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處於不明確的狀態,各個廠商也都在摸索中前行。人們對可穿戴設備在市場定位的看法也處於兩極分化。這些智慧腕帶到底是讓那些久坐不動的人站起來運動,還是說讓那些愛好運動的人充分瞭解自己的身體?
健康VS健身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如今非常大,而且還會進一步擴大。根據PwC的資料顯示,一年前10個美國人裡只有1個人擁有可穿戴設備,而現在上升至了5個人裡有1個人擁有,而且在這些擁有可穿戴設備的人裡有半數人表示每天都會使用。
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不曾購買過任何可穿戴設備。
人們開發一個可以追蹤我們身體狀況和運動量的應用或配件的問題是它擁有廣闊的市場,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社會效應,畢竟它是一個和健康方面相關的產品。除非你可以讓那些患有前驅糖尿病(在美國地區預計患病者達到8600萬人)等病症的患者真正通過更好的鍛煉和飲食來遠離病症的威脅。這才是對那些患者以及我們的醫療衛生系統更好地做法,而不僅僅是社會效應。
但是購買這些硬體或付費訂閱健康應用高級功能的人往往都是一些身體健康的人。這些人的目的就是鍛煉身體,而不是與他們的生死作鬥爭。而這類人群在市場上也有非常多的產品可供選擇。
所以,你可以在市面上看到將兩者揉合在一起產品:很多公司都在推出的以生活方式為導向的產品中加入了鍛煉的功能。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英特爾Basis
Peak,在全天追蹤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一些運動功能,如心率監測。
Fitbit也是同樣如此,最開始Fitbit就是一個簡單的計步器,不過明年即將推出的兩款新產品都包含了心率測量。
心率測量可能會有一天成為市場上的一個大眾功能,除非開發者能想出更簡單的方式從你脈搏的細微變化中瞭解你的健康。
針對健身市場更廣泛與便宜
與此同時,健身應用程式的開發商從最初吸引那些鐵杆運動愛好者轉向了試圖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這方面的例子包括了RunKeeper開發的Breeze和Runtastic開發的Runtastic Me,兩者都是聚合健身資訊的應用程式。
除了應用程式以外,另一個趨勢就是現在的健身追蹤器越來越好,價格也越來越便宜。比如說,Misfit Flash和Jawbone Move的價格都低於50美元。他們都還為用戶提供了智慧手機上的免費應用程式,只需使用手機內置的感測器就能跟蹤活動。
除了上述提及的以外,現在又誕生了智能手錶。其中就有明年即將推出的Apple Watch,目前還不清楚它所提供的心率資料是否準確(蘋果只是表示,它將有助於你瞭解你的運動強度)。現在市場上的其他智慧手錶,例如微軟的Microsoft Band和三星Gear
Fit都提供心率資料,但它們並沒有圍繞心率資料提供更多的內容。
我們將會看到智慧手錶佔據可穿戴設備的高端市場,而類似於Fitbit
Surge和Basis Peak這類的智慧腕帶將佔據中端市場,售價低於50美元的產品依然會存在在市場上,因為它們有更加親民的價格。不過,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功能也將轉移到智慧手機上,因為現在很多人已經是隨身攜帶自己的智慧手機了,手機也可以充當“可穿戴設備”。
市場細分的過程是自然過渡的,但它仍然沒有回答針對可穿戴設備的關鍵問題:為什麼?針對健康?還是健身?更智慧,更便宜的設備並不會回答這個問題。只有當我們看到更多貼心的設計,通過特定目標以提高使用者的生活,到那時我們會發現可穿戴設備到底針對什麼。
via readwri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