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6 Danger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來源:陈剑锋
相信很多人幻想過與《我的機器人女友》中,男主與機器人女友共患難、相濡以沫、恩愛到永遠的劇情。不過這種燒腦的劇情在現實看來,終究也只能發生在影視劇中,回歸現實生活,無論是情感還是綱常倫理,大眾潛意識裡,仍舊無法接受這種狗血的關係。
不過AI的迅速崛起,或許讓我們相信這種原本燒腦的劇情,總有一天會發生,畢竟人類已經誕生了第一個獲得合法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亞」,這擱在20年前,是絕對會是很扯淡的事情。
人工智慧正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與高效,「刷臉」進站、「刷臉」支付、「刷臉」簽到、「刷臉」登記......,人臉辨識正在讓我們告別傳統繁瑣的流程和手續,而變得更加智慧化。
但另一方面我們要清楚的是,人工智慧在給我們帶來這些便捷和高效的同時,其變相所產生對我們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
但另一方面我們要清楚的是,人工智慧在給我們帶來這些便捷和高效的同時,其變相所產生對我們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
AI是把雙刃劍,關鍵在於我們想要它成為什麼樣?
人工智慧是建立在大量數據深度學習的基礎上才得以發揮其巨大價值的,也就是說AI以什麼樣的形態和價值展現在我們面前,完全取決於其吸收了數據的量和質來決定的,比如是像電影《寶萊塢機器人之戀》中的殺人狂魔,還是像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中的與人善良。
人工智慧的持續進步,和廣泛應用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我們不能否認AI的能力和其創造的價值,而為了讓它真正有益於社會,同樣我們不能忽視對人工智慧的價值引導、倫理調節以及風險規制。
數據的處理、分析、應用很多都是由算法來實現的,越來越多的決策,正被算法所取代。而算法決策更多的情況下,是用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的趨勢,算法的模型和數據輸入,決定著預測的結果。
也就是說如果丟給機器的樣本是良性的,那麼它最後肯定是善的;而如果丟給機器人是惡性的,那麼它最後也肯定是惡的。
也就是說如果丟給機器的樣本是良性的,那麼它最後肯定是善的;而如果丟給機器人是惡性的,那麼它最後也肯定是惡的。
諸如曾經的微軟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Tay上線,在與網民互動過程中,很短時間內就「誤入歧途」,集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於一身,最終微軟不得不讓它「下架」。
再舉一個不確切的例子,互聯網服務商透過數據採集,和機器學習,來對用戶的特徵、偏好等「畫像」,進而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服務和推薦等,表面上來看有利於供需雙方的一種互動,但實際上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不平等的。
因為數據實際上成為被企業壟斷的資源,又是驅動經濟的要素。如果商家只從自身利益出發,就難免會對個人數據過度使用,或者不恰當披露。
再舉一個不確切的例子,互聯網服務商透過數據採集,和機器學習,來對用戶的特徵、偏好等「畫像」,進而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服務和推薦等,表面上來看有利於供需雙方的一種互動,但實際上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不平等的。
因為數據實際上成為被企業壟斷的資源,又是驅動經濟的要素。如果商家只從自身利益出發,就難免會對個人數據過度使用,或者不恰當披露。
AI本身是無用的,關鍵在於人類賦予其生命
從某種意義來說,AI本身是無用的,關鍵是人類賦予其生命,才讓其有了更大的價值體現,簡單來說AI就是一種工具,只不過是我們硬要去賦予它,我們認為它應該有的能力和作用,其實沒有任何意識可言的。
譬如日前李開復在時隔26年,重返TED演講台中講到:「愛使我們有別於人工智慧。無論科幻電影是如何描述的,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人工智慧程序沒有愛的能力。阿法狗或許能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世界冠軍,但它無法從勝利中感受到喜悅,也不會在勝利後產生擁抱心所愛之人的渴望。」與人工智慧相比,人類勝在有創造力和同情心。
如果真正哪一天,人工智慧有了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毋庸置疑一定是人類的災難。AI的如何發展即未來,AI是協助我們完成重複性工作,讓我們釋放雙手,從事更多的創造性工作,還是把AI推向我們的對立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我們想要AI成為什麼樣的。
其實AI在現如今,我們還沒有相關的規則和底線去限制的,這也主要取決於現階段,對AI還無法真正的瞭解和掌控,雖然現在在AI上人類有了眾多驚艷的項目和奇跡,但對於AI真正的空間來說,仍然是底層階段,所以這也是導致,AI威脅論傳播的關鍵。
儘管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在基礎的倫理、價值觀、法律、道德上,對AI形成一個初步的引導,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策略。比如構建算法治理的內外部約束機制,將人類社會的法律、道德等規範和價值嵌入人工智慧系統;
在人工智慧研發中貫徹倫理原則,促使研發人員遵守基本的倫理準則;對算法進行必要的監管,提升算法自身的代碼透明性,和算法決策的透明性;針對算法決策和歧視,以及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提供法律救濟。
在人工智慧研發中貫徹倫理原則,促使研發人員遵守基本的倫理準則;對算法進行必要的監管,提升算法自身的代碼透明性,和算法決策的透明性;針對算法決策和歧視,以及造成的人身財產損害,提供法律救濟。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