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這件事上,你的企業是屬於領先,還是落後

13 of the smarte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ies according to MIT



來源:量子位 作者:李杉/李林 


AI,人工智慧,人工智慧,MIT波士頓諮詢聯合報告,大資料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有多少高管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幫他們的公司開闢新業務呢?調查統計的數字是—— 75%。
  
看好 AI,認為這項技術能給自己公司,帶來競爭優勢的就更多了,85% 的高管都這麼想。
  
但是,只有 20% 的公司在產品、服務、流程裡,用了一些人工智慧,全面佈署 AI 的,只有 5%。
  
這些資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評論》和波士頓諮詢公司今天聯合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
  
他們對來自 112 個國家、21 個行業的 3000 多名企業高管、管理人員和分析師發進行了調查,還深入採訪了 30 多位技術專家。
  
這就是 AI 在全球企業中應用狀況的縮影:一邊熱情地看好這項技術的潛力,一邊遲遲不動手,甚至連制訂了 AI 策略的公司都不是很多。
  
報告顯示,不到 40% 的公司制訂了人工智慧策略,就連員工規模超 10 萬人的大公司,也只有一半這麼做,要知道,這類公司是最有可能制訂人工智慧策略的。
  
在多數公司,野心與執行之間都有很大的落差。波士頓諮詢公司高階合夥人,兼該報告聯合作者 Philipp Gerbert 這樣評價這種現象。
  
當然,這樣一份報告,並不是完全為了嘲諷全球公司眼高手低,小編下面就把這份報告的乾貨完整奉上。
  
期望
企業對人工智慧的看法,通常是這樣的:現在它的影響還有限,但在5年內會發展成一個重量級要素。
  
從報告的資料來看,只有約 15% 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目前對其組織的產品和流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但約有 60% 左右的受訪者預計,這些影響將在五年內發生。
  
具體到產品方面,認為人工智慧對自己公司有巨大影響的有14%,預計這些影響在五年內將會發生的佔 63%。
  
在各行業之中,技術/傳媒/通訊從業者認為,AI 在五年內將對自己公司產品有很大影響的人最多。
  
在流程方面,認為人工智慧對自己公司,有巨大影響的有15%,預計這些影響在五年內將會發生的佔 59%。消費型行業,是其中最積極的一個。
  
大多數公司都預計,人工智慧將對 IT、營運/製造、供應鏈管理和面向客戶的活動(例如銷售、市場行銷、客服等)產生可觀的影響。
  
超過 80% 的公司把人工智慧視作一項策略機會,約有 40% 認為人工智慧存在策略風險。只有很少(13%)認為人工智慧既不是機會,也不是風險。
  
大部分公司對人工智慧的地位如此看重,那麼,他們究竟認為 AI 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呢?

企業期望AI給他們帶來競爭優勢、新業務
  
(企業期望 AI 給他們帶來競爭優勢、新業務)
  
(同時也擔心新公司和現有的競爭對手會運用 AI 超越自己)
  
84%的公司認為,AI 能帶來競爭優勢,或者幫他們維持現有的優勢;75% 的公司認為 AI 能幫他們開拓新業務。
  
但同時,也有 75% 的公司認為,會有運用 AI 技術的新公司進入他們所在的市場;69% 的公司認為他們的現有競爭對手,會運用 AI 技術。
  
是什麼因素驅動著企業去用 AI 呢 63% 的公司認為,是出自削減成本的壓力,61% 的公司認為,會有供應商提供 AI 驅動的產品和服務,59% 認為客戶會要求他們提供  AI 驅動的產品。
  
現狀
但是,人工智慧技術目前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和高企的期望值並不搭嘎,有超過半數的企業,都完全沒有用上 AI。

人工智慧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
  
(人工智慧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
報告顯示,有 22% 的企業還完全沒有應用 AI,也不打算去用;32% 的企業目前沒有應用 AI,但計劃將來用;23% 的企業有一個或者多個 AI 試點專案;18% 的企業在部分產品和流程中應用了 AI;5% 企業的產品和流程中大量應用了 AI。
  
企業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也存在巨大差異。
  
例如,16% 的受訪者強烈同意,他們的組織明白開發人工智慧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同時,完全不瞭解這些花費的企業,幾乎也佔了同樣的比例(17%)。
  
類似地,19% 的受訪者強烈同意,自己的組織理解訓練人工智慧演算法所需的資料,同時,完全不瞭解這些知識的企業也有 16%。
  
根據對人工智慧的理解和佈署情況,這份報告把企業分成四類:
  
先鋒(19%):這些組織理解人工智慧,而且已經佈署。他們在把人工智慧整合到自家產品,和內部流程的過程中,處於領先地位。
  
研究者(32%):這些組織理解人工智慧,但除了試點階段外尚未佈署這項技術。他們希望先觀察再行動。
  
實驗者(13%):這些組織正在試點或採納人工智慧,但卻並未深入理解。他們邊做邊學。
  
消極者(36%):這些組織沒有採用人工智慧,對這項技術的理解也很少。
  
對於 AI 在技術、商業、人力、產業層面的意義,這四類企業的理解情況也不盡相同。
  
總的來說,企業對 AI 改變商業價值創造方式,這一點理解得最好,對 AI 演算法訓練的流程、開發基於 AI 的產品或服務所需的成本最不瞭解。
  
限制因素
文章一開頭我們就提到,公司紛紛看好人工智慧技術潛力的同時,真正應用在自己業務中的並不算多。
  
「野心和執行」之間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落差
  
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商業問題,而不是由於技術限制,多種新趨勢爭奪投資優先順序、缺乏清晰的商業案例,是 AI 在企業中應用受阻的重要因素。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主要制約因素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調查中,MIT 和波士頓諮詢公司,讓受訪者選出將 AI 應用於自己公司時,遇到的三個最大限制因素,上圖顯示了7種限制因素對先鋒、研究者、實驗者、消極者這四類角色的影響情況。
  
這七種因素從左到右分別是:
1、透過吸引、收購、內部培養等方式,找到合適的人工智慧人才。受這一因素影響最大的,是先鋒們,而消極者可能還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2、公司內部投資優先順序的競爭。各類公司受這一因素的影響都很大。

3、擔心 AI 的應用可能帶來安全問題。除了先鋒們之外,所有公司對這一因素考慮得都很少。

4、文化上的阻力。各類公司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差不多,都在 30% 左右。

5、在通用技術(比如分析、資料、IT)上能力有限。近 50% 的消極者、40% 左右的研究者和實驗者、以及 20% 多的先鋒表示他們收到這一因素的限制。

6、缺乏領導層的支援。55% 左右的消極者說,他們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從調查結果來看,這個因素的影響力和人工智慧在企業中的應用負相關。

7、AI 應用沒有明確的商業案例。近70%的消極者說他們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

企業在對新技術進行投資時,通常會面臨這樣一個選擇:自己招人開發,還是購買服務?

在人工智慧這項技術上,對 AI 的理解和應用,都比較好的先鋒企業們,會更傾向於在工作培養內部的開發人才,或者從其他機構、高校招募人才。對 AI 理解和經驗有限的公司,會更傾向於透過外包來解決。

「每一類企業在進一步採用人工智慧方面,都面臨自己的挑戰。」《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評論》執行主編兼該報告聯合作者 David Kiron 說,「先鋒已經克服了與理解有關的問題,他們最大的障礙,是掌握各種實踐機會來開發和獲取必備人才,並解決投資中相互矛盾的重點。

消極者還不知道人工智慧可以為自己做什麼。他們還沒有找到可靠的商業案例。領導力或許還沒有就位。很多都沒有意識到獲取和部署人工智慧人才所面臨的困難。」
  
這份報告還包含了對 AI 的理解,和應用程度各不相同的企業,在管理、領導力、策略、保護使用者隱私方面表現如何。
  
報告作者 Gerbert 說,先鋒公司和落後者之間,在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距:「我們還發現今天的領導者——已經理解且採用人工智慧的公司——與落後者之間的巨大差距。領導者不僅比落後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產人工智慧所需的要素,而且更有可能為人工智慧專案,提供配套的高階領導力支援,同時擁有一個成熟的商業案例。」
  
報告顯示,對 AI 的理解和應用程度最好的公司,在其他方面也同樣更好。
  
特別是在資料隱私方面,73% 的先鋒企業認為自己有很好的資料管理措施,而只有 34% 的實驗者、30% 的消極者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管理層面臨的挑戰
要在企業中用好AI,除了技術、人才培養上的問題外,管理層也需要提高自身水平。這份報告指出,管理層需要:
  
1、對 AI 建立基本的理解;

2、加深自己對如何圍繞 AI 來管理公司業務的認識

3、對自己公司所處行業的競爭格局,建立更廣闊的認識。

4、管理層瞭解AI、建立策略的情況,也和企業瞭解、應用 AI 的情況一樣:野心很大,執行很差。

大部分企業都認為他們急需建立AI戰略,但真正著手於此的只有一半
  
(大部分企業都認為他們急需建立 AI 策略,但真正著手於此的只有一半)

如上圖顯示,只有先鋒企業已經邁過了,那個想要建立 AI 策略卻不動手的階段,79% 認為自己的組織急需AI策略,88% 已經建立。其他幾類企業,都是認為急需 AI 策略的多,真正建立了的少。
  
另外,該調查還發現,儘管媒體普遍擔心人工智慧導致失業,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預計自己公司的員工人數會在未來五年減少。
  
前路:對未來的影響
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多的應用於知識領域,越來越多的西方中產階級的工作會受到影響。不過與常見的悲觀情緒不同,這份調查顯示出謹慎的樂觀。
  
例如,這份調查還發現,儘管媒體普遍擔心人工智慧導致失業,大多數受訪者並不認為 AI 能在未來五年內,減少其所在組織的就業崗位。
  
近70%的人表示並不擔心,AI能自動完成他們的工作。實際上,受訪者希望AI能接管目前一些無聊和惱人的工作。當然為了應對AI到來,他們也認為需要繼續學習提高自己。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Erik Brynjolfsson 表示,「AI 不會很快取代大多數工作崗位。但幾乎在每個行業,使用 AI 的人類將開始取代不用 AI 的人類,而且這個趨勢只會加速」。

AI 能創造價值,但其影響力很可能並不均衡。
在一個行業內,到底哪些組織能受益於此,哪些反而會受到影響?目前還難以得出結論。不過也並非不能著手準備。

「當下隨著大數據的大量湧現,這些資料數據絕對是寶貴的」,慕尼黑再保險集團的 Marcus Winter 說。換句話說,資料和 AI 演算法相結合,可以創造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而管理層也在期待 AI 能帶來產品和流程和顯著提高。

許多公司都致力於此。但實際上,只是改善和提高並不能為公司帶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因為隨著所有企業的能力都提升到差不多,會推進基線的改變。

為了讓 AI 成為未來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必須清楚人類和電腦如何協作,互相取長補短。

這並不容易:企業需要特殊的資料來源,大多數公司都不具備這種優勢;企業需要學會讓人類和機器更有效率地協作,目前只有少數先鋒公司具備這種能力;企業還需要有靈活的組織架構,也就是說,公司和員工都面臨著文化上的改變。

可能任何一家公司,現在都需要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計劃,但大多數都沒有。目前落後的公司,需要立刻加快腳步追趕,如果持續落後下去,最終可能會發現擺在眼前的路越來越難走。544171211


.八個圖表:說明冠狀病毒如何影響經濟

Coronavirus outbreak: The economic impact explained



By Lora Jones, David Brown 、 Daniele Palumbo


起源於中國的冠狀病毒爆發,已感染了成千上萬人。 它的傳播使全世界的企業都在計算成本。

成長可能停滯
如果經濟在成長,那通常意味著更多的財富和更多的新工作。

透過查看國民生產毛額(GDP)的變化百分比,或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價值(通常在三個月或一年內)來衡量。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今年世界經濟可能會是自 2009 年以來,最低的成長速度。


智囊機構預測,到 2020 年,經濟增長將僅為 2.4%,低於 11 月份的 2.9%。

報告還說,隨著工廠停止活動以及工人留在家中試圖遏制這種病毒,到2020年「更持久,更密集」的爆發可能會將增長減半至1.5%。

全球股票受到打擊
投資者一直擔心冠狀病毒在中國以外傳播的影響。

買賣公司股票的股票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會影響某些類型的養老金或個人儲蓄帳戶(Isas)的投資。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2 月最後一周的主要股市表現最差。

從那以後,歐美股市出現了小幅上漲,因為人們希望各國進行干預以保護經濟免受冠狀病毒的爆發。

例如,美國中央銀行為應對日益增加的擔憂而降低了利率。 從理論上講,這應該使借貸更便宜,並鼓勵支出以刺激經濟。


工廠放緩
中國占全球製造業的三分之一,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

但是,隨著工廠暫停營運,以遏制 Covid-19 的擴散,所謂的「世界工廠」的活動有所減少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說,污染監測衛星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發現了二氧化氮的大幅下降。 證據顯示,「至少部分」是由於疫情造成的經濟放緩。

限制已經影響了帝亞吉歐(Diageo),JCB 和日產(Nissan)等大公司的供應鏈,這些公司依賴中國的生產及其 3 億農民工。 捷豹路虎甚至表示,由於一些工廠的汽車零組件用完了,它已經在手提箱中放飛了汽車零組件。

消費者買氣減少
對冠狀病毒爆發的恐懼,意味著某些人選擇避免進行可能使他們面臨感染風險的活動,例如外出購物。

飯店、汽車經銷商和商店,均反應客戶需求下降。


例如,中國汽車銷量在 2 月上半月下降了 92%。 隨著客戶遠離展廳,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例如特斯拉或吉利,正在網上銷售汽車。

預計智慧手機的出貨量,也將在 2020 年上半年受到重創,隨後將出現回升。


旅遊業也是重災區
世界各地每天診斷出的病例數量在增加。 許多國家實行了旅行限制,以遏制該病毒的傳播。


例如,英國政府建議不要前往該病毒的起源地中國湖北省。 它還向義大利發布了特別的旅行建議,義大利是第一個出現病例激增的歐洲國家。

旅遊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航空公司削減了航班,遊客取消了商務旅行和度假。


分析公司 ForwardKeys 的數據顯示,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從中國預訂的國際航班落後 55.9%。

英國旅遊業專家對中國遊客,被關在家裡表示擔憂。據英國旅遊局(VisitBritain)稱,截至 2019 年 9 月的 12 個月中,中國有 415,000 人次訪問英國。中國遊客平均每人花費 1,680 英鎊,是英國本地遊客平均花費的三倍。

隨著更多大型活動的取消,和航班取消數量的增加,人們擔心航空業會受到更大的打擊。

一些亮點
當人們的工作受到影響時,或者在正像冠狀病毒爆發一樣的情況下,生命正在喪失,很難找到積極的一面。

但是從純粹的商業角度來看,還是有一些亮點。例如,消費品巨頭 Reckitt Benckiser 的 Dettol 和 Lysol 產品的銷售有所增長。



儘管其有效性尚未得到科學證明,但該消毒劑被視為可防止疾病傳播。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