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矽谷併購新趨勢:不必臣服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騰訊科技 風帆

谷歌等科技巨頭收購初創企業後,讓它們自主運行,基本不進行干擾。

硅谷并购新趋势:不必臣服

隨著科技巨頭們正試圖在未來市場中搶佔一席之地,他們正給予被其併購的初創企業,及其創始人更大自主權。

策略轉變
也許沒有比63歲的莫迪·巴杜戈(Moti Bardugo)更好的例子來說明目前在併購上採取的策略。巴杜戈是2008年創建的社交導航應用Waze的員工,最初曾是Waze設在以色列辦公室的看門人。後來,他主動為公司員工準備簡單的飯菜,比如新鮮水果、雞蛋或金槍魚沙拉等。最後,Waze公司首席執行官諾姆·巴丁(Noam Bardin)決定聘請巴杜戈為正式員工。

在谷歌2013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Waze時,巴杜戈也一同加入到谷歌。巴丁表示:“對於我們來說,這非常重要的。保持公司原有的一些人和物,確實讓我們的工作場所繼續保持與眾不同。”而對於谷歌來說,這標誌著其管理風格正發生變化。它傳遞的資訊是:即使你加入我們,但你仍然可以保持原來的樣子。

矽谷的科技巨頭們越來越多地採用這種併購策略。他們不再堅持過去傳統,即收購一家小公司後將它們整合到某個具體項目中,從而讓它們消失。這些被收購的小公司,越來越多地選擇建立自己獨特的品牌,並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主經營。在谷歌,這些公司包括Waze、智慧溫控器製造商Nest和衛星公司Skybox等。

Facebook蘋果雅虎最近在展開重大收購時,也在採取類似策略。這一舉動證明,併購對矽谷公司的意義已大為不同:他們試圖通過收購來找到業務增長的最佳方式,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希望通過收購來解決某些問題。比如惠普曾於2010年收購Palm,僅一年後,惠普就宣佈將停止Palm團隊負責產品的運營。

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查理斯·李(Charles Lee)指出:“不去改變現行有效的東西,符合收購雙方的利益。”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常識性策略,可為什麼直到現在這種收購策略才被更多採用呢?查理斯·李稱,原因之一是新興公司近來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因此更多已經建立起品牌的公司可供收購。

www.skywavesolutions.com

策略轉移
目前還不清楚促使谷歌採用這種收購策略的根源是什麼,但它現在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慣例。去年10月份,谷歌CEO拉裡·佩奇(Larry Page)宣佈部分放棄公司的日常管理職責,不再堅持控制地圖和搜索等最重要的核心產品的領導權,而是將其大部分移交給其長期信任的副手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至於理由,佩奇表示希望自己的工作重點能專注於谷歌未來以及公司如何運作上。

在佩奇看來,谷歌要效仿著名投資人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作法。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常規運作模式是:收購強大的公司,但讓它們自主運行,總公司基本不進行干擾。

除了Waze,谷歌最近最著名的一筆收購交易是將智慧家居設備製造商Nest納入旗下。但像對待Waze那樣,谷歌收購Nest後,基本上保持其完整。由前蘋果硬體大師托尼·法戴爾(Tony Fadell)領導的Nest團隊,仍駐留在其設在加州帕羅奧圖的原公司總部中,那裡距離谷歌總部有數公里遠。


谷歌於去年5月收購了衛星公司Skybox後,也保留了該公司名稱和辦公室。還有就是加州生命公司(California Life Company,簡稱Calico)Calico不是收購而來,而是佩奇與前生物技術公司Genentech老闆亞瑟·萊文森(Arthur Levinson)共同創辦的谷歌子公司,萊文森擔任Calico首席執行官。這家雄心勃勃的研發公司最終目目標,是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

矽谷其他科技公司也採取了同樣的做法。世界上最大社交網路Facebook曾開展多項重大的高調收購,但同時都讓這些被收購的品牌自主運營。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聊天服務WhatsApp和虛擬實境設備製造商Oculus現在都屬於Facebook的產品組合。即使是以收購公司然後將其產品和服務併入聞名的雅虎,在2013年收購博客網站Tumblr後,也表示允許它獨立運行。

雖然越來越多的公司接受了“收購公司然後讓它獨立運營”的作法,但這仍然存在例外,而不是規則。例如,谷歌不願透露2014年開展了多少項收購,但據CNET統計,谷歌公司至少進行了35項收購,只有少數被收購的公司仍保留著以前的品牌。

此外,這一策略也並非總是有效。以摩托羅拉移動公司為例,它於2012年被谷歌收購,並保留了其智能手機品牌。但2014年,谷歌又將這個虧損部門轉賣給聯想。另外,美國線上(AOL)和時代華納的災難性合併,也成為巨額收購失敗最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

非新策略
“收購公司然後讓它獨立運營”的趨勢現在很熱門,但它肯定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自從100多年前收購龐蒂克汽車品牌後,通用汽車公司一直讓其作為一家獨立子公司來運營。也有更近代的例子,百事可樂分別於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收購了Taco Bell、肯德基和必勝客,而它們也都在Yum公司旗下繼續作為獨立品牌來運營。

在高科技行業,eBay2002年收購PayPal後,一直將其作為一家獨立的支付公司來運經營。不過,eBay去年表示,PayPal將被剝離出去,成為一家獨立的實體。

即使在谷歌,這種收購戰略也不新鮮。谷歌曾於2006年斥資16.5億美元收購了視訊分享網站YouTube,並且一再培育這個品牌,而不是扼殺它。對於未來的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信號。Waze首席執行官巴丁表示:“YouTube這種收購模式已經深入我們腦中。”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史蒂夫·塔得利斯(Steve Tadelis)指出,高科技巨頭之所以允許收購的公司獨立運營,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強大的創始人們非常看重這一點。高科技巨頭在收購談判中,往往會將這一策略作為最終談判底牌,這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他們要維持其在初創企業界內的良好口碑。

承諾與現實
在很多收購中,最終結果都無法盡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10年前,雅虎斥資2500萬美元收購了圖片分享網站Flickr,但因為後者沒有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Flickr已走向衰落。現在,Flickr聯合創始人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表示,他不再確信出售該服務的決定是正確的。他說:“為了產品更好發展,讓它保留獨立運營將更有趣。”

而在谷歌,它之所以沒有讓一些被收購的企業品牌消失,並非意味著它沒有考慮到讓這些公司融入到更廣泛的計畫中。最近,Waze允許用戶報告路況變化的“意外事件報告”功能,已被整合進谷歌地圖服務中。同時,隱私權提倡者也擔心谷歌染指WazeNest等收集的使用者資料。


1月初時,谷歌宣佈將由Nest主管法戴爾接管令谷歌焦頭爛額的谷歌眼鏡項目。這是個重大舉措,因為此前谷歌已經嘗試將這款頭戴式設備推向市場,但其收到許多嘲弄奚落。市場研究公司JackDaw research創始人賈恩·道森(Jan Dawson)指出:“這表明,法戴爾並未被扔進角落中,對Nest的整合實際上已經開始。”

雖然像NestSkybox這樣的公司都保留了自己的辦公室,而Waze需要將其在美國的辦公室從帕羅奧圖遷到山景城的谷歌總部。但巴丁堅持稱,Waze在各個主要方面依然維持原樣。他稱自己相信谷歌將信守收購談判時的承諾,讓Waze獨立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巴丁還說:“在涉及到公司自主權時,在收購之前與佩奇親自交談很重要。特別需要澄清的是,這是他親口許下的承諾。”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