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美國與中國在企業雲建設上的差異,台商不可不了解!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The Three Ways to Cloud Compute



來源:雲科技時代 作者:寧川  

  
2016年是雲端運算十年之終點,2017年將是雲端運算新十年的起點。在過去十年中,雲端運算從公有雲起步,逐漸發展出私有雲/專有雲和混合雲。

特別是以VMware為代表的傳統虛擬化廠商,終於在2016年10月,達成與公有雲廠商的妥協,出現了VMWare Cloud on AWS這樣的全新組合。

展望未來十年,雲端運算接下來,究竟將要以怎樣的形態持續發展?來自Gartner和美國Interop ITX/InformationWeek公司的最新數據與觀察,卻揭示了一個與最近幾年來,十分流行的觀點,不同的結論:混合雲的前景並不美妙,私有雲在美國企業市場的佈署率在下降,企業佈署的私有雲停留在虛擬化+自動化基礎上,而不是全方位私有雲。

但在中國市場,正在出現不一樣的市場形態。


私有雲並不適合絕大多數企業
2017年1月,美國市場調查公司Interop ITX公佈了,與InformationWeek,聯合完成的一項年度調查。這份名為「2017雲端運算現狀」(2017 State of Cloud),於2016年12月以線上調查的方式,調研了北美地區的307位IT高管,對於雲端運算技術的使用情況、觀點,以及未來12個月的計劃。因為調研對象,多為來自傳統企業的IT高管,這份調研報告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根據「2017北美雲端運算現狀」報告,美國企業內部,採用虛擬化和私有雲技術的比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12年的52%,下降到2016年的40%,而同時採用公有雲IaaS服務的比率,則從2012年的30%上升到2016年的57%。展望未來12個月,僅有28%的受訪者表示,將在新項目中,採用虛擬化和私有雲技術。


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是所謂混合雲的現實,其實沒有那麼美妙。之前,很多業界專家、分析師和媒體,都認為在通向未來雲端運算世界的轉型道路上,混合雲是最理想的選擇。

混合雲的願景,是把部分企業應用佈署在私有雲上,把部分企業應用佈署在公有雲上,再由企業控制其中的比率,從而達到一個循序漸進,和可控的向雲轉型之路。

但實際上,在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的網路,接連頻繁出現問題,導致難以實現理想的混合雲環境。


在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與Gartner研究總監曾劭清的交流,Gartner調研了80%聲稱,已經佈署了私有雲的國際企業,結果發現這些公司佈署的私有雲,並不是全方位的私有雲,所實現的主要是IT基礎設施的虛擬化+自動化,只提供了私有雲概念中的基本,和普通的功能。

根據Gartner的研究,對於單一企業來說,只要不提供對外服務,大部分企業對於私有雲,其實沒有業務上的訴求,而一個全方位的私有雲,則需要巨大的投入,除非是業務量足夠大的超大型企業,才對私有雲有實際的投入動力和能力。

結果是什麼呢?就是80%的企業,其實只需要一個簡版的私有雲,在北美這樣,已經建立了高度互信的商業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把自己的「私有雲」佈署到公有雲中。

私有雲形態的兩極分化
虛擬化和私有雲市場佔有率,在北美出現了令人驚訝的,持續下降態勢,而且隨著AWS、Google雲、微軟Azure雲等公有雲的持續成熟,以及VMware Cloud與AWS等公有雲的進一步合作,公有雲的市場佔有率,將進一步擴大,但這樣的發展態勢,卻不適用於中國市場。


對於中國市場來說,行業標準和行業監管等,往往由政府機構管理,企業在實施私有雲的時候,需要符合各自的行業標準,和行業監管要求。

而在北美市場,行業標準和行業管理,往往由第三方非盈利性行業機構負責,而國際公有雲廠商,已經足夠成熟到,符合這些行業標準和行業監管要求,因此北美企業可以直接採用公有雲服務。

此外,過去30年間,中國大量行業都沒有經歷行業性大整合,因而導致很多行業,都存在過量企業。以銀行業為例,根據Gartner客戶的統計,中國現有3000多家銀行,其中2000多家為農村銀行或信用社,很多只有一到兩個網點。

這些大量存在的小型銀行,往往無法滿足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全部要求,比如接入銀聯的安全要求,其IT水平和能力也很差。但出於成本和效益等原因,大型銀行也不願意進入這些地點。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其它行業。

因此,在中國一方面因為行業和政府監管的要求,而需要私有雲的存在,這導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之一;但另一方面,因為大量中小型企業的規模,無法佈署完整的私有雲,這就導致中國私有雲市場的兩極分化:行業雲(多租戶)和中小型私有雲(單租戶)。

中國企業要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必須按照行業規範,和政府要求來建設自己的IT,但公有雲提供的一個標準架構,和標準服務,很難按照這麼多垂直行業去客製化公有雲。


在另一方面,10%-20%的中國大型企業集團,有足夠的業務需求,來建設自己的私有雲,同時符合本行業和政府監管要求,這種集團大型私有雲,往往會覆蓋到下屬企業,這就是多租戶形態的大型企業集團雲的概念,而同一行業不同,大型企業集團之間,也可合建更為廣泛的行業雲。

Gartner研究總監曾劭清表示,中國大部分企業,對公有雲還不太熟悉,存在很多不成熟的認知。特別在安全和企業客製化IT和服務方面,中國企業和現有公有雲服務提供商,還需要很多磨合。

企業要滿足監管部門的要求,但根據目前公有雲提供商的成熟度和產品,企業還是很難在公有雲商,客製化滿足中國監管部門要求的IT設施。

在這樣的環境下,行業雲是根據行業監管客製化的IT平台,能夠適合中國企業,進行合規的要求,也能滿足行業監管機構的要求。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金融行業雲。2015年12月,興業銀行和高偉達、金證科技、新大陸等數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興業數字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數金),建設了中國第一個銀行行業雲——興業數金雲,為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提供金融行業雲服務。



同樣在2015年,海航把服務於企業內部的雲服務對外開放,成立了海航雲科技有限公司,透過海航產業雲,對外輸出已有的公務航空、機場、實業、資本、支付、物流,及其上下游合作夥伴以,及通用航空、旅遊、飯店、零售、P2P、虛擬營運商、房地產等服務。

所以私有雲在中國市場接下來的發展形態,將出現以大型行業雲、產業雲或企業集團雲為主的完整私有雲形態,在另一方面則是大量中小企業的簡版或定制化中小型私有雲形態。

中國將成為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
由於中國經濟的體量、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以及中國整體「互聯網+」戰略大力推動數位經濟的發展,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之一(這裡指行業私有雲+企業私有雲)。


特別是隨著中國十三五將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物聯網、5G通信網路、人工智慧等大型數位化產業,以及政府、金融、電信、電力、製造、零售、醫療健康等多個行業的轉型,私有雲市場,將得到進一步支撐。

中國中投證券研究總部預測,中國私有雲市場,將在2018年接近千億,到2020年有望達人民幣5500億元規模。

那麼如何看這5500億私有雲市場的結構與機會?這裡面包括了兩大趨勢的交互作用:一是企業數位化,也即「互聯網+」應用的趨勢;二是企業新IT,也即IT基礎設施的雲化、社交化與大數據化。

先說企業數位化,IDC預測到2017年底,全球企業2000強中的2/3,就將把數位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核心策略。

在中國,「互聯網+」正推動數位經濟的整體發展。數位經濟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G20杭州峰會把數位經濟,作為「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的四大行動之一。

上圖隻「我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隨著雲端運算與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互聯網為融合平台、數據資源為核心要素,資訊技術對於數位經濟帶動作用,越來越呈現爆發性增長態勢。

具體來說,以電信服務商行業為例,埃森哲預計到2020年,中國電信商的數位化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760億美元(約1.2萬億元人民幣),約等於2015年傳統電信服務市場的規模,相當於在5年內,再造一個傳統電信服務市場。

其中的數位化服務,又可以分為數位化消費服務,這包括付費電視、第三方支付、線上視訊,和線上音樂等業務,以及包括受物聯網連接、物聯網服務、公有雲和數據中心等,驅動的數位化企業服務。

在另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電力行業,數位化也是巨大的趨勢。根據平安證券的研究,2016年以來,電改尤其是售電側改革,加速落實,售電企業開始參競價交易,競價交易電量比重逐步提升,預計未來中國競價售電市場,有望達千億級。

競價售電的背後就是數位電表、電力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數位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承載的技術平台,就是電力行業雲,或電力企業私有雲。


企業新IT,則是數位化應用的承載平台。企業IT技術體系,正從原來的Client/Server客戶伺服器結構,向Cloud/Mobile雲端運算行動網路應用結構的大轉型,這個轉型是從閉環、閉源、封閉的技術體系,走向開環、開源、開放技術系統的過程,原先的IOE陣營,在這個過程逐漸失效,新的技術陣營尚在形成過程中。

Gartner認為,未來五到十年向雲轉型的企業,IT必定是一個多種架構混合IT演進的狀態,企業在混合IT時代,將面臨的四大挑戰包括:多雲管理、混合應用、混合編排和混合基礎設施。

在這個過程中,以核心的IT配置管理為例,就有PowerShell、Docker、Puppet、Chef、Ansible、Rocket、Kurbernetes、Mesoshpere、Rancher、Salt等多種開源工具並存。

雲端運算開源,技術體系與技術陣營,出現了群雄並起的現象,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人人力爭成為企業雲端運算時代的IOE。

與傳統IT時代的壟斷型技術公司不同,企業雲端運算時代,不會出現壟斷型技術公司,而是代之以主流型開源技術社區。以核心的雲管理層為例,以Kurbernetes為代表的容器技術陣營,正在獲得廣泛支持,有望成為新興雲管理軟體領域的技術標準框架,從而成為整個私有雲/行業雲架構的核心。


因此,未來將出現兩大類私有雲架構;一種是針對行業雲、大型集團雲等的多租戶、完整私有雲架構,以超大規模數位化應用為業務驅動,以DevOps應用持續整合、持續開發和生產環境的經營支撐為主要IT訴求,自上而下構建SaaS、PaaS、IaaS三層私有雲體系;

另一種是針對中小企業和中小型應用場景的單租戶、簡版私有雲,向上銜接和承接大型SaaS應用、行業雲及大型集團雲等技術體系,同時完成本地計算任務。

無論在行業雲,還是私有雲的跑道上,都有可能誕生獨角獸型創業公司,因為中國的市場空間足夠大,且處於空白階段。而且因為中國市場的複雜性和成熟的互聯網環境,在中國市場孵化出的私有雲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還有機會複製到其它國家,最終產生世界級的新一代企業IT公司。
總體來說,未來私有雲的技術世界,將進一步體現「軟體吞噬硬體」的思想。


在走向未來雲世界中,競爭關係並非你死我活的零和競爭,而是多家公司並起、聯合做大餅的共生、共贏過程。

即使是有朝一日達到了成熟穩定的未來雲世界,競爭關係依然是更多的公司,能夠加深整個雲生態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生態活力,就像開放的熱帶雨林那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