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 智慧手機更應該是智慧家居的啟動鑰匙,而不是控制端

雷鋒網 抽水

早些時候,筆者在朋友圈問了這麼一句:“智慧手機到底是智慧家居的控制中心,還是鑰匙而已?”雖然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樣,但是筆者並不願意把手機視為控制的角色。

在智慧硬體的現有階段,絕大部分產品對手機的依賴性很高,沒有一個配套的手機App都不好意思自稱為智慧硬體。而在智慧家居領域,手機App的地位要高更多,因為多數產品的控制權基本交給了App

按目前的情況來看,手機在智慧家居領域的地位只會越來越高,因為創業者都希望往裡面添加控制程式,以實現遠端監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現象也可以理解為智慧家居行業的妥協,畢竟現在僅有手機可以黏在用戶身上,順便承載智慧家居的“遠端”理念。除掉手機,暫且還能找到替補對象不?
隨著家裡的智慧硬體產品越來越多,手機的控制負荷必然會不斷的加重。比如說智慧燈泡來個App、智能路由器也來個AppWiFi插座也加個App。按照現有的形式,倘若要實現多個硬體產品的遠端控制,恐怕要開打的App不止一個吧。

坦白說,用手機操控家電,其實比最原始的方法要繁瑣不少。以燈泡為例,本來一個按鍵(旋鈕)就能勝任的工作,如果放到手機上,至少還得多加幾步操作。隨著手機上的App越來越多,控制之間的切換也在白白耗費用戶的時間,體驗真的非常不好。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智慧家居創業者並沒有在“智慧”這個詞語給予足夠的重視,手機間接為“體驗差”背黑鍋。

在一次聚會裡,幾位行業朋友無意討論起智慧門鎖這類產品。其中有一斷描述讓筆者至今印象深刻:“現在的什麼智慧門鎖,都喜歡往裡面加App,指紋辨識甚至虹膜辨識,操作起來的時候各種麻煩,堪稱低能。

所謂智慧,肯定要做到最自然的方式,好比說小時候回到家門口喊一聲,家裡的人立馬走過來開門,智慧門鎖就應該做到這種體驗才對啊。”

橫看現有的大部分智慧家居產品,依然沒有往“自然”這個方向思考,恐怕稱不上智慧。
筆者一直認為,是因為創業者的“懶惰”,迫使手機要變成各種智慧硬體的控制中心,從而增加了手機和消費者之間的交互頻率。如果創業者願意往“場景預設”這方面所花點功夫,其實能夠把消費者從控制層面上釋放出來。

為何這樣說呢?現在智慧家居產品都喜歡強調“遠端控制”,比如說夏季到的時候,下班一族可以提前打開家裡的空調,一回到家就享受一個舒服的環境。其實整個過程不必打開手機,一樣可以實現同等效果:相關App完全可以基於GPS定位,來判斷用戶與住處的距離,進而決定是否把家裡部分電器開啟。這種無聲的控制,創業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就算存在偏差,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讓使用者修正,讓產品更加傻瓜和智慧。

如果上述說法成立的話,筆者認為手機在智慧家居領域,更應該充當“啟動鑰匙”的角色:以某些資料作為冷開機,借助預設和調整的方式自動實現使用者想要的遠端控制。比如說晚上快到家門口的時候,手機必定會自動連上WiFi,基於此把客廳燈打開,省去使用者“按鍵”的步驟,把人從生活裡面釋放出來。

按道理來說,人去控制電器基本不會出錯,而且最迎合實際需求。如果只是生硬的把“遙控器”轉接到手機上,而不做一些優化,相關產品真的不應該稱為“智慧”,而是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