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

.供應鏈的未來:COVID-19 後的展望

The Impact Coronavirus Is Having on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 Kim Iskyan




隨著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現代供應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並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


在 COVID-19 危機之前的幾個月中,由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關稅戰升級,以及其他幾個省會城市中民粹主義的蔓延,貿易緊張局勢一直在加劇。保護主義的抬頭,加上具體的成本和新的財政壁壘,給在全球運作的物流網路,帶來了更廣泛的挑戰和擔憂。

今天的全球化供應鏈網路已經過於優化,可以以最低的價格,確定最短的交貨時間。我們想要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因此我們可以便宜地購買它們。

然而,快速的政治發展,轉向購買小眾產品的消費者,以及現在的全球流行病,已揭示出這種製造業模式的核心弱點。

單源依賴的隱性成本,和適應即時衝擊的靈活性差。今天,我們將容忍某些商品的更高價格,如果這意味著我們能夠更快,更符合我們的期望來獲取它們。

結果,已經開始的朝著更大的靈活性,和多層採購的方向的變革將大大加速。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們可以預期將對我們的供應鏈基礎設施,進行全面的改革,並基於以下三個主要方面獲得新的訂單:


從全球化到區域化
物流中心將在地區層面重新出現。為了消除對單一來源的依賴性,並建立靈活且適應性強的供應鏈、產品整合商、子系統供應商,和組件供應商,將在自己的後院進行採購、組裝和交付。

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這種改變已在幾年前開始。曾經是公司進入亞洲的主要吸引力,但在過去幾年中,勞動力成本差異已經縮小。然而,繼續受到外國關注的,是位於這些中國樞紐的供應商,和次級供應商的整個供應鏈網路。

如今,大型電子設備製造商大約 40% 的零件都來自中國,包括子裝配體。鑑於所需零件數量之多(每個零件的交貨時間不同),要回歸區域供應鏈,將面臨極其複雜的挑戰。但是,在後 COVID 時代,這一挑戰可能值得一試。

我們已經看到全球採購對歐洲製藥業的影響,歐洲已經從中國和印度進口了 80% 的活性成分作為其藥品供應。在 COVID 後的未來,完全可以預期,歐洲各國政府將確保他們可以從自己的地區,提取這些物資。因此,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有目的地轉向區域採購。


供應鏈:新主角和壓力測試
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受監管的金融機構,被迫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壓力測試,以確保為經濟衝擊做好準備,政府別無他法。

同樣,在過去的十年中,一系列大規模的網路攻擊,迫使技術公司進行滲透測試,以審查其網路安全機制,董事會別無其他選擇。

在 COVID-19 後的世界中,供應鏈壓力測試,將成為新的規範。針對最小成本,進行了優化的分佈式全球業務模型已完成。明天的模式要求優化工作具有新的優先級。

供應鏈已成為世界各地的主要主角,已經從扮演「幕後」組織角色,轉變為成為公司業務的主要推動力。

過去,數量穩定使供應鏈能夠提供高水準的服務,同時以可接受的品質降低成本。但是,由於滿足通風機需求的努力已經暴露出來,因此供應鏈和製造工廠在體積方面幾乎沒有靈活性。

隨著數量的變化越來越大,供應鏈必須變得更具適應性,尤其是如預測所表明的那樣,供應鏈行業中的大型供應商和物流營運商,必須為重大災難性事件做好準備,例如天氣事件(火災、洪水、海嘯),致命性大流行爆發、罷工、社會動盪及相關破壞。

要操縱波濤洶湧的水域,導航員需要能見度。在某些行業中,例如微處理器開發或消費技術,先進的電子製造商已經生產了全面的儀表板,這些儀表板列出了生產和裝運的全部狀態,直至最後一個細節。儀錶盤每 20 分鐘刷新一次,以提供整個供應鏈的即時概覽。

這種技術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規範。例如,以製藥業為例,那裡目前沒有集中或分佈式的單個數據庫,可以從中繪製藥品生產的關鍵組成部分。對於供應商,最終對最終用戶而言,採購的可見性非常重要,必須對其進行升級。


人類的維度又回來了:手動轉向和音量靈活性
人的層面又回來了,它將在這場危機期間,乃至更遠的未來重新平衡全球供應鏈中發揮主要作用。

數量的巨大變化和意外變化,使統計模型無用。這些事件將大流行等事件評估為「異常值」,因此將其從數據中丟棄。儘管我們需要供應鏈中的人員,具有可見性才能做出決定,但大多數決定應手動執行。因此,人為因素是關鍵。

事實證明,豐田的「自動化」原理(具有人性化的自動化)是最適用的。這涉及使大約 80 - 90% 的系統自動化,但為人類專業知識提供 10-20% 的機會,來改善人類再次操作系統。

隨著全球失業率的上升,醫療保健和農業行業以及雜貨店和其他關鍵的「基本工作」領域,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亞馬遜宣佈了在履行中心和交付網路中的 100,000 個新角色,而在中國,被隔離的工人返回生產工廠和工廠在西方國家產生了救濟。同樣,儘管人工智慧對高效電子商務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從配送中心到家門口的「最後一英里」交付,仍然需要人工或無人機操作員。

勞動力應作為適應的關鍵資產進行管理,這是應對危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N95 口罩的短缺,要求新的製造工廠來滿足需求,並且鑑於在線零售商店的價格高達 5 倍的大幅上漲,人工成本的增加,既可行又可控。開設新生產線或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本。

COVID-19 揭示了全球化製造系統的弱點,為了做出回應,我們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考慮供應鏈。我們的中期目標應該是使它們更具地域性,將供應鏈修改為關鍵業務驅動力,並把人力資產退還給敏捷業務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