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未來 台灣軌道工程學會
3S MARKET 施正偉
市場的發展,存在很多運作的力量,包括促進產業成長進步的力量,也存在保守牽制的力量,而這些成長與牽制力量的背後,也都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風險,這些都是廠商們都必須承擔的產業成本,如何加入精準的評估判斷,是台灣安控產業勢必面臨的挑戰!
這些產業的成本,最可怕的就是「失去成長」與「失去競爭力」。過去的十年,台灣確實面臨這些「失去」的現實挑戰。以台灣安控業來說,大家都必須面對與承擔,包括面對中國的低價、紅色供應鏈崛起的效應,以及他們千真萬確也在進步。這些中國安防產業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又是否台灣安控產業的每一個階層,都能體會認同?
台灣安控產業,有一個最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從製造、銷售、系統規劃到安裝服務的各階層業者,能不能認同「MIT 優先」,如果大家都抱持「在商言商」的立場,台灣安控產業未來的發展路途,仍然非常的顛頗!
十年前,台灣幾乎沒人講安防
十年前,如果銷售安裝中國的安控產品,那是會被恥笑的。但是只有十年的變化光景,台灣已經很難找到 100% MIT 的安控產品。現在的情勢更是反過來了,過去台灣安控產業沒有人會用「安防」這個字眼,去描述監控的產品或產業;甚至二十年前,中國的廠商都跟這台灣說安全產業、安全監控、攝影機。
反而台灣安控業在過去這十年來的「黑暗期」,連慣用的名稱,這種象徵產業文化的代表說詞,都因為主體優先意識模糊,而到被取代掉,甚至是遭受到內外無情的吞躂!
台灣這個產業,早已有我們自己對這些安全監控的產品與產業,擁有自己的命名稱呼與習慣。如果今天我們發展比別的國家晚,採用別人的用語無可厚非。但是在自己的國家,支持台灣自己的產業發展,用自己本來就有的慣用名詞,凸顯「台灣優先」的產業主體性,這絕對是天經地義!!!
驅動產業各階層間的共同利益
不論是促進成長的力量,或是牽制扯後腿的力量,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也往往難以驗證,什麼才是促進產業成長或抑制的力量。特別是台灣的安控產業,製造、批盤經銷、系統規劃整合、工程服務之間分野模糊,又因為各階層廠商的經營角度立場不同,利潤產生的模式不同,加上長期以來產業鏈的嵌合度鬆散,不若中國上中下游一條龍的緊密,所以要確認什麼才是促進產業成長的力量,從各個階層立場看,都會不一樣。
在不同的階層之間,有沒有存在一些公約數與公倍數?說白話一點,有沒有利益的共同點,這是產業要永續發展,一個很重要的 Key。事實上,如果沒建立起產業各階層間的共同利益,台灣安控業的整體競爭力,在未來仍難以跟中國的業者互別苗頭。
台灣安控產業各個階層的利益公約數在哪裡?整個產業鏈的利益公倍數又在哪裡?台灣自從形成安全監控這個產業以來,約莫有 35 - 40 年的時間,過去從來沒有以「全產業階層」的產業生態為基礎,去探討產業的發展,而現在應該是時候了,台灣上中下游的業者,應該一起重視這個產業發展的議題,這個時間到了。
以今年的 COVID-19 疫情、美中貿易及 NDAA,中國的汛災,以及引發相關的連鎖效應,應該會給台灣安控業,帶來空前絕對的發展優勢,但是牽制產業成長的力量羈絆之下,還是沒有明顯讓台灣安控業大幅超前。
台灣安控產業的各個階層,能否可以找到各個階層的公約數?而什麼是公約數,首先應該做一個定義,從我個人的觀點詮釋,公約數就是各個階層,事實上也就是同業之間,大家最在意的事項,可能是相關的技術、標準規範、產業政策 …… 等的事項。比方目前台灣在監視設備的生產或銷售,「影像晶片」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約數。
中國缺芯,但台灣有晶,有心嗎?
後海思時代,台灣的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明列是資安即國安。口袋移動董事長李承鴻說,談資安,必須從定義晶片開始。但是台灣安控業者這十年來,很多廠商已經服用海思嗎啡上癮,目前真正有能力做出完整軟硬韌體的製造業者,微乎其微。
但是晶片廠也是私人業者,他們必須找到市場的出海口,從目前的市場空間與局勢來看,中國無疑是影像監控晶片業者最重要的目標市場,特別是美國封殺了華為海思之後,台灣晶片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追逐焦點。
但是過去我曾經好幾次,也探討過台灣監控設備業者,對於開發這些晶片在軟韌體方面的情況,這些相關到人力資源的問題、資本競爭力的問題、政府產業政策的問題,還有很現實的企業生存問題。
但坦白說,大家都知道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卻在本位主義、不想強出頭、畏縮保守,只想被動配合的妥協心態下,這些產業發展關鍵的公約數與公倍數,並沒有真正引起共鳴。不過,這些問題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台灣的安控產業,至今沒有結集成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力量。
這兩年我直間接,拜訪接觸一些公部門的相關單位、供協會組織、晶片業者,以及包括利凌、歐普羅、禾企、鎧鋒、口袋移動……,還有包括中華電信集團、中興保全、新光保全……等公民營的應用單位。
這些業者因為面臨來自國內外很多的競爭,或者是產業政策跟不上市場實際的要求,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言、建議,可是在多元立場與企業規模大小不平衡的背後,還有相關行政機關對業者面臨的競爭問題,雖然知道,但並沒有深切的感受,更凸顯了台灣安控產業單打獨鬥的孤獨、無奈、脆弱與無助,還有為了生存,不得以所做出的各種消極妥協。
立承系統董事長李承鴻:中國傾國家之力,用天文數字的資金和人力,
投入在發展晶片與相關的軟韌體
對直接的中國廠商競爭、打壓來說,晶片國產化台灣有這個基礎,卻因為市場效應,反而台灣業者卻得不到自己人的支持。事實上,這個現象我也多次探討過,包括勝品電通董事長李宏銘和立承系統(口袋移動)董事長李承鴻都說過,中國傾國家之力,用天文數字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在發展晶片與相關的軟韌體。
利凌副總許潭彬更指出,如果任由市場機制發展,未來台灣業者要取得自己人做的晶片,可能必須像現在一樣,向中國業者採購!
我們的總統蔡英文也說要大力發展晶片,但是拋開體制不同外,像安控這樣的行業應用,晶片功能開發的完整度,是必須與應用場域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到目前根本看不到,政府在這端有明確的政策發布,而且還任其野蠻生長。
這種情形就如同小農辛勤的栽種,可是在市場上卻是要面臨大規模種植業者的競爭。想想,傳統菜市場外面擺地賣菜七十多歲的老伯大嬸,如何對抗超市裡頭,包裝漂漂亮亮一包包的青菜?產業政策的發展,不就是該解決產業的問題為優先嗎?
可以看到官員們及一些財經名嘴,對於八百億資金回流,陶醉到飄飄然。無知的政客只會捅說有這麼多錢嗎?媒體上的各種評論,就是看不到這八百億,政府如何扮演規劃的角色?如何與這八百億資金背後的企業協調與合作,創造倍數於這個數字的未來發展?
這些名嘴用八百億資金回流,稱做是企業對政府的信心度劃上等號,這根本就是對國家經濟運作機器下迷幻藥!這些名嘴不是業者,他們只是借勢炒作,而業者抱回八百億資金,他們面臨的是這「八百億的價值風險」!
這就是產業政策發展的思維扭曲,這些財經名嘴事實上看到的,只是股票密碼數據,開口閉口就是股價行情,沒看過太多他們對於這些數據的解說,是真正關於產業的專業探討。
為什麼台灣公共工程不會進步
對公共工程應用來說,監控這個關鍵設備,卻往往只是工程案件中的配角,通常只會被放置在「價格標」的位階,過去從沒有人會想到監控設備資安維護的問題,但是這幾年多次發生大規模因被駭客入侵、植入病毒、綁架的事件,造成很多公民營機構的監視系統,完全動彈不得,卻未曾因此而學到教訓,提出這些安控設備,在未來智慧應用的積極面。
全台灣的道路監控,幾乎都是價格標。這種把保護生命財產的設備,定義在只是價格標處理,直接反映出「安控產品的價值」完全被抹煞,相關業者在商言商,自然只會在低價得標之下,盡可能求得自己可以拿到的利潤,畢竟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全台超過上百萬支以上的道路監控攝影機市場規模,居然得不到晶片廠商的青睞,更吸引不到政府說要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在這方面該有的一點點重視?而採價格標的結果,就是台灣公共工程的品質永遠落後!
政府推出一連串令人振奮的政策,不外乎要解決產業面臨的問題、振興經濟,以及推展到國際市場。然而政策與規範的不同軌發展,談產業升級根本是緣木求魚!
再則是資安即國安的推動,宣示的振振有詞,但是安控業太小,雖然它很關鍵,至今沒有政府單位,願意把這個產業納入一個該有的位階去看待。相對比較口罩產業因 COVID-19 大流行,而被國家重視到了。
可是對於守護生命、財產的安全監控設備相關業者,多次發生的被駭客入侵,所造成的不便與損失,卻只有極少數人站出來,去呼籲政府應該對這個安控產業的重視。
資安沒直擊痛點,就是空安
以國家要推動的資安即國安,這個最高的產業政策來看。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在很多的場合已不斷在強調與宣誓推動的決心,可以看到很多 IT 資安相關的協會、聯盟百花齊放,但是最實際的 OT 資安,這最相關場域必須進行資安的防護做法,政府相關配套作業,至今也沒有具體看到。
反倒是一群沒有場域資安經驗的專家,躍躍欲試。但是這些場域的相關生產作業,卻是在各類的系統工程業者的專業領域。以公部門的領域來看,相關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生活便利的場域,諸如銀行、加油站、路口的監視系統,泰半以上都是有中國海思晶片,存在資安漏洞與惡意後門疑慮的監視產品。
但是,相關應有的資安標準、檢測配套執行政策,到底有沒有形成,似乎仍在五里霧中。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些我的描述,會認為已經很重鹹。實際上這些只是鳳毛麟角,真正熟悉安控產業、晶片產業,以及相關軟韌體技術發展的專業人士都很清楚,這些描述都嫌避重就輕,更辛辣的,真的還不便在此,通通都披露出來。
政治是真的為了服務百姓的經濟嗎
再來聽聽一些系統整合業者的聲音:政府公部門已經宣告,不採用特定中國品牌的監視設備,但是,是否採用具有內嵌中國晶片的相關監視設備?
業者直言,旋轉門就在一紙出廠證明。而是否採用真正的 MIT 或非中國的安全晶片?明確的產品規範、成本因素、採購法、晶片業者的銷售現實效應、廠商韌體研發能力與實力,這些因素是否仍然在模糊之中,考驗著整個監視與資安產業鏈的政策未來發展!
我的好友良友科技總經理張博堯說,「政治是為了服務經濟」。政策的發展不外乎是為了振興經濟,但是到目前這些政策的發展,「資安即國安」、「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究竟有沒有針對產業的問題進行命題?更不用說這命題的下一步,執行「重組產業鏈」,有沒有具體的政策方案?是不是有考慮到這些政策方案,能不能解決產業發展的困難與問題?
我個人看到的是,一堆政策到目前只是淪為口號。甚至執行中的一些推動措施,並沒有與產業有足夠的對話溝通過程,以致這些推動沒有獲得大多數廠商的認同與支持。再加上一些只會說風涼話的聲音,更讓這些國家的產業政策處於混屯膠著,一年來就在原地踏步。
如果要談產業的公倍數,自然就是具體應用的場域建置,以及藉此形成經典範例並擴大佈署。
如果政治人物多點科技 DNA
拿最近最熱門的「萊豬」朝野攻防來說,朝野一群政治人物,把台灣最珍貴的科技資源放一邊,讓媒體焦點只有直擊謾罵噴口水、豬屍五臟六腑揮灑的畫面,同時告訴全世界,我們國會殿堂裡的很多朝野政客,多麼無知、無能!
科技應用可以解決很多肉品來源的細節,包括培育環境、履歷回溯、屠宰分類、運輸保鮮……,而這些科技應用,很多部分就掌握在安控業者的專業領域中。
在此次萊豬朝野攻防事件上,沒有一位,不管是在朝或在野的民意代表或官員,會懂得利用科技來做為,讓萊豬進口規範,或保護國產豬農權益,以及人民口腹安全,提出更先進、更客觀、更有說服力的作業執行訴求與說明。
詭異的 2020 即將落幕,2021 台灣安控業會怎樣超前佈署?台灣智慧安控國家隊必須眾志成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