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人臉辨識遍地開花 該喜還該憂?

[如果這都不算愛]逃犯冒險看張學友演唱會 ,落網!


1個月抓1次!歌神根本警察之友2逃犯為看他演唱會落網| 娛樂| 三立新聞網 ...


來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最近,「Facebook因臉部辨識技術,侵犯用戶隱私遭起訴」、「逃犯聽張學友演唱會被人臉辨識認出落網」、「各地陸續啓用人臉辨識治理《中國式過馬路》」,這三類文章讓人臉辨識技術「賺足」了目光。


近兩年人臉辨識技術飛速發展,從公司打卡到治理交通,在人臉辨識技術應用遍地開花的同時,我們不禁思考,這項技術的發展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喜」是「憂」?
人臉辨識應用如雨後春筍
人臉辨識,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資訊,進行身份辨識的一種生物辨識技術。用攝影機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影像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辨識、臉部辨識。
  
從2015年到2017年,人臉辨識技術經歷了從快速落地,到多領域應用的井噴式發展,交通、安防、金融、消費等各大領域紛紛開始試水,這些創新應用不僅刷新了人們的眼界,還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便捷和新鮮的體驗感。
  
如你所知,現在iPhone X 可以刷臉解鎖,坐車、支付能刷臉,走在路上也離不開刷臉。人臉辨識技術也同樣被肯德基、繽果盒子等商店採用,而人臉辨識應用,更早已被許多政府單位及銀行機構大幅採用,近期在新聞上屢屢看到在考試中引入「人臉+指紋辨識」技術,來驗證考生身份,還有警察使用人臉辨識警務眼鏡,辨識出逃犯或是冒用他人身分證件,重慶機場可刷臉登機等等新聞,人臉辨識相關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超出我們的想像。
隱私安全:懸在頭上的一把劍
隨著人臉辨識技術的不斷升級,以及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普及,人們在暢享便利的同時,對其安全隱憂及倫理困境,也深表擔憂。

如文章開頭中說道,Facebook因臉部辨識技術侵犯用戶隱私遭起訴,各地陸續啓用人臉辨識治理「中國式過馬路」在被點讚的同時,也收到惡評無數,因為闖紅燈者的隱私會被曝光。
  
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確實有「芝麻開門」的便捷效應,但智慧硬體、攝影機隨時隨地採集我們的個人影像資料,而這麼長時間大規模地累積用戶數據,必然涉及個人數據與隱私保護的問題,潛藏著安全隱憂。


人臉辨識技術成中國強大監視工具-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在這個資訊即是價值的時代,個人隱私資訊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在「刷臉」過程中,用戶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甚至包括用戶性格在內的大量資訊,都會被採集並儲存。

而所採集到的個人隱私資訊,必然成為不法之徒眼中的「肥肉」。一旦這些資訊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洩露,那麼用戶就無異於處在「裸奔」狀態,其安全必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臉辨識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如此肥美的「肉」,早已被「群狼」盯上,如何防止隱私洩露,已經成為懸在各家企業頭上的一把劍,除了企業不斷完善漏洞之外,目前人臉辨識技術還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制訂並完善行業標準已經迫在眉睫。

結語: 「刷臉」的時代已經到來,希望在人臉辨識應該為我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能給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保留足夠的隱私與感性。


今年的智慧城市展的看頭 Revie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