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有人在網路上提了一個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講,最重要的醫學常識是什麼?
當我在努力尋找答案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讓我拍案叫絕的答案:有病找醫生。
但是最近,這種觀念似乎發生了變化,遠端醫療的概念正在興起。
首先,我想給遠端醫療下一個不言自明的定義:在遠端醫療是醫療行為的主體與客體之間保持距離的醫療行為。不會出現傳統的醫患面對面,幾個不同科室的醫生會診的場面。
在一次醫療行為中,醫療的主體指具有《醫師執業證》且實際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執業醫師。客體指身體有疾病或傷病,需要醫療服務的病患或者傷患。
在一次醫療行為中,客體有且只有一個,而主體有多個。
當我們談論遠端醫療時,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遠端醫療意味著什麼,包括什麼。遠端醫療是涉及醫療行為主客體的醫療,包括三種,醫生—醫生之間的聯繫與會診,醫生—病人之間的聯繫與治療,以及病人—智慧化醫療服務之間的聯繫。
醫生和醫生之間的聯繫與會診
先看第一個,醫生和醫生之間的聯繫與會診,指一端是醫生和病人,另一端是更有經驗的醫生的遠端醫療。這種遠端醫療早已實現,因為在遠端醫療的兩端都是專業的醫師,可以使用專業的醫學語言對話交流,患者一端有相對完備的檢查措施和治療措施,可以將先進的醫療經驗與醫療設備結合。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遠端醫療的一方是一個上了幾年衛校,除了開抗生素什麼都不會的小大夫,病人的症狀是腹痛發熱。另一端是地區中心教學醫院的普通外科主治醫師。
雙方的對話可能會是這樣的,主治醫師:你去按一按那個病人的lanz點和Mcburney點。
如果這個小大夫學的不錯,他就會找到這兩個點的位置,按一按,病人說疼,就可以基本確定是闌尾炎了。
如果這個小大夫學的很水,他就會去翻書,查一查兩個點的位置,按一按。然後進行初步的處理之後向上級醫院轉診。
這裡的小大夫可能是鄉村醫生,遠離城市的醫生,社區醫生,還可能是沒畢業的醫學生,也有可能是任何一級醫生。這裡的主治醫師,代表的就是有更高醫術的醫生。
我們可以看出,這種遠端醫療方式是有效的,只需要極少的設備就能進行。因為在患者一端,有一個掌握了基本醫學語言的人。這個人能把更高的醫學經驗轉變為醫學技術,對患者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在危急時刻,對挽救生命有重要的意義。
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遠端醫療
第二個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遠端醫療,病人或者病人家屬是不懂醫學語言的。所以就會有這種場景。病人的症狀還是腹痛和發熱
醫生:你去按一按病人的lanz點和Mcburney點。
病人家屬:哪?
醫生:右髂前上棘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右側三等分點。
病人家屬仍然一頭霧水……
醫生:左右髂前上棘就是病人腰那裡向外突出的位置。
病人家屬懂了,開始按。
醫生:有沒有反跳痛和壓痛。
病人家屬又是一頭霧水……
醫生還要接著解釋:反跳痛就是你用力壓,突然鬆手時候看痛不痛。
家屬手忙腳亂的壓完了,告訴醫生:有反跳痛。
醫生:好了,懷疑是闌尾炎,需要住院,你家位址,救護車一會到。
在這個例子裡,由於在患者一端缺少有醫學經驗的人,所以醫師的指揮效能大大降低。
本來一句 “你去按一按病人的lanz點”能解決的事情,就必須說更多的話,費更多的時間。先要給病人解釋什麼lanz點,再解釋什麼是髂前上棘。這只是一個很普通很常見的疾病,如果涉及更危急的情況,恐怕這種醫療不能給與病人更多的幫助。
病人與智慧化設備之間的醫療
第三個是病人與智慧化設備之間的醫療。其實這個也有例子,就是心臟起搏器,能夠自動檢測心臟的跳動情況,當心傳導系出問題時,發出電信號,重新使心臟以正常的頻率跳動。將來會有更多的適用範圍,但是這一方式是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有嚴格的准入標準,需要經過多輪研究實驗的過程。短期內難以像電子設備一樣形成龐大的產業。
當我們談論遠端醫療時,由於遠端醫療的推手是網路公司,網路公司沒有自己的醫療資源,所以這種遠端醫療主要還是第二種,作為患者和醫生的媒介。這種方式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比較好的發展:
1、應急事故遠端處理
在事故中,比如在交通事故中,網路公司可以作為119急救電話的輔助措施,利用手機等智慧設備進行定位,拍照,是急救行為的寶貴的指導。
2、突發疾病的遠端處理
在突發疾病,比如心肌梗塞中,可以以可穿戴設備為監測器或者觸發器,做到疾病發病時就能通知醫院,在分秒必爭的搶救行動中搶到更多的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慢性病遠程隨訪
對於一些沒有必要住院有必須按時回訪的慢性病患者,利用家用的血壓計,心率表等做到遠端回訪,科學指導慢性病的治療。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