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nr 愛范兒
編者注:本文作者仝方,是一名工業設計師,一直從事家電和
3C 產品的工業設計工作,目前在從事物聯網產品的設計,長期以來持續關注家電、3C 以及智慧家居的發展趨勢。針對目前的行業發展,仝方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在此寫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也想與更多的人分享、討論。
在過去的 50 年間,雅虎、思科、微軟、蘋果、阿裡巴巴、騰訊等眾多的公司先後出現 IT 領域最受矚目的聚光燈下,各領風騷。在人們津津樂道於各個公司產品對生活的改善,對技術潮流的引領時,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潮背後的秘密。
冥冥之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隱藏在熱鬧紛繁之後,它貪婪、強大,具有吞噬一切的野心和欲望,也可以釋放驚人的能量,或巨如鯨鯢,或微若芥子,不露聲色間,它已經包圍了我們的生活,它,就是網路化。
在今天,還有誰能記起電腦本來叫電腦,原本是被用來進行單純的資料計算與處理?手機原本叫行動電話,最初僅僅是為了便於隨身通話?這些原本單一的產品,都因為網路化的加入而變得不同。網路化的戰果卓著,當然,它的胃口並不僅僅局限於此,未來,它還會有更大的拓展空間。我們可以來看看它的歷程:
圍繞人為核心,網路化的最終目標是將與人相關的一切互聯互通,在上面的圖中,除了智慧植入式硬體和腦聯網因技術和倫理學限制短期內無法發展外,其他的已經或即將爆發。
吳軍先生在《浪潮之巔》中說: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
在我看來,這些浪潮背後的原動力,很大一部分就是網路化。
每一股新的浪潮都會催生出一批偉大的公司,這一次也不例外,對於我們今天的從業者來說,能趕上這樣的浪潮是一種幸運。
智能家居,一場猝不及防的遭遇戰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網路化攻陷電腦領域,用了近 50 年(從 1946 年“埃尼阿克”誕生到 1994 年雅虎成立,確立網際網路模式);攻陷行動網路,用了 6 年(從 2008 年蘋果發佈 App Store 至今),在對新興領域掌控方面,它越來越純熟,速度也越來越快。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網路化對不同領域的擴展順序有著其內在的內在邏輯。
在科技領域中,任何一個成功行業的培育與發展都必需三個前提條件:旺盛需求、物質基礎、模式(包含產品模式、商業模式),三者互為依託。這就是上面說到的內在邏輯。當然,這三個條件的地位不同階段都不盡相同,其中,模式在大多時候都佔據著更重要的位置,甚至會對前兩者有拉動作用。
在剛取得行動網路的絕對勝利後,網路化的觸角已經迫不及待的伸向了智慧家居領域。這是一個具有誘人前景的領域,目前業界已經給出了千億規模的驚人預測,這也是它如此急切的原因。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智慧家居是不是具備了這三個條件:
1. 旺盛需求:在體驗到網路化智慧化在電腦和手機上帶來的便利與精彩後,人們的智慧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激發,也許用戶自己都沒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非智慧的環境已經愈發的不滿,未來這種不滿將會越來越強烈,由此產生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
2. 物質基礎:電子科技的發展已經大大超乎了我們想像,通過電腦、手機等行業的積累,智慧家居智慧化功能所需的硬體、軟體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結合現有家電技術,足夠支撐起行業的發展;
3. 模式:對從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產品和商業模式都在摸索,大家都是新人,所以目前仍沒有合適的產品及商業模式出現。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智慧家居之所以不能快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因為模式的缺陷。這與目前這個領域的從業者也有一定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智慧家居之所以不能快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因為模式的缺陷。這與目前這個領域的從業者也有一定關係。
目前在智慧家居領域包含三類從業者:
·
傳統家電/通訊企業:長於家電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硬體方面技術先進,經驗豐富,但網路化思維較弱
·
網際網路企業:長於網際網路思維,軟體及交互實力較強,缺乏硬體經驗
·
新興企業:長於無負擔,思維方式新穎,往往規模較小,產品整體化思維較弱,產品影響力較小
因為企業基因的不同、行業的局限,這三類企業均有著各自的缺項,對於智慧家居這種需要系統化思維的領域,他們都是新兵。然而,市場並沒有給他們留適應的時間,一面是網路化力量的貪婪胃口,另一面是用戶的熱切期盼,他們匆匆忙忙開始了智慧家居的征途。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場沒有準備的遭遇戰。
模式探索,智慧家居發展的華山之徑
在個人看來,Nest 恒溫器作為智慧家居浪潮的濫觴,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智慧家居的雛形,也給所有人帶來了無盡的憧憬。但是,在此之後,一直沒有出現代表性的新的產品,究其原因,還是業界並未切實的找到合適的模式。上面說過,模式包含產品模式和商業模式,其中產品模式為體,商業模式為用,與成熟行業不同,在一個行業潮流發端之時,產品模式的突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所謂智慧家居,應該在家居環境中包含“智”和“能”兩個要素,前者為感應,後者為控制,整體結合為一個智慧化的系統,對家居中的各類場景進行自動化的感應與動作。
對於感應與控制的模式,目前很多的企業採用中心控制結構:以手機作為控制中心,每款終端開發對應 APP,由手機進行調節與控制。從使用者體驗角度,這樣的結構對使用者來說是一種災難。試想一下,你需要在手機上安裝十幾個甚至更多的 APP,每天需要打開進行操作,這是理想的智慧生活嗎?
針對“智”與“能”的要素,按照正確的產品邏輯考慮,智慧家居的系統結構應該是多控制點網狀拓撲結構,具體的構成可分為點、線、面等要素:
點:具有感應與作用功能的家電單品終端,可完成環境及狀態資訊的收集,並可根據指令進行對應動作,具有統一的標準,可進行標準化的擴充與組網。目前,現有的所謂的智慧家電產品在標準化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
線:在家居環境中典型性的智慧化鏈條,由各類家電單品結合各類Hub組成,可自動進行對應環境場景的處理,也可人為介入調節。
在日常家居中,我們可歸納出以下幾個產品鏈:
·
空氣健康類產品鏈:空氣淨化器(或新風系統)+電風扇+空調+加濕器+除濕機+各類空氣感應控制器
·
影音娛樂類產品鏈:電視+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家庭影院音響+投影系統+智慧遊戲系統+影音盒子
·
安防類產品鏈:視頻/紅外線監控+智慧磁吸+智能門鎖+智慧閉門器+告警/報警系統+消防系統+驅離系統
·
清潔類產品鏈:智慧吸塵器+擦窗機+洗衣機+環境感應控制器
·
廚房產品鏈:灶具+油煙機+廚房家電(飯煲、電水壺、電磁爐等)+電冰箱+淨水系統+廚房感應控制器
·
環境關懷類產品鏈:智慧窗戶/窗簾+照明系統(功能照明、氛圍照明)+環境感應控制器
網:對不同產品鏈進行連接控制,在各產品鏈控制點自主處理的基礎上,提供全域的控制,包括不同產品鏈之間的協作等。
以上的點、線、面三者的排序,符合技術發展的規律。現階段行業的發展階段還是在對“點”產品的開發上,目前主要以傳統廠商為主包含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和新興企業;少量的廠商已經在進行“線”即產品鏈的開發,在空氣健康類產品鏈和影音娛樂類產品鏈已經出現了一些有兩點的方案,比如海爾的空氣果,小米的智慧路由等,雖說還不是很完善,但畢竟已經開始前行。而“面”的領域,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方案出現。
智慧家居的前景是如此的美好,大多數從業者在這樣的前景面前都沒法保持理智,現在的智慧家居領域已經出現未爆發已泡沫化的先兆。有沒有人問過自己,我們真的想好怎麼做智慧家居了嗎?智慧家居的本來面目到底應該是什麼樣?
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萍之末。科技往往在其他不相關的領域給我們留下了蛛絲馬跡。在找不到思路時,我們可以抬頭看看四周。
在民用科技領域,很多領域因為自身的行業要求,很早就已經實現了智慧化的感應與控制,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消防聯動系統。
很久以前在某弱電安防類的企業實習時,我的師傅曾經說過,一個合格的消防聯動系統,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明確需求和優先順序 保障人員安全永遠是最高
2. 感應靈敏準確 需科學規劃感應器、探測器分佈
3. 智慧聯動迅速 應急廣播、應急廣播、滅火系統自動次序工作
4. 主動預防有效 電梯迫降自動,防火門、防火捲簾自動放下,防止意外
5. 日常維護到位 作為系統化的產品,需日常及時維護
雖然僅僅是針對火災這一個場景,但是整個消防聯動系統自動完成了環境監測、火災警告、人員保障、通風送風、防火隔離、噴淋滅火等多個功能,且每個功能的作用的順序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以保證效果的最優化。
這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智慧家居,同樣需要以人作為思考的核心要素。通過對各類典型的場景進行研究,明確需求,給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才是智慧家居的正道。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資源在於入口,而智慧家居時代的核心資源,必然是場景。人類常見的生活場景是類似,合理的解決方案更是有限的,也許在未來我們可以說,掌握五百個場景解決方案的專利比開發五百款產品走的更遠。
以目前比較火熱的空氣健康類產品鏈為例,智慧家居時代,空氣的調節並不是由某一個家電產品進行調節,而是需要在通過對家居環境中的流體物理、熱力學過程等領域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典型場景,開發合適的演算法,自動控制產品鏈上各個產品的工作狀態,系統性的進行空氣的調節。同時,通過網狀的系統,與其他產品鏈協同工作,比如與環境關懷類產品鏈協同,通過窗戶、窗簾的開關配合,達到更好的空氣調節效果。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智慧家居時代,會出現什麼類型的偉大公司呢?
在硬體方面,個人推測會有類似於思科地位的企業出現,通過網路中繼與控制 Hub,實質上制定出物聯標準;而軟體方面,未來的 APP 可能就是各類工程控制類的演算法,可針對各類典型場景進行智慧化控制;設計方面,場景化設計能力將會佔據重點的位置,這也成為設計師必備技能。
工業設計,理念轉變更加重要
作為工業設計師,最後來談談智慧家居浪潮的到來對工業設計師的影響吧。
在設計領域,有一個隱藏的概念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設計品質。抽象來說,設計品質是設計工作的美學水準、交互水準、用戶體驗度等方面的高低;而具體歸納來說,設計品質還包括設計方案的人機工程學、CMF、工藝要求、公差等不同方面的要求。這些都可以直觀影響一個產品最終的形象。
通過對不同品類設計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在家電和 3C 領域,產品的設計品質要求與產品與使用者日常距離大致成反比關係。具體可見下圖: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符合產品應用的邏輯,產品使用時離人體越近,產品屬性就越私密,與人的交互性也就越強,越靠近,各類細節感受的就越明瞭,人們對其的使用體驗要求也就越高。當然,這裡面所指的設計品質是指相對于開發整體,工業設計在其中所體現的重要程度,還有所投入的精力和資源。
自沙裡文提出“形式追隨功能”以後,以包豪斯為代表的功能主義逐漸深入人心,而這一句口號也被無數的工業設計師奉為圭臬,也由此產生了無數的優秀產品。iPhone 在發佈時給我們講了一個“infinity pool”的故事,也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全新世界的門:將內容作為產品體驗的核心,螢幕佔據設備的主要位置,將交互無縫延伸至虛擬空間,硬體作為內容載體,通過軟硬結合的方式,達到新的體驗高度。
我們再重新以“形式追隨功能”的標準來審視 iPhone:碩大的玻璃螢幕,觸摸式操作,超窄的邊框,這些的設計動機似乎並不能僅僅以功能需要來解釋,這一系列的改變,都只是基於一個目的:弱化產品自身,突出螢幕內容。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設計的出發點並不僅僅是基於功能,更多的在考慮內容的中心地位,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凸顯內容。因此,這個階段我將之稱為“形式追隨內容”。
上面我們提到過,智慧家居的核心在於場景,因此在智慧家居時代,最考驗設計師的,並不在於其是否具有優秀的單品設計能力,而在於其能否具有場景化設計的意識和能力。
“你來是因為產品,你留下是因為生態系統。”這是 Horace Dediu 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點評,在我看來,智慧家居時代的點評應該是“你來是因為產品,你留下是因為體驗”。對任何一個新興的領域來說,發展之初,能否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往往是這個行業是否能夠長遠發展的決定因素。
《道德經》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也要求設計師必須研究需求的本質,通過完美的場景化設計,給用戶良好的用戶體驗,這比以往都要艱難,但是,卻必須完成。智慧家居的時代,對設計來說,是一個“形式追隨體驗”的時代。
越是面對有人的前景,我們越要先進行思考,確定前進的方向到底在哪,出發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如此,我們才會更加接近發展的本質,也才能更好的觸摸到未來。最後,借用《等風來》裡面的臺詞與各位從業者共勉:
“無論你有多著急或者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如果想飛起來的話,只有勇氣往前沖,是不夠的。我們得停下來,什麼都不要想,讓自己清空,只是等風來。”
iShout
是 ifanr 一個接受讀者,尤其是業內人士投稿,爆料以及分享心得體會的欄目。我們將選擇優秀的文章登載在主站上並清楚注明出處。如果您希望將 iShout 投稿發佈在自己的網站或博客上,請與 ifanr 主站同步發表。
您可以郵件:info@ifanr.com 和我們取得聯繫,Just Do It,馬上和我們分享吧~
如果您喜歡 ifanr 提供的資訊和團隊,希望加入我們 team blog 的行列,一起打造一個最好的科技 blog 媒體,請郵件 career@ifanr.com,謝謝~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