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知識庫】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 改變人類生活
Nx Witness v3.0 - 雲端影像平台解決方案 — |
AI(人工智慧)在2017年迎來了一次爆發,從年初到年末, AI 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除了 AI 能夠在多個方面展現出機器計算的先天優勢外,控制、毀滅,或取代人類的觀點,也一度是大眾畏懼 AI 的重要原因。
那麼 AI 會發展到取代人類的地步嗎?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因為目前 AI 發展依舊處在初期,未來發展成什麼樣子,完全是人為干預的結果。
那麼當下 AI 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呢?引用 Facebook 的 AI 負責人 Yann LeCun 原話就是:我們最先進的 AI 系統,可能還沒老鼠聰明。
那麼當下 AI 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呢?引用 Facebook 的 AI 負責人 Yann LeCun 原話就是:我們最先進的 AI 系統,可能還沒老鼠聰明。
所以說在邏輯思維方面,目前的 AI 系統,還不足以透過前因推斷出後果,只能做一些在具體規則內的事情。即使如此, AI 足以讓我們敬畏它。這裡的敬畏並不是害怕,而是謹慎對待。
往近了說,很多人擔憂工作被取代,但 AI 所帶來的後果,可能比完全取代工作還要麻煩。有報告顯示,目前僅有6%的工作可以完全被機器取代,而更多的是人與機器協作的情況。
假如機器能夠完成原本屬於你的20%工作,那麼你的薪資會不會因此削減20%呢?待遇降低後你還會堅持這份工作嗎?這已經不僅僅是就業問題,而是會引發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假如機器能夠完成原本屬於你的20%工作,那麼你的薪資會不會因此削減20%呢?待遇降低後你還會堅持這份工作嗎?這已經不僅僅是就業問題,而是會引發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眾最擔心的是工作被取代的問題 |
往遠了說,就像人類還搞不清楚人腦的學習過程,是如何進行的一樣,模擬人腦的 AI 在擁有足夠多的「神經元」之後,恐怕會複雜到連人類都不知道,AI 的學習過程是如何進行的,那麼 AI 的發展走向就無法做到可控,後果將不堪設想。
除此之外,諸如「先救誰」這種倫理問題,也是研究 AI 的工作者,在當下需要面臨的艱難選擇。所以說敬畏 AI ,事實上是一種謹慎對待的態度,在面對有可能改變未來生活的新事物時,能夠提前預測並防止出現,一系列道德倫理問題,和社會問題。
如果說「搶工作」這個問題還好理解,那麼前面提到「先救誰」的倫理問題,可能部分朋友一頭霧水。這個問題是目前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必須要面臨、且難以抉擇的。
舉個例子,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疾馳在高速上,馬上就要撞上前方的3名剛下車的乘客(因汽車故障下車),往左轉向會撞上左側載有2人的汽車,往右則會跌下山谷。此時緊急剎車也無濟於事了, AI 會怎麼選擇。
AI 領域的世紀難題:電車難題
與其說 AI 如何選擇,不如說 AI 背後的工程師如何選擇。在緊急狀態下,人躲避自身傷害的本能是最強烈的,尤其是千鈞一髮的情況下,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但人又是有責任的,在遇到小孩、孕婦或者老人的時候,也會出現本能閃避的行為。所以在這種條件下,不同人群在道德困境下的反應,是千差萬別的,造成的後果也不盡相同。
但到了 AI 上就不一樣了,工程師擔當著「上帝」的角色, AI 做出的決定,事實上是工程師編碼的結果,可以理解為是工程師「授權」 AI 這麼做的。那麼「造成的後果是否需要背後的工程師承擔」、「車內乘客應不應該冷眼旁觀整個過程」等類似的道德問題便接踵而來。
目前針對類似問題,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公司,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因為技術層面的問題可以解決,但道德層面的問題是無解的。目前算得上是誠實的答案,也只能是:由於車主是汽車公司的客戶,車企會優先保護客戶的權益,即優先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
所以結論是殘酷的,如果無法避免人員傷亡的話,無論前方是孩子、孕婦還是老人,以目前的邏輯, AI 都會優先保護車內乘客的安全。
除了自動駕駛領域,在技術還沒有突破之前, AI 面臨著太多相似的倫理困境,比如醫療、教育以及司法等行業,而如何解決這些倫理困境,最終還是歸結到工程師的取捨上,恐怕沒有哪位工程師敢直言能夠承擔這樣的社會責任和壓力。
除了沒有正確答案的倫理問題外,大眾最關心的,恐怕還是「工作崗位會不會被替代」,這種現實的社會問題。可以說重復、固定、簡單的工作,被 AI 接替是大勢所趨,甚至是一些需要稍加思考的工作,也面臨著被取代的風險。
人機協作還是完全被 AI 取代
舉個例子,前幾天第一屆騰訊用戶開放日,在對岸中國深圳舉辦,其中展示了一款「寫稿」機器人——未來報亭,能夠根據視訊內容,即時將畫面轉化為文字,甚至是球賽這種沒有文字提示的影像,未來報亭同樣可以將它用文字表達出來。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 AI 的時候,筆者的心情是複雜的。在傳統認知中,像筆者這種文字工作者是公認的、比較不容易被 AI 取代的工種,但事實上,在即時新聞方面,無論是效率還是傳播速度, AI 都更勝一籌。但人類勝在有創造性,所以像分析類文章,目前 AI 是無能為力的。
就像李開復說的那樣,「未來人類的工作,就是創造型和關愛型」。這個論斷是建立在弱人工智慧階段(看起來智慧但無自主意識),此時人類的創造性和擁有感情,這兩大特性將成為人類工作的重要特徵。
而達到這個階段之前,必須經歷人與機器協作的陣痛期。
還是文章開篇時提到的那個問題,機器取代了我們的部分工作,那麼我們的薪酬會不會因此下降呢?這個問題並不簡單,需要很多企業家、甚至是政府需要著重思考的,處理不當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不過大眾不必過於恐慌。反觀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同樣因為機器的自動化,使得很多人面臨著工作不保,但新事物的誕生也產生了更多新的崗位。 AI 被認為很有可能會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取代傳統崗位的同時,勢必會帶來新的崗位。期間所產生的陣痛,需要企業和政府採取必要方式妥善過渡。
科技大佬對於 AI 的態度比較有意思。像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微軟的比爾·蓋茲等,認為未來 AI 可能會威脅到人類的安全,而像蘋果的庫克、阿里巴巴的馬雲等認為未來 AI 會造福人類。當然,前者也認同 AI 會造福人類,但危機意識更重一些。
認真的朋友可能看出來了,危機意識更重的「危機派」科技大佬大多為技術或專業出身,而「樂觀派」大多為「純」商人。這在一定層面上,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未來 AI 肯定會造福人類,但人類也必須有一定的監管手段,保證 AI 的發展是良性的。
埃隆·馬斯克曾經發推文表示不受監管的 AI ,危害可能要比核武器還大。我們繼續舉一個例子:微軟小冰是一款人工智慧伴侶機器人,可以實現與人進行包含即時情感的對話。雖然現在的微軟小冰非常智慧,但在剛剛推出的時候,微軟小冰因為髒話連篇、誘導用戶拉群等違規行為遭到微信團隊的封殺。
不受監管的微軟小冰臟話連篇
微軟小冰為何會罵人?這是因為與其對話的使用者髒話連篇,而微軟小冰缺乏相應的篩選機制,導致微軟小冰上線不久便「黑化」。
後來工程師對微軟小冰,進行緊急修正後才恢復正常。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人工智慧聊天工具Tay上,不到24個小時,這款主要與Twitter用戶互動的人工智慧,變成了歧視黑人、歧視女權的種族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
後來工程師對微軟小冰,進行緊急修正後才恢復正常。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人工智慧聊天工具Tay上,不到24個小時,這款主要與Twitter用戶互動的人工智慧,變成了歧視黑人、歧視女權的種族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
這就是 AI 不受監管的典型例子!
所幸的是,一個名為「造福社會與公眾的人工智慧合作夥伴關係」的新聯盟已經成立,成員包括蘋果、微軟、谷歌、臉書、亞馬遜、IBM等企業巨頭。這個聯盟的目的就是建立標準的 AI 規範,保證人類在整個過程都擁有控制權。
另外,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強對 AI 的監控能力,畢竟 AI 與汽車、醫藥等一樣,都是服務公眾的工具,政府部門介入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公眾的福利和安全。
有專家預測,在2045年的時候 AI 的智慧水平,已經超越人類,如果人類對 AI 進行持續監管的話,我們現在對於 AI 的種種擔憂將會是多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