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歐睿國際分析2014年全球行動支付五大趨勢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來源:移動支付網 作者:慕楚

來自歐睿國際的消費金融高級分析師Michelle Evans近日發表了對2014動支付發展的看法。進行了編譯,以下為譯文:


支付產業正在緩慢的接近一個臨界點,審視手機錢包是否會成為消費者每天使用的支付工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被第一次認知手機錢包概念,許多公司也開始在行動領域進行第一次投資。

下面分析2014年的五大行動支付趨勢:
1、金融行業全面擁抱行動網路
早在很久以前金融機構和支付公司就希望能夠掌控消費者所有的金融生活。隨著技術的進步,上網速度的加快、運算能力的提高以及智慧手機的普及,這允許消費者在行動設備中,完成金融服務。查看帳戶歷史、轉帳、支票存款等功能,消費者都能通過手機完成。

此外,手機銀行的複雜程度也在逐漸增加,而這種應用正在被消費者快速吸收並應用在日常支付當中,這也預示著行動支付將成為主流支付手段。實際情況是,手機銀行為消費者的金融服務行動化提供了可能,這也意味著手機銀行很可能在明天覆蓋所有的支付形式。

當然手機的潛力不僅僅在於消費者與金融機構即時的交互,還有商店支付以及更廣泛的服務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各方在行動領域的持續投資,消費者將更加方便的使用行動設備進行店內支付。

www.cnmeonline.com

2、由於智慧手機的普及 支付變得更加無形
在交易當中,支付變得越來越無形,有兩大因素造就了這一趨勢:首先,許多支付提供者發展,支付僅僅是商戶與消費者交互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為了保持競爭,商戶需要借助支付來推動其他服務。比如說提升品牌忠誠度、提升消費體驗、積分制度等,這些服務都可以通過各種行動技術來完成。

其次,行動設備在支付當中更加普及。這就需要簡化交易流程,雖然使用手機進行支付的數量正在增加,但較之電腦,在手機上進行交易的轉化率少的可憐。支付服務迎來的挑戰是,消費者需要在更小的螢幕上輸入支付資訊,越來越多的支付公司利用一鍵確定功能,註冊登記支付信息之後,消費者只需要一鍵確認就可以完成支付。

電子錢包方面,VisaCheckout,萬事達的MasterPass都是利用這一方法。但是,對於終端消費者來說,電子錢包需要考慮安全與便捷的權衡。
tweakyourbiz.com

3沙發商務發展龐大消費群體
平板設備很多時候被形容成沙發設備,主要是很多消費者在沙發上使用平板電腦,進行網路購物及支付,以此形成的沙發商務成為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電子商務市場,特別是平板電腦便得越來越普及。

2014年,平板電腦帶來的電子商務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澳洲、荷蘭、丹麥。相比之下,越南、印度、菲律賓、摩洛哥以及哥倫比亞等國家,這方面的交易顯得微不足道。

4、英國正在成為行動支付的溫床
去年,是英國行動支付爆發的一年,這將成就2014年人均電子商務排行英國第一的好成績。歐睿國際預測,2014年英國人均電子商務消費將達到824美元,其中80%的交易通過平板電腦和手機完成。此類設備的普及,提高了消費者通過線上遠端購買的比率。此外,線上付款線下提貨的概念下,很多消費者通過線上支付,然後到實體店獲得商品,這也提高了電子商務的比例。

paymentweek.com

雖然英國的電子商務被平板電腦的使用習慣所驅動,但是英國的手機支付仍然非常高。英國近幾年非接觸支付發展迅速,許多消費者通過手機進行交通支付,與此同時,類似Zapp的手機錢包服務不斷湧現,英國在未來五年的行動支付,將以年複合增長率36%的速度增長。

5、店內支付將成為全球最發達的行動支付市場
雖然在近幾年,使用手機進行店內支付一直受到熱議。但較之通過手機進行線上支付,直接進行線下的支付顯得非常少見。在絕大多數市場,無論是手機進行線上支付,還是手機進行店內支付,其交易比例都顯示個位數。2014年全球前三位的人均店內行動支付消費值分別是,澳洲均22美元、美國人均16美元、英國人均12美元。
currenteditorials.com


澳洲領先全球的原因是,智慧手機的規模普及,以及非接觸支付系統的高頻率使用。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澳洲的銀行以及支付公司,都積極的推出基於NFC技術的行動支付服務,無論是NFC手機還是NFC貼紙。

比如澳洲四大銀行的聯邦銀行就在2013年秋季升級其手機銀行應用,讓消費者可以進行NFC支付。

而沒有NFC手機的用戶,則可以辦理NFC貼紙來享受NFC支付服務。不僅僅是NFCQR二維碼、BLE等技術,都被引入到店內行動支付產品中。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