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vs. Amazon: Two Different Paths to Success
來源:
最近,「亞馬遜和蘋果估值」的話題在網上引發了熱議,亞馬遜和蘋果都是具有萬億市值規模的科技公司,兩家公司不同的點在於理念,蘋果偏向於科技產品的「時尚與美」,亞馬遜則依賴於個性化與效率遠見方面。
亞馬遜和蘋果的不同之處
眾所周知,蘋果還處於一個漫長的沈澱過程,賈伯斯為蘋果創造了一個,軟硬一體的封閉生態環境的商業模式,而現在的庫克實現了蘋果的溢價。蘋果所有都是基於操作系統IOS基礎上,這個系統是蘋果的靈魂及核心價值,否則,蘋果的萬億市值都將是空中樓閣。
亞馬遜就像在互聯網商業世界中,教大家怎麼寫故事,在科技領域,沒有核心競爭價值與商業機遇這兩樣東西,要夢想實現恐怕比一步登天還難,亞馬遜的高明,就在於主動創造主營之外的東西,去等待機會。
作為科技上市公司的領頭羊,蘋果花了38年的時間實現萬億市值,但亞馬遜只用了21年。亞馬遜原本專注於電商與新零售的互聯網企業,1995年初出茅廬的亞馬遜與蘋果、微軟相比,還屬於嬰孩,並且沒有特別的科技產品出現之前,人們無法把科技公司與亞馬遜掛鈎。
後來,亞馬遜改變了自身基因組成,它跳出了「電商」、「零售」、「互聯網」三個標籤局限,為自身注入了大量「科技」的成分,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1、AWS雲
AWS雲是個重大轉折,在雲計算市場的先入為主比Microsoft Azure早了足足四年。
2、智慧家庭Echo智慧音箱
智慧家庭Echo智慧音箱在AI方面,比不上谷歌的訓練速度,Alexa與電商零售網的結合,給客戶帶來了效率,使得亞馬遜智慧硬體的應景性十分具有價值。
智慧零售風的無人超市,或許是亞馬遜關於未來的另一個方向。亞馬遜正積極推進Amazon Go商店的擴張,但是步伐穩妥緩慢,目前除了總部西雅圖的兩個店之外,芝加哥的才是第三個。
萬億市值從何而來?
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亞馬遜在自身主動上,市場風險下帶來的意外機會,才使得亞馬遜的市值能夠呈上漲趨勢。
谷歌、Facebook等,以提供內容服務為基礎的互聯網公司,受到歐盟知識產權改革與隱私政策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市值成長遠不及亞馬遜和蘋果,而亞馬遜在去年9月其市值規模,還與Facebook同為一個梯隊,在今年卻飛速暴漲一倍多躋身與蘋果並列。亞馬遜的市值高漲,與其自身主觀能動不可分割,但也不乏客觀市場的原因。
蘋果的萬億市值,與其產品的商業壁壘的不可替代性,是緊密相關的,行業人士一直把iphone手機的價格過高的問題,定義為其溢價的「傲慢」,而蘋果的自信來源於行動操作系統的不可替代性、軟硬一體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獨一無二的供應鏈優勢。
而亞馬遜未來正打造由AWS雲支撐的商業物聯網,這一計劃同樣與微軟的最新策略「智慧雲、智慧邊緣」相撞。微軟的「智慧邊緣」目的是強化邊緣計算能力,透過AI級算力的Azure雲部署,來實現未來物聯網工業領域的先入為主。
因為亞馬遜和微軟都有一個共同的威脅——谷歌的AI,所以看似微軟是雲市場最大的競逐者,但亞馬遜不得不與之合作。
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是下一波技術革新的主要方向,這早已為業界所共識。這些年谷歌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深耕,已初步形成技術壁壘,不斷迭代的TPU與Tensorflow的普及,這讓谷歌在專有的訓練市場佔盡優勢。
亞馬遜離蘋果的差距就那麼一丟丟
亞馬遜在主營零售電商低成長的情況下,其潛力營收業務AWS雖增幅較大,但外圍競爭依然激烈,智慧硬體與物聯網的佈局,囿於AI技術瓶頸其前景不甚明朗,無人超市目前處於起初階段,未來風向有待進一步觀察。
因此亞馬遜還未具備,蘋果穩坐業界第一的根基與實力,預計萬億市值之後,亞馬遜若想追趕蘋果,仍需創造更多核心競爭價值。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