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2014 年可穿戴設備詳細匯總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來源:智客

這一年來,人們言必及可穿戴設備,展會上網站上電商處滿滿都是可穿戴設備。從最初的谷歌眼鏡到現在的頭盔,從手錶到手環,若要時髦或是fashion沒帶個可穿戴設備都不好意思出門,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目前可穿戴市場的真實寫照。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預期可穿戴設備絕不僅僅是智慧手機的補充
可穿戴設備可以協助人們管理時間和軌跡,優化健身和健康、生活管理。可穿戴設備是讓網路普遍並適用化新的台階。聯網的健康手環或是手錶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個首飾,實用性還沒有體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變成一個無腦化的,更加普及的,人們會隨身攜帶的設備。例如與網路相接的可以自動切換時區的手錶,能夠監控心跳、並將健康資料及時上傳到雲端上的腕帶,儲存並分析佩戴者健康資料的App

當然,最讓人期待的還是這些可穿戴設備所承載的服務。畢竟它們將是我們貼身佩戴的,能夠檢測我們的生命體徵,例如睡眠品質等,無論是健身愛好者、減肥人士、老人或是嬰兒都可以依靠這些設備。

雖然現在的可穿戴市場上充斥著投機和炒作概念等問題,但是在Business Insider商業智慧的報告中能看到,哪怕是保守地預計,手腕上的小玩意將能帶來120億美元的市場。

以下是Business Insider對可穿戴設備的簡要預計:
市場規模的變化:根據IMS報告研究,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有望在2016年達到1.71億的出貨量,而2011年出貨量僅為0.14(14 million)。根據ABI最近的預計,2018年可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將達到4.85億。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有些過高,因為智慧眼鏡和智慧手錶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在2014年全球年度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1億這一里程碑,並在今後的五年內達到3億。

手環:現在,在健身和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手環設備暫時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IMS聲明,縱使可穿戴運算不會成為主流,智慧手環也會在智慧醫療設備中佔據主導地位。我們認為健身和醫療可穿戴設備綜合起來,將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佔據大約60%的市佔率,甚至在將來會更大。

手錶:與健康手環類似,它們也採用藍牙等無線連接與智慧手機相連像。但是與健康手環不同的是,智慧手錶不僅收集資訊,還要顯示資訊。智慧手錶的銷售者也強調一個事實:隨著智慧手機的螢幕越來越大,隨時把玩手機就是件很尷尬的事,因此有了智慧手錶,使用者將不再需要經常查看他們口袋裡的智慧手機了。

眼鏡:與虛擬實境相比,增強現實可以讓你與現實世界進行交互時看到環境資訊。谷歌眼鏡則成了主流,市場行銷人員也看到了它的潛力。

以下ON World是對可穿戴設備的調查和簡要預計:
ON World上剛剛發表了一則報告指出,涵蓋了十幾種可穿戴技術的行動傳感穿戴設備在健康和衛生市場中掀起了一場革命,擾亂了目前智慧行動設備的發展,在安全、效率和工人生產力市場開闢了新的市場。ON World行動傳感定義為一個由智慧行動設備、感測器技術、通信和雲端運算組成的新興的生態系統。具體來說,行動傳感系統一方面感知並儲存資料,另一方面當使用者在行動時(或是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例如睡覺等)進行即時通信。能感知位置的可穿戴設備,是被使用者穿上身上或是作為使用者身上攜帶的一個附件。

ON World調查結果:
2013年行動傳感可穿戴設備市場湧現出超過400種的獨特產品,比上年增長了2;並且伴隨著新的產品類別的出現,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這些新產品以智慧手錶、智慧眼鏡、消費化的可穿戴感測器,以及日益增長的工業和企業解決方案為主。

2013年內,可穿戴設備的接受度增長了2倍。ON World通過對超過400種行動傳感可穿戴設備產品的70000多條評論進行評估。某些類別如智慧手錶等已經增加了近十倍,個人感測器的增長超過了500%

ON World預計:
感測器融合和雲端連接的可穿戴設備在未來五年內,會生成一個500億美元的產業。

智慧手錶、智慧眼鏡和個人感測器等消費化的可穿戴市場,將會在2014年超越那些專用於體育或健身的穿戴設備,並在2018年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二。
五年後,每年將有7億的可穿戴設備銷往全球,市場估值約為474億美元。
在此期間,硬體將是市場收入的大頭,但行動App和服務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可穿戴設備實際的市場情況

可穿戴設備發展時間線

手環類產品,方案簡單,主打計步、卡路里、睡眠提醒、震動提醒等功能,高端市場針對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使用者,加上設計美觀,因此FitbitJawbone
UP等運動手環出貨不錯。其他市場上的手環產品方案趨於同質化,設計比較粗糙,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整體出貨量雖不斷提升,但因玩家眾多,單家出貨量並不大。主要問題:設計不夠新穎;功能不具粘性;APP建立資料支撐的商業模式不夠清晰。

手錶類產品,主要分為手機伴侶和獨立手機兩類,功能需求比手環複雜。手機伴侶主要提供資訊查看、資訊提醒、電話接聽、環境顯示、個人健康資訊等功能,主要用途是管理簡單資訊的提醒和查看,減少接觸手機次數,同時通過手機管理個人資料;獨立手機,提供SIM卡槽,可作為第二手機撥打電話。主要問題:外觀設計不夠新穎;方案不夠成熟,功耗較大,續航不理想;缺乏剛需應用帶動需求;產品設計和目標人群定位不夠清晰。

眼鏡類產品,眼鏡設計複雜度高於手錶和手環類產品,主要提供攝影、3D顯示、虛擬實境VR等功能,上市產品如Google GlassOculus Rift等。主要問題:技術門檻較高,市場上廠家較少;價格昂貴,受眾面較小;續航時間短;人機對話模式需要改善。

蘋果和谷歌被業內寄予厚望,希望擔任可穿戴市場的領軍角色,谷歌已領跑一步,Android wear和應用商店已經登錄,iWatch則肩負提升用戶認知度和培育產業鏈的重任,同時為可穿戴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提供參考。

可穿戴設備上游產業鏈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近期,通過調研接觸可穿戴上游晶片和方案玩家,交流可穿戴晶片技術和方案成熟度以及與下游產品需求的匹配度。現階段來看,打造可穿戴產業鏈還有不少路要走

主晶片
可穿戴主控晶片分為應用處理器(AP)MCU兩種,手環基本採用MCU,手錶根據功能複雜度選用MCUAP

主要難點是目前市面上仍未出現專門為可穿戴定制的主控晶片,某些廠商宣稱的專用晶片也是基於原有平台做優化設計而來。

MCU採用度比較高的為STSilicon Labs兩家產品。如Fitbit Flex,三星Galaxy Gear2, Pebble; Misfit Shine等品牌產品都是基於這兩家方案。
市場也有不少採用手機晶片如MTK60甚至72平台做智慧手錶,可接打電話,主要針對外銷市場。

大陸的土曼、果殼、智器和inWatch X等產品則採用君正JZ4775平台,君正下一步會推出M200M150兩款產品,採用大小核設計理念。

新推出搭載Android WearGear Live LG G watchMOTO360則採用高通驍龍平台。

一家美國的初創公司Ineda Systems正致力於可穿戴晶片開發,基於MIPS架構,已拿到高通和三星投資,產品按照性能分為四個級別,分別覆蓋從簡單手環設計,到運行複雜作業系統的可穿戴應用,目前產品還未量產。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圖片來源:公司公開資料

作業系統OS
已上市產品基本搭載即時操作系統RTOS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OS面臨的難題與主晶片類似,沒有專門的OS適合在可穿戴這樣的小系統運行,可穿戴市場是一個多樣化的市場,Android Wear也只能滿足部分需求,不可能達到Android在手機市場的地位。

Google針對可穿戴新推的Android Wear對軟硬體有一點要求,目前僅有Samsung Gear Live LG GwatchMOTO360支持。GoogleAndroid Wear設備的特徵描述是:獲取常用資訊、語音交互、監控健康資訊和多螢幕互動。針對Android wear,需要注意幾點:

按照Google策略,前期可能傾向與大廠合作,眾多中小廠商將無緣,更詳細的授權政策有待公佈;

與手機Android系統原則不同,Google或將不允許廠商進行Android Wear定制化,意味著所有產品介面出現同質化,不過廠商可以通過綁定其它服務形成差異化;

Google Now與語音交互是Android Wear的關鍵服務,可惜Google Now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或使用較麻煩,這將直接影響中國用戶的使用體驗;目前Android Wear智慧手錶僅支援Android 4.3及以上系統,資料顯示目前僅有23.9%已啟動的安卓智慧手機運行Android4.3及以上系統,這與目前已上市大多數支援藍牙BLE的產品面臨同樣的問題,終端支援太少。

感測器
目前在可穿戴設備上能看到的感測器產品主要涵蓋:運動感測器環境感測器生理健康類感測器

感測器的主要難點是目前僅運動感測器在可穿戴設備上採用較多,醫療健康類感測器由於尺寸、精度及價格等方面的原因,還無法大規模應用在可穿戴設備上。

運動感測器玩家跟手機市場類似,ST, Bosch Sensortec, InvenSense仍是主要玩家,都能提供多軸運動感測器。亞洲也有供應商廠商,不過出貨較少。
環境感測器供應商比較多,包括溫濕度、氣壓計、紫外線感測器等,目前應用在可穿戴產品裡不多,但不久將有更多產品上市。

生理感測器包括測量心率、血糖、血氧、血壓等。其中心率應用產品較多,主要供應商包括ADI(光照式)和神念(電極式),而其它則需要輔助器件或臨床驗證,技術門檻較高,尤其是無創式監測技術主要集中在歐美日。

可穿戴感測器和手機中感測器的設計趨勢一致:高集成度、小尺寸和低功耗。感測器作為可穿戴設備對外感知器件,擔負重要角色,要達到良好的體驗效果和監測精確度,難度主要在於演算法。演算法的獲取途徑一般由公司自己開發或通過協力廠商公司授權獲得,如SPI, Hillcrest Labs, Movea,Cywee等 。

其中Cywee有披露與MTK 可穿戴平台Aster進行合作。而Movea在近期已被知名MEMS感測器廠商InvenSense收購,可穿戴也是其目標市場。

顯示幕
使用者在購買一款帶顯示的產品時,第一印象除了外觀就是螢幕顯示效果。可穿戴產品不僅要兼顧顯示效果,還要關注功耗。顯示幕技術有很多,可選產品不少,廠商主要是在功耗、顯示效果以及價格中選擇平衡。

目前應用在可穿戴產品的顯示技術主要包括:傳統LCD顯示、Sharp memory LCDOLED,電子墨水顯示、MEMS顯示技術和柔性顯示等。

傳統LCD顯示:供應商較多,技術成熟,價格便宜。目前市面上也有採用半透半反式LCD顯示幕的產品,兼具弱光和強光顯示效果。

Sharp memory LCD:主要供應商Sharp,功耗較低,價格較高,與電子墨水屏相比,刷新率高,薄且週邊元件很少。典型產品:Pebble手錶。

電子墨水顯示:主要供應商Eink,技術成熟,黑白顯示,功耗極低,但刷新頻率較低,翻屏偶爾閃爍,夜視效果不好,價格較高。典型產品:土曼T-Fire手錶。

OLED:主要供應商:三星,LG,無需背光,功耗相比LCD低,色彩對比度很高,顏色鮮豔,價格很高。典型產品:三星GearGear 2

MEMS技術: 指高通Mirasol顯示幕,不需背景光,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功耗很低,價格很高,目前在可穿戴市場只有高通獨家採用。典型產品:高通Tod手錶。

柔性顯示:主要供應商三星,LG,韓國NeoView Kolon,技術不成熟,小批量應用,優勢是可採用更加美觀的弧形設計,價格很高。典型產品: Gear Fit

無線連接晶片
無線連接晶片的供應商也較多,僅用在可穿戴設備上的藍牙單晶片,NordicTI用量較大,而整合Blue ToothWi-FiGPS等的組合晶片,博通、高通、MTK都有方案,博通是該領域龍頭。手環類產品,藍牙單晶片應用較多,對於複雜應用,組合晶片較有優勢,這取決於應用場景和功耗考量。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可穿戴設備中游和下游產業鏈

可穿戴設備中游產業鏈
核心:語控和交互技術系統(本段主要著重於中國廠商)
可穿戴設備的便捷性可以理解為直接解放雙手,那麼中游節點上的語音控制和交互技術就是這個環節上最為重要的一節,而在華語市場中文語音是重要技術

在中游上,如何實現本土化,與中文語音技術商的如何合作,將是幾大巨頭穿戴設備在華語市場開拓的重要步驟。大陸涉足語音控制與交互技術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科大訊飛以及體感交互技術的數碼視訊。由於存在很高的技術門檻,大陸中游產業在一級市場的表現也不活躍,有些典型的早期創業公司,基於眼控技術的七鑫易維、基於體感技術的鋒時互動、唯創視界等,隨著虛擬實境增強技術的大熱,主要還由於Facebook 20億美金收購Oculus,這塊引來風險投資的高度關注,大陸VR/AR也出現一批創業者。

其次是骨傳導耳機,未來有可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標配,主要組成部分是通信晶片、感測器和微型電機,涉足的公司主要是共達電聲、歌爾聲學、海能達;

三是無線通訊模組,對資料傳輸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未來的局域網向藍牙、Wi-Fi或者NFC等無線技術相連而成的個人區域網路的升級,涉足的公司有環旭電子和達華智慧;

四是行動醫療元件,包括計步器和掌上監護儀、GPS和運營服務,這也是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拓展,主要公司有九安醫療和寶萊特。
綜合看,整個中游產業依然取決於技術的突破。

可穿戴設備下游產業鏈
核心:獨立運行系統
可穿戴下游為成品,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谷歌眼鏡、三星索尼的智能手錶,蘋果iwatch等。健身和運動、醫療和健康兩個細分領域的可穿戴商用前景被市場普遍看好。

下游終端設備廠商競爭很激烈,JawboneFitBitPebble等當屬明星。相比國際高端較為成熟的市場,亞洲可穿戴設備處在培育市場階段,目前而言,下游主要廠商被國際幾大巨頭壟斷,而大陸明星創業者當屬拿到B輪融資的咕咚手環,還有就是一些從專業領域切入消費市場的廠商,運動領域有滕海視陽(體記憶),健康醫療領域則較多,比如九安醫療、寶萊特。其中,涉足該類產品的上市公司只有中穎電子、寶萊特、九安醫療和奮達科技四家。

在中國的可穿戴設備一級市場,按照公開資料顯示,在下游領域投資總共發生超過30起,輪次從種子到B輪都有,產品主要集中在手錶、手環,應用領域集中在運動、健康、醫療,跟蹤定位、寵物。綜合來看,A輪的投資額度多超過人民幣千萬,投資時間多發生在2013年,多數投資為天使/種子投資,最活躍的機構當屬PreAngel,其次有深創投、英諾天使等,看樣子是有意在佈局。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2014年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 物联网世界网

除此之外,下游做服務的平台也不少,包括軟體、資料、新媒體、分享導購等,在軟體和資料領域目前較專注的公司是樂動力,也已經完成天使融資,不過由於可穿戴設備開發者平台的不統一性,其適配的難度很大,相信Android Wear的出現,可以慢慢讓應用開發回歸統一,分享導購這塊擁有很強資源的KnewbiKnewOne均已經完成A輪融資,它們定位的是智慧硬體這個大的範疇,在新媒體/垂直網站領域有不少創業者,都做的不大,多數偏草根站,目前這塊也有不少投資者在重點關注。

如果單純的拋開風險投資領域的廠商,巨頭目前佈局的設備和策略相對合理,盛大果殼電子、百度和TCL合作的智慧手環、360兒童衛士、東軟熙康腕表、中興的Grand Watch、華為的TalkBand手環等。

由於巨頭在設備的生產、組裝以及後端軟體、資料服務方面有很強的資本和控制力,所以這些設備目前在市面上是相對成熟的,當然小米等公司應該也在籌畫類似產品。

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正處於風口浪尖,國際廠商普遍對行業充滿信心,中國廠商普遍還是在試水階段。中國廠商在工業設計、生產代工環節欠火候,相同商業模式下,做的產品真是不盡如人意。

另外,可穿戴設備的銷售管道和分發管道一部分是電商銷售,如京東、淘寶、亞馬遜等,一部分是自有管道,例如與公立或私人醫院等機構合作,或是B2B與企業合作打包銷售;一部分是實體店銷售,還有一部分是點名時間等網站的先期預定或分發。另外與之相對應的是軟體和應用的捆綁銷售,一個產品對應一個App,軟體同質化嚴重,使用者粘性差,商業模式尚不成熟。


中國可穿戴設備的廠商多為新創空司和小公司,其他大公司大廠商依舊將目標鎖定在傳統市場,但是可見部分創新動作,如TCL360合作的空氣淨化器等,相信隨著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增加,會引起大廠商的重視,進而讓部件價格進一步壓縮,有利於市場發展。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