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 為什麼健身設備不會讓健身教練失業?

騰訊數碼Gin

[摘要]可以肯定的是,技術最終的發展目標,便是説明人們實現更多自主式的體驗。

为什么健身设备不会让健身教练下岗?

早上7點,你被Jawbone手環的振動叫醒,應用程式彈出你昨晚的睡眠週期,告訴你哪個階級的睡眠品質最好;然後你戴上Jabra心率耳機開始做準備活動,耳機能夠測算你的心率,告訴你能夠承受的大概訓練強度。
跑步回來之後,你站在Withings智能體重秤上,查看一下體脂率及運動效率;在吃早餐時,則可在MyFitnessPal減肥寶上添加食物,查看它們的熱量以及對未來體重的影響。
是的,上述這種運動健身體驗,你現在已經觸手可及,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幾款應用、購買一款運動手環或是GPS手錶,便可輕鬆實現。只是,這種基於資料的自我鍛煉體驗,是否能夠代替專業的健身教練呢?一起來討論一下。
成為自己的私人教練
为什么健身设备不会让健身教练下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技術最終的發展目標,便是説明人們實現更多自主式的體驗。內置豐富感測器的智慧手機、可穿戴設備,都在説明你記錄很多事情,並且越來越全面。
智慧服裝品牌SmartLifeCEO表示,智慧服裝正在向時尚、實穿性發展的同時,未來還可以監測呼吸、體溫以及生命體征,甚至實現365天全天候的不間斷監測體驗。
而目前,能夠通過肌電圖感測器,實現肌肉運動監測、提醒使用者注意訓練強度的產品已經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產品已經實現了部分私人健身教練的作用:根據個體差異提醒使用者更健康地運動。
問題是,你能真正理解那些資料嗎?
为什么健身设备不会让健身教练下岗?

然而,最根本的問題是,用戶真得能夠理解所有資料的含義嗎?暫且不論感測器的精准性,即便它們非常精確,但心率資料、睡眠資料擺在使用者面前,使用者如何根據這些資料來做出積極的改變?
毫無疑問,一些專業體育運動員,已經開始借助具有GPS及加速度計的可穿戴設備來監測運動狀態,而這些資料最終會被匯總到專業教練和營養學家處,針對每個運動員的狀態進行分析,從而在訓練強度、飲食方面做出改善。
顯然,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資料暫時不是答案,而是一種具有參考價值的資訊。
技術暫時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顯然,大部分運動監測產品屬於消費級產品,而不是經過醫療認證的醫療級設備。其生成的資料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並不能真正改變人們的健康狀態。另外,軟體方面缺乏根據資料分析得出的結論、建議,這也是一個明顯不足。
而一個有經驗的私人教練,則可以根據客戶自身條件和需求,制定更準確、更有效果的訓練計畫,並適當予以激勵。本質上,這與自檢和去醫院就診的區別是一樣的。
顯然,目前的技術還僅限於監測、提供資料,但並不善於傾聽和給出實際建議。在此之前,健身教練顯然是無可替代的。

來源:wareab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