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 2017\02\15\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智慧養老:大勢所趨的養老模式與商機探討

Aging in America: Crisis in long-term care



匯編:自由時報\聯合財經網\南相财富农场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台灣目前65歲以上老人約293萬人,由於持續的低生育率、少子化,加上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2018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達14.36%,正式邁入國際慣稱的「高齡社會」。

台灣2025年,老年人口比率達20.63%,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約473萬人。


國際間通常以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上作為老年人口比率為衡量標準:若占比率7%為「高齡化社會」,若提高到14%是「高齡社會」,從14%再提高到20%以上,則被稱「超高齡社會」。

在我國人口高齡化部分,根據統計,台灣在1993年的老年人口比率已達7%,屬於「高齡化社會」,2016年5月,我國高齡人口比率已達9.85%;以目前人口老化趨勢做推估,到了2018年老年人口將超過14%,我國也將從「高齡化社會」,再進一步為「高齡社會」。

值得注意是,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台灣歷時約25年,與日本相當,但與法國歷時長達115年、美國72年、英國47年相較,我國在時程上快了一倍以上。因此,包括高齡人口照顧及安養需求等,已成為政府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亞洲經濟體人口老化速度,普遍遠較歐美國家快速許多,顯現亞洲國家正出現快速老齡化的問題;對此,經建會認為,台灣人口老化雖較歐美國家快速,但無須一味往負面角度思考,相反地,銀髮族相關產品與服務,需求將湧現。

例如:老人醫療照顧與安養、老人用品、健康養生等,將是未來極具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各路資本搶灘養老市場的格局正在形成。在對岸中國,除了傳統的金融機構介入養老產業以外,以股權眾籌模式為代表的網路金融,也開始佈局養老產業。對岸中國相關業者分析,中國至2020年養老市場,將迎來5萬億的市場空間,智慧養老將成行業趨勢。

但相對來說,台灣整體對養老市場的運作,顯得較為保守,少見突破性或創新的作法。

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催生著老齡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對岸中國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5年末,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達2.2億,佔總人口的16.1%。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佔總人口的34.1%。屆時,每3個人當中就有1個老年人。

然而,目前台灣與中國的養老產業,都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在中國,當下失能半失能人員約3500萬,假設3個老人需要一個護理員,則需要1000多萬養老服務人員。目前,中國所有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僅有22萬,符合資格的僅有2萬。

按照國際上的普遍要求,中國照顧這些失能老人,所需要的護理人員比例是2:1,也就是兩個護士照顧一個老人,但目前中國能做到的情況,只是1:10,10個老人才分得一個護士,中國現實與國際標準之間差了20倍。因此,發展智慧養老,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智慧养老:大势所趋的养老模式
  
智慧養老的價值何在?
所謂「智慧養老」,是利用資訊化手段、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研發針對居家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與資訊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即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慧化的養老服務。智慧養老能夠幫助養老機構、社區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並使得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成為可能。

智慧養老必須透過,改變資訊交流傳遞方式、強化資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務管理效率等手段,對現有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各種問題予以破解,才能給養老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可以想象,智慧養老理念和技術的介入,將使得未來的養老模式變得多樣化、人性化、高效化。比如,不論是養老機構,還是社區、居家老人,未來都可以透過智慧化設備,即時監測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

即時同步資訊,家屬遠端也可以瞭解老人的資訊;在老人有任何日常生活需求時,家屬和機構可以透過雲端平台發佈需求,並由服務公司根據需求,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老人透過佩戴便攜式定位設備,一旦發生意外或摔倒等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起求助,由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或社區服務人員,第一時間提供救援幫助,為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智慧養老行業發展趨勢
智慧養老領域,主要分為養老服務,和養老硬體兩大類,細分領域共21類。在各大領域中,養老家政護理、老年娛樂、養老電商及養老金融最受資本關注。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
  
未來,智慧養老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

1) 服務產品人性化
不少老年人的子女擁有自己的住房,甚至很多子女都離家在外工作。目前兩岸老年空巢家庭,都有類似情況,中國空巢率甚至高達50%以上,大中城市更高達70%,空巢現象直接導致了「老年人精神上,缺乏歸屬感」。

老人的養老需求,不僅包括物質生活方面,而且包括醫療護理、精神慰藉、自我尊重,和價值實現等方面。而現階段,養老服務還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對於老人需求的瞭解較少,往往注重老人物質,和醫療護理方面的滿足,而忽視了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未來,智慧養老的服務產品,將更趨向於人性化及個性化。


2) 健康管理結合線下
隨著年齡的提高,老人的身體機能不斷下降,對於上門服務的需求增加。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需求情況調查來看,老年人對於上門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達到56.4%,其次是聊天服務為39%,護理需求為30.5%。

現階段,兩岸養老服務對於上門醫療服務的提供較少。目前健康管理平台,仍以線上咨詢為主,還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老年人群,對網路醫療產品的認同度,也還停留在較低階段。

而老年群體對上門問診的模式認可度較高,主要在於對醫生本身的依賴性,並且醫生可以將這種依從影響力,傳遞給平台,進而將依從發展為認同。因此,以平台+醫生+患者+檢測硬體為切入點的互動模式,將更具價值。


3) 醫養結合
當前,養老最大的難題,是維持健康體魄的持續性,與獲取醫療護理的便捷性,對醫療服務資源的依賴性,迫切需要為老年人建構綜合的、連續的、適宜的醫療服務。

醫養結合是集醫療、護理、照護和基礎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無障礙活動,為一體的養老模式,其優勢在於能夠突破,一般醫療和養老的分離狀態,實現為老年人提供即時、便利、精準的醫療服務,並最終將醫療服務、生活照料服務、健康照護,和臨終關懷等等,整合提供一體化的醫養結合服務,從而滿足老年人的整體養老需求。


網路金融企業如何切入智慧養老
事實上,除了傳統金融機構佈局養老產業以外,網路金融行業也瞄准了養老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以對岸中國康壹控股為例,2015年11月在京東金融股權眾籌平台上線2小時,迅速獲得超募,超募370%,認籌額超過1000萬元,成立首支智慧養老基金。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投資具有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智慧養老企業,完善養老生態鏈的佈局

同時,伴隨著智慧養老的興起,「養老住宅社區」應運而生。從2016年開始,許多金融機構紛紛扎堆進入養老地產,投資數十億打造養老地產基金的不少,使得養老具有了金融屬性,也賦予了保險、財富管理、地產金融等諸多的功能。

  
然而目前的市場情況是,在養老產業還未成熟的階段,開發商更多的是依靠銷售、銷售+回購、租售並舉、會員制出租的傳統形式,運行養老地產,其目的在於能快速地回籠資金,獲得盈利,因此還停留在開發商的運作思維。

而在美國,養老市場基本成熟,實行管理者與擁有者分離的運行模式。抵押貸款違約保險、REITs等金融工具的發展,推動著私人資本進入養老地產領域,加速其產業發展。

台灣與中國,兩邊智慧養老產業,都還處在一個市場開拓階段,大多數項目還沒有很清晰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因此,一部分需要大的企業和資本牽頭介入;另外一部分則是必須用完整的產業鏈,結合中小企業形同類似合作社的營運模式,使得智慧養老,能真正形成一個具體得產業化。

這些企業需要在養老領域,長期發展的策略,具備一定研發和市場風險承擔的能力,同時具備較強的市場開發,和公共服務資源整合能力。


養老產業的生存與發展,最終得靠市場收入,如何進行資本運作、資源分配等,需要一個較為複雜的商業模式,以真正啓動這個市場。不可否認的是,智慧養老必將成為未來的養老模式,然而過程,還是曲折漫長的。

對岸中國網路金融企業,若以財富管理的角色介入養老產業,為中老年人提供金融、理財服務,相對容易一些;若以股權眾籌等其他角色,介入進行企業篩選與投資,參與資本運作,則還需要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

3S Market 特別匯編台灣與中國兩邊情況,並提一些對岸中國的規劃面做些探討。實際上目前全世界在長照上,公認做最好的是北歐的丹麥,而亞洲日本因有大企業支持的整體運作,也有其值得借鏡的地方。

台灣如何在這個領域,走出自己的模式與優勢,是未來這個服務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Netgear arlo 無線雲端攝影機

.探討室內定位技術的應用發展

Philips LED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t Carrefour


來源:物聯傳媒 作者:莫非   

去年在對岸中國上海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一場 2016全球室內定位產業峰會 。該次峰會匯聚了室內定位行業內的領先企業,以及1000多名行業人士參與,共同探討室內定位技術的應用發展。

 
  
同濟大學劉兒兀教授,透過多年在室內定位行業的實踐和研究,並結合近三年微軟大賽的觀察,對目前全球室內定位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剖析。

目前的室內定位技術發展,到什麼樣的水準?之後哪些方面,可以做進一步的研發?

同室外的GPS、對岸中國北斗一統天下的情況不一樣,室內有各種主流技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景。主要有磁電光聲、WiFi、iBeacon、地磁、超音波,還有超寬頻、可見光、雷射定位技術,以及目前慢慢出現的慣導技術,如PDR。

從這些技術上來看,WiFi、iBeacon、地磁及超音波,是目前手機、Pad可以支援的,而超寬頻、可見光、雷射是需要專用設備,或者硬體來支援的。

 
  
目前基於手機,不需要額外的設備,不需要專門的基地台,或者額外的硬體支援的手機定位方式有哪些?

一、目前主流的是WiFi和iBeacon
WiFi和iBeacon兩者,在定位技術上區別不是太大,兩者都是基於信號強度的定位原理。兩種方式一種是路損模型,這兩個技術在進步,WiFi方面是到達時間,或者時間戳方式,基於時間的方式。因為電磁波在空間的傳播的速度,精度會比較準一點。

iBeacon是基於藍牙5.0,主要是是到達角和離開角(音)的方式定位。

二、地磁
利用天然的地磁場,不同的建築有不同的結構。有大功率的位置,會對地磁場造成一些天然的變形。剛好可以做地磁場的特徵,就像我們的房間一樣,有一些特徵,我們地磁場做完採集後,會做一些處理,把相近或者類似特徵的點去掉。

三、可見光
對於可見光技術,大家聽的比較多的,是飛利浦在歐洲佈了可見光做定位。透過在LED燈,裡面放一些控制模組,使得LED發出很高頻率的閃爍。這種閃爍滿足安全規範,人眼看不到,但是手機攝影機可以捕捉到。

透過燈的閃爍,手機可以捕捉到條紋,條紋可以做編碼,查找雲端資料庫,就可以查找它的位置。首先要看到LED燈,至少看到兩盞,如果手機放在口袋,或者LED被遮掉的場合不太適合。

四、慣導技術
慣導技術是利用慣性傳感器,基本的收集都有的,包括加速度、陀螺儀,把這些數據進行濾波、矯正,獲取的精確的傳感數據,進行航位推算。

目前主流室內定位技術的主要挑戰
前面沒有談到超寬頻,因為手機不支持,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用手機支持的方式,從精度、佈署、成本上做一些探討。

一、WiFi面臨的挑戰
WiFi目前的話取決於部署的密度。因為WiFi是基礎設施,用作通信目的用的。但是如果用定位的話,靠這種完全是做通信的WiFi佈署是不夠的,充其量只能作為指紋。

WiFi布點採集指紋的方式,分兩種:主動和被動。主動的方式可以用手機直接來計算,通過取得WiFi的信號來算。這種主動的方式有一個問題,蘋果的手機不支持的,蘋果底層的信號強度接口沒有開放,主動的方式只適合安卓的系統。

另外一種方式是被動的。簡單的WiFi的AP不需要提供聯網的功能,可以探測到手機發出來的信號。但是有一些問題,別人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可以掃我的引號,有一些法律上的風險。

WiFi有這兩個問題,主動方式蘋果手機不支援,被動方式有一些法律風險,而且被動的方式的精度,比主動方式精度稍微低一點。目前WiFi取決於佈署的密度,大概是5到10米的範圍是差不多的,8米是比較常見的,也有人通過一些增加的佈署密度,但是會帶來額外的問題,干擾各種現象。

二、iBeacon面臨的挑戰
iBeacon是蘋果推的一個東西,它首先自己的不開放,就用iBeacon的方式。也是用藍牙的,藍牙跟WiFi的區別不是太大,藍牙的iBeacon信號,更穩定,所以說精度會比WiFi稍微高一點,一般3到5米這樣的水準。

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並不是要把藍牙打開,藍牙並不是一個必備的基礎設施,但是WiFi是,WiFi大家都打開的,藍牙不一定都打開。
  
三、地磁面臨的挑戰
地磁也有問題的,地磁的話像剛才說的,這個會場可能地磁不同點特徵可以區分出來,但是隔一個會場,可能有一些點跟這裡的點是相近的,地磁也相當做指紋,做地磁有一個關鍵點,你把這些點採集到之後,如何規避、利用這些可能相近的點,不同的算法就有大的區別。

四、超寬頻面臨的挑戰
超寬頻有佈署成本的問題,地磁可以做到幾米的精度,超寬頻UWB的話,它的脈衝寬度很小,第二個脈衝過來之前,不會覆蓋住。超寬頻技術主要問題是需要佈署基地台,而且終端不支持,精度可以達到釐米級,在微軟大賽上我們可以看到,最好的是幾個釐米,8、9個釐米。很多人利用DecaWave開發。

五、可見光定位面臨的挑戰
另外一個可見光,釐米分米量級是可以做的。還有指紋,指紋的問題是需要定時採集,指紋不是不變的,不只採一次,需要後續的更新,所以需要算法來做這件事情。

所以不管是WiFi、iBeacon或者是地磁,因為室內和室外環境不一樣,室內環境相對複雜,不同的商業場所特徵完全不一樣,目前來看單一技術,無法同時滿足這些需要的。

通過微軟大賽看室內定位技術發展趨勢
微軟室內定位大賽,是國際盛名的室內定位大賽,從2014年開始舉辦,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公司,和大學院校團體參加。各個團隊在同一場地,利用自己的技術技能,來達到能力所及的定位精度。

據劉教授對微軟大賽的分析,目前主研的單位有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的一些單位。2014年的時候WiFi大家不用,慣導逐漸出現,地磁基本上沒有人用,數據融合也基本上沒有人用。其它技術,包括到達時間的、磁發射和接收的技術,而那時美國微軟亞研院到2釐米精度,其次還有美國的Rutgers、牛津大學、德國DFKI。

到2015年的時候,有增加了兩個東西:地磁和數據融合。慣導逐漸被大多數人採用了,也有了多種定位,不管是WiFi、慣導、地磁。數據融合變得重要了,地圖匹配、機器學習慢慢出現。

2016年大家基本上圍繞數據融合來做,各家不同的技術拿到不同的定位精度,包括2016年有地圖匹配,包括有機器學習等。

從三年的大賽,看到需要使用多種定位技術,利用了磁場指紋、WiFi、藍牙、信號強度、可見光、慣導、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地圖匹配。

WiFi無線信號有衰落,磁沒有無線那麼衰落,小尺度的會比WiFi好很多。還有用可見光的一些場合,以及機器學習,但機器學習對手機會造成比較大負擔。

劉教授最後總結到,從他們的經驗來看,數據融合的方面效率會更高一點,地圖匹配是對精度有所提高的。

最後,2017蘇州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將於2017年3月29日-31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將展出無線定位領域產業鏈上下游產品,以及最新的應用解決方案。

同期還有關於無線定位的高峰論壇,和定位領域大咖,探討無線定位的最新發展,與應用趨勢。持續關注,請添加物聯傳媒公眾號:ulinkmedia



                                                                                                                                                                                                                 

.家中想安裝監視器 不知該如何挑選?





                                                                                                                                                                                                                


.淺談物聯網在智慧家庭燈控應用之一

Must-See IoT Smart Lighting Talk

謝仁堯

物聯網吵得熱熱揚揚的,可是到底這跟一般平民百姓有何關係,有沒有人能淺顯易懂的讓大家了解呢?以下是個人的一些淺見分享!

物聯網依字面解釋,就是萬物相連結在同一個”網路”上, 但這個”網路”不要把它簡單的定義成,只能是Internet 或乙太網路。這個”網路”可以廣泛的定義為,不論實體傳輸媒介為何?只要能讓物物相連結。並直接溝通即是了!所以它是一個”平台”!

物聯網傳輸平台必需具備幾個要件:

1. 與實體傳輸媒介無關,故可以經由任何實體通訊線路或無線通訊線路或者電力線路等介接所有相連接物品。

2. 必需要有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通訊協定,有了協定所有物品就可以不需其他第三方經手互相直接進行溝通了。

3.  為了讓在同一平台的所有物件能夠溝通順暢並不互相干擾,所以必需有一套統一的定址方法以及發聲的方式(就如同Internet)。

假設以上要件都成立並實現了,那就代表掛在這個網路平台上,所有物件都可以互相溝通了,好像有點玄!我們下面舉個智慧家庭的實例說明就比較容易懂了!


設備表如下

1.  客廳LED 嵌燈

2.  客廳LED 主燈

3.  音響主機

4.  四切開關


所以利用各個不同設備商自行定義的功能表,我們就可以很簡單的做到互動連結,譬如:

1.   四切開關左上鍵送 1-bit 訊號,給 1.1.21 設備進行開或關(0/1)的動作,當然也可以同時送給 1.1.22 及1.1.23,這就是情境或場景的表現了,同時開啟嵌燈/主燈及音響,離開時同一個按鍵,送出off 訊號給這三樣設備就全關了。

2.    四切開關右上鍵送 16-bit 訊號,給 1.1.22 設備進行調光的動作或者給1.1.23 進行音量調節的動作。

3.    利用手機平台寫個UI 送給平台上的各個設備進行不同功能調控。








所以很簡單的幾個設備,就可以做到複合性的整合連動功能不是嗎?而且LED燈是A廠商開發、音響主機是B廠商開發、四切開關是C廠商開發、手機App 又是另一家廠商開發的!

重點是各自開發各自的產品,並把各自的功能做好就好了!跨領域結合的智慧物聯網夢想,輕而易舉就實現了!

作者聯絡帳號:  greenhome.consul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