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phone 子榆
(圖片來源:the verge)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因為脊髓受傷而被診斷為癱瘓的患者,等於被判了「永不能再繼續行走」的「死刑」。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尤其是VR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和普及,癱瘓病人不能再步行的命運也許將被打破。
據the verge報道,一種增強式可穿戴輔助裝置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或許可以幫助癱瘓的人重新獲得觸覺,以及部分對腿部肌肉的控制。
近日,《科學報告》雜誌(Scientific Reports)發佈了一項研究。該研究關注了這項療法,是如何影響8名下半身癱瘓的患者的。
在為期一年的研究裡,研究人員跟蹤了8名慢性脊髓損傷的下半身癱瘓患者,是怎樣完成這12個月的VR訓練療程的,以及治療效果如何。其中,參與治療的6男2女,都是下肢完全癱瘓的病人,在接受為期12個月的VR訓練後,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圖片來源:the verge)
在研究過程中,參與者使用了由大腦控制的機械外骨架,並置身於虛擬現實環境中。該治療方案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首先,每位患者都配備了一個虛擬現實頭顯,以及一個腦電圖帽,用來測量腦電波活動,並且連接了振動觸覺反饋裝置到前臂。病人的任務是通過想象,把自己的身體移動到一個足球運動員的頭上。把自己「放」在虛擬現實裡的一個體育場內。研究報告說,這能夠激活病人大腦的領域與腿部運動進行關聯。第二階段,病人被放在跑步機上,並且戴著一個機器式的外骨骼裝置,可以自動為他們移動自己的腿。第三階段,就是將前兩步進行結合。將患者放置到另一種機器外骨骼裝置裡,讓他們自己以類似的方式在虛擬現實環境中,通過控制足球運動員的「大腦」移動自己的雙腿。
據瞭解,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並不多,而每個人被診斷為下半身癱瘓的時間從3到13年不等。在參加研究的8名患者中,有7位是脊髓以下完全癱瘓的。
研究旨在測試使用這些技術對幫助慢性損傷患者的恢復到底有多大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幾乎所有患者的知覺都有改善,如心血管功能得到了改善,對膀胱及腸道管制的能力得到提高,以及觸覺、對溫度變化和疼痛、壓力的感知等等。報告中還指出,所有8名患者軀體感覺的神經系統也同樣有所改善。
報告指出,在病人的肌電圖中顯示,脊髓以下損傷的病人重新獲得了對某些關鍵肌肉的控制權,他們的步行指標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有一半的病人由全部癱瘓變為了部分癱瘓。其中,有一位女性患者在實驗的一開始甚至不能依靠支架站起來,但經過了10個月的康復訓練後,一些病人可以借助助行器、支架和治療師的幫助下重新行走。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或許跟長時間、經常性地在虛擬現實環境中使用能還原下半身運動的腦機接口緊密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這或許帶給人們一種新的啓發——腦機接口應該作為一種新的神經系統康復治療手段。
同樣,研究人員也表示,為了使這些脊椎受傷的癱瘓病人重新站起來,甚至是自己行走,人類還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嘗試和努力。
也許在VR技術的幫助下,癱瘓病人重獲行走能力的願望不再只是奢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