,在實現品質高、進度快的同時,降低建造成本。

同時,應用三維場地佈置技術,對施工現場臨時設施、水電佈置、廠區道路進行模擬佈置,可以形成更加直觀的三維佈置場景,提高場地佈置的合理性、科學性、有效性;

應用BIM模板腳手架設計軟體,可實現自動拼模,預先計算出模板及構件的用量,進行科學下料,減少材料損失;

BIM應用模型中的碰撞檢查應用,可以及時發現不同專業間構件的衝突和干涉,避免造成返工損失;在進度管理中使用BIM技術,可以更高效、更準確地進行施工進度計劃和進度控制。

BIM與綠色建築完美組合
BIM為綠色建築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分析與管理,在推動綠色建築發展與創新中潛力巨大。

時間維度的一致性
BIM技術致力於實現全生命週期內,不同階段的集成管理;而綠色建築的開發、管理涵蓋建造、使用、拆除、維修等建築全生命週期。時間維度對應為兩者的結合提供了便利。

核心功能的互補性
綠色建築可持續目標的達成,需要全面系統地掌握不同材料、設備的完整資訊,在項目全生命週期內協同、優化,從而節約能源,降低排放,BIM技術為其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

應用平台的開放性
綠色建築需借助不同軟體,來實現建築物的能耗、採光、通風等分析,並要求與其相關的應用平台具備開放性。BIM平台具備開放性的特點,允許導入相關軟體數據,進行一系列可視化操作,為其在綠色建築中的應用創造了條件。

綠色建築為BIM提供了一個發揮其優勢的舞台,BIM為綠色建築提供了數據和技術上的支持。

節地與室外環境
合理利用BIM技術,對建築周圍環境及建築物空間,進行模擬分析,得出最合理的場地規劃、交通物流組織、建築物及大型設備佈局等方案;

透過日照、通風、噪聲等分析與仿真工具,可有效優化與控制光、噪聲、水等污染源。

節能與能源利用
將專業建築性能分析軟體導入BIM模型,進行能耗、熱工等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調整設計參數,達到節能效果;

通過BIM模型優化設計建築的形體、朝向、樓距、牆窗比等,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小能耗。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利用虛擬施工,在室外埋地下管道時,避免碰撞或衝突導致的管網漏損;

在動態數據庫中,清晰瞭解建築日用水量,及時找出用水損失原因;

利用BIM模型統計雨水採集數據,確定不同地貌和材質對徑流系數的影響,充分利用非傳統水源。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在模型中輸入材料資訊,對材料從製作、出庫到使用的全過程進行動態跟蹤,避免浪費;

利用數據統計及分析功能,預估材料用量,優化材料分配;

借助BIM模型分析並控制材料的性能,使其更接近綠色目標;

進行衝突和碰撞檢測,避免因遇到衝突而返工造成材料浪費。

室內環境品質
在BIM模型中,通過改變門窗的位置、大小、方向等,檢測室內的空氣流通狀況,並判斷是否對空氣品質產生影響;

透過噪聲和採光分析,判斷室內隔音效果和光線,是否達到要求;

透過調整樓間距或者朝向,改善室內的戶外視野。

施工管理
衝突檢測: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設計文件的變更;

模擬施工:優化設備、材料、人員的分配等施工現場的管理,減少因施工流程不當造成的損失;

計算工程量:過結構構件和材料資訊,既可快速計算工程量,也可對構件進行精確加工;

造價管理:在BIM進度模型的基礎上,導入造價軟體,可控製成本和施工進度,統籌安排資源。

運營管理
BIM模型整合了建築的所有資訊,並在資訊傳遞上具有一致性,滿足營運管理階段對資訊的需求;

透過BIM模型可迅速定位建築出問題的部位,實現快速維修;再次,利用BIM對建築相關設備設施的使用情況及性能,進行即時跟蹤和監測,做到全方位、無盲區管理;

基於BIM進行能耗分析,記錄並控制能耗。

思考與建議
綠色改造項目
已建項目的綠色改造受國家或區域經濟情況,及相關政策影響較小,具有更大市場潛力。將BIM技術與綠色建築的思想,用於營運維護類項目,可控制項目能耗,節約成本,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選材應用
BIM技術擁有完備、準確的數據庫,記載了建築材料的屬性及能耗。利用BIM選用可循環材料,既可節約能源、減少建築垃圾,從長遠的角度看,還可降低成本。

軟體本土化及介面友好性
BIM軟體存在以下問題:

軟體多為國外開發,不一定適用於國內;

整合度不高,難以滿足一些特殊專業的需求;

操作較複雜,介面友好性難以達到相應水準,部分用戶傾向於使用相對簡單的非BIM版綠色軟體。

因此,要利用BIM推動綠色建築,需加強軟體本土化、加強開發實用性及可操作性強軟體吸引廣泛用戶、並為不同軟體的數據傳輸建立標準,提高效率。

.人工智慧領域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

Top 10 Hotte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2017





來源: 猎云网


日前,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基礎技術與創新論壇中,中國電子學會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慧十大成長性技術展望》,經調研走訪了一批在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及產業方面,具備領先水平和特色的龍頭企業,拜訪了來自於知名大學、研究機構的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系統梳理了權威智庫,和知名策略咨詢公司的最新報告,遴選了十項最具特色的成長性技術,結論如下:


對抗性神經網路。是指由一個不斷產生數據的神經網路模組,與一個持續判別所產生數據,是否真實的神經網路模組組成 的神經網路架構,創造出近似真實的原創圖像、聲音和文本數 據的技術。

該技術有望大幅提升機器翻譯、人臉辨識、資訊檢索的精度和準確性,隨著三維模型數據序列能力的提升,未來 將在自動駕駛、安防監控等領域產生可觀的應用價值。


image.png
對抗性神經網路中產生數據,與判別數據持續進行

膠囊網路。是指在深度神經網路中,建構多層神經元模組,用以發現並儲存物體詳細空間位置和姿態等資訊的技 術。該技術能使機器在樣本數據較少情形下,快速辨識不同 情境下的同一對象,在人臉辨識、圖像辨識、字符辨識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image.png
膠囊網路算法可以從不同角度辨識同一物體



雲端人工智慧。是指將雲計算的運作模式,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在雲端集中使用和共享機器學習工具的技術。該技術將龐大的人工智慧運行成本轉移到雲平台,能夠有效降低終端設備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門檻,有利於擴大用戶群體,未來將廣泛應用於醫療、製造、能源、教育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image.png
推出人工智慧服務的主要雲計算公司

深度強化學習。是指將深度神經網路和具有決策能力的強化學習相結合,透過端到端學習的方式實現感知、決策或感知決策一體化的技術。

該技術具有無需先驗知識、網路結構複雜性降低、硬體資源需求少等特點,能夠顯著提升機器智慧,適應複雜環境的效率和健壯性,將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駕駛等領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趋势:人工智能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
深度強化學習具有良好的結構特點

智慧腦機交互。是指透在人腦神經與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實現神經系統和外部設備間資訊交互與功能整合的技術。

該技術採用人工智慧控制的腦機接口,對人類大腦的工作狀態進行準確分析,達到促進腦機智慧融合的效果,使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更為多元和高效,未來將廣泛應用於臨床康復、自動駕駛、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

image.png
智慧腦機交互使人類溝通交流高效化

對話式人工智慧平台。是指融合語音辨識、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合成等多種解決方案,為開發者提供具備辨識、理解,及反饋能力的開放式平台的技術。

該技術能夠實現,機器與人在對話服務場景中的自然交互,未來有望在智慧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智慧車載等多個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


image.png
對話式人工智慧平台結構


情感智慧。是指利用人工慧手段模擬表情、語氣、情感等類人化情緒響應,以打造具有情緒屬性的虛擬形象的技術。該技術可賦予機器設備,更好的對人類情感的辨識、理解和引導能力,為用戶帶來更具效率和人性化的交互體驗,未來將在智慧機器人、智慧虛擬助手等領域得到更為頻繁和深入的應用。

image.png
情感智慧技術將模擬人的情緒

神經形態計算。是指仿真生物大腦神經系統,在晶片上模擬生物神經元、突觸的功能及其網路組織方式,賦予機器感知和學習能力的技術。

該技術的目標在於使機器具備,類似生物大腦的低功耗、高效率、高容錯等特性,將在智慧駕駛、智慧安控、智慧搜索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image.png

神經形態計算的結構
元學習。是指將神經網路與人類注意機制相結合,建構通用算法模型,使機器智慧具備快速自主學習能力的技術。該技術能夠使機器智慧真正實現自主編程,顯著提升現有算法模型的效率與準確性,未來的進一步應用,將成為促使人工智慧從專用階段邁向通用階段的關鍵。

image.png


元學習實現快速自主學習
量子神經網路。是指採用量子器件搭建神經網路,優化神經網路結構和性能的技術。該技術充分利用了量子計算超高速、超並行、指數級容量的特點,有效縮短了神經網路的訓練時間,未來將在人臉辨識、圖像辨識、字符辨識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廣闊前景。

image.png
量子神經網路結構示意圖

當前,全球正在經歷科技和產業高度耦合、深度迭加的新一輪變革,大數據的形成、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路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慧,進入新一輪創新發展高峰期,新技術持續獲得突破性進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以應用為導向的新特徵。

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前瞻預判,準確把握全球技術創新動態及發展趨勢,將為行業健康發展、資金有序進入、政策規劃出台、新興市場開拓等提供具備決策參考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智力支撐。


.被動房與零碳建築,誰是未來的綠建之王?

Passive House = 90% Home Energy Reduction!





來源:慧聪网


建築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綠色建築與既有建築的綠色改造,已成為建築行業的熱門話題。

說起綠色建築,就不得不提起建築行業裡,兩個頗具鋒芒的建築新星——被動房與零碳建築,這兩類建築的節能效果都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

對於未來的綠色建築界,誰才是真正的引領者?
一、被動房和零碳建築的對比
被動房是透過特殊的建築設計,使建築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陽輻射熱取暖,盡量減少因圍護結構,及通風滲透而造成的熱損失;夏季則盡量減少因太陽輻射、室內人員活動及設備散熱造成的熱量,依靠建築物的遮擋功能,實現室內環境的通風舒適。

零碳建築是在不消耗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的情況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場地產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節能建築。其主要特點除加強了建築圍護結構的被動式節能設計,還能將建築能源的需求轉向太陽能、風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人類、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找到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對比兩者的定義不難發現,零碳建築在節能減排方面更勝一籌,能完全實現近零的碳排放,將節能減排做到了極致。
 
 ▲香港九龍零碳建築
  
二、零碳建築的優勢在哪裡?
零碳建築不僅節能效果突出,而且是節能理念的最佳體現。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建築」範例——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生態村建築師比爾·鄧斯特,向公眾傳達了他的設計理念:建造一個「零能耗發展社區」,即整個社區只使用可再生資源產生的能源滿足居民的生活所需,不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因此是一個能完全實現「零碳」目標的建築項目,是實現可持續居住的解決方案。

 
 ▲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

在零碳建築的發展方面有三個特別的案例——上海世博會零碳館、綠色魔法學校和「零碳天地」。

在世博會期間,零碳館以遊戲的形式,讓參觀者通過互動活動體驗了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細節,體驗未來的減碳、零碳生活方式。

  ▲上海世博會零碳館

綠色魔法學校,採用了13種綠色建築的設計手法,達到了綜合節能68%目標。其中採用的自然浮力通風技術,能讓一座300人的國際會議廳,在夏季3個月中不開空調,達到節能28%的目的;同時,該建築採用的陶瓷復金屬燈二次反射的照明設計,讓國際會議廳實現了節能40%的目標。

「零碳天地」則採用了太陽能,以及較環保的生物柴油發電方式,其產生的可再生能源,比營運時所需的能源更多,因此,可將剩餘的能源全部回饋公共電網,以抵消建築材料在製造,和運輸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

三、被動房的優勢在哪裡?
如果說零碳建築將節能做到了極致,那麼被動房則將重心放在了舒適、經濟、節能三方面。

被動房不需要空調和暖氣,房間全年都有新鮮的空氣,不潮濕,無霉菌,四季的室溫都維持在人體適宜的18℃~24℃之間,能節省95%的能源。

  ▲歐洲首棟被動式高層建築

被動房不僅可以讓建築更加健康、舒適、節能環保,而且還能防霧霾、隔音降噪等,讓人的生活更加舒適。

總之,與零碳建築不同,被動房主打良好居住體驗的招牌,在兼顧節能效果的同時,讓業主在各方面的體驗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