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數碼 Gin
運動腕帶、智慧手錶、智慧眼鏡甚至智慧服裝都屬於可穿戴的範疇,但很多普通人不明白什麼是可穿戴設備,也沒有多少人真正購買。
如果你經常關注科技、數碼領域的趨勢,就會發現“可穿戴設備”這個名詞出現的幾率幾乎與智慧手機一樣多。運動腕帶、智慧手錶、智慧眼鏡甚至智慧服裝,都屬於可穿戴的範疇,似乎將成為下一個消費領域的新寵。
但實際情況呢?可能很多普通人不明白什麼是“可穿戴設備”,也沒有多少消費者真正購買。除了無數行業分析師的預測、前瞻,試圖證明可穿戴設備的價值之外,我們沒有看到真正的產品或是行銷突破。那麼,可穿戴設備何時、或者說是否會有普及的一天呢?
市場究竟有多大?
2014年初,四大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德勤)發佈調研資料,聲稱至2014年底,將于1000萬台可穿戴設備售出。9月,市場調研機構Juniper則將這一數字提升至2700萬台,而到了2017年,總銷量將達到客觀的一億台以上。
不僅僅是調研機構,包括科技數碼媒體、綜合社會生活媒體,幾乎都將可穿戴設備視作“下一個智慧手機”,甚至時尚業也蠢蠢欲動。但很明顯,觀察一下你周圍的小夥伴,有多少人佩戴了智慧手錶呢?
大規模的炒作意味著高期望
Gartner分析師也許說了一句公道話:從其炒作、曝光週期圖表來看,可穿戴設備目前處於高期望值階段。事實上各種使用者調查資料其實非常飄渺,比如說你詢問路人是否希望擁有一款“可監測血壓的手錶”,答案幾乎都是肯定的,就像“你是否想要一款飛行汽車”一樣虛無飄渺。如果這種產品真的出現在市場中,消費者顯然不會像用戶調查時那麼爽快,而是會仔細考慮設計、功能、實用性及價格。
三星的智慧手錶變身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已經擁有多達6款機型在售,但大部分三星手機用戶也未跟進。而各種品牌的Android Wear手錶、智慧珠寶也處於同樣的處境,仍是技術愛好者們的小玩具。唯一頗具賣相的便是各種健身運動腕帶,雖然很多用戶只是圖個新鮮。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高期望意味著高投入,畢竟在智慧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廠商們需要尋找新的利潤點。也就是說,可穿戴設備不會在某一天突然消失,而是持續升溫。
可穿戴設備時代何時到來?
雖然目前的產品形態、銷售都不甚理想,但並不代表可穿戴設備沒有未來。事實上,智慧手機等已普及的數位產品,無一不經過長久的發展和持續炒作,最終才在技術、平台逐漸完善後開始普及。
蘋果的Apple Watch也許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轉捩點。或許它不如iPhone那麼驚為天人,但至少蘋果的名氣足以讓普通人都開始瞭解“智慧手錶”這一名詞。顯然,可穿戴設備還需經歷一個“無所謂”的階段,只要保持產品不斷更新、新技術不斷被採用並且持續在市場發酵,相信其普及之時指日可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