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鋒網
年初,IBM、AT&T宣佈了一項就應用於城市公用事業及其它行業的“物聯網”項目進行合作的全球聯盟協定。名字聽起來很長很拗口,但說起它的母項目大家應該很熟悉——“智慧城市”。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的落地專案。
IBM與AT&T的這次合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共用事業上。舉個交通方面的例子,雙方可以在公共汽車、的士、路況監控攝影機等多種相關設施上收集資訊,AT&T負責為設施上感測器提供資料通信及位置追蹤服務,IBM則負責分析這些資料,從中得到的結果可以作為城市規劃、路況預告、緊急情況疏逃等多方面的決策參考。
智慧城市專案則更進一步,它會在整個城市中規劃海量的傳感設備,建設可用的資訊流通及管理網路,把依賴資料分析平台得出的結果作為判斷依據,從而更有效的管理整座城市。
來看點實際的,重慶日報在報導中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時曾進行展望,它可以做到比如:智能給出當前順暢的行車路線、空閒停車位;垃圾按量收費,多扔多收(即鼓勵自己回收);公車有Wi-Fi,並能顯示每站的天氣情況;App可即時顯示景區相關資訊,去哪兒先看看人多不多、溫度天氣如何等等。
聽起來很美好很神奇對吧,其實這種生活離我們可能只有幾年之遠。因為這其間的諸多技術問題已經有了很大進展,甚至有些已經用於實踐。運營智慧城市,主要由“資料收集、儲存、分析”等幾個環節所組成。其最大困難在於,如何在海量資料的前提下能正常運行。要知道一座大型城市運行一天所產生的資料比起大淘寶一天的可多的太多,兩者不在一個等量級。所以現在這個最大的問題有了什麼新的進展呢?
資料收集方面,在智慧手機、穿戴設備兩個跨度裡有了很大進步。智慧手機帶動了規模化,你會發現現在就算幾百元的Android機在測試資訊中也會顯示有一大堆感測器;穿戴設備則讓它變得更小、更耐用,想想2000年一個能傳出“信號”的設備要多大(那時應該還是大哥大吧),而現在只需一塊手錶、一根手環就可以做到,這其中的製造工藝、生產技術、網路覆蓋等方面的進步功不可沒。當然,目前也有制約因素,這主要是在電池方面:因為環境限制,很多地方不可能提供電源,也不能一個月就換一次電池,這就需要電池儲存或迴圈方面技術的突破了。
SSD www.bouweenpc.nl |
資料儲存領域則得益於近年來SSD與PCIEFlash等的成熟並大規模商用。資料儲存的難處在於,不但要儲存還要讀取,而且速度要高,快閃記憶體是在這方面目前最好的介質。這個被阿裡前員工馮大輝稱之為硬體紅利,大淘寶在“雙十一”還能保障服務的技術實力也有賴於此。
資料分析方面很有趣,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路線。IBM在2011年推出的“沃森”是集中式的代表,它在問答綜藝節目《危險邊緣》中成功擊敗人類選手拿到了冠軍。分散式的代表是谷歌、百度識圖,這兩個是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龐大的後端進行運算從而得出相似圖片結果。其實這兩者相差不大,區別只在於運算介質是超算還是普通電腦。
技術方面的積累其實已經足夠試行項目了。現在具體落地,實施者更需要考慮的是政治、社會等方面。比如“IT商業新聞網”報導前任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表示“智慧地球專案雖好,但背後執行的IBM卻需警惕”,以及網路上很多人評論的“天網”疑慮等等。
所以目前的話,值得期待的只能是能出現一個真正運作該項目的城市,用真實的案例來打消大家的疑慮。期待未來科技到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