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 Market 是台灣物聯網資訊、安全監控,與雲端智慧整合應用解決方案的人氣布落格網站,在公共、工商與居家三大應用領域中,提供產品、產業、市場以及行業垂直應用領域的資訊平台。 Smart、Solutions、Strategy 是3S Market 提供給智慧應用產業的核心價值。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NDAA 能給台灣安控業重振雄風嗎?
How China Trains the World’s Autocrats to Surveil Their People
3S MARKET 施正偉
中國安防業在 2020 年不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而且還後院失火。在今年初過完年假,碰上了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在他們國內大爆發,接著歐洲像接力賽般,一一淪陷在疫情大流行中。原本美國被認為會是「狀況外」,沒想到四月起至今,變成了全世界最悲慘的重災區。
這近十年來,中國靠著他們中央的政策、廣大的腹地帶起了對影像監控的需求,不但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影像監控市場,也造就了海康威視、大華等一群安防廠商,幾乎全球的前十大多在中國。
但是從 2018 年開始,川普藉美中貿易揮刀中國安防業,原本全世界都只認為,這只是美中貿易的一個不會成為主題曲的插曲,沒想到歪打正著,一連串駭客入侵與後門機密竊取事件,從 2019 年頒出 NDAA 大法,通信、網通、監控、人工智慧等的「一干人犯」,通通不准進入美國。
對於這近十年來中國安防的崛起,美國幾乎至少七成影像監控,全也倚賴中國的廠商供應;還有台灣安控業本來是全球重要的供應地,完全被中國安防廠商所取代,這三角關係的變化,3S MARKET 這十年來的報導,絕對是全球在安控領域的資治通鑑。
這兩年因為 NDAA(國防授權法),美國安控業者只要是有承接美國公部門的安控廠商或承包商,紛紛來台尋求合作,但是這一年多來的接觸,至今仍未有明顯的進展,原因在哪裡?
要探討這原因確實是錯綜複雜,但是從美國普遍反中的情節,這正是台灣安控產業重新站起來最好的機會,只是這個機會如何把握?如何進行?與我接觸的美國業者都說,因為安控主要使用者,公部門佔很大的比例,只要不慎觸法 ,就別想再幹這行,所以美國業者別無選擇,必須找台灣與韓國的安控廠商合作。
從類比監控來看,目前市場的主流是 TVI、AHD、CVI,但就市場的區隔來看,AHD、CVI 因晶片的發展或市場的印象等因素,美國專業監控市場並不青睞。可是台灣這十年來在本國市場卻是主流,這個一定存在的市場空間,對台灣主要從類比 CCTV 起家的監視業者,美國業者很期待台灣監控業者能撐起這個空間。
從網路監控來看,事實上美國業者對台灣網路監控業者也暸若指掌。美國主流安控業者,事實上在產品選擇方面,主要還是以品牌考量為首選,至於中國的網路監控產品,第一指名是海康威視,海康之外對於美國業者(主要是專案承包商)青睞度並不高。台灣網路監控碰到什麼問題,在之前的分享已經提了很多,在此就不再重複描述。
提到這裡,也必須從「紅色供應鏈」來探討。在 2003 年以前,台灣、韓國之所以能扮演監視產品全球主要供應的產地,當時仍是上游賣方市場導向的型態,如果能掌握關鍵組件(CCD)、關鍵影像調校技術,誰就能主導市場。
但自從中國公安部有計劃地以「平安城市」這個國家級專案的推動,「紅色供應鏈」逐漸發展成型。外行看熱鬧,只會講「紅色供應鏈」,事實上一個遍地開花的市場,就需要像「中央廚房」這樣的「紅色供應鏈」來支援。這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等於也是全球到中國生產、組裝,讓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模式。中國因集人口紅利等多項的天時地利人和,學到了這樣的產業營運模式。
如果不是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產業斷鏈」問題不會浮現檯面。除了科技相關產業,美國各行各業所需的產品,幾乎主要都來自中國,這些 3S MARKET 在二、三月之間都有很深入的探討與分享。
台灣、韓國,甚至全世界的安控業,就是這樣被中國安防業所一路擊垮。中國已經形成了很多產業的世界工廠,憑藉的就是「紅色供應鏈」,城鎮聚落因應而生,搭配支幹物流的供應體系,行成很有效率供應網,支援中國本地的需求。而外銷市場只要再銜接上國際物流,就可無縫接軌國際市場的需求。
從現實看,在未來兩年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會一下消失。但是東協的興起,漸漸也在稀釋中國的影響力,特別是中國一帶一路的國家級計畫性營運模式,因位中國本身的天災人禍影響,已經無力實現著大夢。台灣產業如何從一直是他國供應鏈的一環或一個支系,從而變成一個主系,或一個關鍵地位,是勢必發展的產業政策。
而要分散集中「世界工廠」的供應風險,形成「衛星式」分散式製造中心,已經是這次 COVID-19 後,被國際個產業所熱門探討的議題。協作與合作,正是台灣產業可以扮演的角色。
對於美國這樣大的市場,不是任何一家廠商可以有足夠的胃納量,可以獨吞。雖然我不認同巨人永遠都會是巨人這種歸納理論,但是市場競爭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化,也沒有辦法在主流市場上取得一爭長短的門票。
而美國市場目前的空間,讓台灣安控業者這十年來被壓著打的窘境,如何取得這塊天掉下來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所有台灣安控業者的最小公倍數。
把鏡頭轉到美國市場,如果光說很大,進到美國市場絕對會迷路。沒有方向感別說吃不到蛋黃,搞不好連蛋白都吃不到,還可能咬到一口口都是硬硬的蛋殼,所以策略佈局很重要。
美國知名類比高清類比晶片廠商 Techpoint 總經理 Darron 就說,他知道台灣監視業廠商目前都把目標瞄準在 IP 監控,但是美國同樣有廣大的類比監控市場,是值得傳統類比監控廠商進到這個市場來發展。
今年我曾探詢美國一些業者,估計網路攝影機與類比攝影機在量的比例,大致得到的推估數字是在 2:8 至 3:7,或 3:7 到 4:6 之間。我目前無發掌握確實地估計量,但可以找到國土安全監控攝影機的推估值。
而中國產品如果在這領域也約佔七成的比率,我用徵詢美國業者所說的,海康威視加上大華合計有六成左右的市佔率,用這個圖在 2021 年的推估值達 28.7 億美元的市值,那麼整個美洲市場海康威視+大華的市值空間,可達 12 億美元。
假設 NDAA 限制,將從海康威視+大華預估可騰出三成的空間,則可達 3.6 億美元 (約 108 億新台幣)。這數自大概是有人估計台灣平均一年監視產值 200 億超過一半還要多,至少有多兩家的晶睿的年營收。
而根據 CCTV BUYERS GUIDE 的報導,2018年,北美 IP 攝影機市場約佔行業比率的35%,市場值達 80 億來看,再用上述的比例來套算,也就是同樣中國佔七成,海康威視、大華佔六成,同樣可能是釋出三成空間,則達300億新台幣的規模。
當然我清楚上述有些計算是鬆散不對稱的,特別是這些估算的定義是「市值」,不是產業估算的「產值」,但至少可呈現一個可能的規模。如果再把家庭攝影機也加進來,美國市場的空間絕對是一個金山銀山級的盛宴。比起台灣自己的內銷市場,過去台灣外銷主力的 EMEA 市場,都撐不起有這樣的規模。
想要在美國市場吃得夠飽,台灣必須要建構一個類似產業供應鏈的中央廚房,這個供應鏈多多少少,也必須與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協作與合作。這包括一些組配件,如個是一般的線材、鏡頭等,事實上台灣已經沒有生產製造一般組配件的客觀條件;台灣必須往中高階去發展,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協作。
美國之所以發起美中貿易戰,就在三、四十年美國用 301 條款把台灣紡織品等產業電的哀哀叫是如出一轍。
因為過去美國是全世界最富強的國家,大家把產品輸入,另外也當成提款機,在美國經濟超過一定的容忍負荷,自然就祭出了許多的報復殺手鐧,美中貿易戰就是源自如此背景。
當然中國確實也踩了許多紅線,才導致美國一波波的實體黑名單被提出。事實上從 NDAA 的法規,資安是一個核心重點,也是安控領域台美雙方未來合作的重要基礎。
開拓、經營美國市場的做法,跟對 EMEA 市場或國內的經營方式絕對不同。但也有廠商朋友持悲觀看法,說台灣廠商「放尿攪沙袂做堆」。怎麼做對這個產業每個經營者,挑戰智慧,也考驗抱負。
所以分享、探討到這裡,大家可能就可猜得出,為什麼在六月會連續舉辦了三場「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高峰會」。
過去做 EMEA 市場,傳統模式就能找到國際買主,這也是為什麼一度台灣往 IFSEC 去參展如過江之鯽,但是美國 ISC 則不若往歐洲參展的家數,來的那麼多。
但隨著中國安防廠商在歐洲攻城掠地,加上這三年中國一帶一路的超級攻勢,台灣安控業者都被逼回到國內市場原始點。
如今美國市場因美中貿易戰與 COVID-19 等效應,這個機會不能白白放過。一家美國業者這樣告訴我,他不期待台灣現在能提供像海康威視所提供的完整度,「我們現在只要非海思,可即時監看、能錄影、能回放」。
.2020年 - 2027年智慧家庭監控攝影機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5 Best Home Security Cameras of 2020
Overview
2019年,全球智慧家庭監控攝影機市場規模,為 37.1 億美元,預計從 2020 年到 2027 年,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 15.7%。智慧家庭產品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尤其是在開發中,以及全球已開發國家,都在推動對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的需求。
另外,透過家庭自動化過程,以獲取安全性 24/7 的安全設備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這為用於室內和室外安全的各種智慧家庭安全攝影機鋪平了道路。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或可穿戴設備上的遠端技術的發展,諸如照明、鎖和監控攝影機之類的家庭自動化設備的不斷成長,正引起消費者對確保最大安全性的更大需求。
根據 Frontpoint 的部落格描述,由於對交互式安全的需求,智慧家庭設備的銷售額,每年以 20% 的速度成長,這增加了消費者在智慧家庭硬體設備和服務上的支出。
各種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都配備了人工智慧,以辨識和分析人體解剖結構、行為和環境活動。 Google 的 Nest Cam 或 Amazon 的 Cloud Cam 等智慧產品提供了這些創新功能。
智慧家庭在美洲和歐洲,已開發國家中的更高普及率,導致該產品的更多採用。根據研究,到 2018 年底,歐洲大約有 3050 萬套智慧家庭。此外,根據 Houzz的《 2019 年美國翻新概覽》,屋主在智慧家庭和安全設備上花費約 500 美元,尤其是在戶外安全、語音助手方面、可視門鈴和智慧燈。
對互連設備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也增加了消費者在這些設備上的支出。根據 PC Mag 的一項調查,在 2018 年,有 34% 的消費者依靠智慧家庭安全設備,來保護自己的房屋安全。
全球多個國家中,越來越多的智慧城市,正在推動市場對安全和監控產品的需求。而且,由於空間的限制,快速的城市化導致大量人居住在多層公寓中。反過來,這推動了對強大的智慧安全系統的需求。
此外,越來越多的基於雲端技術的採用,導致對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的更高偏好,這類攝影機基於家庭 Gateway 的集中控制,其中「智慧」已轉移到雲端網路。住宅用戶對基於雲端住宅安全解決方案的認識不斷提高,該解決方案易於使用,可自我監控,並且可以在遠端位置進行操作。
致力於新產品發布的零售商(包括零售商)的數量不斷增加,這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關注。例如,2017 年 11 月,亞馬遜推出了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亞馬遜雲攝影機,該攝影機以 1080p 模式捕獲和影像,具有夜間模式,可以透過 Alexa 設備或 App 啟用。
產品探討
就營收而言,有線設備在 2019 年佔據了智慧家庭安全攝影機市場的 55.8% 的比率。這歸因於更長的耐用性和更強的可靠性,這使得該設備成為家庭安全領域,必不可少的一類。
有線智慧家庭監控攝影機,由於與無線型號相比,安裝和維護成本更低,而被廣泛用於各種家庭。此外,智慧有線安全攝影機的故障率低,這反過來可能會促進該領域,在未來幾年的成長。
從 2020 年到 2027 年,無線類別預計將以 15.9% 的最快複合年成長率成長。可以使用控制器遠端操作無線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這些攝影機中的大多數,大多透過 Wi-Fi 或藍牙鏈接。越來越多的人們過著奢侈的生活方式,這促使消費者採用無線電子產品。
此外,預計透過多年來與其他各種智慧設備(例如亞馬遜的 Alexa 或 Google Home)進行技術整合的產品開發和創新,將為該領域帶來成長機會。
應用探討
在營收方面,室內攝影機應用細分市場,在 2019 年佔據了 40.2% 的市場比例。這是由於盜竊案數量激增,這引起了住戶對室內安全的關注。根據 Safewise 的部落格描述,截至 2020 年 4 月 21 日,美國每 26 秒發生一次盜竊案。因此,為了全天透過遠端門禁對家庭進行完全控制,消費者選擇在室內應用智慧家庭監控攝影機。
根據安全狀況調查,闖入是最可怕的財產犯罪。此外,根據 2018 年 FBI 的數據報告,所有盜竊案中有 51% 是在白天發生的,而夜間是 32%。因此,在白天沒有人在家的情況下,消費者正在迅速增加這種設備在家庭中的應用。
從 2020 年到 2027 年,門鈴攝影機應用細分市場,預計將以 15.9% 的最快複合年成長率成長。這歸因於默認情況下,配備了門鈴安全攝影機的高層建築物的可見性不斷提高。
這些設備的需求通常可以從新的大型、多人居住的建築物中看到。這些建築物要求訪客採取一些安全的進入措施,因此門鈴攝影機被廣泛使用。此外,網路門鈴攝影機可以連接到中央安全監控室,以確保建築物居民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許多國家嚴格的政府政策,基礎設施發展和技術進步等因素也推動了細分市場的成長。除了最新的技術趨勢,例如負責塑造市場的從網路影像門口對講機,逐漸轉換到智慧門鈴監控攝影機之外,諸如政府政策,基礎設施發展和消費者喜好等區域性因素,也正在推動產品普及。
區域別探討
北美在 2019 年佔據了全球市場的 40.1% 的市佔率。這歸因於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家的一人或兩人家庭數量增加,因此敦促消費者在美國投資於家庭安全設備。
智慧家庭在該地區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對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的需求也將增加,以幫助對家庭安全進行門禁控制。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2017 年,美國的智慧家庭產品營收,預計將在 2016 年至 2021 年間成長三倍以上,超過 320 億美元。
預計從 2020 年到 2027 年,亞太地區將以 16.3% 最快的複合年成長率成長。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成長,以及為應對人口成長而展開的建設活動的增多,中國在區域市場中佔有重要比例。
由於快速的城市化,和該地區人們購買力的提高,消費者進行的重大家庭裝修項目,正在推動對智慧家庭安全解決方案(例如智慧監控攝影機)的需求。
智慧家庭產品的成長趨勢,再加上對用於家庭自動化和安全的智慧電器的需求,正在推動該地區市場的發展。此外,消費者對犯罪率不斷成長的意識日益增強,這推動了智慧安全攝影機的採用。
關鍵公司和市場情勢探討
全球市場的特點是競爭激烈。大部分公司致力於擴展產品線,並採用創新技術,來滿足消費者對高級智慧家庭安控攝影機的需求。
此外,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該行業,以及制訂新產品發布策略,正在推動市場成長。例如,在 2020 年 1 月,Abode Systems Inc. 推出了具有臉部辨識和 24/7 影像錄製等各種功能的室外/室內智慧有線攝影機。該產品還可以充當影像門鈴。
.5G 尚未普及 6G 呼嘯而來?
Finland's 6G vision for 2030
來源: 中国科技网
去年 2 月 21 日,美國總統川普發推特「我希望 5G 乃至 6G 早日在美國落地」。日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朝著川普的指示邁出了第一步,決定開放 95 千兆赫到 3 太赫茲頻段,供 6G 實驗使用。
紐約大學教授泰德·拉帕波特發表聲明:「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經啓動了 6G 的競賽。」難道我們還沒有享受到 5G 佈署的紅利,網速更快的 6G 已經呼嘯而來?6G 到底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還是「妖嬈全在欲開時」?記者就此採訪了芬蘭奧盧大學博士後、無線通信專家何繼光。
關鍵技術仍在摸索
「5G 布網還沒完成,甚至國際標準都沒有完全制訂好。6G 還在起步階段,剛剛開始研究,甚至沒有清晰的概念定義,其關鍵技術仍在摸索之中。」何繼光告訴記者,從開始研究到技術成熟需要時間。
歐盟在 2013 年就啓動了 METIS 項目(2020 年資訊社會與行動無線通信助推器),展開 5G 的研究,但直到 2015 年項目結束,關鍵技術都沒有完全確定。「作為一名無線通信研究者,我相信 6G 總有一天會到來,但現在仍是完善 5G、摸索 6G 的時段。」
歐盟在 2013 年就啓動了 METIS 項目(2020 年資訊社會與行動無線通信助推器),展開 5G 的研究,但直到 2015 年項目結束,關鍵技術都沒有完全確定。「作為一名無線通信研究者,我相信 6G 總有一天會到來,但現在仍是完善 5G、摸索 6G 的時段。」
「太赫茲被很多人認為是 6G 的關鍵技術之一。事實上,太赫茲能否用於無線通信還在論證。」何繼光介紹,之前太赫茲主要用於雷達探測、醫療成像,在無線通信方面的應用,也是近兩年才開始研究。它的特點是頻率高、通信速率高,理論上能夠達到太字節每秒(TB/S),但實際上哪種應用需要如此高的網速尚無定論。
而且太赫茲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傳輸距離短,易受障礙物干擾,現在能做到的通信距離只有 10 米左右,而只有解決通信距離問題,才能用於現有的行動通信蜂窩網路。此外,通信頻率越高對硬體設備的要求越高,需要更好的性能和加工工藝。這些技術難題短時間內很難解決。
而且太赫茲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傳輸距離短,易受障礙物干擾,現在能做到的通信距離只有 10 米左右,而只有解決通信距離問題,才能用於現有的行動通信蜂窩網路。此外,通信頻率越高對硬體設備的要求越高,需要更好的性能和加工工藝。這些技術難題短時間內很難解決。
路線方案尚需驗證
「目前,國際通信技術研發機構,相繼提出了多種實現 6G 的技術路線,但這些方案都處於概念階段,能否落實還需驗證。」何繼光表示,奧盧大學無線通信中心是全球最先開始 6G 研發的機構,目前正在從無線連接、分布式計算、設備硬體、服務應用四個領域著手研究。
無線連接是利用太赫茲,甚至更高頻率的無線電波通信;分布式計算則是透過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算法,解決大量數據帶來的時延問題;設備硬體主要面向太赫茲通信,研發對應的天線、晶片等硬體;服務應用則是研究 6G 可能的應用領域,如自動駕駛等。「目前也只是有這四個方向,具體的細節還沒有明確。」
記者瞭解到,韓國 SK 集團資訊通信技術中心,曾在 2018 年提出了「太赫茲+去蜂窩化結構+高空無線平台(如衛星等)」的 6G 技術方案,不僅應用太赫茲通信技術,還要徹底變革現有的行動通信蜂窩架構,並建立空天地一體的通信網路。
何繼光指出,SK 集團提到的去蜂窩化結構,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即基地台未必按照蜂窩狀佈置,終端也未必只和一個基地台通信,這確實能提高頻譜效率,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早提出了去蜂窩結構構想。但這一構想能否滿足 6G 時延、通信速率等指標,還需要驗證。
除了 SK 集團,美國貝爾實驗室也提出了「太赫茲+網路切片」的技術路線。這些方案在技術細節上,都需要長時間試驗驗證。
推廣應用成本高昂
「無線通信進一步發展,大量投資必不可少。」何繼光談到,要提高通信速率有兩個方案:一是基地台更密集,佈署量增加,雖然基地台功率可以降低,但數量增加仍會帶來成本上升;
第二種方案就是使用更高頻率通信,比如太赫茲或者毫米波,但高頻率對基地台、天線等硬體設備的要求更高,現在進行太赫茲通信硬體試驗的成本,已經超出一般研究機構的承受能力。
另外,從基地台天線數上來看,4G 基地台天線數只有 8 根,5G 能夠做到 64 根、128 根甚至 256 根,6G 的天線數可能會更多,基地台的更換也會提高應用成本。
第二種方案就是使用更高頻率通信,比如太赫茲或者毫米波,但高頻率對基地台、天線等硬體設備的要求更高,現在進行太赫茲通信硬體試驗的成本,已經超出一般研究機構的承受能力。
另外,從基地台天線數上來看,4G 基地台天線數只有 8 根,5G 能夠做到 64 根、128 根甚至 256 根,6G 的天線數可能會更多,基地台的更換也會提高應用成本。
「不改變現有的通信頻段,只依靠通過算法優化等措施很難實現設想的 6G 願景,全部替換所有基地台也不現實。」何繼光認為,未來很有可能會採取非獨立組網的方式,即在原有基地台等設施的基礎上佈署 6G 設備,6G 與 5G 甚至4 G、4.5G 網路共存,6G 主要用於人口密集區域或者滿足自動駕駛、遠端醫療、智慧工廠等垂直行業的高端應用。
其實,普通百姓對幾十個 G,甚至每秒太字節的速率,沒有太高需求,況且如果 6G 以毫米波或太赫茲為通信頻率,其行動終端的價格必然不菲。
「6G 在未來幾年可能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但距離應用佈署為時尚遠。」何繼光預測,一方面從事 6G 研發的科研機構還比較少,技術發展仍需要時間;另一方面技術獲得突破後的標準化也需要時間。
從技術的發展看,6G 一定會到來。但有需求才有技術,5G 的技術指標能夠在很長時間內,滿足大部分的行業應用,而且推廣普及 5G 的投入也很高。除非社會發展對 6G 有非常緊迫的需要,否則不會在很短時間內用 6G 替換 5G。
.CISA 指出對政府系統的三大資安威脅
The 3 Types of
Government Insider Threats
透過對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 EINSTEIN 入侵檢測系統的分析,可以確定,遠端訪問工具利用,無文件 Trojan 惡意軟體和加密貨幣挖掘軟體,佔 5 月份針對民用聯邦系統和網路的威脅活動的 90%。
根據 6 月 30 日 CISA 發布的 5 月份趨勢數據,該系統獲取的幾乎所有網路入侵特徵都屬於三類之一。
第一個實際上是合法的軟體程序 - NetSupport Manager。 遠端訪問工具為系統管理員,提供了對員工設備的遠端訪問權,但是當網上誘騙方案誘使用戶下載該工具時,惡意參與者會獲得對應用端電腦的未授權訪問。
5 月,Microsoft 的安全情報部門,警告了大規模的以 COVID-19 為主題的網路釣魚活動,以誘使應用端單擊將在其電腦上安裝 NetSupport RAT 的鏈接。
第二受歡迎的攻擊使用的是名為 Kovter 的無文件特洛伊木馬,該木馬最初是勒索軟體,但此後演變為執行多種不同的攻擊,包括竊取資訊並將其發送回命令和控制伺服器的單擊欺詐方案。根據趨勢科技 2017 年的研究,單擊基於廣泛的惡意垃圾郵件的附件(通常以 Microsoft Office 文件的形式)是應用端被該惡意軟體感染的最常見方式之一。
最後,還強調了一種稱為 XMRig 的惡意軟體,它利用受感染設備的計算能力,來挖掘 Monero 加密貨幣。
根據 CISA 官員的說法,從 EINSTEIN 提取的數據,確實包括感染聯邦設備或系統的實例。
「惡意軟體檢測特徵碼,在尋找的內容方面有所不同,範圍從檢測出站活動(即檢測到代理設備中,包含的惡意軟體信標回到威脅行為者)到其他可以在流量到達目標設備之前,進行檢測的特徵碼」,該機構的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說。
「當我們知道某個受惡意軟體影響的機構時,無論哪種類型,我們都會通知該機構並提供緩解支持。」
「當我們知道某個受惡意軟體影響的機構時,無論哪種類型,我們都會通知該機構並提供緩解支持。」
.中國對人工智慧和臉部辨識的強烈反對
Deepfake technology will make you question what's real – CNBC Reports
.換臉應用 Zao 迅速流行開來,隨後引發了當地國有企業和私人媒體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顯然缺乏數據隱私保護。
.據 CNBC 的翻譯,「未來已到,人工智慧不僅是對技術發展的考驗,而且是對治理的考驗。」
.去年夏天,中國中央銀行的一位高級主管警告消費者,人工智慧和臉部辨識技術帶來的新風險。
中國在臉部辨識方面,似乎不受限制的推動力,正在得到一些高層的推動。
換臉的應用 App. Zao 流行開來,但是隨後由於缺乏數據隱私保護,引發了國有和私有媒體的強烈反對。
該應用 App. 還引起了爭議,因為它允許使用者上傳自己的照片,並將其臉孔疊加在名人或其他人的剪輯上。 它的功能引起人們的擔憂,人們可以操縱影像來傳播虛假資訊。
這種抵製顯示,數據隱私的概念在中國正在普及,並且越來越多的使用者,不願意為了便利或娛樂而交易隱私。
The Zao app was able to quickly demonstrate the power of “deepfake” and influence on social media. Deepfake is the ability to manipulate videos or
據 CNBC 的翻譯,「未來已經到來,人工智慧不僅是對技術發展的考驗,而且是對治理的考驗。」城市報紙《新京報》週日用中文寫道。
它寫道:「目前,很難確定軟體營運商,收集的人臉數據和授權是否是惡意的,但網民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
這與沈默相比有了明顯的轉變,甚至是直截了當的評論,即中國公民不太關心為了方便而放棄數據隱私。
Zao 應用 App. 能夠快速展示「 deepfake」的功能以及對社交媒體的影響。 Deepfake是一種,能夠在電腦和機器學習軟體的幫助下,操縱影像或數位表示形式的功能,並使其在不真實的情況下顯得真實。許多人越來越擔心被操縱的內容,會如何利用虛假資訊影響選舉。
就 Zao 而言,據報導,用戶生成的 Deepfake 的迅速激增,促使無處不在的消息傳遞應用 App.,微信禁止使用者共享該應用 App. 創建的內容。該事件是中國關於數據收集,和基於臉部辨識的支付安全性日益成長的討論的一個例子。
在受到用戶的強烈反對之後,Zao 在發布後的幾天內修改了其隱私政策。
生物特徵認證的危險
中國當局可能已經在發出信號,需要對臉部辨識技術,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Zao 在網路上的聲明中說,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換臉技術不可能對臉部辨識支付構成安全威脅。
如果趙無極對人臉辨識的安全性,進行更嚴格的審查,中國當局可能會在這一領域進一步收緊。
中國對法規的延遲實施(有意或無意)使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蓬勃發展。當局對新技術的監管往往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
例如,中國科技公司經常在招股說明書中,警告他們在紐約缺乏授權或監管法規可能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在最近的中國點對點借貸平台案例中,寬鬆的法規允許數千家新創企業,在損失很大一部分之前,就利用了客戶的錢。在去年夏天的影響加速之後,北京禁止了新的在線借貸平台。
網上支付
就在今年夏天,中國中央銀行的一位高級主管警告消費者,人工智慧和臉部辨識技術帶來了新的風險。
「銀行卡可能仍在口袋裡,但是通常露出一張臉,並且辨識非常容易。當前的技術可以在三公里外辨識您的臉。」中國人民銀行科學技術部主任李偉在 7 月由智庫「中國金融 40 論壇」聯合舉辦的北京金融科技峰會上說。 。
根據 CNBC 在論壇官方微信賬號上,發布的中文筆錄譯文,李鵬還警告公司不要利用其技術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沒有立即回應 CNBC 的置評請求。
但是,濫用臉部辨識數據所帶來的後果,要比金融科技借貸平台竊取資金造成的後果嚴重得多,尤其是因為資訊越來越成為驗證身份,或付款的不可撤銷的方式。
「如果您的密碼被盜...您可以更改密碼。如果您的臉部或指紋出現這種情況,則影響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國際經濟政策公司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Martin Chorzempa 說道。
他解釋說:「您不能像更改密碼一樣更改指紋或臉部。」因此,對用戶而言,使用生物特徵認證比使用傳統密碼更危險。
對於臉部辨識技術,許多人越來越擔心的是,收集和收集大量生物特徵數據非常容易。
實際上,中國最受歡迎的網路支付系統之一,立即解決了公眾日益成長的擔憂。
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運行的支付系統支付寶(Alipay)表示,基於臉部辨識的支付需要一張 3D 面孔。它在一份聲明中說,軟體和硬體將檢測臉部是圖像、影像還是軟體模擬。
這家科技公司表示,在付款之前有時需要採取其他安全措施,例如透過手機進行驗證,並向客戶保證,如果臉部辨識支付欺詐,它將承擔相應的費用。
最終,Chorzempa 說:「在線交易的安全性一直是軍備競賽。」
權衡:隱私與便利
世界經濟論壇數位貿易負責人範子陽,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趙無極對公眾對其使用個人資訊的強烈抗議的迅速反應是罕見的。
他說:「這種強烈反對錶明,數據隱私的概念在中國正在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不願意為了便利或娛樂而交易隱私。」
範補充說:「我們可能希望將來用戶,和中國公司對數據隱私的認識會進一步提高。」
與許多其他主要國家相比,中國政府經常選擇讓公司在制訂法規之前開發新產品。
相比之下,美國一些主要城市已經禁止使用臉部辨識。 3月,密蘇里州推出了《 2019 年商業臉部辨識隱私法》。有人認為此舉顯示聯邦政府,願意考慮在全國禁止臉部辨識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