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凱迪拉克棄用蘋果CarPlay, 汽車廠商怎麼看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騰訊科技

蘋果最新CarPlay車載計畫的推出讓業界對汽車行業和科技融合備受期待,眾多汽車廠商摩拳擦掌,不過,通用旗下品牌凱迪拉克聲稱,不願意加入蘋果最新CarPlay車載計畫。

凱迪拉克稱,蘋果應用程式錶盤不夠易用,希望沿用自家內部的CUE系統。此前,凱迪拉克發佈其歷時四年打造的CUECadillac User Experience)車載智慧系統。


凱迪拉克放棄蘋果CarPlay的理由真是因為應用程式錶盤不夠易用?

騰訊科技採訪一位上汽工程師,對方認為,通用汽車長期就在研究車載系統,對4G有相應完備規劃,此外,基於HTML5規劃應用框架及商店,無需利用蘋果手機應用。

上述人士稱,通用不希望生態圈被蘋果控制,CarPlay只是蘋果在車載的一次試水,目前並沒有通過市場的驗證。但通用封閉的CUE系統和蘋果的CarPlay沒有可比性。

更多汽車廠商還是對CarPlay持有開放態度,據豐田公司英國官方博客透露,豐田計畫在2015年推出首批搭載Carplay服務的車型。一家中國汽車廠商也表示,“車載終端對CarPlay提供支援不是技術問題。對此我們持開放的態度,而結果則要取決於蘋果。”

汽車廠商加入CarPlay具有合理性
據瞭解,凱迪拉克的CUE系統開發週期比較長,有5年之久,其軟體框架的確定好像是在Genivi第一個版本發佈之前。

也就是說,CUELinux框架不是為支援生態系統開放應用框架而設計;從單純軟體演進理論來講,要具備和蘋果這樣擁有一個應用開發生態,且非常成熟的軟體平台抗衡潛力和資本,支援開放性應用程式開發的架構,龐大開發者社群以及千萬級的用戶是最基本要素。

汽車行業人士指出,雖然看不出蘋果在車載應用平台的制定上,未來會有多少投入和相應獲得多少用戶,但至少完全由Bosch封閉開發的CUE系統和蘋果的CarPlay沒有可比性。

豐田就主動加入CarPlay計畫。上述人士稱,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定位和產品規劃,但大的OEM在規劃其新infotainment系統和產品階段引入頗有競爭力和前景CarPlay合理。

中國汽車廠商對車載系統也有研究,如上汽和博泰主導研發inkaNet已把“怎樣讓智慧手機在車載的環境下更安全使用,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這一問題考慮進去。博泰對此長期深入研究,並對於此相關技術,如MirrorlinkMHLMiracastDLNA等,有一些累積。

inkaNet車載系統道路上也已有5年,既有的產品中也有iPod Control,支援播放iOS設備或iPod上的音訊和影像檔。上汽方面對騰訊科技表示,inkaNet車載終端對CarPlay提供支援不是技術問題。“對此我們持開放的態度,而結果則要取決於蘋果。”

並非僅QNX系統才能集成CarPlay
隨著蘋果發佈CarPlay,智慧汽車已成和蘋果龍虎爭霸。而黑莓及其針對汽車的嵌入式作業系統QNX,扮演著連接汽車和外部智慧設備的管道核心角色。

汽車行業人士解釋說,Google確實已經正式宣佈加入車載infotainment,並成立基於Android的車載軟體開源聯盟,正在與谷歌在車載領域展開競爭。

從目前看,QNX是一個被證明架構非常合理的滿足車載設備需求的定制化微內核作業系統,並可以集成大量的基於QNX介面的產品化軟體中介軟體,在短時間完成高可靠性要求的Infotainment系統開發週期,QNX在高端車載市場占絕對統治地位。

QNX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在其封閉系統上集成HTML5Android應用的軟體框架開發,並推廣給各大OEM客戶。

但並不是說,只有搭載QNX系統的車機才能集成蘋果的CarPlay,理論上,普通的開源Linux系統和Genivi ComplianceLinux系統都可以集成CarPlay

每個OEM對車載系統都有利益權衡
最近福特車載資訊平台Sync,已決定放棄微軟的嵌入式系統,轉而使用黑莓的QNX,原因是黑莓產品授權費更便宜。那麼,微軟和黑莓在嵌入式系統是怎麼樣的競爭關係?

汽車工程師解釋說,WinCEQNXiOS都是封閉或半開放系統,授權費,定制維護費和系統未來的升級都是門檻,每個OEM都有自己的認識和對利益得失權衡。

歐洲的GeniviGoogleAndroid是開放系統,相對來說,開發,集成和驗證的費用就需要車廠買單。每個車廠考量合適自己未來產品的的infotainment系統是全方位的,可能會有很多和車廠戰略及運營相關的因素在裡面。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