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解決方案專區@2021智慧城市展

2019台灣智慧城市展亞洲最大!

秀台廠引領趨勢銳實力 


安控業參展請聯絡 3S MARKET 0935970603 施正偉



3S MARKET 企劃


這幾年很多安控業界人士說:「安控展衰退是一個趨勢!」不只是安控業,包括台灣許多的產業展覽,其實也都有類似的情形。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國內外很多展覽都因此取消。台灣因為防疫成績斐然,從八月開始,有一些展仍然照常舉行,參觀人潮也算還不錯。很多人說這是悶壞了,都衝出來透透氣。


不過仔細看這些今年在世貿產業展覽的「內容」,大多僅是差強人意。特別把「內容」用引號標注起來,就是說明「內容」才是決定展覽興衰的關鍵。



我就以一個過去從沒辦過展覽活動,到這二十多年來,辦過許多經典展覽活動的經驗,分享觀點,以及 2021 智慧城市展,3S MARKET 將如何企劃。


市場在變,展覽活動的內容沒變,才是衰退主因

很多人把中國崛起,中國的展覽風風火火、熱熱鬧鬧,對比台灣展覽的欲振乏力、冷冷清清,歸論為是展覽衰退的最大造成因素,然而這只是其中之一的表象因素。中國崛起是市場的變因之一,沒有隨著的各種變因,去做因應的對策,才是造成展覽衰退的真正原因!


展覽之所以匯聚人潮,有三個基本的組成,包括:

1. 策展單位的「內容」規劃


2. 參展商的展出「內容」


3. 參觀者如何知道展覽的「內容」,還有知道了以後,有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促使參觀者來看這些「內容」。


事實上,相信每個辦展單位也都很想變,但是為什麼變不出來?真正的原因,就是很多辦展單位,並沒有掌握到產業的變化,所以這五年來為了維持展覽規模,很多辦展單位用「降價」來固盤,然而卻是每況愈下。



產業展覽是「產業生態」的匯集

過去十年,全世界都遭逢中國「紅色供應鏈」的衝擊與競爭壓力。紅色供應鏈狹其中國廣大的市場腹地,隨之帶來優勢的成本競爭力效應。因此,包括國際原廠的 OEM\ODM、通路的進口代理,通通都向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靠攏。


產業展覽是產業的櫥窗,各種產業的展覽,多多少少都會匯聚從上游的製造供應業者、中游的通路或系統整合規劃業者,以及需求的應用者(包括單位組織或個人),在這展覽舞台上溝通交流。


但是極為可惜的是,台灣這幾年的產業展覽上,無法明顯看到「產業鏈」的匯聚,更看不到足夠的需求者來展覽上尋找產品或解決方案。種種現象都顯示,許多策展主辦單位,沒有掌握到「產業生態的變化」。



產業展覽是專業展,匯聚商機才是門道

匯聚商機,並不是只把「AIoT」、「工業 4.0」、「雲端\邊緣運算」…… 等,這些熱門名詞亮出來就算數。大家都會說「系統整合」與「解決方案」是市場的趨勢,但是絕大多數的主辦單位,充其量只做到了「What」的陳述與呈現,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


很多的科技展,都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工廠、智慧建築 …… 等的呈現訴求。但是卻沒看到匯聚了這些場域中 B2B 與 B2C 中,真正匯聚「Who」、「Where」、「How」,這些「人、貨、場」的規劃配置。



為什麼很多產業展沒落

以智慧家庭為例,很多展覽都端出這樣的規劃呈現。但是看到的大多是是智慧家電、智慧照明、智慧門鈴、機器人 、節能或環控 …… 等的產品設備或解決方案的展出。


但這些應用,背後都需要網通、電信、弱電、機電、水電等的設備與工程業者合作,也需要通路業者的支援,以及市場上真正的核心需求者的到會參觀,才能真正匯聚商機。


但是大多數的策展或主辦單位,並不了解這些設備、系統規劃、工程安裝服務,以及通路業者相互的關係與合作模式。這些智慧家庭核心的最主要需求者,現階段主要不會是一般家庭,而應該是飯店旅宿業、娛樂遊藝、餐飲 …… 等行業。


但是很多產品的製造或產品供應業者,卻大多認為是一般家庭。簡單的一個印證,如果到家飾、傢具、家電的門市,及如宜家這種賣場去逛逛,是否可以看到網路媒體所報導的沸沸揚揚,那些智慧家庭情境的產品?坦白說,目前仍非常少,與傳統產品相比仍不成比例。


或許有人會反駁說,這些智慧家庭產主要的銷售通路都在網路商店。沒錯,但是當消費者無法實際體驗時,智慧家庭無法親民的在實體門市體驗的前提下,市場普及率相對就一直停留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事實上,「智慧家庭」仍然不是一個消費性級的產品。沒有網通設備(包括智慧手機的嵌入連結)的佈署,智慧家庭的最後一哩路不會來臨。


這裡有一個關鍵字就是「佈署」,這個名詞的背後是網通、電信、弱電這些技術業者的專業所在,不是一般民眾從相關門市買來,就能輕易隨裝即用。智慧家庭此起彼落推動了至少三十年,一直沒有形成「智慧家庭產業」或市場通路生態的具體化,肇因於供應鏈與市場生態,並沒有被完整地「Mesh」。


不只是「智慧家庭」有上述這樣的情形,很多垂直應用場域和產業,包括公共工程,甚至是各科技分屬的產業,都有類似的情形。不過大多數展覽主辦業者單位,並沒有把這些產業問題,真正深入去面對與瞭解,或者只停留在產業中某特定階層的角度去看市場。


如果台灣的展覽活動業,能夠提升對產業鏈與場域生態的運作模式去深入瞭解,才能協助業者開創市場應用商機。而這些產業結構的轉變,以及相關轉變的變因,是 3S MARKET 不斷在發掘與探討的重點。


3S MARKET 是安控業界率先深入探討 5G、IoT、AI、Cloud\Edge Computing 等技術,以及對應相關產業對象,以及應用場域的媒體,同時獲得這些涵蓋領域的業界與專業人士的普遍推崇,更促成產業鏈間的實際合作。


在一堆智慧應用的潮流下,很多辦展單位只有呈現多元的智慧應用內容;3S MARKET 則運用很多作法與策略,匯聚「人、貨、場」的相互交流,這幾年來已經促成相關業者在公共工程、智慧建築、農漁牧養殖、保全應用 …… 等多個場域,或產業領域,於技術面、產品應用結合面、產業供應鏈合作面,達成很多合作的實績。



未來的展覽該怎麼呈現才會有效

  1. 聯合\組合\整合你的供應鏈
  2. 建構供應、規劃\安裝、服務的場域經濟圈
  3. 形成解決方案模式,進行場域應用的組合行銷模式


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解決方案專區@2021智慧城市展

主題: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解決方案專區

為什麼 3S MARKET 要用「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解決方案專區」在 2021 智慧城市展上呈現?


  • 呼應及響應「資安即國安」的政府策略推動
  • 針對國際普遍「反中」,用國家隊專區將 MIT 安控產品及解決方案,結合起來展示給國內外需求的相關對象。

  • 誰將展出、誰會來看

    3S MARKET 擁有廣大且忠實的讀者,這些讀者主要來自安控、電信、網通、弱電的公協會組織,以及總共超過八百個 FB 與 Line 的社群社團;還有我們十年來,從各產業專業展覽所累積的國內外參觀者發行資料庫。


    這些專業讀者來源,將是參加展覽可獲得的最聚焦的合作夥伴與應用需求單位。


    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解決方案專區有那些創新作法

    3S MARKET 將本專區相關展覽中,所規劃的攤位展示、論壇、體驗區、技術與應用發表,透過結合運用物聯網、影像工業 4.0 技術、多模式影像播放,發送至國內外。


    以上是 3S MARKET 對 2021 智慧城市展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解決方案專區的規劃說明大綱,提供產業朋友參考與指教。


    在此也一起集氣努力,送走詭異多難的 2020,一起創造 2021 新的未來,用供應鏈與應用生態經濟圈,交互聯合\組合\整合(MESH)的進程,讓安控產業開始脫胎換骨!


    安控業參展請聯絡 3S MARKET 0935970603 施正偉
    Email: 3smarkets@gmail.com


    .2021 年值得關注的門禁控制趨勢

    Nexkey Smarter Access – The future of access control is here. 



    Total Security Advisor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安全行業正在迅速發展。 到 2020 年末,我們將看到新的趨勢,將塑造實體安全的未來。 透過確定 2021 年的門禁控制趨勢,我們可以適當地準備,以滿足行業市場和最終用戶的需求。



    行動化的門禁控制

    超過 93% 的美國人擁有智慧手機,現在他們幾乎可以用來做任何事情。因此,只有在行動門禁憑證,將在未來實體門禁控制技術中,發揮領導作用才有意義。


    鑰匙卡門禁系統正在迅速淘汰。卡經常會丟失或放錯位置,而且使用相對便宜的設備,會輕易地被駭。行動憑證可提供更安全、更方便的解決方案。由於人們傾向於隨身攜帶行動電話,因此這些設備在門禁控制行業,已經開始整體連結的有機地發展了。


    此外,行動門禁控制還提供遠端功能。例如,一旦透過公寓對講系統收到警報,租戶就可以透過其手機上的行動應用 APP 授予訪問者門禁出入的權限。只要租戶擁有手機,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此操作。



    雲端的採用

    傳統的門禁控制系統價格昂貴,需要伺服器、佈線和年度軟體許可。這將門禁解決方案的使用範圍,限制為擁有頻寬,來實施和管理這些本地系統的大型公司。透過使用雲端,任何操作都可以使用安全訪問。


    基於雲端的門禁控制使用的直接性,為管理員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可以從任何設備或位置,輕鬆授予或撤消門禁出入訪問的憑據。使用者的授權、門禁控制點,和數據趨勢,集中在可遠端訪問的單個數據庫中。


    這是實體安全行業的一項重要進步,因為它消除了現場 IT 專業人員管理系統的需要。另一個有助於推動雲端彈性門禁控制日益普及的關鍵優勢。在多個站點管理安全性的設施,和物業經理可以輕鬆地從一個位置管理其數據庫。



    多重身份驗證

    隨著安全威脅的增加,也需要一種更安全的方法,來驗證使用者的身份。多重身份驗證,需要獲得多個憑證的授權,才能獲得門禁訪問權限。例如,在允許員工訪問設施之前,可能會要求員工使用其行動憑據,以及鍵入密碼。可以組合的其他憑據,包括影視對講、指紋 ID、行動憑據,SMS 文本或電子郵件簽章。


    在過去的幾年中,多重身份驗證已經紮根,並且有望在 2021 年及以後,變得更加普遍。傳統上,該技術是關鍵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行業(例如石油、天然氣和發電廠)所必需的。但是,同時支援多個憑據的多用途門禁控制讀取器,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讓每個行業都可以接受多重身份驗證。



    生物辨識技術

    隨著對非接觸式門禁控制解決方案的需求增加,臉部辨識正迅速普及。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已經在其智慧手機上使用了 Face ID,並且這一趨勢正在蔓延到安全行業的其他領域。就像使用行動憑證進行門禁控制一樣,臉部辨識和其他生物特徵,比傳統門禁控制系統更安全。此外,COVID-19 加強了對非接觸技術的需求,以消除可能傳播疾病的常見接觸表面。臉部辨識訪門禁制可以安全地滿足這一需求。



    基於訂閱的模式

    傳統的門禁控制系統,是一次性的硬體銷售模式,它需要先期投資,還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新。基於雲端機制的門禁控制的日益普,及已經看到這種方法,已被基於訂閱的模式所取代。在基於訂閱的門禁控制模式中,前期成本要低得多,並且每個用戶的費用每月固定。


    該軟體託管在雲端中,並由第三方提供商管理,因此無需安排更新和維護。由於它為用戶提供了所需的靈活性和控制力,因此我們將在 2021 年看到該模式變得更加標準。(3S MARKET:這樣的發展趨勢,將看到對整個門禁行業帶來不少衝擊與變化!)




    結論

    靈活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將繼續影響未來的安全性和門禁應用趨勢。符合這些趨勢的技術將越來越流行,並很快成為新的標準。更重要的是,優先考慮用戶健康狀況的門禁控制技術,以及一般技術將成為行業標準。熟悉這些趨勢並加以實施,將確保業務彈性和最終用戶滿意度。



    .亞馬遜申請手掌辨識專利,「掃手」就可完成超市支付

    Amazon patent reveals hand-scanning technology it may want to use in Amazon Go stores



    ifanr

    美國專利局近期公佈了一項,由亞馬遜申請的「非接觸式掃描系統」專利,這項技術能夠透過特定儀器,完成對顧客手掌的掃描,進一步提高超市結賬的效率。


    既然是「非接觸式掃描」,顧名思義,顧客在結賬時,就不用再拿出信用卡或是使用指紋,只需伸出手掌放在掃描儀的紅外線下,即可完成結算。


    根據 USAToday 的報導稱,這套系統會在掃描時獲取兩張圖像,一張是單純地記錄手掌表面的紋路,另一張則會獲取手掌上更細微的特徵,比如靜脈血管的結構、皮下軟組織等,最後系統會與後台數據庫內資訊進行匹配,即可確認一個人的身份。


    不過,手掌靜脈辨識並不是什麼很新鮮的技術,亞馬遜更看重的是,它與自家線下的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 做結合。


    和之前一些需要排隊掃描商品上的標籤,實現結算的模式不同,亞馬遜會將手掌靜脈系統直接安裝在入口或出口處,當你「掃手」進入超市後那一刻起,系統就已經將你的手掌資訊,和你個人的賬號綁定在一起了。



    配合 Amazon Go 商店原本就安設的攝影機和感測器,它們會實時記錄顧客從貨架上拿走的每一個商品,然後自動添加到該顧客的虛擬購物車中,最後當顧客走出閘機「掃手」時,系統也會自動結算虛擬購物車內的所有商品,從而免去排隊掃碼商品的步驟。


    按照過往情況看,大公司的技術專利很多只是為了做技術儲備,不見得會落地。不過《紐約郵報》今年 9 月也曾報導說,亞馬遜已經在 Amazon Go 開展測試,事實上該專利發明者內也能看到不少 Amazon Go 的員工,包括技術主管 Dilip Kumar。


    從技術本身來看,手掌靜脈辨識也有不少優勢。預防信用卡盜刷這類問題自不用多說,就算是對比應用更廣泛的指紋辨識,掌紋辨識的「非接觸式掃描」也能建立一個更健康、衛生的辨識體系;當然人臉及虹膜也是非接觸的,但安全性上,純 2D 的人臉驗證,仍然無法和活體靜脈掃描相媲美。


    基於該特性,手掌靜脈辨識顯然不止能用於線下商超,還可以擴展至物流倉庫、辦公室,乃至是銀行等,其它一些安全需求較高的場所。



    比如在日本,大垣共立銀行早在 2012 年,就推出了基於手掌靜脈辨識的 ATM。當時因為地震的緣故,不少當地居民都遺失了自己的銀行卡,對取款造成一定阻礙,而手掌靜脈的生物辨識系統,則可以在很好地解決身份辨識的問題。


    但另一方面,使用者依舊會對隱私有所擔憂。就和美國舊金山等地區拒絕了人臉辨識技術一樣,手掌靜脈掃描同樣是一項涉及使用者生物數據的技術。這些數據會被保存在哪裡,以及會被用於哪些場景,大公司們給出的回答往往很難讓人產生信任。


    一些消費者還表示,如果自己的信用卡數據洩露後,還可以通過註銷或更換賬戶的形式來解決,但這些生物數據會直接和個人綁定在一起,它們若是被駭客竊取,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洩密後果。

    題圖來源Pacific Standard


    .什麼是 RFID/NFC 電子標籤?與普通實物標籤有何不同?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FID and NFC?



    來源飛聚RFIDNFC 作者:東扯西葫蘆  

    標籤一詞概念廣泛,今天我們所說的標籤指實物標籤。當然,標籤種類繁多,樣式用途各異,但是總的來說,標籤基本上都是用於儲存物品的一些基本資訊的,比如規格、件數、用途等。
      
    什麼是 RFID/NFC 標籤
    RFID/NFC 電子標籤又稱為射頻標籤,智慧標籤。RFID/NFC 標籤內含 RFID/NFC 晶片,運用 RFID 射頻辨識作基本技術,來完成數據的儲存、讀取等操作,數據儲存於 RFID/NFC 晶片中。和其它標籤不同,我們在使用 RFID/NFC 標籤是,通常不需要能看到標籤在哪,只要知道它位於哪個位置即可。

    這是因為 RFID/NFC 標籤是透過發送、接受特定頻率的射頻(電磁波的一種),來和相應的 RFID/NFC 讀寫器設備完成通信的,並且具有穿透性,不需要像條碼標籤、雷射標籤那樣,需要露出標籤,相應的設備才能掃描讀取。

    什么是RFID/NFC电子标签?与普通实物标签有何不同?
      
    RFID/NFC 標籤的結構組成
    RFID/NFC 晶片和相應的天線,是 RFID/NFC 標籤的基本組成部分。當然實際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將 RFID/NFC 標籤封裝於不同的封裝體中,比如包裝盒裡面、瓶蓋裡面等。

    RFID 技術根據頻段不同,有低頻、高頻、超高頻和特高頻之分,NFC 屬於 RFID 的一種,即高頻 RFID。下面以飛聚微電子的 NFC(高頻 RFID)標籤晶片簡單展示標籤結構。

    什么是RFID/NFC电子标签?与普通实物标签有何不同?
      
    如上圖,為 RFID/NFC 標籤基本結構,上圖中 NFC 標籤晶片佔比很小,但是卻是結構最複雜,工藝要求最高的,當然天線的設計也很重要,而且必須要和晶片想匹配才可以。例如 NFC 晶片頻率為 13.56MHz,遵循 ISO/IEC14443A、ISO/IEC14443B、ISO/IEC 15693 協議,其相應的天線設計,和遵循 ISO18000 的超高頻 RFID 晶片的也會有不同。
      
    RFID/NFC標籤和普通標籤有何不同
    那麼 RFID/NFC 標籤和普通標籤有何不同呢
      
    第一:和條碼等普通標籤需要一對一讀取數據不同,RFID/NFC 讀寫設備可以對相應的標籤,進行一對多讀取和寫入數據。
      
    第二:射頻技術的穿透性,RFID/NFC 標籤完全可以非接觸式操作,不需要露出標籤進行掃描。

    第三:RFID/NFC 標籤對環境要求低,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標籤不容易被破壞,不影響讀取。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5G 詳解說明 - 5G 的工作原理

    How 5G works and what it delivers



    EMF Explained 2.0


    什麼是 5G?

    5G 是第五代行動網路,是當今 4G LTE 網路的重大發展。 5G 旨在滿足當今現代社會,在數據和連接性方面的巨大成長,具有數十億個互聯設備的物聯網,以及未來的創新。5G 最初將與現有 4G 網路結合使用,然後在後續版本和覆蓋範圍擴展中,發展為完全獨立的網路。



    5G 除了提供更快的連接和更大的容量外,5G 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是快速的反應時間(稱為延遲)。


    延遲是設備通過無線網路,相互反應所花費的時間。 3G 網路的典型反應時間為 100 毫秒,4G 約為 30 毫秒,而 5G 的響應時間將低至 1 毫秒。 這幾乎是瞬間打開了,連接應用的新世界。


    5G 將啟動什麼作用?

    5G 將實現與數十億設備、物聯網(IoT)和真正互聯世界的即時連接。



    5G 將提供高速度、低延遲和連接性,以實現前所未有的新一代應用、服務和商業機會。


    5G 主要分為三類的使用案例:

    1. 大規模的機器對機器通信 - 也稱為物聯網(IoT),它涉及到數十億個設備的連接,而無需人工干預,其規模是前所未有的。這有可能徹底改變,包括農業、製造業和商業通訊在內的現代工業流程和應用。

     

    2. 超可靠的低延遲通信 – 關鍵任務,包括設備、工業機器人、車輛到車輛的通信和安全系統、自動駕駛和更安全的運輸網路的即時控制。低延遲通信還開闢了一個新的世界,使得遠端醫療的照護、處理過程和治療都成為了可能。

     

    3. 增強的行動寬頻 – 提供顯著更快的數據速度和更大的容量,保持與世界的連接。新的應用將包括,用於家庭的固定無線網路存取;無需廣播車的戶外廣播應用;以及為移動中的人們,提供更大的連接性。


    對於社區而言,5G 將連接數十億個設備,為我們的智慧城市、智慧學校和智慧家庭,更智慧和更安全的車載,提升醫療保健和教育水準,並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綠的居住環境。


    對於企業和產業而言,5G 和物聯網將提供大量數據,使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了解其營運。企業將根據數據進行營運,並做出關鍵決策。在農業方面,智慧農場和製造業方面進行創新,從而為節省成本、改善客戶體驗,和實現長期成長鋪平了道路。


    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虛擬和增強實境等新興技術。虛擬實境提供了以前無法實現的連接體驗。借助 5G 和 VR,你將能夠前往自己喜歡的城市,觀看現場足球比賽,甚至可以在舒適的沙發上,檢視房地產並走進新家。


    5G 將使我們在明天的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和智慧學校中保持聯繫,並為我們帶來尚未想到的機會。



    5G 增強型行動寬頻和物聯網,將徹底改變農業和耕作。


    5G 將於何時推出?

    最初的 5G 服務,於 2019 年在許多國家開始使用,預計到 2025 年將廣泛使用 5G。


    5G 的第一個應用將會是什麼?

    固定的家庭無線接入,和增強的行動寬頻服務,是使用新的 5G 手機、平板電腦、無線接入調製解調器和熱點,首先的應用。


    5G 設備提供什麼?

    5G 設備的主要優勢,將是大大加快數據存取訪問、下載和串流式傳輸內容的速度。此外,5G 設備將具有更高的運算能力,並利用更低的延遲,這意味著這些設備將享受與網路的幾乎是瞬時的連接,並且由於使用先進的波束控制技術天線,而在旅途中也可以獲得更大的連接性。


    5G 有哪些設備可用?

    配備 3G、4G 和 5G 連接熱點功能的手機、平板電腦,會於 2019 年推出,未來幾年將開發低延遲,和廣泛的使用 5G 的機器對機器應用。


    5G 將如何運作?



    大多數電信商最初會將 5G 網路,與現有 4G 網路整合在一起,以提供連續的連接。


    5G 網路架構說明了 5G 和 4G 協同工作,中央和本地伺服器,為使用者和低延遲應用,提供了更快的內容。


    行動網路具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即「無線電接入存取網路」和「核心網路」。


    無線電接入存取網路 - 由各種類型的設施組成,包括小型蜂窩、塔台、天線,和專用的室內和家庭系統,這些系統將行動用戶和無線設備連接到主要核心網路。


    小型蜂窩將是 5G 網路的主要特徵,特別是在連接範圍非常短的新毫米波(mmWave)的頻率下。為了提供連續性的連接,將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將小型小區域的連接位置分佈在群集中,這將補充提供廣域覆蓋的廣域網路的不足。


    5G 廣域蜂窩將使用 MIMO(多元輸入、多元輸出)天線,使其有多個元素或連接,來同時發送和接收更多數據。使用者的利益在於,更多的人可以同時連接到網路,並保持高吞吐量。在 MIMO 天線使用大量天線元件的情況下,通常將它們稱為「大規模 MIMO」,其實體尺寸類似於現有的 3G 和 4G 基地台天線。


    核心網路 - 是管理所有行動語音、數據,和 Internet 連接的行動交換和數據網路。對於 5G,正在對「核心網路」進行重新設計,以更好地與基於 Internet 和雲端的服務整合,並且還包括跨網路的分佈式伺服器,從而縮短了反應時間(減少了延遲)。


    5G 的許多高級功能,包括網路功能虛擬化,和針對不同應用和服務的網路切片,將在核心中進行管理。下圖顯示了本地雲端伺服器的案例,這些本地雲端伺服器為使用者提供更快的內容(電影串流),並為車輛防撞系統提供低延遲的應用。



    5G 網路中的本地伺服器案例,提供更快的連接和更短的反應時間

    網路切片 – 提供一種智慧的方式,來為特定行業、企業或應用分割網路。 例如,緊急服務可以獨立於其他使用者,在網路切片上運行。


    網路功能虛擬化(NVF) - 能夠在營運商的雲端平台內的任何所需位置,即時實例化網路功能。 過去可以在專用硬體(例如,企業場所的防火牆和加密)上運行的網路功能,現在可以在虛擬機上的軟體上運行。 NVF 對於提高速度效率和靈活性,以支持新的業務應用相當重要,它是支持 5G 的重要核心技術。


    5G 與 4G 協同工作



    建立 5G 連接後,使用者設備(或產品)將連接到 4G 網路以提供控制信號,並連接到 5G 網路,以透過增加現有 4G 容量,來幫助提供快速數據連接。


    在 5G 覆蓋範圍有限的地方,數據在提供連續連接的 4G 網路上承載。 從本質上講,這種設計是 5G 網路,對現有 4G 網路的補充。


    5G 如何提供連續性的連接、更大的容量,以及更快的速度和反應時間?

    更好的連接 - 始終保持連接

    5G 網路目的在與使用一系列廣域蜂窩、小型蜂窩和專用內置系統的 4G 網路配合使用。小區域小型蜂窩是微型的基地台,目的在實現本地化的覆蓋,通常覆蓋 10 米到幾百米,為較大的廣域網路提供補充。小型蜂窩對於 5G 網路非常重要,因為毫米波頻率的連接範圍非常短。



    頻譜增加 - 更大的容量、更多的使用者,和更快的速度

    在許多國家/地區,5G 的初始頻寬低於 6 GHz(在許多情況下為 3.3-3.8 GHz 頻寬),並且頻率與現有的行動和 Wi-Fi 網路相似。 與當前的行動技術相比,高於 6 GHz 的其他行動頻譜(包括通常稱為毫米波)的 26-28 GHz 頻寬,將提供更大的容量。額外的頻譜和更大的容量,將使更多的使用者、更多的數據,和更快的連接成為可能。預計隨著傳統網路使用率的下降,並支持未來的使用案例,未來 5G 將會重用現有的低頻段頻譜。


    mmWave 頻寬中增加的頻譜,將提供局部覆蓋,因為它們僅在短距離上工作。 未來的 5G 佈署,可能會在高達 86 GHz 的頻段中,使用 mmW 頻率。


    行動頻譜顯示的射頻範圍為 3-100 GHz,而新的 5G 頻譜高於 6GHz。



    其他無線電服務(電視、Wi-Fi、固定鏈接和衛星)顯示為參考。 有關電磁頻譜的更多資訊,請點擊此處


    大規模 MIMO

    多元素基地台 - 更大的容量、多個使用者、更快的數據

    5G 將使用具有大量天線元件,或「大規模」 MIMO(多元輸入、多元輸出)連接的天線,來同時發送和接收更多數據。 使用者的利益在於,更多的人可以同時連接到網路,並保持高吞吐量。



    5G 大型 MIMO 天線的整體實體尺寸,將與 4G 相似,但是具有更高的頻率,單個天線元件的尺寸會更小,從而在相同的實體情況下,可以容納更多的元件(超過100個)。


    5G 使用者設備(包括手機和設備)還將在設備中,內置 MIMO 天線技術,以實現毫米波頻率。


    具有新的多元素大規模 MIMO 天線陣列的 4G 扇區基地台,和 5G 基地台。 預計 5G 基地台天線的整體實體尺寸,將類似於 4G 基地台天線。


    MIMO - 波束轉向

    波束控制是一項技術,它允許大型 MIMO 基地台天線,將無線電信號定向到使用者和設備,而不是在所有方向上定向。 波束控制技術使用高級信號處理算法,來確定無線電信號到達使用者的最佳路徑。 由於它減少了干擾(不需要的無線電信號),因此提高了效率。



    大規模 MIMO 天線和先進的波束控制,可優化 EMF 並提高效率。


    較低的延遲 - 更快的反應時間

    透過行動設備技術,和行動網路架構的重大進步,可以實現 5G 更低的延遲。



    5G 網路 - 行動網路架構核心網路(Core)和無線電接入網路(RAN)都需要進行重大更改,以實現低延遲。


    核心網路的變化透過重新設計的核心網路、信號和分佈式伺服器,關鍵功能是使內容更接近最終使用者,並縮短關鍵應用之間的設備路徑。影像點播串流服務就是很好的例子,可以在本地伺服器中,儲存流行內容的副本或「暫存」,因此讓存取的時間更快。


    無線電接入網路的變化,為了實現低延遲,將需要以高度靈活的方式和軟體可配置的方式,重新配置無線電接入網路(RAN),以支持 5G 系統設想的服務類型的非常不同的特徵。 


    空中接口上的低等待時間和高可靠性需要新的無線電技術,以在幾個 TTI(時間傳輸間隔)內最小化,透過無線電的時間延遲,並透過增強性和編碼,改進來實現高度可靠性(例如,一條消息被延遲或丟失)每十億)。


    實施虛擬的,動態的和可配置的 RAN,可以使網路以極低的延遲和高吞吐量運行,但也可以使行動網路適應網路流量,網路故障和新拓撲要求的變化。


    將重新配置什麼?新架構將作為 4G / 5G 分離 RAN 存在,其中使用者平面(5G)和控制平面(4G)是分開的。這需要將通用硬體和專用網路硬體分開。通用硬體(節點)的功能適用於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其中 RAN 中的專用硬體將可以動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