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nr 韓雨
今年夏天,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就要在山景城上路測試了。然而每當被堵在上班的去路上時,都還是覺得無人駕駛離我們還很遙遠。且不談像 Google 一樣激進創新的科技公司太少,政府部門和既得利益者,又往往對科技的新興力量持以保守態度。
而在新加坡緯壹科技城(one-north)則是另一番景象:交通部門正在積極徵集無人駕駛汽車的試驗。
緯壹科技城是一個,主要由新加坡政府注資 150 億星幣建立的高新科技園區,建於 2001 年,佔地面積約為 2 平方公里,彙聚了生物醫學、資訊科技、數位媒體三大產業。
去年 8 月,成立了新加坡自動駕駛汽車動議委員會,用於監管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和測試。最初會在緯壹科技城中進行試驗,在一定時間內的試乘可能是免費的,而且乘坐者僅限於在這個園區工作的員工。
這項試驗則是由新加坡的土地與交通部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LTA)主導的。其在六月初提出的一份動議中稱:
為了將這些可能性帶到現實中來,我們希望在緯壹科技城創造一個開放的平台。業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可以聯合起來進行驗證概念的(Proof-of-Concept)試驗,作為在其他地區推廣這項功能的基礎。
其中的基本設想是,像叫 Uber 一樣:人們可以通過智慧手機,隨時來呼叫無人駕駛服務。
新加坡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成立的研究組織(Singaport-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SMART)早已在研究無人駕駛的可能性。它是第一個提出申請試驗的組織,他們希望能夠快速得到測試許可。
Frazzoli 是 SMART 的首席調查員,她認為 “無人駕駛最大的好處,是讓共用汽車和擁有汽車一樣方便,又像公共交通一樣可持續發展、規模可控。”
如果說無人駕駛在美國,目前的應用是在高速公路上,那麼它對於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國,有著另一種非同一般的意義。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面積約為 700 平方公里,550 萬人口,相當於一個中國中型的二線城市。由於國土面積小,寸土寸金,現實情況是,在新加坡開車非常昂貴:
居民為買一輛車要支付 6 萬美元,而且牌照只持續 10 年。有誇張的進口稅。一個新加坡人會為一輛豐田普銳斯付出 15 萬美元以上。
2015 年 3 月,新加坡共有 28672 輛計程車,6 大計程車公司運營的 7 種車型。幾乎遍佈全城的軌道交通系統,仍然是最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
如果無人駕駛計程車,能夠取代私家車和現有的計程車,將極大地改善城區中的路況。但前提是它們能夠系統性地運行,而且能夠與其他車輛和行人溝通。
嚴格來說, SMART 正在研製的並不是新加坡的第一輛無人駕駛車。去年秋天,SMART 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推ㄖ出了兩款可以自動駕駛的電動遊覽車,以供遊客乘坐遊覽公園。
這兩款遊覽車分別名為 DJ (Driverless Jockey) 和 BX (Buggy Xtreme),能夠搭載 3 位遊客,時速在 10 千米以內。
要使用這些遊覽車,遊客首先要在 SMART 網站上註冊,然後便可以通過手機 app 預訂車輛。在網站和 app 上,可以隨時查看它們的位置。
所有的無人駕駛遊覽車構成了一個交通系統:一塊觸控式螢幕取代了方向盤,乘客可以用它來選擇目的地 ;在行車途中,車與車之間也能通訊、交換彼此的位置,以提高整體的運輸效率。
儘管這些遊覽車,與真正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有距離,但它還有一個目的,即瞭解:
如果你把這樣的技術放在人們面前,他們會擁抱它,還是遠遠躲開?
2011 年新加坡有 78 萬載客車輛。據 Frazzoli 估計,若要滿足全城的出行需求,並且在高峰期 15 分鐘之內就能叫到車,大約需要約 30 萬輛無人駕駛計程車。這意味著車輛的數目可以減少一半,甚至還可以省下許多停車位。
受國土面積所限,新加坡一直嚴格控制新增汽車數量,汽車的年增長量在 0.5% 左右。
你可以把土地還給居民,建造公園,而不是用來存放橡膠和金屬。如果你能擺脫這些車,你將能重新得到你的城市。
插圖來自:alainlicio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