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vision Backdoor Exploit Demo
3S MARKET 施正偉
這個標題是個假議題嗎?這二十年多年來,無論是我們國家的安控業者,或是對岸中國的安防業者,曾經都有廠商告訴我,他們會當上 No. 1。把時間倒回十年前,目前全球 H.D 前兩大也還沒坐上這個位置。
全球監控市場真的已成定局?
海康威視這五年來不止一次說,市場已定。意思是它將持續永居龍頭寶座。但從華為突然也長得比海康威視更大太多了;商湯、曠視等 AI 公司都宣稱,安防是他們進入垂直應用行業解決方案的首要,海康威視約莫從兩年多前,開始被視為中國安防的傳統業者,也被對岸市場認為龍頭位置大概該換了。
商湯科技成立於 2014 年,只花了四年就募資被估計市值達 75 億美元;而海康威視足足走了超過十年,才變成世界第一。所以在美中貿易戰、Covid-19 以在美中貿易戰大爆發之前,中國市場已經有一部分人期待,安防市場將有所洗牌。
場景回到台灣,從股市來當成指標,安控上市業者,幾乎都曾坐上龍頭寶座。911 恐怖攻擊事件,帶動起台灣安控業的風光,當時很多投顧紛紛來問明牌。但是在二十年前中國喊出安防是民族工業後,「平安城市」、「科技強警」一路拱起中國的監控需求。2012 年後,兩岸差距越拉越大。
全球監控市場真的會大洗牌?
隨著美國政府從去年起,不斷宣告中國在通信、監控的科技戰犯,再加上近幾個月全世界在監視設備與人臉辨識,中國藉一帶一路推廣的大起底,似乎情況有很大的改變。
一場武漢肺炎大爆發,打亂全球的供應鏈。中國的復工情形,直到五月底前仍然撲朔迷離。緊接著中國各地又有零星疫情爆發,再加上蝗災、本月至今仍難以收拾的汎災,不曉得明年四月底,海康威視要公布年度營收,是否還能亮出成長高出 20% 以上的數字?
美國已把晶片做了一定的限制,據晶片相關業者評估,海思目前的庫存在今年底到明年第一季,應該還不會有吃緊的狀況,但是這也有可能是因美國市場疑出來的空缺,使其得以有喘息的空間。
如果英國繼 5G 通信,也把監視設備同樣以「國安」理由屏除中國監視產品的採購,或許海康威視或其他中國的監視產品,供貨將更不會在這個全球斷鏈的壓力下,造成緊繃。
而監控是相當倚賴儲存產品的。如果美國政府繼續用人權、資安做為反中國監視產品的大旗,只要在限制儲存設備供應給中國,中國監視產品在全球與中國內需的供貨,勢必大有影響。而情勢會不會走到這樣的死巷,很多人都說疫情及美國的大選,將是兩大變數。
台灣安控業能從中國安防業手中拿回多少?
中國安防業背後撐腰的是「黨」、「偉大的祖國」,讓全世界愛的是它的便宜又大碗的價格,讓大家恨它的理由是被它看光光,還有這半年多來有意無意下,武漢肺炎大流行被操作的反中情緒。而這愛恨交織下,台灣安控業的業者可以取得多少市場空間?
通常安控在任何一個國度的市場中,公部門領域是最主要的一塊大餅。這一塊在全世界也幾乎是品牌廠商為主的手中物,或是由 SI 依業主需求,所整合的解決方案,同樣的仍然是品牌系統業者所主導的市場。
這是一個很多業者都認同的假設,台灣廠商誰希望在預期全球安控市場大洗牌下,取得未來的引領風騷,佈局解決方案市場,將考驗大家的智慧以及企圖心,還有創新作法。
中國安防產業橫掃全球的探討
以紅色供應鏈為中央廚房,加上中國政治體制對人、對各行各業監控的高度需求,用軟體加上晶片模組化形成解決方案,彌補 SI 系統整合能力的不充分,加上領頭羊業者的案例行銷,統包成一條龍,在技術支援、產品低價、全球通路滲透、一帶一路攬進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公共工程,簡單說,這就是人民公社、大躍進 4.0 的公式模式,縱橫全球市場。
這看似天衣無縫的中國民族工業,確實把原本台日韓全球主要供應地位,幾乎是全部瓦解。但是幾個問題卻也是銅牆鐵壁之下,讓全世界都忍不下去的缺口。
其一是低價也帶來低微利潤。可以說全世界知名品牌商,因為製造成本考量,可以說全數都到中國找代工;通路更是價格透明鋪天蓋地,全世界都捲入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
其二是資安大漏洞。這些監視系統被駭客勒索病毒綁架、資料因後門後送的傳聞、實例屢屢被舉報或證實。雖然,中國自己也蒙受其害。
台灣夾在美中兩強間,如何呼吸?
用什麼產業機制應對「紅色供應鏈」,這是產業發展首先要思考的問題。除了政府的產業政策,對於這個很小的「安控產業」,政府相關單位如何去看待?當然,「資安即國安」是政府必須正視這個產業發展的充分理由,相關探討已經在之前的一些分享提及,在此就不再多做描述。
而產業發展不是只有倚賴政府,廠商又該負起什麼樣的作為同等重要。我在「台灣智慧安控產業國家隊如何發展下一步」的分享中提到,如果一直只鎖定在安全保全市場,市場很小。但是如果往「網智慧解決方案發展」,結合資通訊產業、物聯網與人工智慧、資安產業,「台灣智慧安控產業」就不小了。
如何透過這些相關產業的公協會,同時結合主導專案的各類型統包業者的專案計畫與規劃,還有連結落地端的各工程同業組織,形成各種垂直整合應用生態,才有可能應對「紅色供應鏈」。
為什麼我用「應對」取代之前「抗衡」紅色供應鏈的說法?其實兩岸市場規模差異太大,與其用對抗的模式,倒不如用互補的模式,找出不敏感又可合作的交集。當然,這也考驗很多人的智慧。如果在還沒有交集的前提,台灣必須先找到產業活下去的空間。
找活路,智慧解決方案行銷先行
Device 銷售時代已經過去,台灣安控產業如何從量的追求,蛻變成解決方案高附加價值的追求,將也是決定「台灣安控產業」發展的寬度。
從過去十年,在 3S MARKET 上曾分享,包括海康威視、大華等中國廠商,在各種應用領域的案例行銷分享,這些包括交通隧道工程、運動館場、智慧建築、無人零售 ……,這些中國廠商這些案例,確實把全世界的 SI 打的七葷八素,因為過去的案例分享,就算是國際大廠,也不會鉅細彌遺全盤托出。
反觀這十年來,台灣安控廠商大多數,還堅持在產品規格行銷,雖然提到一些適用領域,但是就是少了確實案例的一定深入程度分析,這也是十年來,讓中國安防廠商整碗端去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用台灣的優勢,取代國際對中國的不信任
事實上中國安防廠商,是用其公安部的核心應用,去滲透國際市場,這包括城市監控、交通監控、警察執法等為核心。
問題就在中國少了民主的要求,個人隱私的保護,以及資安的防護。這些以目前中國的體制是無法改變的,雖然台灣目前的能量也不足,但是如何與美國或其他民主國家合作,可能是台灣很值得努力的空間。
就是中國安防的 DNA,少了民主、個人隱私、資安的機制,特別是再加上中國是的霸氣行銷,敢給價、客製化改規格難談,也給了在Covid-19、美中科技戰後,一條很寬的空間。
台灣安控業者,誰能趁此翻一番?
美國市場確實是中國之外,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它的市場模式型態,不若歐洲市場型態這麼多元,這也是台灣安控廠商必須注意的地方。換句話說,多元的市場或許可以四處播種,但單一市場的經營,卻是必須深耕。
用「合作開發」美國人需求的解決方案與安控系統,這種介於 OEM 與 ODM 之間的新模式,是否也是台灣安控業的另一條路?
台灣市場腹地太小,但台灣卻是一個很好的練兵場。很多的智慧應用,從功能性解決方案著手,打出如智慧道路監控、鄰里社區監控、智慧照護監控 ……,加上「資安」防護,或許這是台灣智慧安控業者翻一番的機會,機會造就有準備的業者,誰在佈局?誰將領這風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