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5G 到底什麼時候來,以及,它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5G真的要來了。然而關於5G的幾個問題卻未必能搞清楚,本文將會來談談。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5G是什麼?

3G4G5G等名詞中,G是英文單詞「generation」(第x代)的縮寫。因此,5G就是第五代行動通信技術。
在行動通信領域:
·         第一代是類比技術;
·         第二代實現了數位化語音通信;
·         第三代是人們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徵;

·         第四代是正在鋪開的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標誌著進入無線寬頻
    時代。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簡單來看,5G的速度將會更快,而功耗將低於4G,從而帶來一系列新的無線產品。對岸電信業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曾經發言要求5G時代的電信設備大幅度降價:「4G5G時代,單位比特的傳輸成本降低了1000倍,那麼我們也希望電信設備價格也降低1000倍,成本是決定運營商在數據時代能否盈利的關鍵。」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5G其實並不是全新科技

  • 關於5G的兩種不同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5G將會是全新技術。這個觀點的代表者為華為無線網路產品線CMO楊超斌,在他看來,4G再怎麼演變也不會變成5G5G將會是一個全新技術。


5G不只是一次技術的更新,更是非常大的跳躍性發展、是一個變革,這也意味著網路架構必須提升,5G對網路的需求將與4G截然不同;雖然現在使用的4G LTE技術仍會不斷演進,但4G再怎麼演變也不會成為5G5G將會是全新技術。

但大多數技術專家更傾向於以下觀點:5G就是4G技術的必然演進——既要演進也要革命。


雖然任何一代技術發展,都不可能是上一代技術的重復,如果新一代的技術和上一代技術是一樣,那還什麼新一代,所以3G技術不同於2G4G不同於3G,它的技術原理、解決問題的方式、部署的辦法,實現的能力都不同,但是沒有上一代技術的根基,或者說下一代沒有對上一代的技術傳承,實現革命性的升級也是空中樓閣。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5G不是橫空出世個令人驚異的新技術,5G技術是現有技術的新組合,是4G技術的再演進
為什麼要強調「再」?因為4G LTE的後三個字母就是長期演進的意思,5G應是在4G基礎上的再演進。關於技術演進的觀點,科學松鼠會會員通信專業教師奧卡姆剃刀有個通俗的雙駝峰理論,能很清晰解釋5G僅僅是一種技術演進的觀點。

·         奧卡姆剃刀的雙駝峰理論
奧卡姆剃刀認為,一項新技術概念出現後,在業界會出現一個研究討論的高潮,這是第一個駝峰

相關的學術論文會產為熱點,成堆的博士碩士依託這項新技術,完成了畢業論文,雖然很熱鬧,但這僅僅局限在學術研討層面上,而在具體的技術實現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或者因成本原因而根本無法量產。 

研究討論高潮逐漸降溫,這是第一個駝峰的下落期,接下來是低調務實的技術攻關,這個平台期可能幾年也可能一、二十年,當技術問題都解決後,就會迎來商家量產和投入市場的熱潮,這就是第二個駝峰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關於2020年的規劃,5年後就要全面進入5G了,而到現在核心技術體系還沒有確立。回顧3G技術發展史,國際電信聯盟於1998630日接收了3G技術提案,並迎來了第一個駝峰期,直到200917日,這才進入到第二個駝峰,平台期持續了11年,特別是三按照「雙駝峰規律」,5年後將在全球推廣使用的技術,應在2010年左右就迎來第一個駝峰,而不會在2020前的兩三年橫空出世,然後迅速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全球的5G標準,這違反了一般的技術發展規律,不太可能成真。

·         沒有3G4G技術的發展就沒有5G

實質上,在5G研究上大部分研發機構選擇的道路也是如此,兩條腿走路。
5G研發中提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推動基於4G技術的演進,一方面研發5G新技術,兩者兼顧

5G時代的千倍提速要求面前,通過4G技術的演進,只有通過大幅度的加大頻寬才有可能。加大頻寬是起點,由此而產生的毫米波、微基站、高階MIMO、波束賦型等都是順理成章的技術趨勢。


5G
時代對大規模天線陣列、毫米波技術、新型網路架構、新型空口設計的關鍵技術核心,也大都是基於4G網路技術延伸而來,大都能成倍提升性能。以軟空口技術為例,這個技術結合Pre5G的硬體處理能力,讓電信服務商具有了從4G5G的平滑升級能力,4GPre5G這個階段,終端不用更換,而從Pre5G5G,基地台設備也可以繼續使用。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圖:毫米波技術下的微基站

明白了5G就是第五代行動通信技術的基本定義,就明白是從3G4G升級而來,自然也是一種技術的累積和演進,也可以說沒有3G4G技術的發展就沒有5G的產生5G技術的演進一方面是技術積累的必然結果,當然也要求有革命性創新,才能實現演進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是人類通信需求快速提高的必然要求。


反過來說,之前5G遲遲沒普及,一是技術達不到,二是還沒有應用的需求出現。現在有了需求,才有了5G。什麼需求?未來的網路將會面對:1000倍的數據容量增長,10100倍的無線設備連接,10100倍的用戶速率需求,10倍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需求等等。坦白地講,可能未來五、六年4G或許將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所以5G就必須提前登場。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5G會改變什麼?

我先來講個故事:


清晨醒來,臥室的燈和空調自動開啓。小明來到衛生間,洗臉水已自動調至適中的溫度,數位牙刷記錄並上傳小明牙齒,以及口腔的實時數據;戴上眼鏡,妻子帶著孩子正在上學的路上,通過眼鏡片上的虛擬現實顯示,孩子向小明揮手說早安。小明吃過早餐,眨了幾下眼睛,汽車帶著小明自動行駛在馬路上,小明在車上開啓了視訊會議……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這個場景描繪熟悉嗎?19982002年的時候,通信圈這樣描繪3G20052012年的時候,通信圈這樣描繪4G;今天,這個描繪傳承給了5G。未來,還會有6G7G8G,估計到9G的時候,我有可能聽不到了。因為無法確保能不能活到那時候。

這也是典型代表著通信技術逐步演進的過程,革命性的體驗都是逐步實現和完善的。實質上,5G對行動網路的顛覆也是逐步演進的過程,它還將催生出無數新應用、新模式,產業。時速100公里的汽車,在5G網絡條件下從發現障礙到啓動制動系統,需要移動的距離將縮短到2.8釐米。

五特徵:「無與倫比的快」、「人多也不怕」、「什麼都能通信」、「最佳體驗如影隨形」、「超實時、超可靠」。具體提下在用戶體驗方面的5個典型5G場景:
1、速度
5G將比4G10100倍,更快的速度也將提升網絡的容量,可以容納更多的用戶在同一時間登錄網路。

2、全景視訊:行動端也能實現
不少人一定會對體育館內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遊戲或者智慧手機中獲得同樣的實時畫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換鏡頭,即時重播,高分辨的4K視頻會讓你耳目一新。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3自動駕駛汽車1平方公里內可同時有100萬個網路連接

我們目前使用的4G網路,端到端時延的極限是50毫秒左右,還很難實現遠端實時控制,但如果在5G時代,端到端的時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滿足智慧交通乃至無人駕駛的要求;現在的4G網路,並不支持這樣海量的設備同時連接網路,它只支持數量不多的手機接入,而在5G時代,1平方公里內甚至可以同時有100萬個網路連接,它們大多都是各種設備,獲知道路環境,提供行車資訊,分析實時數據、智慧預測路況……通過它們,駕駛員可以不受天氣影響地,真正360度無死角地瞭解,自己與周邊的車輛狀況,遇到危險也可以提前預警,甚至實現無人駕駛。

5G到底什么时候来,以及,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4、網路機器人:實時反饋醫生指令
對醫生而言,機器人在手術方面將大有可為。但是它們需要對醫生發出的指令,作出實時反饋。在執行複雜的命令時,正在工作的機器人更需要與醫生實現無縫「溝通」。

5、虛擬現實:各種體感需要極速網路傳輸
當你戴上VR頭盔後,你便進入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你可以與他人進行互動,遊戲甚至擊掌。有了5G,用戶之間的相互協作將迎來新的時代。相同物理位置的兩人將可以實現相互合作。各種體感功能需要極速網路傳輸,才能加強虛擬現實,網絡天生就是管道。

還記得這個段子嗎?去營業廳辦卡,問營業員小姑娘「這4G有啥好的?」小姑娘答「大叔,2G可以看倉井空小說,3G可以看倉井空圖片,4G可以看倉井空影片。」姑娘你盡說些大叔聽不懂的,蒼井空是誰啊?你還是快點給我辦張4G卡吧!

這個段子實際上在3G時代就開始講了,電信和聯通的3G就可以看蒼井空了,希望不要在5G時代還聽到這樣的段子,因為5G的快可不是看普通影片這麼簡單。

還可以這麼簡單理解5G的體驗變化——
3G4G座的都是人事(連接人)不是質變,5G座的不是人事(連接物)才是質變4G網路下,雲端系統無法傳輸緊急指示,讓無人駕駛汽車穿過交通流;4G也達不到在遠端會議中提供即時語言翻譯的速度,更不必提在救死扶傷的手術之中遙控指揮手術刀——要知道,許多即時無線應用的最大延遲期不得超過1毫秒。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