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雲網
在汽車圈高談大數據的時代,恐怕只有掌握了方法論的高手,才能在互聯時代拿下用戶啊!
基於雲端運算的大數據服務,對包括汽車在內的諸多行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大數據不光是車聯網、智慧交通、無人駕駛汽車等,創新汽車科技發展的基礎,同時傳統背景的產品行銷、後市場服務模式,也在其推動下悄然發生著變化。
那麼對主機廠而言,如何利用大數據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如何借助雲端運算的高效處理平臺,改變車主用車的方式和習慣等,都是目前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近日,記者有幸和福特全球汽車互聯業務部負責人Don Bulter進行了交流,就車企從大數據時代獲得的機遇,如何保證使用者隱私資料安全,以及在手握大量使用者寶貴資料的同時,如何看待後市場、行銷等協力廠商公司提出的合作需求、雙方存在的競爭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Q:
OEM車載主機廠從雲端運算大數據平臺能獲得些什麼?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為了更精準地控制發動機的燃油供給,為了有效提升車輛油耗表現,類似化油器這種體型笨拙、對使用環境較為嚴苛的硬體設施,已逐漸被纖小的微處理器晶片、氧感測器等設備所取代。
而汽車內部的軟硬體比例也隨之不斷變化,從開始接近99%的硬體,進而轉變為硬體60%-軟體40%的格局。
此外,隨著車載軟體數量的密集型增長,汽車正逐漸演變為物聯網中重要的一環,即傳統封閉的交通工具,正在和周邊的世界發生著聯繫。
因此,像這種完全脫離於汽車、具備運算儲存功能的雲端平臺,只要車企得到用戶的允許,即可將搜集到的海量資料儲存於其中。
而隨後經過篩查、處理後將有價值的資訊提取,主機廠通過分析,就能夠清楚地瞭解消費者的用車習慣,提出合理方便快捷的維修保養方案等。這是雲端運算平臺作為大數據儲存分析功能的體現。
▲福斯e-Golf配套的智能互聯App
當然該平臺的另一個優勢,在於雲端伺服器強大的資料運算處理能力。目前包括福斯、寶馬在內的多家豪華品牌,紛紛推出具備車輛狀態查詢、開閉門窗、提前調節車內溫度等功能的智慧手機/可穿戴設備APP。
在這套遠端控制系統中,雲端平臺作為連接使用者和車輛的媒介,既保證了指令資訊的快速傳達,同時依託於遠端運算和遠端連接功能,它還能使用戶享受到車輛之外的延伸服務。
以福斯今年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上,亮相的一款e-Golf配套使用的數位鑰匙(Digital Key)為例。
它相當於將傳統人車互聯App的解鎖功能單獨拿出,不僅允許車主本人進行操作,同時還能夠授權協力廠商,通過操作智慧手機或智慧手錶臨時進入車內,並安全啟動或停止發動機,這樣即使忘記攜帶鑰匙也照常開車不誤了。
而這項功能的實現,就離不開雲端平臺的高速運算能力。
▲Digital Key利用雲端運算平臺的高效處理能力,保證了資料傳輸服務的穩定安全
最後有一點很關鍵。以大數據服務為中心的雲端運算平臺,能夠使傳統汽車不斷煥發活力。以特斯拉的OTA更新為例,未來汽車也能夠像iPhone一樣,在不更換的前提下,享受到功能和服務的持續升級。
因為雲端平臺是能夠不斷進行功能和容量拓展的,因此對應的對話模式和服務同樣可以隨之定期更新。這不僅對提升用戶體驗大有裨益,同時還有利於增加用戶品牌黏性,相當於變相增加了車企的服務營收。
不過Don Bulter指出,目前大多數行業對雲端運算平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資料儲存分析層面,未來應該在基於消費端進行即時互動、服務和情景體驗的搭建。
Q: 如何保證使用者資料及個人隱私的安全?
每次談到大數據的應用前景,相信大家在憧憬的同時,也會對其安全問題有所擔憂。
目前各大車載主機廠對此態度基本一致,而Don Bulter也表示,“資料是經由汽車獲取的,因此所有權自不會有任何爭議。而主機廠扮演的只不過是類似銀行的角色,屬於大數據的管理員,在任何功能涉及到搜集使用者或汽車資料時,都需要獲得車主的授權允許”。
不過即使吹得天花亂墜也是白搭,目前如果要使大數據的各方面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最為關鍵,而這種信任恰恰是建立在車載資料和個人隱私安全的基礎之上。
面對這一問題,Don Bulter称,“福特目前正在嘗試在儀錶顯示器上開闢一塊資料顯示區域,它能同時顯示個人及車輛資料的共用情況。而使用者如果能夠對共用資料的規模和程度加以控制的話,有利於同汽車製造商建立互信關係”。
話雖如此,隨著汽車電商業務的日漸走俏,車載主機廠如何保證協力廠商網路服務供應商對使用者資料“理性對待”,也成了目前用戶較為關注的問題。此前,記者曾對話賓士電商負責人李兆軍,李總表示“有專門的專案組,通過技術手段獲取資料,這個管道是封閉的,而只有最後生成的大數據結論、指導性資料、定性資料可以使用。”
因此,從這些維度來看,其實主機廠對資料的緊張程度,遠比網路公司嚴謹、慎重得多。
Q: 對協力廠商公司而言,手握大數據的汽車製造商儼然是他們眼中的大肥肉。而主機廠如何處理這樣的關係,會擔心自己的業務被侵蝕掉嗎?
其實在回答上一個問題時,Bol Bulter和李兆軍均指出,“車企會慎重對待使用者資料和個人隱私。即使同協力廠商公司合作,車載資訊以及使用者資訊的獲得,也會事先征得使用者本人同意”。
但從主機廠利益角度考慮,隨著後市場O2O服務公司的崛起,車企同這類公司的競爭日益激烈,要建立成熟穩定的合作關係顯然不大可能。對汽車製造商而言,通過搜集汽車和使用者個人的海量資料,加以分析處理後,即可對車子的健康狀態以及車主的用車習慣加以瞭解,這樣對車企搭建基於大數據的維修保養服務,可謂大有裨益。
畢竟新車銷售只佔車企利潤的很小一部分,而協力廠商後市場服務供應商的異軍突起,已經倒逼主機廠在逐步進行著改革。
▲福特進行的交通大數據研究
目前,包括大陸馬牌、倍耐力和米其林在內的多家輪胎供應商,都在研發基於大數據的輪胎車聯網技術。輪胎供應商通過內置感測器,可即時獲取車隊輪胎的工作資料,隨後利用電腦軟體推斷出輪胎可能的磨損程度。
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後續貨源的供應充足,另一方面還能夠為客戶提供更符合要求的輪胎產品。
此外,對輪胎供應商而言,這項技術不僅有助於同企業客戶建立長久互信的合作關係,而且根據輪胎磨損程度,即可瞭解整個工業的產品需求,進而從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的比例出發,適時合理地調整產能和市場佈局。
車雲小結:
記者個人認為,未來大數據時代,隱私不是問題核心。因為型動網路時代不存在隱私,只要你用了手機,你所有行為都會被後臺公司所採集。但相信大公司對用戶隱私和資料保護,會採取極其認真的態度。
當然,目前很多公司是沒有底線的,但未來一定有這樣的趨勢:一個公司的生存價值體現在使用者是否信任其服務,是否願意提供資料改善其服務。所以那些流氓公司最後一定會被市場逐步淘汰,而社會這種良好的隱私保護和資料安全體系也能夠建立並成熟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