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影像監控設備業者,敢不敢面對「資安即國安」的真正問題?

China reportedly used chips 
to spy on US tech companies



3S MARKET 施正偉

影像監控系統已經是保護政府機關、公共設施、企業工廠、居家的財產與生命安全,第一道最重要的設備。但是這些影像監控系統卻也是如下的報導中,經常是「優先被駭」或「連帶受駭」的目標。

5 月 4 日、5 日,幾乎是國內唯二石油供應商、掌握全台超過 2,400 家加油站的中油與台塑,不約而同地遭到惡意軟體攻擊,前者一度因此暫停旗下行動支付 App 功能,甚至, 2019 年營收逾 660 億元的記憶體封測大廠力成,也同時傳出遭駭客攻擊。據了解這段期間國內遭駭情形,簡直可用Pandemic」來形容比擬都不為過。

5 月 17 日 UDN 報導總統府遭駭,府方從前天傍晚起連續接獲媒體記者詢問後驚覺不妙,立刻將檔案逐一比對,找到遭駭的電腦,並與國安單位聯手追查,研判應是等級極高的駭客所為,也是國內首宗藉由資料遭駭,並變造散布的重大資安事件。」


台灣資安遭駭全球第一,政府、業者束手無策?
去年三月以色列網路安全廠商 Check Point,在台公布《2019年網路安全報告》,報告中指出,去年全球共有超過 30 億人暴露在資安風險中,台灣部分不但所有惡意軟體攻擊次數與比例,都是全球平均值的 2 倍,而且也是全球殭屍網路攻擊最多的地方,但資安投資卻沒有等比例成長,一般企業反而認為資安是支出成本,這值得國內企業省思。

今年六月,在最新的《全球DDoS威脅態勢報告》中針對 2019 年 5 月至 12 月期間的 3643 種網路層 DDoS 攻擊,和 42390 種應用層 DDoS 攻擊,進行了統計分析中,台灣位於最常被攻擊地區第二大多數的網路攻擊都是持續且長期的,且針對相同目標發動攻擊,四分之一的被攻擊者,皆被攻擊超過十次以上,且一次攻擊中包含了多種類型攻擊。

另外報告也指出,隨著印度首次登上接收最多攻擊的國家,而幾乎一半的攻擊請求來源自中國與菲律賓,亞洲成為許多攻擊者的目標,也是發動最多攻擊的來源地。而台灣在攻擊數量,以及攻擊目標皆位居第二,香港、菲律賓常為左右。

政府與產業,真的有在面對「資安即國安」的事實嗎?
行政院在去年 4 月 19 日公布「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行政命令,要求各機關盤點已經採購、來自危險地區的產品清單,3 個月內送交行政院,未來將公布一份正面表列的禁用產品清單,給受資安法規範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以及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等參考。


但是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國家明列「資安即國安」的政策,政府的決心在哪裡?企業的共識是否形成?國民的認知教育是否建立?資安即國安到處聽得到;怎麼做、誰來做、從什麼地方做?專家很多,實踐者難尋?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 Kolas Yotaka 回應,資通安全疑慮禁購清單,目前仍由資安處確認相關文字當中,尚未定案;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執行長范俊逸表示,行政院公布「危害國家資安產品限制原則」時程比較慢,是因為需縝密地詳細列出原因,因此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評估。

范俊逸表示,就實務問題上分析,早期許多國家在布建基礎設施時,沒有資安觀念,不注重哪個廠牌不能買,常因為低價就購買,像是日前傳出海康威視被控,蒐集了中國數億人口的臉孔資料,存在嚴重資安風險,近幾年才開始重視這樣的問題。

范俊逸指出,現階段大範圍更換相關資安設備,地方政府可能會面臨巨大財政壓力,建議縣市政府能夠先做資安設備的盤點,列出高、中、低風險的設備使用狀況,在國家資源的輔助下,高風險設備能盡快做更換,而中、低風險的項目能暫時以嚴格管理措施,來降低資安風險,當然還是希望存在資安風險的設備,後續能做更換。

近日媒體報導行政院交給立法院的「政府機關使用中國大陸廠牌資通訊設備情形調查書面報告」,報告揭露了到目前為止的調查結果:至 3 月上旬調查 7,704 個公務機關有無使用或採購中國大陸廠牌資通訊設備;截至本年 4 月 13 日止,已有 3,837 個公務機關回覆上述資訊。

根據行政院的報告,共有 38 個中央機關、 108 個地方機關、 80 個學校單位,使用中國廠牌資通訊設備,所使用的設備包含海康威視、華為、大疆、普聯(TP-Link)、歐家控股(OPPO)、小米、大華(Dahua)7 大廠牌。

對於熟悉這些裝置,於公部門使用中國監視設備的業者,對於這統計數字形容為「有報有準算,沒報繼續做」,意思就是說這些爆出來的數字根本不精確,特別是「白牌充斥」,拿中國模組穿上外殼,大喊 MIT 的更是比比皆是,政府不懂辨認、也無從抓起,上下交相賊,大家都繼續混下去!


美國為什麼就有 Guts,直接寫入 NDAA 國防授權法?
對比美國的做法,去年 8 月 13 日公布 NDAA 889 條法案。FAR 委員會於去年 7月 14 日發布了一項臨時規則,對 FAR 52.204-24 和 FAR 52.204-25 進行了修訂,以實施 2019 年《國防授權法》(NDAA)889(a)(1)(B)節,禁止執行機構參與與在合同實體內任何地方使用華為、中興通訊、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或其他已確定的電信設備和服務(「隱含的電信設備和服務」)的承包商簽訂,續籤或擴展合同,作為任何部分的系統或關鍵技術的實質或必要組成部分一個系統,無論承包商與政府合同的履行是否有聯繫。

與 889(a)(1)(A)於 2019 年 8 月 13 日生效的其他重大差異中,第 889(a)(1)(B)條的禁止並非強制性的下調;承包商使用回程和漫遊功能(包括覆蓋的電信設備)的例外情況不包括在內;並且有更廣泛的豁免要求要求。此外,雖然該規則當前僅適用於要約方實體,但最終規則可能適用於所有要約方國內關聯公司和子公司。

除非獲得豁免,否則新的臨時規則將於 2020 年 8 月 13 日生效;但是,預計合同官員將立即開始在招標中,加入新的代表要求(FAR 52.204-24 的修訂版)。對該規則的評論應於 2020 年 9 月 14 日截止。

相較美國,台灣的「資安即國安」執行了什麼?一堆組織的成立外,是否真正針對問題,確實去解決?還是被動的有做有準算?以監視錄影系統受駭的情況來說,最後的解決方式就是改韌體,前面的防護作業是否真正起到作用?


監視錄影系統的資安問題在哪裡?
這是一個非常專業,且涉及了政府政策、產業發展、廠商權益、公共安全,至少四個面向的課題。從理性面來看,我們都可以體會與體諒各方的立場。但是立場之外,「安全」是否就這樣被妥協掉了?這個被妥協掉的成本,能否能抵銷掉難以預知發生「被駭」的代價?

3S MARKET 與台灣電信工程同業公會,在六月合作舉辦三場的「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高峰會」,其中相關探討的議題、參與廠商的意見與發言,經由會議總結所形成的白皮書,必須很中肯的說,已經很客觀把影像監視產業從晶片、監視錄影設備製造,包括銷售通路、系統整合與周邊跨產業、安裝工程,到服務與應用單位,在技術、製造、應用、市場四個方向,第一次把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威脅、機會、展望,具體的匯集。

電信公會理事長李金池,在高峰會的會前會後,更拜訪了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大型顧問公司、研究單位,以及與幾位立法委員的請益溝通。在原本 8 月 5 日要舉行的「振興智慧安控產業,打造台灣國家隊公聽會」,李金池並主動邀約銷售中國海康威視與大華監視產品的業者參加。李金池表示,既然是公聽會,就應該有各方立場的廠商出席。

李金池強調,跨產業階層、跨領域的議題,本來就會存在不同的意見與立場。但是這些意見與立場也正挑戰政府單位、相關廠商業者的專業,與產業市場發展的前瞻。是的,立場、專業、前瞻,正是監視設備產業的資安問題之核心所在。


來自影像監控資安專業的挑戰
由於中國晶片、人臉辨識技術,隨著中國影像監視設備的外銷,幾乎佈滿全球。特別是武漢肺炎疫情,中國政府更策略性把熱影像測溫攝影機,大力銷售到全球。有專家表示,結合海思晶片(Hisilicon 3519 系列 是全世界目前最完整的人臉辨識監控應用晶片)、人臉辨識技術、熱影像技術,讓中國趁此把全世界看光光。

據業者表示,今年四月教育部通過對於高中以下,人數超過一千人之國中小學,提撥 1.5 億元採購影像測溫設備,有極高的比率是來自中國的產品。原本這是一項政府德政美意,但是監控的專業,並非一般人士所能容易了解,無疑是「資安即國安」開啟一個大漏洞。

當然有些政府單位也具備極高警覺性。因隨同電信公會理事長李金池拜訪相關政府機關得知,近日以新加坡商湯的名義,欲進口 31,000 套人臉辨識設備到台灣,該主管機關即不予通過。該機關主管表示,該人臉辨識設備,如進口到了台灣,並再結合了海康威視或大華的攝影機,台灣豈不也成了中國天網計畫與雪亮工程,被監視的一環?


來自產業發展的挑戰
隨著數位化、網路化的發展,事實上晶片已成了影像監視產業的重心。但是中國傾國家之力扶植了海思半導體,讓台灣以中小企業規模為主的監視產業,實在難與中國業者競爭。但是政府是否確實了解這樣的產業現實狀況?政府是否真正了解到晶片的發展,是否確實做好資安的基礎?

沒有能力在晶片加值發展的業者,只好繼續吸食海思所提供的嗎啡晶片;而有能力開發軟體的廠商,大都也只能自顧;晶片業者在國內自己人無法下 MOQ 的尷尬情形下,也只能去助長對岸的競爭者。一些不知情的業者,猛批高峰會,甚至用很多方式,試圖僅要做出利於少數人的做法。產業廠商各自立場行事,政府是否能清楚站在一個扮演客觀推動產業發展的角色,甚至藉此做好「資安即國安」。


來自前瞻的挑戰
台灣可以是全球影像監視設備的另一個選擇,因為台灣有影像監視晶片廠商,有監視攝影機與儲存製造業者。如果眾多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監視設備,存在諸多漏洞與後門的疑慮,台灣影像監視設備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前瞻必須有高度的思維,但是業者有沒有這樣的企圖心,政府有沒有做好「資安即國安」的決心。像目前這樣,從各自立場為出發,只想掌握各自的資源,如何與中國的紅色供應鏈,以及由中國國家所支持的企業去競爭?

我聽到有業者說,高峰會與公聽會的舉辦,是在對台灣監視業者的傷口上灑鹽。甚至很多人「勸說」,不要高調去談晶片與諸如人臉辨識等,所帶來資安疑慮的種種問題。

當全世界都在談這些議題的時候,台灣監視業卻要自己彼此遮住眼睛、堵住耳朵、摀住嘴巴,這樣做就真能讓監視業者活得更好嗎?難道台灣業者不去因應,全世界就會因此停了下來嗎?

面對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既然「資安即國安」是連總統就職演說,都公開昭示的內容,為何至今還如此慢條斯理漫步在雲端?是不是政府的態度不明確,一再讓僥倖者有期待的空間?是暗示大家可以「沒報繼續做」?而讓那些這一年多來爆料的立法委員或地方民意代表,玩玩「有報有準算」就了結?


連部分業者都把「去中國晶片」緩一緩再說的言論都出來了,說這是傷口上灑鹽,影像監控產業還真的想做外銷嗎?甚至也有些業者「竹篙逗菜刀」,一再誤導產業發展的方向。

在連續與電信公會理事長李金池,拜訪了政府相關主管機關、大型顧問公司、研究單位,這些專家很多都一針見血,或巨細彌遺提出目前整個影像監控資安的癥結問題所在,但卻也在眾多的「潛規則」下,至少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數廠商真正面對這些問題。

上週五拜訪一家台灣非常具代表性的監視設備製造廠負責人,他在原本公聽會舉辦的前一週,主動打電話告訴我:「 Wells,如果公聽需要我出席,我願意做為台灣影像監控業一份子,盡一份力量。」上週五拜訪他時,這位董事長再次提到這件事,他說:「我願意做為台灣影像監控業一份子,盡一份力量。但如果大家都各自盤算,我也只好自謀生路!」

7月29日電信公會理事長邀集 KCA 鎧鋒企業董事長郭吉榮、3S VISION 立承系統董事長李承鴻與資深經理鄭東原、松華國際副總經理張士恭、3S MARKET 施正偉等公會會員及顧問,拜訪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林昭陽等多位博碩士,請教影像監控在技術領域、場域應用領域、資安領域等的各項專業的探討,以期在推動「資安即國安」的應有正確認知與資源結合。

「資安即國安」不能只有說法、想法,用做法才能帶動
台灣電信工程同業公會與 3S MARKET,號召了影像監控晶片業者、監視產品製造業者、電信網路通信設備業者、系統整合業者、保全服務業者,舉辦三場高峰會議,探討了整個影像監視產業的優勢、威脅與發展的多方面議題與建議方案

電信公會理事長李金池向蘇巧慧等立委們說明時,都表示到目前為止,這些立委們所接觸的各個產業,在振興產業的提議上,沒有一個產業如同影像監產業這樣,不但結集了全產業生態代表業者的參與,還系統性的整理出了產業白皮書,確實令這些立法委員感到影像監控產業的努力。

影像監產業必然是推動「資安即國安」的重要產業,美國政府大動作用國防授權法,禁止海康威視、大華的監視產品,以及華為、海思、中興通訊、海能達的晶片與網通設備,足見影像監視產業生態,對於資安、國安的影響是何等關鍵。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的是三場高峰會,還有一場臨時因故取消的公聽會。但是沒有被看到的是,為了推動「資安即國安」,由電信公會理事長李金池所召集,背後近十次的規劃會議,以及向專家、研究單位等的請益拜訪。

台灣這群影像監控生態業者,不是用消費的方式去面對問題,而是用實際的做法在推動「資安即國安」,應該要得到政府的重視,也期待有更多的業者響應。

(由於部分業者不願曝光或基於維護廠商權益原則,部分引述自廠商的內容,無法呈現具體的身份)

.2020 年影像監控設備的全球銷售額預計將超過 200 億美元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igns executive orders to ban TikTok and WeChat from U.S. in 45 days




沒有什麼可以減緩影像監控技術的發展。並不是全球經濟成長參差不齊,甚至還不是這項技術的兩個最大採用者美國和中國之間持續的貿易戰。


實際上,研究公司 IHS Markit 的一份新報告預測,今年監控設備的全球銷售額(攝影機、錄影機、影像管理軟體和配件)將首次突破 200 億美元。該研究顯示,今年該市場將比去年成長近10%,並且在南亞和東南亞經濟體中可能會更快。

根據 IHS Markit 的數據,專業安裝的影像監控攝影機的數量將從現在的 7.7 億增加到 2021 年的 10 億。


當然,威權政權對國內監視的胃口仍然沒有得到抑制,但是更多民主的政府正在購買系統,以為公民提供更多的安全。

就推動成長而言,可以說更重要的是另外兩項技術的快速發展。

5G 電信技術的全球推廣,比現有 4G 基礎設施,可以更有效地傳輸更多數據,對於影像監控的成長特別重要。

正如 IHS Markit 在其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從 2018 年開始,網路攝影機的安裝基礎(捕獲圖像以透過數據網路發送的網路攝影機)已與類比監視系統相媲美。這些較舊的系統通常使用閉路,而不是 Internet。

與 5G 首次亮相幾乎同步的是基於搜索的分析產品,這些產品能夠創建與影像流同步的元數據流。

目前,元數據並不完全是粒狀的:對像類型,顏色和大小等,但是功能將會成長,並且可能會迅速成長。這種發展也可能使人們擔心將分析多少 PB 的影像資訊。

IHS Markit 報告發現了引發這一市場火爆的另一個因素:中美貿易戰。

中國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正在尋找一條在美國銷售的簡便途徑,這已經對西方流通的前期產品加徵了關稅,並對其造成了障礙。透過逃避不與美國進行貿易戰的國家,中國國民在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可以逃避關稅和頭痛。

退出的公司不僅避免了關稅,而且它們正在轉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例如越南,甚至比中國還低。

印度正在發生相關的市場發展。 IHS Markit 發現,印度已經是國內製造和銷售的影像監控系統的新興參與者,正在尋求向國外出售。在這個市場上增加新產品只會降低硬件成本,從而進一步促進銷售。


從市場推動者的角度看,可能在 2020年以後,IHS Markit 研究人員看到機器學習和物聯網的結合,對影像監控產生了影響。

他們看到感測器和網路設備以及接近人工智慧功能的軟體的「非常規組合」。結果可能是能夠快速準確地驗證緊急情況(例如火災或犯罪侵入)的警報。

該軟件不僅可以從監控攝影機收集數據,還可以從訪問控制系統,溫度和濕度感測器等收集數據。產品將擴展到城市,地區,國家甚至跨國系統。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全球人臉辨識行業的前景分析 - 市場將達到 75.95 億美元

Why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s So Dangerous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在電腦和網路領域,生物辨識自動辨識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開發。在當今社會的資訊爆炸中,安全性和隱蔽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有效,輕鬆地進行身份驗證和辨識越來越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傳統的身份驗證方法,如身份證、密碼卡等都存在很多問題,並且隨著各種破解技術的不斷發展,也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挑戰,人臉辨識技術成為人類的願景最傑出的能力,由於其無害和對用戶最直觀的自然方式,因此,它已成為生物辨識自動辨識技術領域中最有希望的方式。

根據對岸中國前瞻性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臉辨識行業市場前瞻性和投資策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9 年,全球生物辨識市場規模為 34.22 億美元,其中人臉辨識佔 11.4%,市場規模約 3.9 億美元;到 2016 年,全球生物辨識市場規模約為 127.13 億美元,其中人臉辨識規模約為 26.53 億美元,約佔 20%。


2009 - 2016 年全球人臉辨識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單位:百萬美元)


人臉辨識具有非接觸、友好、直接、快速、廣泛等特點,在安全、教育、支付、國防、金融等領域潛力巨大,未來一段時間內人臉辨識的市場規模,有望保持成長約佔 20%,到 2022 年,全球人臉辨識市場將達到 75.95 億美元。

2017-2022 全球人臉辨識行業市場及預測(單位:十億美元)

隨著技術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開始研究人臉辨識技術,以尋求更好,更新的人臉辨識技術。其中,長距離人臉辨識技術和 3D 人臉辨識技術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儘管這些技術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困難,但長距離人臉辨識技術,和 3D 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將是目前的研究方向。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市場趨勢看,隨著高科技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的人臉辨識技術,將逐漸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品發展方向。另外,臉部辨識技術具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類型,例如基於膚色的臉部識別,基於點位置的臉部辨識技術,基於幾何特徵的臉部辨識技術等等。可以預見,隨著人臉辨識技術應用的擴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針對性的人臉辨識產品。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5G:未來落地實踐新亮點

5G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Smart Cities



來源:51CTO


5G,数字化转型,5G,智能工厂

2019 年世界行動通信大會上,有一項技術相比其他更受人關注:5G。在此 MWC 大會上 5G 成為了頭條新聞。從高通宣佈將在未來 90 天內推出第一批 5G 設備,到華為炫麗的新款 5G 可折疊手機,所有人都對 5G 充滿熱情。因為一些技術在數位化轉型和進步中,他們需要 5G 才能大規模推出。

的確,在數位化轉型升級中,依賴於其他相關技術的追趕。5G 正是接下來的發展所一直期待的。

智慧工廠
您知道智慧工廠已經在工業 4.0 中存在了嗎智慧工廠已經存在,但 5G 將在智慧工廠的持續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製造過程將不再局限於工廠生產線,而是貫穿從產品設計、開發到銷售的整個生命週期。客戶的需求將即時回饋給設計師。由於天氣變化和客戶需求增加,產品可以自動匹配到所需位置。當你在網上購物時,顯示的庫存將與當地實體店的數據完全匹配! 

借助聯網設備和物聯網的魔力,5G 將幫助智慧工廠做出驚人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製造業在物聯網投資上的支出,超過了其他所有行業,預計到 2020 年還將如此。

不僅如此,智慧工廠將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人——基於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機器人,幫助它們做出即時決策。他們還將使用更多的機器人,來完成危險或艱巨的任務,幫助員工保持健康和安全。隨著智慧工廠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引入訓練,教育訓練將會變得更加安全,使員工比以往更快速、更安全地學習。


混合實境
最終依賴 5G 將發生重大進步的,即混合現實。我們已經知道,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在 5G 發展之前無法全面推進。原因在於,增強實境和虛擬實境要讓人感覺像是真實的 —— 它們需要按照現實的節奏來運作。它們不能很慢,或者滯後,或者在任何情況下低於即時的處理。你可能認為一些 AR、VR 應用已經存在並且運行良好,然而有多少人會實際應用呢

5G,由於其速度和頻寬的提高,給予 AR、VR 無限擴展。在 MWC 上,我們看到微軟展示了他們的新 HoloLens 2,將實體和數位信號結合在一起進行即時協作。這款輕量級耳機將虛擬、現實兩個世界結合在一起,透過把資訊和交互數據,展示在一線員工的眼前,使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

不久,隨著 5G 網路的連接,我們將看到混合實境的應用 app 爆炸式發展,從地圖到商業應用 app。虛擬實境時代最終會到來,5G 也應得到最大的讚譽。有了 5G,我們將看到 AR、VR 出現在我們的汽車、手機和電腦螢幕上。它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動駕駛汽車
關於自動駕駛汽車我們也比較瞭解了,似乎已經談論它們很多年了,但至今仍然沒有起飛。那麼,5G 技術可能最終將它們安全地推向世界。為什麼因為迄今為止,5G 是唯一一種速度快到足以讓機器模仿人類反應的技術。它是唯一可靠到足以讓生命安全的技術。

當然,5G 不會在一夜之間成熟。但是一旦它在任何地方都可用,必將帶動自動駕駛的迅速發展 —— 不僅是汽車,還有卡車、公共汽車和飛機。


智慧城市
當您使用很慢很慢的應用 app 或網路有何感受我們討厭它,變得很不耐煩,如今智慧城市還沒有真正起飛。我們可以看到,智慧城市還不是很聰明。他們有智慧社區 —— 智慧停車場、路燈等等。但是,它們還沒有達到持續顯著的改善日常生活的水準。目前廣泛應用的是 4G 網路數據,就覺得像慢速網路一樣。

這將隨著 5G 而改變。最終,城市將能夠透過 5G 物聯網進行連接,從改善垃圾收集、保持公共廁所清潔,到預防停電和改善交通狀況。同樣,5G 是目前唯一一項足夠快的技術,可以讓如此多的設備以如此高的速度連接,5G 技術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邊緣計算
似乎人們仍在談論雲,其實現在開始向邊緣移動。邊緣計算,在某些情況下稱為霧計算,允許數據處理盡可能接近源。因為它跨越的通信距離不那麼遠,所以可以處理得更快,使自動駕駛汽車操控起來更安全。

簡而言之,如果你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突然面臨一場意外事故,你不會等汽車把數據發送到雲端去處理。你可能第一時間想讓它先停下來。儘管雲技術有很多好處,但它的可靠性還不足以應付物聯網上的所有資訊。特別是多雲環境中,面臨安全問題、延遲問題,甚至有供應商問題等。

隨著 5G 高速、低延遲的數據傳輸,邊緣計算的潛力,將從上述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到即時提供和分析的各種應用中,得到充分實現。

在科技行業,人們往往預測很多「下一個大事件」。在我看來,5G 確實是一件讓「下一個大事件」成為可能的事情。比方 4G 像一條鄉村公路,5G 更像是一條高速公路。5G 正在把數位化時代帶到新的高度,隨之而來的發展令人興奮不已。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 關於智慧銀行,我們都在談論著什麼?

Citi Romania Smart Banking Branch: First Digital Branch in EMEA

來源:百度百家 作者:杨剑勇

當今,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從網際網路、行動網路到物聯網的延伸,不管是科技企業,抑是傳統企業,亦對物聯網充滿期待。與此同時,在物聯網大潮中,也驅動著金融行業不斷地轉型升級,新技術提升著金融業的效率,物聯網與金融行業深度融合的時代也已經到來,使得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朝智慧銀行升級成為必經之路。 

  
科技驅動著銀行服務變革
身處物聯網的時代中,行動智慧設備的普及,正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就金融行業來說,用戶希望能得到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享受著各種便捷的金融服務,包括消費、支付,信貸、甚至理財等金融服務產品。

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是用戶最大的訴求,由此銀行業的競爭格局,也發展前所未有的挑戰,科技大潮將席捲著傳統金融業,使得傳統銀行服務正悄然轉變,一個全新的,以「智慧」為趨勢的智慧銀行運用而生,其感知客戶的智慧化服務是重要環節,「圍繞客戶服務創新」儼然已成為全球銀行企業的首要目標,新技術的應用是傳統銀行未來發展核心戰略。  

  
銀行業面臨多重壓力,客戶需求不斷變化以及新技術的衝擊等等,使得銀行業利用物聯網、雲端運算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來構建一個新的銀行服務體系,即智慧銀行,為客戶能提供更加豐富、便利、客製化的產品和服務,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戰略得以實現。

銀行升級之路 智慧銀行系統作為支撐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全球的傳統銀行都面臨轉型升級,而用戶成為銀行業轉型策略的重點對象,通過改造業務流程,與智慧設備和營業網點的結合為用戶帶來優質的服務體驗。

從技術層面來說,要完成這樣一個創新,必然需要依託一個「智慧銀行系統」來作為支撐,利用物聯網、雲端運算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結合,並部署更多智慧設備、優化現有IT網路環境,真正意義上提高銀行營運效率,實現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對於傳統銀行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憑借銀行依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對核心流程、服務及產品進行改進,提升了客戶體驗,通過數位化和行動化,使得服務流程更加簡單和快捷,不僅降低銀行業的營運成本,也能提升服務效率,並結合數據分析能力,更好地量化金融風險,也能提高資訊的安全。

智慧的銀行,讓銀行變得更「智慧」
智慧的銀行是銀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緊密地圍繞著客戶的需求,整合數據、流程、以及相關系統,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是從前端設備到終端數據分析的全套解決方案,和超強的計算能力。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裡,英特爾不僅要讓每一台設備智慧,更要讓每一台設備具有分析和交流能力,真正的為用戶帶去便利,提升使用體驗,並且幫助銀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省成本。



銀行業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是實現智慧銀行關鍵所在,作為IT行業領導企業,英特爾同樣把「智慧銀行」視作為重要市場,英特爾物聯網部門提供基於的產品和技術主要包括:電腦、儲存、通訊產品和技術 (雲網端)風河操作系統McAfee電腦系統和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以及 TAP 數據挖掘資訊分析系統,從端到端,讓銀行智慧設備真正智慧,切實做到「智慧」兩字。

英特爾公司中國區物聯網產品行銷部產品經理徐民先生表示:「智慧銀行是一個利用資訊技術(雲端運算、大數據、網際網路、智慧設備等)提高銀行的管理水準和營運效率,實現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系統工程,可以說英特爾為智慧的銀行發展,提供雲網端的產品和技術支持。」

在智慧銀行硬體構架中,各種電腦設備都需要採用到處理器,從前端的圖像採集、安全監控到溝通業務所用的視訊通話等,好的處理器可以幫助銀行提升工作效率,節省溝通成本,並且增強服務質量。正如英特爾在台北電腦展發佈的至強處理器 E3-1500 v5 產品,就能很好地支持媒體處理和數據中心圖形工作負載,讓前端支持媒體處理的同時,也可以後端的數據中心快速計算,分析前端數據。


還有全新的英特爾 酷睿 i7 處理器, 提供 10 個內核、20 個線程,系統可以通過與 CPU 直接連接的40 個 PCIe 通道利用高速固態硬碟、網路控制器擴展性能,英特爾 Turbo Boost Max 技術 3.0,會把應用導向性能最高的內核,把單線程性能提升最多15%(比上一代處理器)。

由於銀行設備繁多,與此同時,IT 設備管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通過英特爾的主動管理技術,可以獨立於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對設備進行遠端管理、監控和維護。即使在關機狀態下,維護人員也可以查看電腦資訊,節約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同時保證了安全。

基於英特爾處理器硬體的虛擬技術,也支持單機運行多操作系統,根據不同的應用(虛擬機 VM)分配系統資源,相對與軟體虛擬機性能更強。

銀行創新模式 智慧的銀行時代來臨
  
  
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 NCR 公司,致力於幫助各種商業建立強大的客戶關係,其主要產品有自動櫃員機(ATM)、零售系統、Teradata 數據倉庫和IT服務等,覆蓋零售、金融、電信、製造、旅遊、交通及保安等行業,比如 NCR 視像櫃員機技術,採用NCR 視像櫃員機的銀行,為消費者帶來更具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體驗, 能夠取代約 95% 的傳統櫃面人工服務 —— 諸如儲蓄業務、無卡交易、支票兌付、賬戶服務和金融理財等等。

近幾年物聯網迅速發展,銀行經歷了由「網點規模」到「電子智慧銀行致勝」的轉變,到如今面向智慧銀行轉變升級,英特爾公司及其物聯網部門,為智慧銀行的發展提供雲網端的產品和技術。基於英特爾物聯網技術,讓銀行普通的金融終端產品有了視訊互動、語音辨識等智慧應用,當然,智慧銀行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承載著銀行的所有業務,但隨著智慧銀行時代的到來, 成為銀行業發展方向。

智慧的銀行需要進一步與科技的融合,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無論是業務的預約、電子化表單及資訊的發佈,行動辦公等等,透過物聯網等技術,把數據連接起來,通過數據來分析客戶,或者說感知客戶的需求,並對流程上的優化、設計、改造,提升營運效率,提升客戶的體驗及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智慧銀行借助物聯網的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向智慧銀行改變將是傳統銀行在未來努力的方向,只有物聯網技術不斷的發展,才能滿足發展智慧銀行的需求。物聯網技術將來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