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的人總是值得尊敬的,這句話我們總是深以為然。但現實是,再美好的夢想也需物質和資金的支持。個人的夢想總是無限大,資金卻是無限小,因此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核心理念的眾籌模式開始興起。眾籌首先是在國際上興起,為那些不斷追逐夢想的人提供了啟動資金。隨後又在2011年左右傳入中國,目前已有三年的時間。
在這三年的發展中,大陸眾籌模式經歷了萌芽——火爆——平穩——沉寂的一系列過程。很多創業團隊都只是簡單地將眾籌當做屌絲逆襲高富帥的途徑,卻沒有真正領悟眾籌模式的精髓。而大陸眾籌網站雖然看似發展地如火如荼,卻有著說不出的苦處。照搬國際模式帶來的水土不服、監管的缺失等都讓大陸眾籌網站的發展舉步維艱。
愁!愁!愁! 眾籌網站愁字當頭
眾籌網站在經過三年時間的發展後,已經被眾多互聯網企業下一片藍海。阿里、京東、騰訊、百度以及眾籌網、天使匯等都在眾籌領域發力,力圖做大陸的Kickstarter(眾籌網戰的鼻祖)。而眾籌被大眾群體所熟悉來自於阿里等企業推出的“電影眾籌”概念,只要出資50元或100元,就能為一部電影投資,這讓大眾群體開始對眾籌開始產生興趣——與當初餘額寶的興起如出一轍。
至此,眾籌已經脫離了國際,以智慧科技產品為主的範疇,在大陸籠罩了多個領域。影視、娛樂、智慧產品、農作物……只要是具有創意的想法,都開始在眾籌網站上線。當然,其中噱頭也不少。比如那些投資巨大的電影本來根本不需要眾籌,卻打著眾籌的名號去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按理說,眾籌發展得如火如荼,應該是形勢非常喜人。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很愁的心情,絕對是當下眾籌網站的真實寫照。近日,《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發佈。報告顯示,在2014上半年大陸眾籌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423起,募集總金額1.88億元。其中,股權眾籌發起融資事件430起,募集金額近1.56億元。
猛一看起來成績還很不錯,已經有上億的募集金額,但卻與預期相差甚遠。原本上半年股權眾籌預期募集金額為20.36億元,但實際為1.56億元,僅僅完成了預期目標的7.6%!這較大的落差一時間讓業界無法接受,畢竟所有的眾籌網站看起來都風風火火,好像明天就能上市,後天市值就要破百億美元的節奏……眾籌網站其實正處於這樣一個節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基本上除了背靠巨頭的眾籌網站以外,其他的都只是在硬撐,都在期待度過這個最寒冷的冬夜。
點名時間掉隊 眾籌混亂將現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大陸第一家眾籌網站的點名時間突然宣佈放棄眾籌,轉型為電商化的智慧硬體限時搶購平臺。點名時間在大陸眾籌行業赫赫有名,成立於2011年5月,是大陸最早涉足眾籌領域的網站。因此,點名時間總是以“中國的Kickstarter”自居。但如今這行業的領頭羊卻拋棄眾籌模式,積極轉型,這讓以其為首的部分眾籌網站不知所措,失去了前行的動力和方向。
之所以要轉型,就是因為眾籌網站並不賺錢,甚至虧損嚴重。據點名時間CEO張佑透露,自2011年點名時間上線以後,在26個月的時間中共有755個項目通過審核,平均籌資金額13460元。而在其轉型為智慧硬體首發平臺後,平均金額達到82092元,是的6倍還多!這對那些還在咬牙哭泣的小型眾籌網站來說絕不是個好消息——老大都玩不轉了,我們這些小兵還有前途嗎?
而對於那些背靠巨頭的眾籌網站來說,雖然資金不是問題,但限於模式並不明朗,在可以預見的時間中,眾籌仍然是個燒錢的無底洞。比如淘寶眾籌、京東“湊份子”、蘇甯眾包及微信許願眾籌等,都在面臨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問題。準確地說,它們還都是帶著理想化的認知去運營眾籌網站,並沒有真的將其當做一個縝密、嚴肅的商業模式去運作。
所以張佑對這些巨頭的建議就是:“乾脆別做了。”他認為,“眾籌的風險很大,所以我們才要轉型。現在很多巨頭要跳下去做,其實我們是非常擔心的。從數字上來看,坦白講效果其實也不太好。大家都在走我們三年前的老路,他們會踢到鐵板的。”
而且許多眾籌商品也脫離了夢想的本質,偏離了既有的軌道。比如微信的許願眾籌,更像是一種乞求。當你想喝咖啡,想看電影時,只需在朋友圈發佈一下,就有好友為你付錢買單。這是真的眾籌嗎?這只是一種看起來賣萌,實在愚蠢的做法。早就有網友指出:“實在有損形象,朋友圈裡的好友是靠關係和信任度來維繫的,總是索取會引起反感,得不償失。”可以說,眾籌行業已經陷入了混亂。而隨著對眾籌的理解不一,這種混亂還將擴大。
風險高 投資無保障
雖然大陸很多企業都擅長將國際的商業模式“拿來即用”,卻總是忽視其與大陸環境的不融合性。眾籌模式在國際市場上混的風生水起,那是因為有健全的機制作保障,但這大陸卻成為某些創業團隊騙取資金的途徑。雖然眾籌網站都會對申請的專案進行審核,但就像申請淘寶賣家那樣,也僅僅是一個流水式的過程。否則一旦審核太過複雜,會在無形中提高創業團隊的准入門檻,整個網站將會門庭冷落。
正是准入門檻的降低,很多創業團隊都將眾籌當做籌集資金、吸引關注、提升曝光度的最佳途徑。這其中的確不乏某些極富創意的專案,但與國際上的創業團隊不同的是,大陸創業團隊往往只關注到產品本身,卻並沒有制定出完整的銷售、推廣、售後等商業模式。最終往往是項目賠了錢,也傷透了參與眾籌的投資者的“錢包”和情感。此外,更不乏一些打著眾籌旗號招搖撞騙的創業團隊。在得到資金後,卻根本沒有給出產品。如此一來,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根本沒有保障,自然會讓整個眾籌模式越走越窄,也讓眾籌網站舉步維艱。
水土不服+監管缺失 眾籌發展畏手畏腳
為何在國際上大紅大紫的眾籌模式,在大陸卻始終像困住籠子裡的猛獸,始終無法突圍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因為受眾群體的意識不同所決定的。在國際市場上,大眾對創新產品的包容性很強,也非常支持別人完成夢想。因此投入的少量資金可以長時間等待,即使最終產品不盡如人意,也只當是幫助別人完成夢想。
而大陸大眾在投入少量資金在眾籌平臺後,就迫不及待地等待產品或專案出路。一旦時間有所延長,就會產生懷疑心理,甚至部分素質較低的還會破口大駡。這樣混亂的現象自然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對眾籌的不信任,最終影響眾籌行業的健康發展。
但要知道的是,即使是眾籌項目的發起者,也不能精準地把握產品或專案的研發時間和完成進度,只能給出一個大概期限,最終與大眾之間形成尖銳矛盾。此外,在眾籌平臺上也不乏少數隻想騙錢的產品或專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大眾自然會對眾籌敬而遠之。理念的不同、環境的差異,最終讓眾籌在大陸有些水土不服,始終沒能真正走上正軌。
此外,眾籌模式的監管缺失也是導致眾籌網站畏手畏腳的重要原因。從本質上來看,眾籌和理財“寶寶”們一樣,屬於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但在當下,眾籌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仍在探索之中,更缺乏政策性的監管。不過在今年上半年,關於眾籌模式的監管已經有了多次討論,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關於眾籌的監管辦法,只是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2014年上半年針對互聯網眾籌模式的監管事件
一旦監管條例推出,眾籌網站才能真正地放開手腳。成為初創團隊和小微企業實現夢想的基石,幫助他們降低融資成本,成為傳統資本市場的最好補充。
一路前行 眾籌需經歷最冷寒冬
作為一種剛剛興起且極具創新意識的商業模式,眾籌正在經歷自己的最冷寒冬。堅持下來很難,因為前行路上有太多未知的可能性。而且當下就已經遇到重重困難和阻礙,唱衰之聲不絕於耳。但如果真的能堅持下去,做到國際的Kickstarer眾籌網站那樣具有影響力,將是必然的事情。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大陸眾籌行業的盲從者太多,真正有所突破的幾乎沒有。但就像樸樹在《平凡之路》中唱到:“易碎的驕傲著,那也曾是我的模樣……向前走,就這麼走……”眾籌不要忘記最初的夢想,最終還是會達到屬於自己的彼岸。
(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微信公眾號:kejxf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